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死後卻被外國人愛了200年

2020-09-16 錢進123

始信鬚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

最近在國外網站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張畫像。

畫像中的女子,身穿古代服飾,高挽髮髻,神色專注,正拿著望遠鏡觀測星象。

後來得知,她叫王貞儀,是位清朝女科學家。

問了身邊好幾個朋友,竟無一人聽說過她。

說來難以置信,這個國人十分陌生的名字,在國外卻享有很高知名度。

世界權威的科學學術期刊《自然》將她評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


2000年,為紀念王貞儀對科學的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代號43259的小行星,命名為Wang Zhenyi。


2016年,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王貞儀第三位出場。

......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奇女子,去世200多年,仍被西方人紀念和尊重?


01

1768年,正值康乾盛世。

這年深秋,安徽王家一個女嬰呱呱墜地,舉家歡慶。

家人為她取名貞儀,字德卿。

王家世代為官,家境殷實。

小貞儀的祖父官至太守,學識淵博,父親是遠近皆知的名醫。

祖母和母親都是名門閨秀,詩詞造詣極深。

由於家庭的薰陶,天資聰穎的王貞儀從小與書為伴。

祖父王者輔尤其疼愛這個孫女,忙完政務,總愛抱其在膝頭,講述古往今來各位英雄豪傑、傳奇女子的故事。

萬古千秋,一位位巾幗秀骨的風採在小貞儀心中扎了根。

王貞儀愛書,愛學問,幼年可見一斑。

一年大年初一,年幼的王貞儀給祖父母磕完頭拜完年,一反往常,沒接祖父給出的壓歲錢,而是歪著腦袋調皮地說:「祖父,我不想要這個。」

「那你想要什麼呀?」「我想看你書房的書。」

就這樣,小貞儀解出祖父的數數題後,如願在一片寵愛的聲中,拿到了書房的「隨意出入」權。

長到11歲,王貞儀的學業已大有進步,也是這一年,因身涉官場風波,被貶吉林的祖父病逝,她隨祖母、父親趕赴吉林奔喪。

家道的變故、北上的一路見識讓王貞儀迅速成長起來,她的詩詞不再局限於深閨情趣、傷春悲秋。

「不若遁世飲醇酒,醉消三萬六千場」

《感 賦》

「縮頸坐秋風 ,雄心冷如鶩 。

何時脫錦帷,怒翮摩霄去。」

《題架上鷹》

如此胸襟與氣魄,讓男兒自嘆不如。

飽讀詩書,又在開明家庭氛圍中長大的王貞儀,即使在被三綱五常束縛的清朝,內心也有一顆男女平等的種子。

她從不認為女子就要囿於深閨,整日和女紅、紅妝為伴。

「同是人也,則同是心性」,天地之大,女子也可遊歷詠嘆,學問之深,女子亦可鑽研探尋。

塞外四年,王貞儀跟著蒙古人習武、騎射,縱馬揚鞭,颯爽鏗鏘。

史料記載,貞儀「跨馬橫戟,往來如飛,百發百中」。

「亦曾習射複習騎,蓋調粉黛逐綺靡」,回看王貞儀那時的詩句,透著一股子自信和高傲。

誰說女人只能待嫁閨中,我偏要馬上論英雄。

此時的王貞儀,年十五。


02

山林灰了又綠,來到北國的第五個年頭,貞儀已出落成大姑娘了,眉目灼灼,風姿綽約。

北國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飽覽北方壯麗山河,縱情山林騎射。

16歲,王貞儀和家人返回南京,短暫停留之後又跟著父母到全國各地行醫。

從南國到北疆,從海濱到大漠,以十七八歲的年紀遊遍祖國山河。

跟隨父母一路漂泊,居無定所,辛苦自不必說,但和途經的雄偉山川、異域風情相比,勞累又算得上什麼呢?

她身著男裝,高挽髮髻,見識了華山之險,看過黃河洶湧澎湃,也在江南的柔情精緻中留戀往返。

沉浸在自然之美中的王貞儀,短暫地擺脫了男權社會異樣的眼光,寫下了大量瀟灑不拘的作品。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當屬:

「足行萬裡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遊華山登雲臺觀》

腳踏大地,泥濘磨礪著她的青春,也讓她的人生煥發出與眾不同的光華。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到王貞儀正一步步和自己的稚嫩告別,開始一段通往成長和傳奇的苦行之路,燦爛之路。


03

王貞儀18歲,一家人終於結束遊醫生活,定居南京。

日子安穩下來,她終於有條件潛心研究自然科學了。

祖父遺留下來的藏書有 75 櫃,將近萬卷,王貞儀全部當成遺產繼承了下來,從安徽到吉林,再到南京,她百般護它們周全,如今更是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閱讀。

