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眼」又立功,這次發現的是「跳華爾茲」的脈衝雙星-虎嗅網

2020-11-22 虎嗅APP


近日,中國科學家宣布利用我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武仙座球狀星團中發現一顆脈衝雙星。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國際著名天文學刊物《天體物理學報》上。


截圖自https://arxiv.org/abs/2002.05938


這是FAST發現的第一顆脈衝雙星。


這一顆脈衝星還有三個關鍵詞:脈衝雙星,毫秒脈衝星,球狀星團脈衝星。


一、它是一顆「脈衝雙星」


天文學上把兩顆挨得很近的恆星稱為「雙星」。


這裡說的「挨得很近」有兩層意思,第一種情況是只是看起來挨得很近,而實際上兩者的空間距離很遠,沒有物理聯繫,稱之為「光學雙星」;另一種是空間位置上就是挨得很近,兩者之間有物理聯繫,會相互繞轉,稱之為「物理雙星」


在脈衝星領域中,如果提到雙星,都是指物理雙星。脈衝星相關雙星系統又分為兩種:



動圖:脈衝雙星

www.atnf.csiro.au/news/press/neutron_binary/index.html



視頻:雙脈衝星

http://www.jb.man.ac.uk/news/2004/doublepulsar/


FAST這次發現的是一顆處於雙星系統中的脈衝星。經過對這顆脈衝星多次觀測,天文學家估算出,和這顆脈衝星在一起的另一顆恆星應該是一顆質量大約為太陽0.16倍的白矮星。


二、它還是一顆毫秒脈衝星


FAST這次發現的脈衝雙星,還是一顆毫秒脈衝星


早在2018年FAST在伽馬射線源中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的時候,我們就比較詳細地介紹過脈衝星的分類以及何為毫秒脈衝星。簡單地說,毫秒脈衝星是一類自轉速度較快且自轉速度較穩定的脈衝星。


目前公認的毫秒脈衝星誕生及演化理論認為,毫秒脈衝星形成於一個類似於跳「華爾茲」的過程:即處於雙星系統中的兩顆星星,長得胖的會先經歷超新星爆發,拋出自身一部分物質,此時如果它的「舞伴」比較瘦弱就會被快速地踢出,同時雙星系統瓦解,而主星爆炸後留下部分會塌縮形成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如果伴星的「體重」足以抵禦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就會留在之前的雙星系統中,與新形成的中子星繼續這段「華爾茲」直到生命的盡頭。


中子星南北磁極的輻射束如果能隨著自轉不斷地掃過地球,那就是我們所說的脈衝星。


動圖:脈衝星星 在線閃燈

 http://www.ligo.org/science/Publication-S6VSR24KnownPulsar/


而處於雙星系統中的脈衝星,可以通過吸收伴星的物質而加速自轉,變成一顆毫秒脈衝星。


中子星-白矮星和雙中子星雙星系統演化模型

http://www.jb.man.ac.uk/distance/frontiers/pulsars/lorimer-review.pdf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雙中子星系統中只有一顆表現為脈衝星,那該系統也是脈衝雙星,而非雙脈衝星。


三、沒結束,它還是一顆球狀星團脈衝星


FAST這次的發現,是天文學家有意地在球狀星團中進行脈衝星搜尋而找到的。處於球狀星團中的脈衝星就是球狀星團脈衝星


為什麼要在球狀星團裡面找脈衝星?這要先說說球狀星團是什麼。


顧名思義,球狀星團就是球狀的星團。它們通常長成這個樣子:


武仙座球狀星團(M13)

https://apod.nasa.gov/apod/ap170512.html


這是望遠鏡看到的圖像。肉眼觀看的話,這些密密麻麻的恆星聚集在一個比滿月還小的天空範圍之內。


眾多的恆星被強大的引力束縛在一起,「擠」在一個球形空間中,而且越靠近中心,密度越高,這就是球狀星團。球狀星團中恆星的密度是我們周圍銀河系恆星密度的100至1000倍。目前,銀河系中發現的球狀星團超過150個,其中有30個左右是可以被FAST看到的。


球狀星團密集的恆星環境為脈衝星尋找和交換「舞伴」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更有可能產生雙星甚至多星系統。


對此,天文學家有很多問題想要了解,比如:



目前的觀測結果也為天文學家的各種猜想提供了有力佐證。


下面就是天文學家在球狀星團中發現的一些有意思的脈衝星系統:


1. 1991年Prince在球狀星團M15中發現了一個雙中子星系統。


2. 1999年Thorsett等人在球狀星團M4中發現了一個三星系統,分別為一顆脈衝星PSR B1620-26 ,一顆白矮星以及一顆質量接近木星的伴星。


3. 2006年荷蘭人Hessels在球狀星團Terzan 5中發現自轉最快的脈衝星PSR J1748-2446ad,每秒鐘轉716圈。


4. 2008年Freire等人在球狀星團M5中發現疑似目前為止質量最大的脈衝星PSR B1516+02b。


四、發現這些「特別」脈衝星,有什麼用呢?


