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在看」「贊」,我們將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
每天8:15,設計氣象臺素材準時為你奉上
導演陳凱歌的電影《無極》號稱十年之內沒人看懂,建築圈也不例外,明星建築師的作品也總是飽受爭議,你看懂了沒?
比如馬巖松老師的深圳灣廣場概念規劃,打敗了各個國際建築事務所的方案。網友卻評論道:「像極了剛弄丟的Airpods。」
▲深圳灣廣場概念規劃MAD
還有已經建成的北京朝陽公園廣場,有人評價說是龐然大物,有人說看起來陰森有邪氣,也有人說在暮色下像國畫裡的山。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至於它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我們來看看設計師是怎麼回應的。
文末附北京朝陽公園廣場方案文本+技術圖紙合集
源於山水城市理念的實踐
▲建築歷史學家王明賢曾將朝陽公園廣場置入山水畫作中
在建築歷史學家王明賢的畫作中,他將朝陽公園廣場拼貼於古典山水繪畫中,畫面十分和諧,不同與它在現實城市中與周圍建築的格格不入。
馬巖松說:"真正的問題是這個城市本來的文化脈絡什麼時候消失了?中國城市沒有必要追隨西方工業文明的腳步,而應該設法創造出一種在精神文化高度上,能和那些具有東方自然哲學的古典城市相提並論的新城市。"
▲馬巖松對朝陽公園廣場設計理念的表述
馬巖松提出"山水城市"的理念,並非只是把城市裡的建築直接建成山的樣子。它代表的是東方哲學中,人們寄托在自然中的情懷和對自身精神世界的追尋。
這樣的哲學思想和境界能否在大城市的規劃中體現出來,這會是一個挑戰,然而困境和危機也可能預示著一種新的城市文明的到來。
▲馬巖松2013年於北京吾號個展「山水城市」
我們現在的城市基本是按照西方現代城市的路子發展,能不能既有現代功能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情畫意?以重建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繫為目標,而不是物質、權力或資本。
馬巖松在實踐"山水城市"理念的道路上創作了很多作品。而北京朝陽公園廣場就是"山水城市"理念的典型代表。
「墨色山水」--朝陽公園廣場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建築項目地處於北京四環內的CBD,緊鄰朝陽公園。朝陽公園的水系佔到公園總面積的1/4,這使它不僅成為城市中的綠肺,更成為城市的「源頭活水」與整個城市血脈相連。
朝陽公園獨特的地理條件為構築山水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MAD不希望該項目如周圍的方盒子塔樓一樣,成為公園與城市的分界,而是讓建築融於景觀,創造出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設計方案主動地把地塊理解為公園的一部分,結合園林景觀設計,再現了「峰、澗、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態和空間,勾勒城市山水畫卷。
在建築平面、立面、景觀設計中彰顯「山水城市」的意象,達到建築與環境和諧共生。整個建築群仿佛不是被「建」出來的,而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形成一種山水的群落和格局。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位於基地最北側的主體高層建築,由不對稱的雙塔組成,如挺拔的山巖屹立於水景之邊,流線型的造型與公園水景相得益彰。
同時,又將自然元素引入建築內部,兩座塔樓的連接處是通高17米的中庭空間,引入了室內綠化和水景,構建了一個室內的微生態環境。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高層建築向北可眺望湖景,向南可俯瞰低層建築的山谷景色。每棟低層建築形態各異,體現出不同的特質,不僅與主體建築風格統一,又圍合出地塊的內庭院。
整個地塊內的建築群形成外在收斂、內部豐富的格局,建築形體的外臨街面與街道基本齊平,而在內部形成梯田狀的延伸,並且陽臺朝庭院開放,讓人在高密度的城市中,依然能去親近自然。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複雜幕牆與綠色節能技術
"山水城市"的理念,不僅體現在建築的外形上,同時也體現在技術革新上,雙塔外立面突出的脊線內部,設置了通向每個樓層的通風過濾系統,將自然風引入每一層的室內空間。
雙塔南側的水景景觀,除了優化視覺外,同時也是有力的降溫劑,使空氣穿過水景沿著雙塔脊線流向建築內部。
▲幕牆節點圖
這座建築所使用的深色曲面玻璃幕牆,除了可使自然光全方位透入建築外,玻璃的深色也能有效地減少陽光直射所產生的熱能。
朝陽公園廣場擁有諸多建築節能技術,還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築協會LEED金獎認證。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
"山水城市"項目的兩個自由曲面塔樓,主曲率半徑小於12米的高度雙曲面佔總幕牆面積的54%,多達10000 平方米,堪稱國內最複雜的玻璃幕牆體系。
作為項目複雜建築表皮與結構工程的顧問是知名幕牆顧問公司阿法亞洲(簡稱 RFR),接受了這一挑戰。創始人Peter Rice不僅是點式幕牆和魚腹式拉索幕牆的發明者,也是諸多經典項目如羅浮宮金字塔、雪梨歌劇院的結構工程師。
▲雪梨歌劇院
由於曲面結構異常複雜,最初的幕牆設計方案相對保守,而RFR認為,想要展現建築的"山水"氣質,離不開流暢靈動的曲線形態,最終通過「半離散」的曲面優化方案,來實現"山水城市"的神韻。
▲半離散的整體的曲面優化及外觀效果驗證
▲「半離散曲面優化方法」--將每層自由曲面擬合為雙曲圓臺面
具體的做法是,將每層代表樓板線的橫向分隔曲線重建為圓弧,兩層半徑不同的圓弧之間放樣——這種整體的優化方法分層建成的新表皮曲面,是在橫向平滑而豎向多邊形化(polygonised)的雙曲圓臺面(General Cone)。通過建模和渲染模擬, 可以印證這種在橫向順滑,豎向微量層間折角的效果。這種半離散的整體的曲面優化策略儘可能保留了平滑的外觀,給幕牆系統和單塊板塊的玻璃面擬合提供了可能。
部分資料來源:谷德設計網goooo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