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看到遠處有人投餵水鳥,志願者王帥鳴一路小跑奔了過去。在他的提醒下,遊客停止餵食。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動物園約有150名志願者,國慶期間,每天約有60名志願者上崗,開展門區引導、勸阻投餵、義務講解等服務。他們呼籲遊客文明遊園,避免對動物造成傷害。
勸阻投餵有方法,反問小朋友一天吃幾餐
國慶長假,北京動物園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水禽湖中,漂亮的天鵝、鵜鶘暢遊嬉戲,吸引不少遊客圍觀。王帥鳴穿著藍色的志願者服裝、臉上貼著心形的紅旗貼紙,繞著湖邊來回巡視。見到遊客伸手掏包裡的物品,他會駐足觀察一會兒,確定遊客不是想拿吃的投餵水鳥,他再離開。
王帥鳴是海澱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以往經常來動物園遊玩、攝影。去年他開始在動物園當志願者,只要有空,他每個周末都會抽出3個小時來服務。儘管才幹了一年多,他已經積累了不少管用的經驗。「其他場館獸舍相對集中,容易定點疏導和勸阻,但水禽湖的面積大,動物多且分散,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走起來,仔細看一看。」
水禽湖的南岸視野開闊,一旦有投餵現象,志願者可以馬上「鎖定」遊客,及時進行勸阻。王帥鳴說,但東岸和北岸相對「隱蔽」,稍有不留神,遊客就會在這些「角落」和動物近距離親密接觸。「已經不光是投餵的問題了,有些遊客看到水鳥可愛,甚至想上手摸一摸。我們擔心動物有攻擊性行為,也怕遊客投餵對動物造成傷害,所以志願者要圍著湖不斷走動、觀察。」
王帥鳴在水禽區幫助遊客拍照。攝影/新京報記者張璐
志願者們發現,投餵行為大多是家長帶著小朋友實施的。家長希望以此教育孩子有愛心,殊不知這種行為反倒給動物造成負擔。
直接勸家長,很多成年人會覺得「沒面子」,效果未必好,所以志願者通常從孩子「入手」。當教研員的王帥鳴頗有教育方法。一旦發現投餵行為,他首先制止,再和小朋友耐心講解。「只告訴不能喂,沒有持續性的影響,要說明白為何不能喂。」
他問,「你一天吃幾頓飯?」小朋友說三頓。「小動物也一樣,每天定時定量的吃。你也餵、他也喂,就把小動物給吃撐了。」他從小朋友自身經歷聊起,「你的爸爸媽媽每天給你做的好吃的,都是利於你成長的,飼養員每天也為水禽提供最佳營養配比的食物,額外的攝入會危害動物健康。」王帥鳴說,相比家長,小朋友更容易接受志願者的講解,小朋友接受後,志願者再和家長分享和探討動物保護的話題。
記者注意到,水禽湖旁設有介紹動物習性、飲食種類等科普介紹牌示。遊客可以了解到,水禽每天的食物是活魚、冷凍魚、河蝦、混合料和蔬菜。狼山設立的科普牌示展示了獸醫從動物胃裡取出來的投餵物品,比如海龜腸道裡的異物錢幣、引發斑馬小結腸梗阻的塑料膜等。醒目的圖片能讓大家直觀了解到投餵對動物造成的傷害。
面對遊客不解要從正面「消化」
看到遠處有人投餵水鳥,王帥鳴一路小跑奔了過去。在他的提醒下,遊客停止餵食,但臨走時留給他一個白眼。
「最開始遇到這種情況,心裡會很難受,因為我當志願者的初衷是保護動物,勸阻投餵也是為遊客安全考慮。但是慢慢地,我每天服務的關注點就變成了『我今天又使幾個遊客知道了投餵動物行為不好』,對於那些白眼,當時過去也就過去了。」
情侶王帥鳴和肖瑤在動物園志願者服務站合影,他們以做志願者的方式度過國慶節。攝影/新京報記者張璐
說這句話的是王帥鳴的女朋友肖瑤,正是在她的影響下,王帥鳴也加入了動物園志願者的大家庭。愛動物的肖瑤是動物園的「粉絲」,小時候經常來看望小動物,2016年底,家住房山的她來到北師大就讀,來動物園也更加方便。
不久後她發現,雖然冬天遊客不多,但投餵現象卻不少。「我當時就去了遊客服務中心,自告奮勇要當志願者。」2017年3月,肖瑤通過面試,正式成為動物園志願者,她還記得當時激動的心情。
最開始,肖瑤的父母不理解她,覺得孩子上一周學了,周末卻不回家而是做志願者,怕她累,也想念她。「後來,父母覺得這是我的興趣愛好,也是很有意義的事兒,就都開始支持我了。」
肖瑤說,現在很多遊客變著花樣投餵小動物,除了隨身攜帶的麵包、餅乾,還有一些膨化食品。「動物園的防護不斷升級,但遊客也開始用可以穿過狹小縫隙的食物投喂,比如幹掛麵,還有人把瓜子綁在鐵絲上往裡戳」。她坦言,自己小時候不懂,也幹過投餵動物的事兒,所以現在希望給更多小朋友科普保護動物的知識,呼籲大家愛護動物,「哪怕犧牲一些個人休息和娛樂的時間。」