天文學家預言,中子星最快的轉動速度大約為每秒鐘轉700圈。目前已知轉速最快的脈衝星,每秒鐘轉716圈,與理論預言相符。


但是,如果我們發現一顆轉的很快的脈衝星,比如每秒鐘轉超過1000圈甚至2000圈,那就對我們現在對中子星的理解提出了挑戰,是我們理解的不對,還是說此時的脈衝星已經不再是中子星,而是夸克星、夸克集團星或者其他什麼奇怪的東西?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真正發現這樣的脈衝星之前無從知曉。


但是唯一肯定的是,如果發現轉速遠超預期的脈衝星,那麼我們對中子星物理狀態的理解將改寫。這將會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而如果我們足夠幸運,看到一顆脈衝星在「交換舞伴」的活動中被一個恆星級黑洞捕獲,那將成為檢驗引力理論天然的理想實驗室。這或許會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屹立不倒」提供又一份有力的支持。


研究球狀星團脈衝星會幫助解答我們關於球狀星團自身的疑問。


處於球狀星團強大引力中的脈衝星可以成為直接研究球狀星團引力分布的有利工具,有希望證實球狀星團中心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還可以通過測量球狀星團脈衝星的自行來推測星團自身的自行,從而得到球狀星團在銀河系引力中的運動軌道。另外,球狀星團脈衝星還可解釋星團中電離氣體、磁場分布以及星團內部恆星相互作用方式等。 


五、結語


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上崗。相信未來FAST會幫助天文學家發現更多有意思的脈衝星,讓人類進一步掀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相關焦點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觀測數據,在球狀星團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我國進入射電天文學領域第一方隊
    據國內媒體報導,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藉助「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現象。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中,在球狀星團M92中發現的是一個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這是在M92中發現的第一顆毫秒脈衝星,密近的軌道和較大的伴星質量預示著伴星的物質正在被脈衝星吸積。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2020-11-06 10:33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中, 在球狀星團M92中發現的是一個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這是在M92中發現的第一顆毫秒脈衝星 ,密近的軌道和較大的伴星質量預示著伴星的物質正在被脈衝星吸積。
  • 貴州500米「天眼」重磅:發現罕見「紅背蜘蛛」食雙毫秒脈衝星!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在球狀星團NGC6341(梅西耶M92)中發現了一顆新的食雙毫秒脈衝星(食雙星)。
  • 美國科學家集體歡呼:中國天眼再次立功!地外生命終於露出馬腳!
    我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一直都是比較均衡的,不會出現特別「偏科」的現象,像美國就著重於發展高尖科技,日本和德國都是發展工業科技,而我國是一手抓,我國在很多的科技領域都有所建樹,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去年中科院組建了FAST科學委員會,遴選並確立了五大科學目標,觀測脈衝星就是其中之一。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介紹,脈衝星具有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雙重價值。FAST建成後,我國科學家開啟了發現和研究脈衝星的新時代。「到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力爭在未來5年發現1000顆左右的脈衝星。」武向平說,不僅要發現銀河系內的,也要發現銀河系外的脈衝星。
  • 「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
  • 中國天眼發現地外生命?在2.6萬光年外,發現一「大蜘蛛」!
    我國如今的科技是非常發達的,我國在科技上也做出了很多成就,為了發展我國的科技,我國在科技上也展開了很多的探索,我國還向外太空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發現也讓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這個宇宙,我國如今成為了科技強國,很多國家都對我國刮目相看。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FAST望遠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Stappers教授等人,利用FAST望遠鏡對武仙座球狀星團(M13)展開脈衝星觀測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從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王琳等人先後使用FAST超寬帶接收機觀測1次、多波束接收機觀測24次,累計時間約31小時。在M13中發現了一顆處於雙星系統中的毫秒脈衝星PSR J1641+3627F(M13F)。
  • 「中國天眼」發現一「大蜘蛛」?或招來殺身之禍?霍金預言成真了?
    我國如今的科技是非常發達的,我國在科技上也做出了很多成就,為了發展我國的科技,我國在科技上也展開了很多的探索,我國還向外太空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發現也讓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這個宇宙
  • 貴州「天眼」重磅:23150光年外,發現雙毫秒脈衝星,只有3毫秒!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天文學家在球狀星團NGC6205中探測到一顆新的雙毫秒脈衝星(MSP),新發現的脈衝星被命名為PSRJ1641+3627F,其研究發現現已發表在《arxiv》上。
  • 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超240顆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目前基於「中國天眼」(FAST)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脈衝星數量超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隨著性能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還將逐步顯現,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目前FAST已正式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運行。
  • 利用「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
    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科研團隊使用紫金山天文臺13.7米毫米波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對該星團位置進行一氧化碳(CO)分子譜線觀測,發現一個新的呈現纖維狀巨分子雲與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在相互作用,而該星團恰好位於兩個巨分子雲的交叉位置。
  • 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未來5年力爭1000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天眼FAST最新的觀測揭示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連續有兩篇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明年將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國家天文臺近日表示,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在「天眼」的幫助下,中國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3 尋找銀河系外首顆射電脈衝星測量技術應用前景廣泛正式「服役」近1年,FAST可以稱得上是「勞模」。國家天文臺公布的數據顯示,FAST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天眼 的新發現——6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全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所以,圈裡人都叫它「中國天眼」。說完FAST超牛本事,再說說此次發現的「脈衝星」。做事嚴謹的她偶然發現:一些脈衝信號非常有規律地發送,每1.337秒一個周期,就跟人體脈搏跳動一樣。於是,她馬上報告給休伊什教授。這位天文學家亢奮得心臟都要跳出來了——難道傳說中的「外星小綠人」真的被我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