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農村的稻田裡幹過活的人,都免不了要被螞蟥叮咬過,有經驗的人輕輕拍一下螞蟥就掉下去了,但創口仍會流血(螞蟥的口腔裡面會分泌抗凝血酶),這個凝血酶,對血液凝固能起到抵抗作用,所以現在稱它為「軟黃金」,其幹製品可以賣到800元左右1斤。那麼,這樣的價格為什麼農民還是不願意養殖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
一、目前我國螞蟥養殖還處在研究階段,養殖技術還不夠成熟,一般的養殖技術很難有所突破
1、螞蟥對水質的要求很高,一旦水質受到汙染,螞蟥有可能就會全部死亡。如養殖時要隨時監測水質,特別是夏季溫度比較高,水質容易變壞,要及時排出舊水來更換新水。
2、養殖螞蟥要注意天氣變化對水質的影響。如下暴雨,水裡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大,水質變差,你就得趕緊採取措施,給螞蟥一個清澈的生長環境。怎麼採取措施,採取什麼措施?
3、螞蟥養殖最怕的就是螞蟥得腸胃病。如螞蟥得腸胃病,首先要會識別,其次要搞清是什麼原因,是水質還是食物的問題?再次就是採取什麼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
二、購買幼苗、飼料等養殖成本比較高
1、螞蟥幼苗的價格最近幾年也水漲船高。現在的螞蟥幼苗價格基本上達到了成品的市場價格的一半,這對於剛步入新型養殖的養殖戶來說,需要的勇氣就比較大了,特別是沒有經驗的養殖戶是很難擴大規模的,一旦失敗就有可能面臨大的虧損。
2、養殖的螞蟥它並不咬人,螺螄是它們的主食。螞蟥平時以螺螄為主食,通常情況下每條螞蟥是一天一顆螺螄,早上喂,其餘時間就噴噴水,沒有蟲害。但給它們吃的螺螄必須是活的,把螺螄頭割了,螞蟥一下就能鑽到殼裡。如果螺螄比較大的話,螞蟥也可能好幾天吃一顆螺螄。所以購買螺螄既要不少的錢,又要尋資源在哪裡?
三、螞蟥從曬乾到銷售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特別是銷售
1、螞蟥的養殖期是每年的清明到9月中旬的半年多時間,到10月份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針線把它們一個一個的串起來,掛到太陽下去曬,要麼就是用專門的曬架,直接掛上去曬,通常在2天左右的時間就會曬成幹品可以出售了,但這個過程是很要勞動時間的。
2、現在一平方米的土地平均能養100根左右的螞蟥,100根螞蟥可以收穫3斤多活螞蟥,而4斤左右活螞蟥才能得到1斤幹品。儘管目前螞蟥在市場上很是搶手,並且養殖螞蟥也能增加收入,但銷售渠道有限,能被收購多少還得看製藥公司的意向,價格也會隨之波動,如果養殖戶沒有及時掌握市場行情,沒有和製藥公司籤好協議,就很容易血本無歸。
總之,螞蟥養殖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都是在摸索中成長,現在大多數農民對於它的養殖還是比較陌生的,而螞蟥的價格雖然一些品質好的1斤可以賣到800元左右,但是也有隻賣到200元左右的,如果這樣,成本都收不回,你說他還敢養嗎?點擊關注幸福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