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本科二年級的學生項煜晨一夜之間走紅學術圈。不是因為人長得帥,也不是因為家裡有錢,而是因為這位同學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SCI論文。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同學才剛剛大學二年級。

其實,很多同學都知道,有能力發表SCI論文,起碼是在研究生一年級或研究生二年級時候才有可能,於是,這位在本科二年級就發表SCI論文的同學,能夠走紅學術圈,也就不奇怪了。
項煜晨所學的專業是生物學,所以其發表的SCI論文是關於自體軟骨細胞移植(ACI)優化策略的綜述性文章,發表的期刊為《骨科轉化雜誌》。據相關的業內人士稱,該文章創造性地提出了ACI的新方法,大大減輕了ACI療法對於人體的損傷。

其實,SCI論文分為研究論文和文獻綜述。研究論文要求研究者設計實驗並得出結論,而文獻綜述則需要基於前人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由於項煜晨所學的生物學進行實驗的周期極長,所以幾乎沒有人能在畢業前得到實驗結論,所以項煜晨選擇了相對快捷的文獻綜述論文。
項煜晨的導師歐陽宏偉表示,其實在本科階段發表SCI論文的同學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以共同作者發表的,而能夠在大二時候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SCI文章的,項煜晨是第一個。

在項煜晨看來,本科生發表論文的確很難,一是因為自己的學術能力有限,二是因為自己最基本的論文格式都不懂。據他介紹,這篇文章的發表其實中間困難重重,投遞初稿時,項煜晨曾受到了編輯部多達18項的修改意見。對此,他表示,「說是修改意見,其實都像是在罵我。」
不過,好在項煜晨對這門學科興趣很大,每次失敗他都能重新站起來,所以最終歷時半年,成功發表了這篇文章。因此,小編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希望大家今後都能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