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終結的四種可能 - 宇宙,終結,熱力學 - IT之家

2021-01-11 IT之家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約60億年後,地球很可能被蒸發,因為屆時垂死的太陽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地球。但地球只是太陽系裡的一顆行星,太陽只是銀河系裡幾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整個可觀測宇宙裡存在幾千億個星系,那麼它們的命運是什麼呢?宇宙將如何終結?科學很少關注於這將如何發生,我們甚至不確定宇宙是否會到達一個確定的終點,或者就是慢慢縮小。

我們對物理學最好的理解表明宇宙模式可能存在幾種可能性,這將提供某些我們將如何存活的暗示。

有關宇宙終結的第一個線索來自熱力學。宇宙的熱死亡並不是火焰的地獄,而是死於不同差異的熱。這聽上去可能並不令人害怕,但熱寂比活活燒死更糟糕。這是因為幾乎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都需要某種溫度差異,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例如,你的汽車能夠跑動是因為發動機內部比外部更熱。你的電腦依靠當地電廠提供的電運行,而電可能來源於加熱水或者風力發電。

圖為像M74這樣的星系正在遠離我們。然而,一旦宇宙到達熱寂,任何地方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同溫度,這意味著將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每一顆恆星都將死亡,幾乎所有物質都將腐爛,最終剩下的只是稀疏的粒子湯和輻射。即使這個湯的能量也會因宇宙膨脹而被時間衝走,留下萬物溫度只略微高於絕對零度。在這個「大凍結」(Big Freeze)情境裡,宇宙將變得寒冷、死亡和空虛。在19世紀早期發展熱力學理論之後,熱寂似乎是宇宙終結的唯一可能性。但是100年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表明宇宙可能擁有一個更加戲劇性的命運。

圖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和能量會彎曲時空。時空和物質-能量之間的關係延伸至整個宇宙。根據愛因斯坦的觀點,宇宙的事物決定了宇宙本身的最終命運。這一理論預測宇宙作為整體要麼膨脹要麼收縮。它的大小不會維持恆定不變。1917年愛因斯坦意識到這一點,但他不願相信這一點以至於捏造了自己的理論。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的證據。愛因斯坦改變了心意,表示他之前堅持靜態宇宙是職業生涯「犯的最大的錯」。如果宇宙在膨脹,那麼它之前一定比現在小。這導致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最開始是極其小的,然後瞬間快速膨脹。即使是現在我們仍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的「餘暉」,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一種來自天空各個方向的恆定無線電波流。

在宇宙大收縮裡,宇宙可能自我坍塌。宇宙的命運取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宇宙是否將繼續膨脹?速度有多快?對於一個包含正常「東西」,例如物質和光的宇宙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這些東西有多少。更多東西意味著更多引力,它將拖拽所有一切並減慢膨脹速率。只要東西的數量不超過一個嚴格的界限,宇宙將繼續膨脹,最終經歷熱寂和凍幹。但如果東西數量並不多,那麼宇宙的膨脹可能會減慢和停止。然後宇宙開始收縮。一個收縮的宇宙將變得越來越小,變得更熱更密集,最終形成一個緊湊的地獄,有點類似顛倒的宇宙大爆炸,被稱為宇宙大收縮(Big Crunch)。

在整個20世紀,天體物理學家都不確定將發生哪一種情景。大凍結還是大收縮?冰還是火?他們試圖進行一項宇宙普查,補充宇宙裡究竟還有多少物質。結果發現我們非常接近嚴格的界線點,這導致我們的命運再次懸而未決。而這一切在20世紀末發生了改變。1998年,兩組相互競爭的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宣布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發現:宇宙的膨脹在加速。正常物質和能量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是一種新類型能量,名為「暗能量」的存在證據,這種能量的特性與宇宙裡任何其他的都不相同。暗能量會撕裂宇宙,我們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但宇宙裡70%的能量都是暗能量,且這個數字一直在增加。

暗能量的存在意味著宇宙裡物質的量可能無法決定宇宙的最終命運。相反,控制著宇宙的是暗能量,它加速了宇宙膨脹。這導致大收縮理論發生的可能性比較低。但也並不意味著大凍結一定會發生。仍然存在其它可能性。其中一個起源於亞原子粒子的世界,這可能是宇宙最奇怪的命運。它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裡的情節,從某種角度上說,它的確是。

