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季氣候

2020-11-30 中國臺灣網


  臺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終年溫暖潮溼,臺中、花蓮兩地堪稱四季如春;進入北回歸線以南,則幾乎可稱全年如夏;只有位於島嶼北端的臺北、宜蘭兩縣,以及全島800米以上的山區,才有較明顯的四季變化。

  梅雨季節

  臺灣的氣候主要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左右,每年5月至9月盛行熱帶西南季風,帶來炎熱的氣候與潮溼的水汽,是全島一年當中最主要的雨季。西南季風盛行時的降雨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是每年5月上旬、最晚延續到6月中旬的梅雨,常長達一個月左右;某些山區的「梅雨雹」一天之內可降下上千毫米的暴雨,造成山崩、泥石流、山洪暴發、橋斷路塌、吞沒農田等洪患,並導致蔬菜價格飛漲,因而被認為是不宜旅遊的季節,尤其不能進入山區旅遊。

  颱風季節

  梅雨季節結束後,立刻進入颱風季節,時間約在6月中旬以後,一直延續到秋季,最晚遲至11月。颱風所夾帶的暴雨和強大的梅雨一樣,造成山崩、水淹、斷橋、路毀、蔬菜供應斷絕等困難;此外,颱風也會摧毀高壓電塔與供水設施,造成停電、停水、通信中斷等民生問題。若是旅臺期間遇上颱風來襲,應該要求領隊儘速下山進入都市避難。留在山區,輕者可能會陷入交通中斷、糧食用罄的困境,若住宿點發生山崩、泥石流,恐怕還會有生命之憂。

  夏季對流雨

  臺灣全島夏季午後常有對流雨,夾雜閃電雷擊,稱為雷陣雨,通常發生在午後,最多持續一個小時就再度雨過天晴,這是臺灣典型的夏季氣候,具有調節暑氣的效果,並不會影響旅遊行程。

  東北季風

  每年10月以後臺灣盛行東北季風,它給迎風面的臺北、宜蘭兩縣造成又冷又溼的冬雨型氣候,對新竹到嘉義的瀕海地區造成乾冷強勁的北風,在臺中到屏東山區產生炎熱少雨的乾季,並在恆春半島形成乾燥、悶熱的強烈焚風。

  對遊客來說,每年10月到翌年2月之間盛行東北季風時,最不宜造訪的地區是臺北、宜蘭兩縣,因為氣溫低又常下雨,低溫與潮溼所產生的感覺,甚至比同時期的華北地區還要冷。此時恆春半島日夜都有一波波超過七級的焚風來襲,到海邊玩,得留意被這種強風吹落海中。此時反而是造訪臺灣西部、從臺中到屏東最好的季節,幾乎天天都是晴日,而且空氣也比較乾爽;至於此時的花蓮、臺東,只要沒有冷鋒侵襲臺灣,還是晴朗暖和的好天氣。

  春雨季節

  每年春節過後、梅雨之前的三四月間,是臺灣的春雨季節,此時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在臺灣海域作拉鋸戰,天氣瞬息萬變,有時候短短一天之內,經歷晴日、陰天、降雨所有天氣形態,被人戲稱「晴時多雲偶陣雨」,在這兩個月造訪臺灣,一定要準備雨具和防寒衣物。

