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歐洲的專業網站Cinema5D.com不僅提供第一手的行業資訊,而且還建立實驗室對行業內主流攝影機和相機的視頻相關性能進行評測。在中斷許久之後,最近這個測試項目再次啟動,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下Cinema5D的測試方法、流程和部分熱門機型的最新測試結果。
通常來說,攝影機的視頻質量評測包括主觀和客觀兩種,主觀評測主要通過監視器對色彩還原、清晰度等內容進行人眼為主的定性主觀評價,而客觀測試則需要通過測試儀器和特定的測試流程來獲得定量的測試數值。
傳統廣播電視體系有一套完整的視頻測試流程和標準,但數字時代採用各種新技術的攝影機/相機層出不窮,而且隨著網際網路傳播介質的爆發,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測試體系能針對非廣電應用的攝影機/相機進行視頻質量測試。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有一個以靜態影像為主的標準ISO 15739:2017,但這個標準也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使得各個廠家能有自己解讀標準的空間,以致發布的測試結果很多時候無法直接對比。
ISO15739:2017標準進化過程
測試工具與流程
目前寬容度測試使用最多的是DSC Labs測試卡,Xyla 21,採用背照式透射設計,一共21個漸變檔位。
測試需要在一個全黑的環境中進行,測試卡由背面獨立光源點亮,被測攝影機拍攝測試卡並輸出信號,然後通過專門的示波器查看波形。
Leader L5770專業示波器,帶SDI輸入接口
這裡面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攝影機電電直出(拍攝時直接輸出)信號和機內記錄信號之間的差別,前者體現的是攝影機傳感器的採集能力,後者經過不同的編碼壓縮處理,體現的是特定記錄格式的保存能力,寬容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通過攝影機SDI接口直出信號,然後通過諸如Leader之類的專業示波器直接查看,這樣可避免測試數據受到記錄格式的影響,這也是在廣電行業的常用流程。
由於專業示波器價格昂貴,很多民營測試機構更傾向於把記錄好的測試素材導入非編,通過非編的波形圖查看(上圖與下圖為不同測試對象)
以上兩種方式都需要通過人眼查看,會產生一定的主觀差別。這時候可以導出視頻截幀,然後通過第三方軟體計算出測試結果,比如IMATEST。
測試結果與解讀
寬容度的測試需要一個特定噪點水平作為測試基準,這裡一般採用信噪比的倒數,1/SNR。傳統標準採用信噪比為1作為測試基準,而更為嚴謹的方法是以信噪比為2(1/SNR=0.5)作為基準。如下圖,每個機型都有兩套在不同信噪比下寬容度測試的結果。
關於以上測試結果有幾點與大家分享一下:
1、由於採用不同的測試標準,尤其是對可用噪點水平定義不統一,以上結果也很有可能和廠家宣布的官方數據有較大出入。
2、同一型號採用不同記錄格式和不同的Log曲線,則可能會獲得不同的寬容度測試結果。
3、通常情況下,拍攝超高清4K然後下變換到高清比直接拍攝高清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更多寬容度。
4、寬容度只是評價攝影機的關鍵參數之一,一個客觀的綜合評價還需要參考更多的測試內容。
您對以上測試結果有何看法?歡迎文後留言或著入群吐槽。
本文由影像麥客編譯整理
圖片和測試結果來自Cinema5D.com
轉載與合作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5121013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