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程師們開始在法國南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並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運營。
這個名為ITER的項目是一個由35個國家組成的國際合作項目,雄心勃勃:根據該項目的官方網站,證明使用名為「 tokamak」的巨型磁裝置進行聚變能的可行性。
「啟用專用的清潔能源將是我們這個星球是一個奇蹟,」 ITER總幹事貝爾納·比戈今天在說虛擬慶祝活動
從理論上講,聚變能通過利用兩個較輕原子核融合形成的較重原子核釋放的能量並將其轉化為電能來發揮作用。
如果被證明是經濟的-也就是說,如果機器產生的能量多於啟動該過程所必須投入的能量,則該技術可以為以嶄新的方式在商業規模上產生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奠定基礎。聚變動力將比傳統的裂變核能安全得多,因為不存在崩潰或留下核廢料的風險。
但是,如果要進行聚變研究的最後六十年,那仍然是產生淨能量的一種難以捉摸的方法。眾所周知,聚變反應堆內部的極熱等離子體很難預測和控制。
這將使ITER變得極其複雜,它的最終反應堆將重23,000噸,其中包括3,000噸通過200公裡超導電纜相互連接的超導磁體,所有這些超導磁體都必須保持低溫冷卻至-269攝氏度。
Bigot補充說:「逐漸地構造機器就像在複雜的時間線上組裝三維拼圖,並且就像瑞士手錶一樣精確。」
ITER項目背後的團隊對他們能夠使用大型反應堆進行的測試感到樂觀。通過產生自熱等離子體,該團隊期望產生的熱量是輸入量的十倍。換句話說,該團隊希望僅從 50兆瓦的發電量中產生500兆瓦的電力,僅略低於目前最小的美國現役核電站的發電量。
據ITER稱,溫度將達到太陽中心溫度的十倍。
國際熱核實驗堆可能是使核聚能成為現實的一項巨大的國際努力,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努力。大量數字融合創業在美國和國外正試圖把它變成能量的商業上可行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