真空可能忽然落入非常低的能量水平。在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的經典科幻小說《貓的搖籃》裡,冰-9是水冰的一種新形式,它有著不可思議的特性:它在46攝氏度的溫度下凝結,而非0度。當冰-9晶體落入一杯水裡,周圍所有的水都會立即模仿晶體,因為它的能量比液態水更低。冰-9的新晶體也會導致周圍的水在一瞬間變成這樣,這種連鎖反應導致玻璃杯裡的水——甚至全世界的海洋——都形成固態冰-9。在現實生活裡,正常的冰和水也可能發生相似情形。如果你將純淨水倒入一個非常乾淨玻璃杯裡,並將它冷卻至0度一下,水就變得超級冷卻:它會在自然凝固點以下保持液態。水裡並沒有任何雜質,所以冰無法形成。但如果你將一顆冰晶扔進杯子裡,水將快速凍結,就像冰-9一樣。冰-9和超冷卻的水似乎與宇宙命運並不相關,但空間本身可能發生相似情景。

即使完全空的空間也包含能量。量子力學描述了即使在完全空洞的真空裡,仍存在少數能量。但這可能存在其他類型的保留有少數能量的真空。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整個宇宙就像一杯超冷卻的水,它只能持續到低能量真空「泡沫」出現之前。幸運的是,目前尚未有任何我們已知的這類泡沫。不幸的是,量子力學描述了如果低能量真空是可能的,那麼這樣的真空泡沫可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在宇宙某處。當這發生時,就像冰-9一樣,新的真空將改變周圍的舊真空,泡沫將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膨脹,我們將無法預測它的到來。

圖中幽靈般的暗能量會摧毀一切。在泡沫裡,事情可能完全不同,也不是非常不宜居。基本粒子,例如電子和夸克的特性可能完全不相同,這將改寫化學規則,甚至阻止原子的形成。人類、行星甚至恆星本身可能在大改變(Big Change)中被摧毀。在1980年的一篇文章裡,物理學家雪梨·科爾曼(Sidney Coleman)和弗蘭克·盧西亞(Frank de Luccia)將它稱為「終極生態災難」。雪上加霜的是,在大改變後暗能量的表現形式可能將變得有所不同。它並不會驅動宇宙加速膨脹,而是拖拽宇宙不斷自我坍塌,最終迎來「大收縮」。

圖中大撕裂始於撕裂星系。此外,還存在第四種可能性,在這種情形裡暗能量仍然居於中心位置。不過這一理論是高度揣測性的,且可能性非常低,但也不能將其完全排除。暗能量可能比我們目前預想的更加強大,它甚至可以憑藉一己之力終結宇宙,而根本不需要經過什麼大改變、大凍結或是大收縮。暗能量具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性質。隨著宇宙膨脹,它的密度保持恆定。這意味著隨著時間推移,宇宙將產生越來越多的暗能量,從而保證不斷膨脹的宇宙的密度維持恆定。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它並未打破任何物理學定律。然而情況還可以變得更加詭異:如果暗能量的密度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增加,情況將會如何?換句話說,如果宇宙裡暗能量數量的增加速度超過宇宙的膨脹速度,那將會如何?這個問題是由美國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的羅伯特·查得威爾(Robert Caldwell)提出的。他將其稱為「幽靈暗能量」,它將導致宇宙走向一條詭異的命運之路。

圖中大撕裂將撕裂行星和恆星。如果幽靈暗能量真的存在,那麼黑暗終將勝利——正如電影《星球大戰》中警告我們的那樣。目前,暗能量的密度還非常低,遠低於地球上物質的密度水平,甚至低於銀河系的密度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幽靈暗能量的密度將持續累積並最終撕裂宇宙。  在200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裡,查得威爾和他的同事構建出了一個他們稱之為「宇宙末日」(cosmic doomsday)的情境。一旦幽靈暗能量的密度超過某一特定物體,這個物體就將被撕裂成碎片。首先幽靈暗能量將撕裂銀河系,其中恆星散落各處。隨後太陽系將被撕裂,因為暗能量的拖拽力已經超過了太陽對地球和其他公轉天體的引力作用。最終在短短幾分鐘內地球將會爆炸。然後,原子將被粉碎,幾分之一秒後整個宇宙將被撕碎。查得威爾將這種情境稱為「大撕裂」(Big Rip)。