相關焦點

  • 臺灣的氣候
    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氣溫與日照   臺灣平地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3.6度。其中,北部年平均氣溫約攝氏22度,南部約攝氏25度,南北平均溫度冬季相差攝氏5度左右,夏季差異不大。全省平地夏長冬短,南部則長夏無冬。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臺灣島南北狹長,四周流域廣闊,北回歸線恰好橫穿島的中部偏南地區,北部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氣候。從平地到高山,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形成了在同一時空內熱、溫、寒三帶兼有的氣候特點。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 臺灣地理位置氣候資源
    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為臺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周雲霧繚繞,銀裝素裹。阿里山脈山勢則比較平緩,主峰大塔山頂部平坦,是著名風景區。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面積300平方公裡。除了山脈之外,臺灣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 脈象為何會受到四季氣候的影響?
    古代醫家很早就發現脈象會隨四季有周期性的變化節律,這種節律變化主要表現在春夏秋冬四季時,脈象在脈位、脈形、脈勢方面的不同。《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在同一篇中,還用了某些動物四季活動特徵描述四季脈象的脈位與脈勢。
  • 臺灣四季茶會鷺島飄香 盡顯兩岸茶席之美
    「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和廈門大正人文館共同呈現的四季茶會和臺灣名家陶藝展,於文博會期間在廈門舉行。精緻的臺灣茶席文化也首次在文博會登場,淋漓盡致展現茶道美學。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臺中會會長李以德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臺灣在茶道美感、器具搭配、人文展出上都是強項,這些茶席搭配的美學非常吸引大陸茶人。這不,文博會期間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愛茶人前來賞茶。
  • 探尋臺灣四季限定美景,大飽眼福
    探尋臺灣四季限定美景,大飽眼福位處於亞熱帶的臺灣地區,雖然被認為四季沒有太大區別,但其實不同季節也有不同變化,更有當季限定的旅遊主題。以下特別整理幾個季節限定美景,有興趣觀賞的遊客,務必把握時間,捕捉最美的一刻。
  • 氣候季節劃分新標準重慶四季分明 本月氣溫雖然偏低,不能確定六七...
    原標題:氣候季節劃分新標準重慶四季分明 本月氣溫雖然偏低,不能確定六七八月跟著涼爽   今年的5月陽光少雨水多,讀者們都感覺很涼爽。市氣候中心昨日稱,因為5月馬上就要過去,所以重慶入夏時間要推到下月了。另外,重慶市將執行新的氣候季節劃分標準,重慶屬於四季分明區域。
  • 四季桂別稱月月桂
    四季桂的形態特徵四季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是木樨屬桂花的變種。四季桂與其他品種最大的差別就是它一年四季都會開花,故而也有很多人將四季桂稱為月月桂,但是其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最淡的,幾乎聞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品種分為月月桂、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臺閣。
  • 臺灣記者眼中的攀枝花:四季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攀枝花是四川一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寶庫,是四川省省轄市,但複雜的地貌和獨特的南亞熱帶亞溼潤氣候,又讓它獨釀成一抹韻味。正值四月山花爛漫時,臺灣中視「大陸尋奇」欄目記者楊淇勝隨欄目組走進攀枝花,記錄下尋找那一味別樣風情的點點滴滴。文章全文如下。
  • 四季劃分淺談
    關於四季的劃分,我國古代先是以天文因子為依據,即根據太陽在黃道(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的軌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90度作為一個季節,時間長度是三個月,即把太陽公轉軌道四等分,按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立」時刻,作為四季的開始時間。
  • 極端氣候,臺灣農業如何接招
    這個夏天,臺灣又泡在水裡。進入8月中旬,暴雨接連不斷,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個災年。水稻、木瓜、龍眼、香蕉、蔬菜都遭水害。去年暖冬乾旱,今夏暴雨狂灌,極端氣候對臺灣農業的傷害逐年升高。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近3年用於農損的補助款是前10年的3倍多。
  • 寶島臺灣,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你知道什麼季節去臺灣最合適嗎?
    臺灣屬海洋性氣候,大體而言全年溫暖,四季中以春冬的變化較大,夏秋變化較小,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平均最低溫不過12-17度。三到五月春花爛漫,賞花的好時節,有時會細雨綿綿,出遊時記得帶傘。九到十一月晴朗涼爽,是旅遊的好時節。
  • 全球氣候變暖 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
    中新網香港10月2日消息:全球氣候暖化,害得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熱帶東南亞蝴蝶拼命往北飛到臺灣來定居,最遠紀錄可到日本,慢慢入侵溫帶蝴蝶和寒帶蝴蝶地盤。  臺灣大學最近一兩年持續進行臺灣蝴蝶生態調查,原本希望藉此找出最理想的蝴蝶生態保護區,卻意外發現這生態界驚人的變化。
  • 怪不得澳洲總是一天四季:融入了世界各地氣候的土澳棒棒噠!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實澳洲的氣候融入了世界各地的特色,請看下圖👇北部像印度,南部像美國,中部像撒哈拉沙漠!各個區域有各個區域的特色!要說到細節:西北部的昆士蘭,北領地和西澳的部分地區和印度的熱浪差不多,從地圖來看,達爾文和孟買的氣候相像。珀斯和洛杉磯的夏季海洋熱浪相似,而阿德萊德則和加利福尼亞的聖荷西相像。塔斯馬尼亞則更像英國。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特徵在不同的區域,由於形成氣候的因素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徵。中國氣候類型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五種,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總體而言,我國的氣候呈現出:「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為什麼我國的氣候會呈現出上述特徵呢?
  • 寶島臺灣地理概貌
    屏東平原為高屏溪的衝積平原,面積約1200平方公裡,是臺灣第二大平原。氣 候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北回歸線穿過臺灣腰部。全省位置恰跨溫帶與熱帶之間,氣候特點與處於同一緯度的大陸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一樣,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
  • 調查顯示臺灣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下滑
    新華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月臺灣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下滑,三大產業均連續第二個月下滑。調查報告顯示,2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8.73點,比1月減少5.31,為2019年1月以來的新低;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6.09點,比上月減少3.79點,為2016年9月以來新低;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0.02點,比上月減少5.7點,連續第二個月下滑,為2017年6月以來的新低。
  •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昆明四季如春的氣候,這是一座有浪漫情懷的城市
    一直沾沾自喜於得天獨厚的氣候,似乎就別無他求。帶著這樣的價值觀來建城市,過去地貧路窄,雞腸小道出昆明,所以現在大家更喜歡看到高樓大廈,那麼多年的城市建設,你卻發現到最後幾乎騰挪出來的空地都建了房子,公園、綠地於這座以「春天」自居的城市而言,似乎就沒有什麼增量。於是,一度數十萬顆樹見縫插針於城市街道,連狹窄的人行道都可以栽上兩排樹,樹多到城這頭到城那頭,猴子掉不下來。
  • 臺報:因應氣候變遷 臺灣須向美國加州學習
    臺報:因應氣候變遷 臺灣須向美國加州學習   中新網2月10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0日文稱,柏克萊大學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學系(簡稱ESPM)Tony Barnosky教授在近期演講時斬釘截鐵地說,氣候變遷已經在發生並影響著人類活動。
  •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走過春夏秋冬,跨過酷暑嚴寒四季輪迴,周而復始你知道四季是怎麼劃分的嗎?四季的由來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四季呢?由於天文四季純脆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氣象上的四季氣象上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