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眼下正是橙農們
採摘、銷售臍橙的旺季,
可以說,一年等待只為現在 。
此刻卻顧不上自家的橙子,
因為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捐髓救助一名素不相識的
患有血液病的男孩。
郝紅梅感覺很幸運,
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剛好能落在自己頭上。
這種慶幸幾乎讓她忽略了,
在橙子的採賣時節,
為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耽誤一個星期,
將會影響多大的收成。
因為能救人
她登記成為志願捐獻者
今年37歲的郝紅梅,來自秭歸縣一個偏遠山村,和丈夫以種植臍橙為生。由於孩子從小在宜昌市區上學,她經常往來於老家和宜昌之間。2013年的一天,她路過一輛流動採血車,聽說適量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便第一次義務獻血。 此後,只要碰到合適的機會,她就會義務獻血。
2014年底,郝紅梅獻血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問她,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不太理解骨髓捐獻的相關術語,但她聽懂了「捐獻骨髓可以救人一命」,於是爽快答應,登記成為中華骨髓庫志願捐獻者。
因為能救人
她感覺像中獎了一樣
「我後來聽說,配型成功的機率很小,大概只有百萬分之一,需要緣分和運氣。我有點小期待,也沒有太在意。」前日,性格開朗的郝紅梅笑著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說。
今年10月17日,郝紅梅接到宜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稱一名血液病患者與她的血液樣本初步配型成功,問她是否願意接受進一步篩選並捐獻骨髓。
「沒想到我真的被選中了,感覺像中獎一樣。」郝紅梅說。她沒有絲毫猶豫,很快接受了體檢和高分辨配型複合檢測。
11月中旬,郝紅梅再次接到通知,請她於12月9日至13日入住武漢市中心醫院,注射造血幹細胞動員劑,並接受造血幹細胞採集。她的丈夫剛開始有些顧慮,擔心捐髓會影響身體,但看到妻子那麼堅定,他只好選擇支持。
從老家到宜昌,有近4個小時的山路;從宜昌到武漢,還要坐2個小時的動車。8日下午,郝紅梅在丈夫的陪同下趕到武漢。13日,從她體內採集的200毫升造血幹細胞,被緊急送往南方一所醫院。
因為能救人
她認為少點收成無所謂
當日下午5時許,郝紅梅和丈夫返回宜昌。抱著當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送上的鮮花,她開懷大笑。
記者問她,為何願意輾轉千裡捐髓?感覺如何?郝紅梅輕鬆地說:「能救人一命,我覺得非常值得。 整個捐獻過程也沒有什麼困難。 」
隨行的宜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鄧哲介紹,注射動員劑的過程中,其實她有明顯的感冒症狀,但她沒有一句怨言。
記者通過郝紅梅家鄉的政府工作人員了解到,她和丈夫種植了5畝臍橙,眼下正是採摘、銷售旺季。這是她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此事耽誤近一周時間,損失不小。
由於涉及保密原則,郝紅梅和受捐者都不清楚對方的具體信息。受捐方只知道她也是一位母親,她只知道受捐方是一名六七歲的男孩。
記者追問,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不惜影響家裡的收入,真的一點都沒有猶豫嗎?
郝紅梅從口袋掏出一張信紙。那是捐獻完成後,醫生轉交的受捐男孩母親的一封信:「我很感恩有這樣的時刻,除了我的父母,還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在為我們的孩子無私地付出。 謝謝您縫合了我們這個家庭的傷口,以後孩子長大懂事了,他也會好好愛護自己,珍視這一次重生……」
郝紅梅盯著記者看完信,眼神裡似乎帶著反問,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到有些羞愧。
鄧哲接觸過許多志願捐獻者,
她評價說,
願意為別人提供舉手之勞很容易,
舉手之勞能給別人
帶去巨大幫助更有意義。
而當這種幫助需要付出很大代價時,
郝紅梅 仍然義無反顧、欣然為之,
那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為 大姐 的善良和大愛點讚!
記者無意中發現她通過微信賣臍橙,
如果你正好想買臍橙,
可以加她微信(M041412190925)
幫一下這個好心人。
記者:劉俊華 通訊員 周華山 劉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