查爾維爾自己也承認大撕裂理論看上去非常「怪誕離奇」——這不僅僅是因為它聽起來像超級英雄漫畫裡的情節。幽靈暗能量理論與一些基本宇宙理論之間存在衝突,例如物質與能量的運動速度不可超越光速的假設。基於我們對宇宙膨脹的觀測以及粒子物理學的實驗結果,宇宙的最終命運更有可能是大凍結,很有可能在那之後還會經歷大改變和一次終極的大收縮。這是非常可怕的未來——亙古持久的冰冷空曠,在真空衰變中終結,最終迎來終極塌縮一片虛無。有沒有可能逃離這樣的噩夢?抑或是我們命中注定的末日?

所有的終將過去。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就沒有必要去擔心宇宙終結。可能除了大改變之外,以上討論的所有事都是在未來億萬年後才有可能發生的,它尚未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也不必為人類的命運擔憂。如果沒有發生其他變故,早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光是遺傳漂變就已經足以讓我們的後代變得面目全非。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1979年發表的一篇經典論文中探討過這個問題。當時,戴森認為生命體可以自我改造適應大凍結,它認為這比逃離大收縮地獄要更容易。然而時至今日,暗能量的發現讓戴森對這個問題已經不那麼樂觀。「如果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那真是一個壞消息。」加速膨脹意味著我們將最終失去與絕大部分星系的聯繫,從而極大限制我們能夠獲取的能量。戴森表示:「從長遠來看,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情況。」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我們目前仍然不確定這樣的膨脹是否會持續下去,因為我們尚未理解宇宙為何會加速膨脹。對此較為積極的觀點是,隨著宇宙變得越來越大,加速將會減慢。如果是那樣,那麼未來將會明朗得多。」戴森說道。可是如果宇宙膨脹沒有減速呢,或者大改變即將來臨,那將會如何呢?對此,一些物理學家們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但聽上去就像一群瘋子科學家的設想:要想逃離宇宙終結的命運,我們就在實驗室裡創建我們自己的宇宙,然後跳進去。

圖為出生後不久的宇宙快速膨脹。其中一名物理學家便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阿蘭·古斯(Alan Guth),他是早期宇宙研究方面的專家。古斯教授表示:「我並不是說物理學定律完全暗示這是可能的。但如果它是可能的,它可能需要遠遠超出我們目前能夠預見的高科技。此外還需要巨大的能量來創造宇宙並對其進行操控。」  據阿蘭表示第一步將是創造出一種密度極高的物質形式——它的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幾乎可以自我塌縮成為黑洞。如果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實現這一步,並迅速清空該區域周圍的其他物質,那麼我們或能夠迫使這一空間區域發生快速膨脹。  事實上,你已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隨著該區域空間的膨脹,邊界將會收縮,創造一個彎曲空間的「氣泡」,氣泡「裡面」要比「外面」更大。

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出生。最終,外界將完全收縮消失,新生宇宙讓我們逃脫「舊」宇宙裡我們將要面臨的厄運。至於這是否真的可行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古斯表示:「對此我們還不甚清楚。我們目前不確定這樣做是否可行。」然而古斯指出宇宙終結以外我們還存在另一線希望——只有一絲而已。

其它宇宙可能會出現。古斯是最早提出早期宇宙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膨脹的科學家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宇宙暴漲」(inflation)。許多宇宙學家現在相信暴漲理論是目前解釋早期宇宙的最佳理論。而古斯所謂的創造新宇宙依賴於重現這樣的暴漲。暴漲對於宇宙的命運會產生有趣的後果。該理論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僅僅是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並且存在著一個永恆膨脹的「背景」,它不斷製造出像我們宇宙這樣的新的「口袋宇宙」。  古斯表示:「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即便我們知道每一個單獨的口袋宇宙最終將死亡,但多重宇宙作為整體會永生,在每一個新創造的口袋宇宙裡會有新生命的產生。在這樣的情境裡,多重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是永恆的,至少在未來是永恆的,儘管單個口袋宇宙會不斷的誕生和死亡。」也許卡夫卡的那句話是對的,他說:「有很多希望,無限多的希望——但不是我們的。」