閱讀書籍、和飼養員聊天,講解做好知識儲備
北京動物園經營管理科工作人員烏江介紹,動物園向社會招募的志願者有150人左右,分7組,包括不同區域的6個講解組和1個維護秩序的綜合組。疫情期間,由於擔心講解會造成遊客聚集,動物園暫停了志願者講解服務,志願者大多從事秩序維護等服務。
在服務時看到有遊客不明白的問題,肖瑤還忍不住要解釋一下。在狼山,小狼正在跑動玩耍,玻璃窗上留下了不少沾著泥巴糊成一片的痕跡。「這玻璃怎麼髒了?」有遊客自言自語。肖瑤指指玻璃窗上方的科普講解說,犬類動物是肉食性動物,他們經常會有保護領地和食物的觀望行為,如果玻璃護欄上有形狀奇怪的「胡亂塗鴉」,其實是動物天性釋放留下來的爪印痕跡,動物園會每周清理。
肖瑤說,為了更好為遊客科普講解,她不僅會準備詳細的講解詞,平時也會關注動物園的公眾號,閱讀動物類書籍。「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當遊客問你什麼你都說不知道時,會影響志願者的形象。」她平時也會和飼養員聊天,了解動物的習性,以便讓遊客更全面地了解動物。
「我們沒有固定的講解詞。」肖瑤說,她負責講解的動物包括大象、犀牛、河馬。按常規,她會介紹亞洲象和非洲象的區別,大象獨特的習性和行為。但每位遊客的年齡和興趣點不一樣,關注點也不太一樣。我要根據他的年齡靈活地去講。遇到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她會讓小朋友先繞場一周觀察動物,再回到講解臺回答她的提問,她再進行講解和補充,以此激發孩子的探索欲。
董培基教遊客使用健康寶。攝影/新京報記者張璐
幫外地遊客使用健康寶,門區崗答疑說不停
國慶長假期間,疏導遊客的任務繁重,經驗豐富的志願者董培基被安排在了門區崗。10月1日,董培基早上7點半就來到了公園南門,在這裡,來自各地的遊客排成長龍,想儘快入園觀看小動物。他腰上別著喇叭,對著麥克風提醒外地遊客可以如何使用「北京健康寶」,讓大家提前準備出示頁面,以免在門區造成擁堵聚集。
不少外地遊客第一次使用健康寶,他幫助大家找小程序。如果有的遊客想不起來去過哪裡,他還幫助遊客回憶並查詢行程軌跡。「一些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志願者也會協助老人查詢相關信息。」
公園卡能不能使用?動物園和海洋館是否有聯票?廁所在哪裡?遊客的問題一個個拋過來,一上午,董培基幾乎一直在答疑。稍稍有喘息的時候,董培基也會觀察遊客們的神色,如果發現有的遊客拿著手機半天沒弄明白,他會主動上前幫助。「我已經在動物園當了6年的志願者,對這裡非常熟悉,能在國慶期間服務,我覺得意義非凡。」
相關新聞:北京各市屬公園擺放48塊曝光欄
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目前北京各市屬公園已在門區、廣場等35處重點位置擺放了48塊曝光欄,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在《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後,市屬公園不文明行為已明顯減少。
記者在北京動物園狼山看到,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展板上公布了摘果、踐踏草坪、攀爬、投餵、園內吸菸等不文明行為,遊客臉部被打了馬賽克。展覽吸引了不少遊客觀看,有的家長也藉此教育孩子要文明遊園。為引導遊客文明觀看動物,北京動物園在4個門區都分別設置了投餵物品自棄箱,在園內各個動物展區都設有介紹動物習性、飲食種類等科普介紹牌示,在重點區域設置禁止投餵牌示220塊。
據悉,市屬公園正應用科技手段進行不文明行為治理,利用園區監控等科技手段識別管理不文明行為。目前大部分市屬公園監控探頭已覆蓋公園重點景區和全部門區,能夠對不文明行為實現抓拍錄像,做到靠前指揮、現場布控、重點調度,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勸阻、第一時間處置。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