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90歲後,身體狀況較差,只能終日臥床靜養。
為了讓他解悶,家人總是請一些錢老舊日的同事和朋友來聊聊天。
只要不打擾錢老的休息,大家也十分樂意去看望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錢老96歲生日這天,來了一位十分重要的客人。
她身材嬌小,滿頭白髮,雖已88高齡,但行動自如。
看到她坐下,錢學森十分激動,馬上伸出手去,緊緊地握住。
兩位耄耋老人,久久地說不出一句話。
閒聊中,錢學森無意問她:「你現在有幾個孩子啊?」
她面色不變,輕輕地說:「一個都沒有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旁邊李佩的學生們,立刻眼含淚花,現場一度沉默。
這位優雅淡定的老人,就是李佩先生,她是郭永懷烈士的夫人,也是中國科學院的語言教授。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中年喪夫、晚年喪女,為了眾多未來的科學家,獨自一人頑強地走完了最後的人生路。
她最讓人敬佩的,不是成為「兩彈一星功勳」夫人;而是,她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和科研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
1917年12月20日,李佩出生在江蘇鎮江的一個書香之家,原名李佩珍。
李佩是家中的長女,自幼好讀書,懂事起就十分獨立,有自己的主見。
貝滿中學畢業後,李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
但是,還沒畢業,她的學業就被日本人的戰火打斷了。
隨後,父親李保齡帶著家人搬到天津的租界,過著相對安全的生活。
因為父親在家中時常接見一些進步人士,李佩耳濡目染,接受了這些進步思潮,立志學業救國。
1938年的一天,在天津租界的李公館裡,20歲的李佩和父親發生了爭執。
原來,李佩吵著要離開這片安全的地方,去雲南的西南聯合大學繼續讀書,但父親不同意。
在《無問西東》裡,王力宏扮演的少爺,正是無數個像李佩這樣家境優渥,但不忘祖國危難的青年才子,前往西南聯大繼續求學。
當年,在戰火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一同遷往雲南的昆明,合辦一所西南聯合大學。
而當時的西南聯大,也像電影中所述,時不時遭受飛機的轟炸。
這樣危險的地方,李保齡怎麼捨得讓女兒去呢?
但李佩很堅決,她見父親不肯鬆口,就聯合妹妹李佩珊,將家人引出去看戲,自己偷了家中所有的現金,溜走了。
她聯繫上其他兩位女同學,離開天津,來到雲南昆明。
那時,雲南上空經常有日軍敵機的入侵,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起,日軍的飛機在雲南上空入侵了142次。
但就在這樣危險的地方,一批批有著家國情懷的莘莘學子,毫無退縮來到這裡。
這裡曾是梁思成、林徽因、錢鍾書等人的學習的地方,23位「兩彈一星」元勳,就有8位曾在這裡求學過。
也是在這裡,李佩遇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郭永懷。
郭永懷當時在學校當助教,而李佩是學生會的副主席,雖然兩人認識,但在校時並沒有很多的交集。
年輕時,我們總有血脈賁張的熱情,想要拋頭顱、灑熱血,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正是那些進步知識分子,撐起了救國的理想。
李佩的理想,是希望自己學習的經濟專業,可以幫助更多人的勞工關係。
從西南聯大畢業後,李佩參與中國勞動協會的工作,隨後還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工會和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
1947年,李佩考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碩士,在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學習。
一天,她聽說航空研究學院有一位年輕的華裔學者,要在學校大堂做報告。
當她走進會場時,發現臺上正在演講的人,正是自己西南聯大的學長——郭永懷。
他鄉遇故知,看見昔日的校友,兩人分外激動。
原來,郭永懷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和錢偉長、林家翹三人一起考上了公費留學的名額。
這三位才子,一起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應用數學系,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
隨後,郭永懷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跟隨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學習空氣動力學知識,並與錢學森成為了工作同事和好友。
從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後,郭永懷被馮·卡門推薦,成為了康納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的三大創始人之一。
回歸正題,郭永懷演講完後,在公寓裡舉行了一個聚會,參與者都是在美留學的學者。
