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螞蟥(水蛭),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噁心的吸血蟲形象,如果常年在田間作業,它可能是你一生的敵人,即使你只是小時候曾經接觸過它,它可能也和《聊齋》這部電視劇一樣成為了你的童年噩夢,甚至當時被螞蟥吸血的那種痛感和驚恐至今依舊留存於你的腦海中。
但是在江蘇卻有這樣一姓張的老闆,他不但不怕水蛭,而且還專門養了成千上萬的水蛭,為了證實自己和水蛭非常親熱,他還特意給吃瓜群眾表演了一項自己的一項絕技——「拿活體螞蟥來泡澡」,在畫面中,他不斷地讓工作人員往他身上倒水蛭,讓密密麻麻的水蛭都倒滿他的身上,在圍觀者毛骨悚然的時候,他卻開懷大笑地喊出「我為蛭狂」的豪言。
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這些水蛭可都是張老闆的「招財童子」,每年能給他帶來2500萬以上的收入,所以他覺得水蛭很可愛,當水蛭掛滿他全身的時候,他直言就這感覺像身上掛著一條條的金塊一樣。
你一定不會想到做出如此怪異行為的這位老闆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畫家,按一般人的想法,藝術家都是高雅脫俗的,是不會和這種又髒又臭又噁心的水蛭打交道的,但是命運就是如此有趣,一次機緣巧合讓他和水蛭開始了這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話說1997年,張老闆還在以一家燈罩廠上班,專門給燈罩畫圖案,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一則新聞,說養水蛭可以賣錢,可能是藝術家的眼光就是易於常人,他立刻想起自己的家鄉田間有很多水蛭,隱約覺得這是個商機,有了這個想法後,他馬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掉穩定的工作回家鄉去抓水蛭!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回家鄉抓野生水蛭賣錢,不料卻遇到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和困惑。
當時在農村沒人覺得水蛭會是值錢的東西,只是覺得那些都是噁心的吸血鬼,張老闆經過詢問,知道水蛭是怕光的,所以得半夜三更去抓,但是他一個人也不敢去,只能跟著那些抓泥鰍和黃鱔的村民去,當時其他人都在抓泥鰍和黃鱔,只有他一個人在抓水蛭,大家都覺得他缺心眼,可能腦子燒壞了,但是即使在眾人的非議下,張老闆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理會別人的閒言碎語,慢慢的他掌握了很多抓水蛭的技巧,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就能判斷出哪裡有水蛭,擁有了高超的抓水蛭的技巧,他每天都能抓十幾斤水蛭,已經能保證自己獲得不錯的收入。
因為當地人有一個傳說——水蛭是不死之身,無論是在太陽底下暴曬,還是拿火燒,它都能頑強地活著,一般人聽到這個傳說,除大呼神奇,也就一笑了之,但是張老闆卻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如果水蛭真是不死之身,那說明它非常好養殖,因此,張老闆就開始嘗試人工養殖水蛭,他在家裡建了一個小池子,放進去了600多斤的水蛭,做起了一勞永逸的發財夢,結果事情沒有他想像的順利,幾個月後,他養的水蛭有90%死亡並且都腐爛了,那種臭味令他終身難忘!他恍然大悟,關於「水蛭不死」的一切都是謠傳!水蛭還是得靠科學的方法才能養殖成功。
由於養水蛭,張老闆每天都臭烘烘的,他的朋友開始疏遠他了,不願和他打交道,特別是不願意和他握手,這和之前他在上海畫畫是兩種不同的待遇,他感覺自己被孤立了,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水蛭養殖成功,要讓他的朋友對他刮目相看。
然而事與願違,五年過去了,張老闆還是沒有找出水蛭的科學的養殖方法,他遇到的最大一個困境就是他養的水蛭都不產卵,雖然這期間他一直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卻一直突破不了這個瓶頸,但這也激起了他的鬥志,他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情,如果養殖水蛭誰都能成功,那做它就沒有意義了,也就肯定賺不到錢。
雖然堅持了5年都沒有任何效果,但老天還是眷顧努力的人,張老闆喜歡釣魚,有一天他在挖蚯蚓的時候,發現土裡了有一些小蟲子,他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小蟲子的形狀很像水蛭,這個發現讓他喜出外望,他突然想起來,他養水蛭的時候發現水蛭就不喜歡在水裡待著,喜歡往外面的土壤爬,他一直都覺得奇怪,想想確實蹊蹺,現在他終於明白,這些年他把水蛭一直養在水裡的養殖方法是錯誤的,水蛭真正產卵的地方是土壤裡,於是他繼續把泥土挖開,果然在裡面有一些大的水蛭。
這個發現讓張老闆攻破了困擾他已久的重大難題,靠水蛭致富的發財路突然一下子有了明確的方向,他立即給水蛭安排了鋪滿泥土的產床,在水裡懷孕後的水蛭就轉移到產床裡,讓水蛭在土裡產卵,就這樣,他通過自己細心的發現和思考,抓到養殖水蛭的最大訣竅。
但是困擾張老闆的另一個問題並沒有解決,他的朋友還是一直不願意和他有過多的來往,也是就說,他在他朋友眼裡雖然經濟上寬裕了,不是一個「臭要飯」的,但是卻是一個「臭賺錢」的,這讓他很難過,他覺得自己不僅僅應該賺錢,還應該能做到清潔生產,乾乾淨淨賺錢。
由於他一直是網箱養殖水蛭(見下圖),裡面的水都是死水,很容易發臭,還影響水蛭的生存率(水蛭雖然噁心也,但也是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的),但張老闆也一直找不到解決辦法,直到某一天,他又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他發現在地裡有一個礦泉水瓶,裡面有幾條水蛭活得好好的,他開始思考如果用礦泉水瓶來養水蛭,是不是既乾淨又方便呢?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了,把一批水蛭放到礦泉水瓶裡養起來,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很荒誕——水蛭雖然養大了,卻在礦泉水瓶裡倒不出來了。
不過這個事情倒是給了張老闆很大的啟發,他馬上模仿橫放的礦泉水瓶設計一個養殖池子,配上換水裝備,水蛭就相當於養在活水裡,這樣一來,水蛭的養殖密度大概是網箱養殖密度的10倍以上,產值變高的同時,也環保乾淨了,到了2017年,張老闆水蛭養殖面積近千畝,銷售額超過2500萬元,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朋友喝茶聊天了,沒人嫌棄他髒和臭了。
水蛭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這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它在歷史上以自然捕撈為主,因近年農藥、化肥等濫用,及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汙染,野生自然資源銳減。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目前一公斤幹的水蛭在市場上的價值大概是1000元左右,但是以前幾乎沒有人去挖掘這個商業機會,張老闆通過自己敏銳的商業觸覺和努力,用了20多年時間,把水蛭養殖做成了一份賺錢的產業,也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從害怕水蛭,討厭水蛭,到靠著水蛭發家致富。
通過這個水蛭的創富故事,我們可以發現成功的人士總是善於發現機會並認真思考規律,張老闆從報紙上的一則消息,發現了抓水蛭賣錢這個商機,從一個水蛭不死的傳說,他嘗試了養殖水蛭的可能性,從一次挖蚯蚓的行為他發現了水蛭繁殖的訣竅,從一個礦泉水的瓶子,他又發現了清潔養殖水蛭的方法。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一顆蘋果砸在牛頓的腦袋上,他可以發現萬有引力的定律,而有的人只會立刻把那顆蘋果吃掉,然後繼續睡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