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在花費了預算3倍的資金以後,科學家們終於可以開始在法國南部聖波萊迪朗克(Saint-Paul-les-Durance)組裝一臺巨型機器。
這個瘋狂的項目被稱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
幾個月以來,各種的組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這裡。科學家們將竭盡全力完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拼圖」。
核聚變
核聚變是輕原子核融合成為更重的原子核,這種方式為太陽和其他恆星提供動力,使得太陽能夠燃燒上百億年。
當愛因斯坦寫出了震古爍今的質能方程以後,我們知道核聚變能夠產生的能量是化學能的數百萬倍。比如一個菠蘿大小的核燃料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萬噸煤。
用於核聚變的燃料 –,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在海水中約佔氫總量的1/6000。用於產生的鋰也有相當大的儲量。足夠供應人類使用數百萬年。
如此高的儲量和能量產生效率,足以解決任何人類對能量的需求。
氚聚變的產物是惰性元素氦,聚變過程只產生易於處理的短壽命放射性物質,相對傳統的裂變核電站更安全。
ITER項目
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比如氫彈。但是挑戰在於如何束縛這種能量,並加以利用。核聚變產生的溫度高達至少上千萬攝氏度,沒有任何材料能夠承受的了。
科學家想到利用超導體產生極其強大的磁場來約束能量。ITER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採用了託卡馬克設計,這是由前蘇聯提出的方案。
ITER項目於2006年由35個國家啟動,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瑞士、印度、日本、韓國和歐盟的27個成員國。
ITER將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合作項目,有望幫助人類到2050年實現獲得清潔、安全的能源。實驗的目標是證明可以在商業規模上持續且安全地產生聚變能。
根據計劃,2021年將完成設備安裝,2025年開始等離子體實驗,2035年開始進行-氚聚變實驗,目標是產生500兆瓦的熱能,或者連續200兆瓦的電能。
三維拼圖
這個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總共將包含約100萬個部件,比如功能強大的超導磁體,其高度高達四層樓,每層重360噸。
大約有2300人在現場工作,以將機器組裝在一起。
主要部件的巨大尺寸和重量、系統裝配的微小公差、製造商的多樣性、緊張的時間表,所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ITER成為一個工程和物流方面的巨大挑戰,每一個方面都必須精確地執行。
ITER項目比原定計劃晚了五年,其初始預算翻了三倍,達到約200億歐元。
ITER參數
等離子體大半徑:6.2米
等離子體小半徑:2.0米
等離子體容量:840立方米
等離子體電流:15.0兆安
軸向環形磁場強度:5.3特斯拉
聚變功率:500兆瓦
等離子體維持時間:>400秒
能量倍增因數(Q值):>10
ITER建設
2006年11月,ITER的7個合作夥伴啟動這個項目。不久之後,挖掘機和鏟車開始進場工作。
接下來的幾年裡,由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完成了這臺機器的設計,並開始將部件製造授予工業界。
2017年7月ITER完成了低溫恆溫器底座和底部柱體的安裝,為託卡馬克的安裝鋪平了道路。低溫恆溫器由印度製造,體積高達1.6萬立方米,直徑和高度都接近30米,重達3850噸。
低溫恆溫器底座
今年3月,歐洲核聚變能源機構對ITER廠房進行了最後的修飾,這是一個用於安裝機器部件的巨大大廳。
4月,從義大利和日本運來了前兩個環形線圈和超導磁體,它們各重360噸。
6月下旬,合肥製造的環向場線運抵。
環向線圈
由韓國運來的真空容器的第一個部分已經抵達法國,並將很快運送到工作現場。
真空容器的第一個部分
至此,整個建築和基礎設施已經完成了75%,隨著ITER的7個成員送來更多的裝置和部件,ITER的安裝步伐正在提速。
是時候把世界上最大的拼圖拼在一起了。
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正式啟動。
ITER裝配階段啟動儀式
到2024年年底,低溫恆溫器的合攏將標誌著第一個組裝階段的結束。
ITER機器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綜合調試和測試,並在2025年底完成第一個等離子體測試。這將是一次重要試驗,用以驗證磁場和關鍵系統的功能。
最初的低功率氫等離子體只持續幾毫秒,之後將會增加功率和持續時間。
ITER的最終目標,是生產10倍的聚變能增益係數(Q值=10),即從50MW的輸入功率上生產出約500MW的聚變功率,聚變脈衝持續時間為400~600秒。
反應堆溫度將達到約1.5億攝氏度,比太陽核心溫度高10倍,這能夠重現發生在恆星中心的聚變過程。
ITER與中國
2006年中國作為發起國加入了ITER。
ITER項目預計總耗資約為200億歐元,其中歐盟承擔約45.5%,剩餘的費用由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均攤(各約9.1%)。但實際上各國的支出都不是以現金的方式,而是以完成設施所需的組件、系統和建築部件等形式支付。
我國承擔了相當多的ITER建設工程
ITER 項目的基本原則是各成員相互分享新增智慧財產權,不在成員之外的國家傳播。中國加入 ITER 項目的好處是,以 10% 的投入,享受 100% 的智慧財產權。
最後,ITER仍然只是一個實驗驗證項目,即使 ITER 取得了成功,還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夠商業運行。因此,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商業化核聚變也需要30年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