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53歲老闆去年轉行養螞蟥 今年產值1000萬

2020-12-08 騰訊大浙網

寧海人邵建定怎麼也想不到,

自己的人生

會在53歲時發生戲劇性轉折——

放棄做了幾十年服裝生意,

他跑去貴州養起了螞蟥!

11月20日一早,

看著空空的養殖池,他感慨萬千:

今年120畝的水蛭

產值達到了1000萬元左右。

螞蟥,學名寬體金線蛭,是水蛭中藥用價值較高的品種。近年新發現水蛭製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所以價格一直很高。

寧海一直有人在養螞蟥,作為生意人的邵建定挺眼紅。因為利潤高,他很想涉足。

但他深知,螞蟥養殖技術是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金春華教授和寧海力洋成校的王可紅校長經過七八年時間努力獲得的。想要學,得問他們才行。

沒想到,邵建定剛提出,專家們就爽快答應了,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去貴州養。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寧波市對口扶貧地區。

2018年12月,「門外漢」邵建隻身一人定跟著兩位專家,踏上了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沙子鎮六星村的土地。

第一次到貴州晴隆,邵建定就被說服了。晴隆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光能資源較好,雨水充沛,水質優良,溫度溼度均非常符合水蛭生長的條件。

「我先跟著兩位專家學技術,再把技術教給當地人。」今年3月,邵建定一次性投入1200萬元,在當地開始建設沙子鎮水蛭養殖試驗基地。現已建成養水蛭面積120畝,養螺面積150畝,種菜面積250畝,孵化幼苗700萬苗。

邵建定告訴記者:大部分地方水蛭養殖的成活率只能達到30%或50%,但是他的沙子鎮水蛭養殖基地按照寧波養殖方法,成活率達到80%以上每條平均克數為15克,遠遠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說非常成功。基地早已和北京、香港、寧波等地藥廠藥店籤訂購銷協議。2020年,水蛭養殖面積還將擴大8倍左右。

更邵建定喜出望外的是,這個項目大大提高了當地老百姓的增收。單單水蛭養殖一項,每年約需長期用工90人,養殖時間為5月至11月,平均每人每月有3500元左右收入。其他,如養殖福壽螺的蔬菜種植能夠解決將近3000人的臨時務工。目前該項目已帶動了28戶貧困戶務工,每戶年均可增加收入28000元

