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線3周年。「得到」團隊通過16場主題演講,完整公開了從事知識服務3年來的工作心法。
得到App聲音導演徐昆鵬在當天分享了在知識服務平臺做聲音導演的心得和經驗,他還公布了得到錄音口訣—《九音真經》。
以下為演講全文。
傳說在一千多年前,大詩人白居易每次寫完詩,都會先念給一個老太太聽,老太太要是聽不懂,白居易就馬上改,一直改到老太太能聽懂為止。在得到,我就是白居易,對面那個老太太。
我叫徐昆鵬,是得到的聲音導演,要強調的是,我跟你印象裡,或者你聽說過的所有導演都不一樣,別的導演可以挑劇本,挑演員,可我不行。
你想啊,得到的老師都是公司事先選好的,都是行業裡是最牛的,課程的稿子也是他們經過反覆打磨之後,敲定的,只有他們自己最了解,當然,最好由老師自己講,所以我的工作的邊界,真的比其他所有導演都窄的多。
那我能做些什麼呢?我的工作內容,簡單說就是,老師稿子寫完之後,把他們拉到錄音棚裡,聽他們錄音,我不光要聽,還得聽懂,所以每次羅胖問主編,你那個課到底怎麼樣啊,主編一般都會驕傲的說上一句:連昆鵬都聽懂了。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要是老太太都能幹的活,要你幹嘛?
沒錯,我服務過所有得到系的老師,解決過各種各樣的錄音問題, 其中,最常回答的兩個問題就是:1,我的普通話不太好,怎麼辦啊?2、我的聲音不好聽,你們後期能幫我ps一下麼?我該怎麼回答呢? 我會給他們看一些著名演員的照片,然後問:「老師,你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是不是腦海裡立刻就能浮現出他們講話的語氣,甚至口音,可他們說的都是標準的普通話麼?他們的聲音都特好聽的麼?」答案顯而易見。
不過,正因為這些鮮明的語言風格,他們才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大受歡迎。為什麼?因為有聲語言的天生屬性是交流工具,我們是靠每一個聲音組合在一起,產生的音調變化,來獲取信息的。尤其在咱們中文的語境裡,音調要是變了,同一句話意思都能完全反過來:
能穿多少穿多少
喜歡一個人
好,現在我們知道了,普通話不是一級甲等沒關係,聲音沒有播音員好聽也不重要,那對得到來說,什麼才重要呢?
其實,我的另外一個主要工作就是,要做幫老師進行空間上的互動設計,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在預先設計的空間裡,讓老師和用戶進行交流互動。舉個例子,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我們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去羅浮宮看了之後,都覺得特別意外,沒想到,這畫也太小了。為什麼這麼小?因為這就是一副正常尺寸的肖像畫,本來應該是掛在家裡的,這個尺寸,在那樣的空間場景下,很合適,沒毛病。但是,換了一個空間場景,距離變了,整個看畫體驗就跟著變了
剛剛我說的是視覺藝術上的空間互動設計,同樣道理,聲音也是一門藝術,也需要空間互動設計的。但你想想,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不是總是被各種聲音包圍著。而且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能讓人在同一個空間裡,產生不同的體驗。比如你在客廳聽古典音樂,跟聽廣播裡的新聞,肯定是兩種狀態。
那回到得到這個聲音產品,怎麼進行聽覺空間的互動設計呢?我們知道,得到是知識服務類的產品,得到的用戶都特別愛學習,他們會在洗臉刷牙、上班的路上、吃飯、或者做家務的時候聽。讓他們不費太大力氣,就能高效的學習,就是我做聽覺空間互動設計的目的。
怎麼辦呢?只能從這個方面下手,就是:抓住並且管理好用戶的注意力。那我們先看看,得到出現之前,別人是怎麼做的。得到出現之前,跟聲音有關的工具,已經很豐富了,有廣播、電視、表演、配音等很多細分領域。
廣播:方圓幾裡、十幾裡