相關焦點

  • 「熱力學與時間」系列之六:時間的開始與終結和熱力學第三定律
    另外,奇點也是物理理論無法了解的地方,它隨時可能產生無法預測的信息。彭若斯提出了「宇宙監督假設」,用以禁止「裸奇點」的出現,以保證我們生活的時空有良好的因果關係。注意到裸奇點出現時,黑洞的溫度會處在絕對零度,因此,我們推測,這位「宇宙監督」很可能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那麼是否可以進一步認為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可達,意味著時空不存在奇點,即時間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呢?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 熱寂說:宇宙將終結於混沌
    而熱力學第二定律又保證了這最無序的狀態的穩定性,它再也不能轉化為有序的狀態了。「熵」這個概念在高中化學有接觸到,可以把它簡單的理解成系統的混亂程度。結合之前提到的不可逆性和有序到無序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又可以這樣表述:在孤立系統中所進行的自然過程總是沿著熵增大的方向進行。
  • 宇宙會死亡嗎?淺析「宇宙末日」發生的四種可能
    宇宙誕生於大約140億年前,它從超高溫火球的狀態一直擴展到現在,但這不是永恆的存在,宇宙也最終將終結。今天我們來聊聊現代物理學的角度解釋了「宇宙終結」的四種可能性。宇宙會熱死關於宇宙熱死,專業點表達叫:宇宙的熱寂。現在的溫度不均勻的區域,有高溫的地方和低溫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在有規律地運轉。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從高溫轉移到低溫,反之亦然」 ,可以說整個宇宙的能量從長遠來看趨於均勻,我們稱之為「熵增」。
  • 宇宙所有星系滅亡就等於宇宙終結?專家稱或許到時會產生新宇宙!
    宇宙當中的眾多星系和恆星都會經歷一個出現、發展、到滅亡的過程,而紅矮星將會是恆星最後的存在狀態,當它們死亡之後,整個宇宙將會呈現一片黑暗,或許你認為宇宙或許從而終結了,但是最近科學家聲稱,這些並不可能是宇宙死亡的跡象,或許宇宙將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那就是引力時代。
  • 滅霸響指後,宇宙會以什麼方式終結?
    天體物理學家Katie Mack的書探索了宇宙可能自我毀滅的所有方式。科學家知道世界將如何結束。太陽將耗盡燃料,進入紅巨星階段。它最後的爆發將膨脹併吞噬最近的行星,留下地球成為一塊燒焦且毫無生命的巖石。我們的星球還剩下大概50億年的時間。
  • 宇宙有沒有終結 宇宙終結方式都有哪些
    關於宇宙的起源,目前有很多理論,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大爆炸理論,那麼宇宙將如何結束呢?實際上宇宙不可能永遠的存在下去。億萬年之後,宇宙將如何終結呢?科學家們提出以下四種可能性。宇宙不會永遠持續下去,萬事萬物終究都會有結束的一天。
  • 宇宙「終結日」何時會到來?美國科學家認為,黑矮星或見證這一切
    人類發展進化走出非洲用了數百萬年,當然結果也是好的發展出智慧文明,和其它大部分物種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我們不再僅僅追求填飽肚子,現在我們想要去追尋人類的起源和未來可能的結局。以及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結之日,簡單來說就是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宇宙終結的最新理論:黑矮星大爆炸
    2020年,到目前為止,很多災難都在發生,可能看起來已經是宇宙的盡頭了,但請相信我,末日還非常非常遙遠,你甚至沒有可能在附近目睹它。 所以請坐下來,放鬆心情,我們來談談關於宇宙萬物,最終將如何結束的最新理論。
  • 宇宙「終結日」何時會到來?美國科學家認為,黑矮星或見證這一切
    人類發展進化走出非洲用了數百萬年,當然結果也是好的發展出智慧文明,和其它大部分物種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我們不再僅僅追求填飽肚子,現在我們想要去追尋人類的起源和未來可能的結局。以及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結之日,簡單來說就是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宇宙會以何種方式終結?科學界五種主流猜想,每個都讓人害怕
    可是,雖然知道宇宙肯定會有終結的一天,但它究竟會以何種方式終結和落幕,一直都是各個派系爭論的焦點。下面一起看看五個宇宙可能的終結方式。假說認為,隨著宇宙中智慧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終有一天宇宙會被自己孕育出的智慧生命毀滅終結。 事實上,這並不是新穎的科幻觀點,而是現實中非常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要知道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就從冷兵器時代到了原子能時代,如果宇宙中有發展了數億年的文明,他們武器的威力能夠破壞時空或許並不是沒有可能。
  • 宇宙終結期被算出,物理學家:將以最壯觀的超新星爆炸來結束一切
    眾所周知,有誕生就有終結,對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皆是如此。生命體通常以死亡的方式終結生命,而非生命體終結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火星可能因為與木星相撞而終結,地球也可能與金星相撞而終結,太陽因為內部核聚變反應到了極致而終結。那麼宇宙最終可能以什麼方式終結呢?不少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 宇宙終結是一場黑矮星爆炸的「煙花秀」