邵建定接受電視臺的採訪

「前面二十多年都在做生意,沒有思考為有需要的人做點什麼。現在看到六星村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民飯桌上的菜豐盛了,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站在水蛭養殖基地旁,邵建定說,自己這次投資,收穫的不只是利潤。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怕螞蟥!他卻拿恐怖的活體螞蟥泡澡,還靠它每年收入2500萬
    說起螞蟥(水蛭),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噁心的吸血蟲形象,如果常年在田間作業,它可能是你一生的敵人,即使你只是小時候曾經接觸過它,它可能也和《聊齋》這部電視劇一樣成為了你的童年噩夢,甚至當時被螞蟥吸血的那種痛感和驚恐至今依舊留存於你的腦海中。
  • 螞蟥,在這裡成了大寶貝
    新聞核心野外水溝遊動著成群的螞蟥幼苗,室內一箱箱螞蟥成蟲在遊動……在容縣容州鎮五一村菲牛蛭(金邊螞蟥)養殖示範基地,密密麻麻的螞蟥令人頭皮發麻,但這卻是該村眾多農戶的致富寶貝。「目前,我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採取野外溝養和室內集約化箱養或池養相結合的辦法,建起了10多處菲牛蛭養殖基地,今年來已向廣西、廣東、海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供應菲牛蛭幼苗500萬尾,種蛭5000公斤,15噸菲牛蛭藥用產品,收入740多萬元。一批農戶通過加盟菲牛蛭養殖合作社走上脫貧致富路。」基地負責人、廣西廣耀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錦釗介紹說。
  • 寧波彩民剛中76萬又中1000萬超級大樂透頭獎
    寧波彩民剛中76萬又中1000萬超級大樂透頭獎 羊城晚報記者 安穎    圖:採採    今年1月他中得足彩獎金76萬餘元,3
  • 寧波服務業:春風送暖迎復甦
    這樣的情況下,當務之急自然是恢復經濟,復工復產被提上日程,這也意味著寧波已進入後疫情時代。3月13日下午,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了開展促消費十項行動;3月18日,寧波產業聯盟「千企萬品百億雲促銷」也正式啟動,全市消費行動由此全面拉開序幕。這樣的背景之下,寧波的服務行業,目前狀況如何呢?
  •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本報記者  凌澤英 文/圖今年3月1日,蛙類養殖戶、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的唐勇曾焦急地打電話詢問:到底黑斑蛙、虎紋蛙等還能不能養?為此,本報記者持續跟蹤採訪,從等待政策,到現在政策的明晰,終於有了定論:黑斑蛙、虎紋蛙都在禁養禁食名錄裡。源起:新冠病毒疫情今年1月,有專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
  • 新民村養殖螞蟥致富
    本報貴港訊 「說起螞蟥,很多人會起雞皮疙瘩,但我們卻在螞蟥身上做文章,讓村民養殖螞蟥脫貧致富。」近日,貴港市港北區根竹鎮新民村第一書記廖欣說,經由後盾單位市委宣傳部推薦,該村引進菲牛蛭養殖項目。
  • 不在城市當模特 她轉行下鄉養豪豬
    今年24歲的張燕曾是一名平面模特,去年底,身為單親媽媽的她,不顧父親的極力反對,在長壽農村開始養豪豬創業。她說,當模特吃的是青春飯,為了孩子,要踏實創業致富。  不當女模特 轉行去養豬  昨日上午,記者在南坪一咖啡廳見到了張燕,她身高1米7,五官精緻,穿著一身運動裝仍掩藏不住好身材。
  •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
    唐勇的養蛙基地記者凌澤英文/圖今年3月1日,蛙類養殖戶、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的唐勇曾焦急地打電話詢問:到底黑斑蛙、虎紋蛙等還能不能養?為此,記者持續跟蹤採訪,從等待政策,到現在政策的明晰,終於有了定論:黑斑蛙、虎紋蛙都在禁養禁食名錄裡。源起:新冠病毒疫情今年1月,有專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今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 這種螞蟥不咬人 還能派上大用場
    小時在農村,很怕螞蟥,夏天一進水田,它就叮到腿上吸血。那時,我們都知道撒點鹽,它就會跌落的。  杭州有人專門養不咬人的螞蟥。昨天下午,我到袁浦元寶沙張興成辦的螞蟥養殖場,老張從網箱中撈出幾條給我看,比小時見過的要大。老張把它放在手上,不一會兒,有的就用嘴巴吸住了他的手指。「螞蟥醫用價值很高,現在野生的越來越少,我有一次在電視裡看到,養螞蟥也能賺錢。」
  • 螞蟥曬乾後800元一斤,農民卻不肯養?
    說起螞蟥,筆者就對這種生物有些陰影。小時候鄰居家伯伯因為去水田裡幹農活,回來的時候發現身上多處都有螞蟥吸血的洞,看起來就挺嚇人的,所以筆者對螞蟥一直也沒有什麼好感。不過螞蟥在以前是農民巴不得消滅掉的生物,而現在螞蟥在近幾年的身價猛漲,據說曬乾後的螞蟥一斤就值800元,這對於農民來說,又是一項「暴利」養殖產業,可是讓人不理解的是很多農民卻不肯養,這是為什麼呢?