比如說廣播,最早的廣播是怎麼聽的,是通過大喇叭向全村喊話的,方圓幾裡、十幾裡都要覆蓋到,所以播音員講話要有穿透力,要宏亮。但是發展到後來,現在聽廣播都是在車廂裡,而且還分了時段,比如夜話節目,「今晚的夜色這麼美好,你的心情是不是也一樣呢?歡迎收聽今天的夜色溫柔,你好,我是主持人徐昆鵬」。這個時候,主持人講話就非常輕柔,好像在你耳邊說話一樣,空間體驗一下就變了
電視:客廳裡,2、3米
電視呢?觀眾是坐在客廳裡看的,也就2、3米的距離,所以相對來說,播音員就不需要用那麼大力度和情緒。比如「觀眾朋友你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30分,本次節目的時長大約是35分鐘,以下是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
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相聲小品等
說到電影裡的聲音,大家都會覺得電影嗓兒特別高級,像風聲裡的張涵予、周迅,漫威明星抖森、斯嘉麗,聲音都特有顆粒感,哪怕是無間道裡的劉德華和梁朝偉的配音,也都是這個調調 。
陳永仁:哼,你上來曬太陽的啊。
劉建明:給我個機會,我想做個好人。
陳永仁:好,跟法官說。
劉建明:那就是要我死。
陳永仁:對不起,我是警察。
哪怕是警匪關係,講的都可以這麼撩,因為他倆一直都是面對面,1米內的距離,講話不需要太用力。而舞臺劇,大型晚會的相聲小品演員呢,你聽馮鞏一上來就是:我想死你們了!有時候甚至像是在喊話,因為他們要讓最後一排的觀眾也都能聽清楚。
不過,所有這些不同的演員,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角色跟角色互相講話,觀眾完全就是一個旁觀者,只要站在外面欣賞他們在裡面演就可以了,基本沒有互動交流。
廣告配音
另外,還有一種也忍不住想說一下,就是有些音頻廣告,也很有特點,你回想一下以前聽過的汽車廣告,是不是不少都是這樣的 :
全新STEP-GATE電子四速自動變速箱,
搭載先進的TWIN-LINK四輪獨立懸架系統
PCM模板與V6發動機協調無間
源源動力輸出。。。
還有房地產廣告:
遠離城市喧囂,
寬府大宅,藏風聚氣,
書香門第,學術人文,
尊榮府邸,歡迎駕臨。
為什麼這些廣告讓人聽的朦朦朧朧,因為他們要在短短的15-30秒時間裡,就是讓你知道「我很高大上」。 這種空間距離的設計,已經不是遠和近的區別了,而是上面和下面的區別。
所以錄音員配音的時候需要給的就是一種優越的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好像在說:「這就是你夢寐以求的,你值得擁有。」
好,現在我們知道了,不同的聲音形式,都有特定的空間互動設計,所以對得到來說,也沒有現成的可以直接套用。而且,你知道麼,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好多老師第一次錄音的時候,一坐在話筒前,要麼就拿出一副要播新聞聯播的架勢,要麼就是直接把自己當成了夜話節目主持人。
怎麼辦呢,我只能不停的給他們解釋:老師,您怕是對得到的用戶有什麼誤會吧?他們的的實際收聽場景不是這樣的,而是那樣的,咱應該這麼講這麼講,才更有意思,才能吸引他們繼續聽下去。
經過不斷摸索、總結,我們終於有了得到自己的的聲音空間交付設計:
學習的空間,講話正式一點;
2、面對面距離,一米左右;
3、1對1的平視,不能高高在上;
4、直接互動,用戶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
學習的空間,講話正式一點,營造出一個嚴肅學習的氛圍;面對面距離,一米左右,就算很多老師都是幾萬幾十萬的用戶,但是你只要跟一個用戶講話,就可以了;1對1的平視,不能高高在上,我們錄音的時候,錄音棚裡都至少有三個人,除了老師,還有我和主編。
我負責閉著眼睛聽,丟掉所有視覺輔助,完全對標的是上線後的收聽感受。主編負責看,不是看稿子,而是和老師有眼神交流,如果從有聽不懂的地方,不僅我會叫停,主編也會有問號臉啊,也會皺眉頭啊,所以老師就能感受到用戶的真實反映了。