李佩也在邀約之中,再見郭永懷,她心中流過一種少女情愫,害羞起來。
郭永懷也對這位談吐優雅的師妹,另眼相看,兩人自然而然建立了好感。
自此,兩人常常相約漫步在康納爾大學的林蔭路上、操場邊、草地裡,談論航空航天、音樂美術。
不到一年時間,兩人就在2月春風裡,結為伉儷。
婚後,李佩留在了康納爾大學語言系任教,教授中文;而郭永懷除了教學,則繼續一頭扎進飛機突破聲障的研究中。
當時,美國很多理工大學的航空研究院,都在研究超聲速飛行這一先進領域。
但超聲速飛行有著致命的難點,當飛行速度接近聲速時,阻力就會劇增,常常導致操作失靈,機毀人亡。
而郭永懷憑藉過人的頭腦,開創了一套全新的計算方法,發表了引起所有人震驚的論文。
因為這些發現,他成為了美國重點扶持的教授,他和李佩在美國過著有房有車還有高薪的生活。
1951年,他們的女兒郭芹出生了,但美滿幸福的生活,沒有讓他們忘記還在受難的祖國。
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留美科學家陸續回國,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去。
這裡面,有著李佩的巨大功勞。
原來,1949年底,李佩以探親的名義回國,卻沒有去見自己的父母,而是秘密和國內重要領導人聯繫。
因為她在西南聯大時組織過很多次學生活動,而當時的學生,後來都成為祖國各領域的重要人物。
戰後的祖國,一窮二白,太需要大批人才了,特別是在外留學的科學家。
李佩領悟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就是要她遊說在美科學家回國建設。
回去美國後,她第一個目標就是錢學森,因為她和郭永懷和錢學森夫婦早已是好朋友,經常聚在一起。
一次聚會時,她說:「華羅庚回國了,國內現在一片百廢待興,建設熱潮十分高漲。」
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
錢學森馬上以探親的名義準備回國,沒想遭到美國當局的禁止,還被莫須有的罪名關押軟禁。
在異鄉永遠為異客,這件事更堅定了錢學森和郭永懷的歸國之心。
1955年,中國在日內瓦大使級會談中,終於向美國爭取到在美留學生和科學家回國的協議。
這個協議的達成,是周總理用在抗美援朝中重要的11名飛機戰俘換來的。
錢學森回國一年後,李佩和郭永懷也終於帶著5歲的女兒,踏上了歸國之路。
臨行前,郭永懷把所有的資料和手稿都付之一炬,一把火燒了。
李佩知道,那是因為錢學森曾帶著大量資料,在回國時重重受阻。
回國前,兩人都辭去了在美國所有的職位,康奈爾大學馬上提出晉升他們兩人為正教授,享受高級待遇,可被他們拒絕了。
不忘初心,學成歸國,他們的崇高情懷,讓無數人致敬!
1956年,郭永懷回國後,馬上跟著錢學森投入到「兩彈一星」的科研中去。
幾年後,李佩到中國科技大學任教,在外語學院教英語。
當時,郭永懷和錢學森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失聯,他們不能向家人洩露自己的行蹤。
1964年的蘑菇雲爆炸後,李佩隱隱約約猜到了郭永懷的工作,於是勸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兩人一起度過那些孤寂的日子。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後,錢學森和郭永懷還要繼續研究飛彈、人造衛星,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
而這時,那場浩劫來了,深深打擊了李佩和郭芹。
尚未初中畢業的郭芹,被下放到內蒙古農場勞動。
曾在美國任教的李佩,則被某些人當成了間諜分子,精神受到嚴重的侮辱。
女兒遠在天邊,丈夫神秘失蹤,李佩一次次在深夜裡,用希望和愛的信念堅持下去。
然而,不久後,一大批人來到她的家裡,告訴她郭永懷犧牲的消息。
1968年12月4日下午,郭永懷在實驗基地發現了一條重要的數據線索,急著要飛回北京匯報。
為了趕時間趕進度,他搭乘了夜航飛機,想著在飛機上打個盹,明天一早就能匯報工作。
可是,5日凌晨,這架飛機在首都機場降落時,離地面還有400米時失去平衡,墜毀在旁邊的玉米地上。
機上只有一人生還,他回憶說:「郭永懷墜機前大喊,我的資料,我的資料!」
為了保護資料,郭永懷和警衛員死死抱住公文包,身體即使燒焦,裡面的資料卻毫髮無損。
李佩聽完,沒有流淚、沒有嚎哭、沒有說話,就那樣坐在家中,一坐就是整整一夜。
很快,她重新振作,回到講臺上,繼續講課。
隨後,郭永懷被追認為烈士,也是23位「兩彈一星功勳」唯一的烈士,李佩成為了烈士的遺孀。
李佩熱愛自己的事業,勝於一切,因為這是她認定的事情。
1991年10月16日,錢學森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李佩受邀參與儀式,但她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但也很重要,因為她還要去上課。
是的,李佩先生最偉大的貢獻,是擔任了科技大學外語系的主任,並為大批科技人員編寫了英語教材。
她還舉辦了國內首期應用語言研究生班,成為了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然而,生活的劫難似乎沒有放過她,唯一的女兒也離她而去了。
1996年,早期受父親去世打擊的郭芹,加上在農場艱苦的生活,中年時患了癌症,去世時年僅45歲。
最痛是白髮人送黑頭人,郭芹是李佩和郭永懷的掌上明珠,他們一家三口曾留下許多幸福的照片。
然而,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都突然離她而去。
這一次,李佩同樣沒有哭!