  • 福建男子鼻腔內「養」了只吸血螞蟥 鼻子反覆流血
    福建男子鼻腔內「養」了只吸血螞蟥,竟跟洗臉有關……這位患者李先生,今年42歲,家住福安。他說,半個月前,他在田裡插秧,因臉上沾有泥巴,就直接取了些田間水洗臉。洗完沒過多久,就感覺右邊鼻孔裡面不舒服,他以為只是水流入鼻腔引起,並沒有太重視。沒過多久,鼻子就開始反覆流血,剛開始一兩天流一次,後來發展成每天都流。於是,李先生只好到閩東醫院耳鼻咽喉就診。
  •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
    外塘純淡水養對蝦畝賺4萬多塊?曾經的混子蝦農,是如何完美蛻變的?2021-01-08 09: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352 次 我要評論 12年前,遼寧盤錦的劉霞老闆開始進入對蝦養殖行業,從剛開始一兩畝塘試著養,到現在幾個塘加起來36畝全部用來養蝦。
  • 都說買賣不好做卻還要堅持,明明不賺錢也不肯轉行,原因很現實
    我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縣城,人口不多,這裡有一多半的人是農村搬進城裡的,所以,對於開門店做生意的老闆來說,每個行業都有淡季和旺季。其實,在兩年前生意還算比較好做,一般的小門店一年收入個十萬二十萬的也不難,可是自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生意一下子就不好做了,到了今年更是明顯,有時候忙活一天連費用也掙不出來。即便這樣,很多人仍然苦苦堅守,明知道不賺錢也不肯轉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有個朋友是開電動車行的,生意最火的時候一天賣上十幾臺車,能賺到6000快錢,即使有淡季,一年下來也能收入個30幾萬。
  • 稻田裡養蝦、養鱉、養魚 生態共養讓新型職業農民嘗到甜頭
    一份田N份產值,這裡面有乾坤稻田裡養蝦、養鱉、養魚,生態共養讓新型職業農民嘗到甜頭他告訴記者,今年花果村全村稻田養蝦種植面積增加至1400畝,全村共有規模養殖戶20餘戶。僅去年一年,花果村龍蝦產量達到9萬公斤,產值逼近500萬元大關。「父輩種田,增產全靠增肥。如今種田更有講究,不靠投肥靠投智,效益上去了,人反倒更輕鬆。」夏冬林的父親是村裡最早一批種糧大戶,一年到頭起早貪黑忙,效益上不去,反倒把身體拖垮了。
  • 農村常見的螞蟥,被稱為水中軟黃金!為什麼農民不願養呢?
    一、目前我國螞蟥養殖還處在研究階段,養殖技術還不夠成熟,一般的養殖技術很難有所突破1、螞蟥對水質的要求很高,一旦水質受到汙染,螞蟥有可能就會全部死亡。如養殖時要隨時監測水質,特別是夏季溫度比較高,水質容易變壞,要及時排出舊水來更換新水。2、養殖螞蟥要注意天氣變化對水質的影響。
  • 疫情下的香港,人人都轉行做這份工作,最高月薪5萬港幣!
    (圖源:香港01)這導致的結果是越來越多失業打工仔轉行做外賣員。據外賣平臺Deliveroo的數據顯示,最近每個星期都會收到1000多份做外賣員的申請,數量呈雙倍上升。一位做了3年多的老牌外賣員在網上發帖稱,最近訂單量大漲25%,可以做到月入5萬。Jeff 35歲 夜場經理「送外賣怎麼會是低下的行業?」35歲的Jeff是一名夜場經理,過去10多年都混跡在灣仔和尖沙咀一帶的夜場,收入穩定,每月約3萬左右。
  • 寧波漁民捕到兩條虎鯨 智商和15歲的人不相上下
    大的有1噸重,小的不到1000斤,都有4米多長,除了肚皮和尾鰭一面是白色的,別的部位都是漆黑。「看上去像是一對情侶誤闖漁網。」奉化林老闆說。這兩條虎鯨,就是他名下漁船在東海捕撈到的,距離奉化有40個小時的船程。他知道這個消息是16日的晚上,當時他正和朋友一起喝茶,接到出海漁老大沈師傅的電話:「捕到兩條大魚,看上去像鯨魚,但捕上來的時候已經死了。」
  • 北大青鳥建大IT學院:快30歲了,想轉行,還來得及麼?
    30歲轉行,有人說代表著希望、追逐夢想,看別人轉行似乎都輕輕鬆鬆,順便收入翻個好幾倍,但實際上這些故事裡有多少是倖存者偏差,又被放大了一萬倍反覆提起。 所以好多人天天嚷嚷著要轉行,如果僅僅是一頭熱,沒有了解清楚就一頭扎進去,多數會發現和當初想像的不一樣,幻想破滅,處境尷尬。
  • 河南男子退伍後創業養螞蟥!每公斤1200元,年入40多萬
    螞蟥又稱水蛭,相信很多人對它感到厭惡,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這個讓人生畏的「吸血蟲」在正陽縣汝南埠鎮張甲村張春節眼裡,卻成了地地道道的「軟黃金」。他硬是在廢棄窯場改建的10畝水塘裡,把螞蟥當成致富寶貝養著。
  • 寧波一小區突現藍孔雀 住戶養來用於魔術表演
    在小區裡問起孔雀的事,保安們都知道:「是一個租戶養的,他是搞演出的,經常帶孔雀出來,孔雀很聽話,立在那兒也不跑,有一次我還跟他開玩笑,這孔雀是真的還是假的啊?」養孔雀的牛先生今年32歲,山東人,來寧波有10多年,他是一個演出團隊的負責人,底下有團員40多人。牛先生說,這是只藍孔雀,養殖的,去年從雲南買來,花了他700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