直接互動,比如我們打招呼從來不說「大家好」,而是說「你好」,對象感和互動感就完全不一樣了。同樣,也只會說「你可能會問」,「你可能會想」,而不是「大家會問」,「大家會想」。注意啊,只有一種情況會用到「大家」這個詞,那就是最後的思考題,讓用戶留言的時候,老師會說:「歡迎你留言,和大家一起思考。」目的就是讓你知道,就算很多人一起在學習,但我始終是對著你講。
所有這幾個空間設計組合在一起後,是不是覺得有點似曾相識?這不就是一開始,我們看到的白居易講詩的樣子嗎?眼神裡全是:我這樣講的話,能聽懂麼?好,有了這個基本姿勢,我們還可以再利用一些技巧,來進一步優化。為此,我專門寫了一個得到錄音的口訣。
得到錄音《九音真經》
天生音色不重要,音質特點要用好。
不用字正腔又圓,不如本色來出演。
男聲不可以「油膩」,女聲不能太「凌厲」。
光天化日說亮話,不當午夜的DJ。
穩住節奏深呼吸,自報家門別謙虛。
打個招呼說「你好」,誠懇利落不拖音。
身體前傾莫後翹,手勢輔助很重要。
段落開始「起個頭」,段落結束「收個尾」。
句首不要「砸字頭」,句尾不要隨便「翹」。
邏輯重音不能少,但也不能滿場跑。
簡單內容輕鬆說,鋪墊無需太用力,
「但是」 「而且」 「所以」後,才是想說的重點。
舉例要生動自然,場景畫面要還原。
角色切換換語氣,「問號」之後「想」一下。
「比如」不要擺中間,生詞解釋要關聯。
同音歧義要避免,標點符號要翻譯。
「逗號」不能大喘氣,「句號」最好喘口氣。
「冒號」說成「這就是」,「書名號」說成「這本書」
「逗號」不能逗到底,「波折號」全擺後面去。
第一第二和第三,最好只出現一遍。
「之乎者也」書面語,統統都要丟出去。
「好的」「你看」和「那麼」,「嗯」「啊」「這個」和「那個」,
偶爾用用挺自然,但絕不能高頻率。
總結語氣拔個高,作業互動輕鬆說,預告再來點「懸疑」。
從容生動不吃力,顯得特別的高級。
比如:男聲不可以「油膩」,女聲不能太「凌厲」。是不是油膩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但什麼是聲音上的油膩呢?比如說好為人師、高高在上,仰著說話、拖長音;比如:「啊,和你…啊、一起,終身學習」;再比如:不用字正腔又圓,不如本色來出演。
得到有門醫學通識課,主理人是薄世寧主任。課程裡,他時不時的會穿插一些案例。有一回,他就拿美劇豪斯醫生裡的情節舉了個例子,大概是說,一個女醫生跟自己的老公因為孩子的病,發生了爭執,然後女醫生就說了不少專業術語,老公聽不下去了,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冰冷的醫學數據,不是我的孩子。。。
看文字的話,是不是很容易自動腦補成翻譯腔的語氣?但是薄主任錄音的時候,因為講的特別的投入,特別順的就把自己生活裡的口頭禪帶出來了,他直接給加了句:憋給我扯這些沒用的,你說的這些都是冰冷的數據,不是咱家孩子。。。雖然薄主任把豪斯醫生一下變成了鄉村愛情,但是,他自己的個人特色一下就顯現出來了,很真實,也很生動,也很有溫度。
雖然這個錄音口訣,看起來頂多算個打油詩,但是當中的每一句都暗藏玄機。得到現在員工雖然有幾百人了,但是聲音導演這個崗位,只有一個2個人。為什麼不增加人手,因為市場上沒有相同經驗的人,而且有了這套口訣,這些技巧就可以直接複製,讓每一個主編都快速掌握,並且生產出符合品控標準的聲音產品。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其實來得到之前,我作了十年廣播,在音頻節目的製作上,有很多實戰經驗,但是,在整個得到的音頻生產過程裡,我幾乎全程克制,我不會使用複雜的音樂音效包裝,炫酷的混音製作方式,也不會設定多個角色進行對話,情景再現演繹,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老師講述的空間互動設計上,讓老師們的每一句表達,都邏輯清晰,空間、距離、力度都給出的恰到好處,讓用戶覺得老師始終在跟自己互動,享受到絲般順滑收聽體驗。
所以,我在得到做聲音導演,我不是在創新變革,而是在回歸,回歸到聲音最簡單的工具屬性,回到我們人類最本能的面對面的交流習慣裡,回到我們基因最熟悉的口耳相傳的自然語言節奏裡。
好,這就是我在得到的日常,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