不是她無情,而是痛到深處,早已幹了眼淚。
流淚,代表還能發洩內心的痛苦,而李佩無比克制,把所有的淚水都吞進了肚子裡,獨自一人承受。
是啊,又有誰能比自己更痛呢?與其哭給別人看,不如替他們好好活著,夜深人靜的時候,一遍遍去懷念。
辦完女兒的喪事後,李佩馬上回到講臺前,從容淡定地給學生們講課。
這是一位怎樣偉大的女性,從不把自己的悲傷和苦難扒開給別人看,而是心懷天下、心懷大家。
隨後,中國中科院新成立了外語語言學院,讓李佩擔任主任。
在她創辦的語言應用學中,許多科學家得以學習晦澀深奧的科學英語名詞,得以出國繼續深造。
她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一起,開展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學生」(CUSPEA)的項目,讓950多位中國優秀學生赴美國一流大學留學。
通過考試的學生成績優異,當初在美國部分大學的推薦信中,只要有李佩的籤名,都會得到美國的認可,不必再考託福。
李政道是第一個稱李佩為「先生」的人,這是一個至上的敬稱,很多人隨之稱她為「李佩先生」。
到了退休的年齡,李佩絲毫沒有停下來好好享受生活的意思,而是繼續學習、繼續講課。
她說,60歲嘛,就是多了一張免費公交車的通行證而已。
70歲了,她還開始學電腦;80歲時,她又籌劃開大講壇,邀請許多著名科學家前來講課。
生活中,她依然保持樸素的習慣,在中關村那棟14號樓住了一輩子。
有人曾建議她搬去舒適的新大樓,但被她拒絕了。
細心的人發現,她的屋內,依然保持著郭永懷在世時的擺設,那些和丈夫一起買的二手家具、那些和女兒一起玩耍過的洋娃娃,她保存得很好。
而那些珍貴的手稿和書籍,她開始往外捐,中科院、博物館、紀念館,都有她的蹤跡。
2003年,李佩先生將郭永懷先生榮獲的「兩彈一星」元勳金質獎章,捐贈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永久保存。
5年後,李佩先生將畢生和郭永懷的60萬元積蓄,分成兩份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兩所領導想搞個捐贈儀式,李佩先生搖搖頭:「捐了就捐了,還要什麼儀式?」
於是,他們設立起郭永懷獎學金,獎勵那些在學術上有突出表現的學生。
2017年1月12日,享年99歲的李佩,安然去世。
那年清明節,中國科學院力學院舉行儀式,將李佩和郭永懷合葬。
碑文上寫到:「一對伉儷,兩種傳奇;懷瑾佩瑜,師表後繼。」
相隔半個世紀後,兩人終於相依而眠。
多少人夢想著,自己能長命百歲。按照虛歲計算,李佩先生算是活到100歲了。
楊絳在《一百歲感言》中說:
「少年貪玩,青年沉迷愛情,壯年急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李佩先生的命運,可以用波濤洶湧來形容,怕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但她卻能一生淡定從容,從不慌不忙,從不喊苦抱怨。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和212797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和「李佩星」。
從此,他們的愛永世流傳,在天際永恆相映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