    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終結,從人的生命大到宇宙的沉寂。宇宙並不會消失,在這個客觀的空間裡,它永遠不會消失,但是當宇宙中的最後一顆星星暗淡了之後,當整個宇宙一點光亮都沒有的時候,那麼永恆的黑暗就降臨了。
  • 宇宙大熱寂,萬物的終結
    我們意識到宇宙有一個開端,那宇宙可能也會有一個結局。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宇宙將有一天會走向末路?如果宇宙的末路真的來臨了,那麼宇宙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呢?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指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化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 宇宙將如何終結?
    它們在形成過程中有一定量的能量,但它會慢慢地消散到宇宙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是宇宙年齡的10000倍,或者更多,這些白矮星將變得令人難以置信地寒冷。當宇宙最終耗儘自由能並達到絕對零度和最大熵時,熱死亡,也就是大凍結,是宇宙可能終結的可能方式之一。如果卡普蘭的設想是真的,這些黑矮星可能會變成超新星,這將是宇宙中末日之前的最後一次爆炸。對於黑矮星走向超新星,必須做出某些假設。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質子,也就是原子核中的粒子,不應該衰變。
  • 宇宙終結的盡頭,最後連時間都失去了意義……
    宇宙將如何終結?宇宙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冰冷、黑暗、空曠的,在烈焰般的誕生與寒冰般的終結之間,它只給了生命極短的時間。時間之箭在宇宙的青春期劃出一道間隙,創造了生命,但這間隙非常短。我們還不確定,因為我們還不清楚「暗能量」的本質,不理解「暗能量」,就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甚至無法理解宇宙的起源,所以我們必須研究它。都把握「暗能量」的本質將影響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如何「暗能量」慢慢減弱,宇宙有可能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發生「大坍塌」。如果坍縮得太快,宇宙甚至會被撕開,發生「大撕裂」。
  • 宇宙也有「終結日」?美國科學家計算出估值,黑矮星或成見證者!
    宇宙也有「終結日」?美國科學家計算出估值,黑矮星或成見證者!宇宙神秘莫測,迄今為止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仍然只有片面。關於宇宙的起源之謎,仍在探討中,以宇宙的範圍現狀來看,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一切都只能處於猜測中。宇宙中的星體不計其數,它們都有各自的運轉模式。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
  • 科學探索:宇宙將如何終結?地球將在什麼時候毀滅?
    宇宙將如何終結?「不是砰的一聲,而是一聲嗚咽」美國詩人T.S.艾略特(T.S. Eliot)在談到世界末日時寫道。但是,如果你想要一個更明確的答案,你會發現物理學家們已經花了無數的時間在他們的頭腦中反覆思考這個問題,並把最合理的假設巧妙地歸納為幾個類別。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可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沒有永恆的事物,宇宙萬物都會不不斷走向終結,甚至是整個宇宙本身最終的命運也是終結消失。所以現在宇宙中最強大神秘的黑洞,其實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演化後的產物。即使是恆星轉化為強大的黑洞,這個黑洞也不可能永遠存在。過去我們對黑洞的了解非常少,認為它可能永恆存在。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可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沒有永恆的事物,宇宙萬物都會不不斷走向終結,甚至是整個宇宙本身最終的命運也是終結消失。人類的壽命相對於宇宙的各個天體來說,那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生態的太陽系,中心是恆星太陽,它的壽命是非常漫長的,達到了100億左右,而人類80歲左右的平均壽命在它面前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科學家:宇宙輪迴,上一個宇宙的終結
    20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還認為宇宙只有銀河系那麼大。1920年,天文界舉辦了一場世紀大辯論,才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觀念。後來,哈勃通過對星系中造父變星距離的測定,對恆星光譜紅移的分析,發現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之後,通過大量的數據觀測,哈勃發現了著名的哈勃定律。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宇宙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