這些藏書,有不少是張衡、祖衝之、僧一行等古代著名科學家的著作,讓這個熱愛知識的女孩大開眼界。

其實一切早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伏筆,遙想當年剛剛識數的王貞儀,也是解出祖父的數學題,才獲得出入書房的權利。

王家這個小丫頭,註定和數學有不解之緣。

一眾數學家中,王貞儀最推崇梅文鼎,但她的喜愛並不盲目,王貞儀認為梅文鼎的理論雖好,但過於繁複。

那是八股盛行的清朝,就連有權接受教育的男子也大多為求功名,一心學習孔孟禮法,有廣泛使用價值的數學幾乎成了絕學。

然而王貞儀不僅推崇數學之美,並且深知數學普及的重要性。

她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歷算簡存》,力求用簡單的語言講解乘除法及勾股定理等,給更多人打開一扇數學科學的窗戶。

(2018年出版的《數字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詳細介紹了王貞儀對相關研究的貢獻和影響)

當然她也不是沒有萌生過退縮的念頭:

「有好幾次我不得不放下筆嘆氣,但是我知道我熱愛它,我不能放棄。」

是的,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

跨越百年的風霜,我仿佛能看見一個纖細的女子手執書卷,沒有開學堂,廣收徒的男兒身,卻有著不輸男子的教書育人情懷,推崇真理的信念。


04

王貞儀喜愛數學之美,不過最令她著迷的還是遙遠的蒼穹,浩渺的宇宙。

當時學習數學不過艱深難懂,但沒有任何禁忌,天文學卻是屬於「皇家的學問」,平民百姓不可隨便涉獵,更何況女子。

王貞儀沒有退縮。

她頂住壓力,沉迷在祖父留下的書海中,傳統天文學書籍讀完了,就想方設法找最新的,西方天文經典譯著來研究。

沒有觀測儀器,就自己動手製作。

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王貞儀的母親從女兒房間走過,看到她在一堆物品間來回擺弄。

房中桌上的水晶燈被懸掛在房梁上當作太陽,小圓桌被放倒在燈下當作地球,而王貞儀手裡拿著一面鏡子當作月亮,一邊移動著反覆試驗,一邊不斷觀察太陽、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及其相互關係。

媽媽聽不懂女兒的研究,但她知道那輪明月能給這個從小不安分的丫頭帶來無限快樂,這就足夠了。

一個又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王貞儀一個人坐在院子裡,披風飲露,靜靜地注視著天空,仔細觀察著天上大小星辰的運動和變化,辨識各種雲層的流動和形態,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也有相好的姐妹曾問王貞儀,為什麼要觀看天相,研究它有什麼用?王貞儀思考片刻,沒有回答,也只是笑笑。

是啊,為什麼要做為世俗所不解的事?

或許因為,日月星辰就在那裡。

多年觀察和研究,王貞儀寫出了不少天文學著作,現存11篇,其中以《歲差日至辯疑》《地圓論》《月食解》最為引人注目。

《月食解》對月食的形成,月亮的圓缺變化進行說明,和現代的天文學闡述一致,這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日月食成因解釋。

「地圓」理論更是超越了時代。

清代,傳遞了上千年的「天圓地方」「地心說」依舊深入人心,即使西方的「地圓」「日心說」理論已經傳入,國人大都嗤之以鼻,覺得是天方夜譚。

王貞儀卻憑藉多年的觀察得出了結論:

地面無比廣袤 人所觀察的範圍極小,所以雖然地球是圓的,但從人的角度來看卻是平的。

(插畫師:Rachelignotofsky)

可以說,王貞儀幾乎僅憑一己之力,試圖糾正整個時代的謬誤。

哪怕被廣泛質疑,也堅持己心,不為所動。


05

王貞儀曾在書中寫道:「人生學何窮,當知存陰寶。」

18到24歲是王貞儀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她的科學發現大都出自此時。

為了科學研究,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將婚事一推再推,甚至做好了一生不嫁的準備。

當發小都已為人妻,為人母,王貞儀卻在科研中留戀,世俗的異樣眼光,周邊的閒言碎語幾近將她淹沒。

久而久之,王貞儀成了街頭巷尾大家悄悄議論的「怪人」,成了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口中倫理綱常的「叛逆者」。

那又如何?

林清玄在《百合花開》中有一段百合花的自白:

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王貞儀就是那株百合,堅韌、執著、清幽。

終其一生,王貞儀都堅持男女平等。

她在文章中說,男女之間除了性別差異並無不同,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樣也可以。

她從來不認為相夫教子是女子唯一的歸宿,浩瀚的星空與無邊的知識才是她的追求。

「始信鬚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

200年前,她一身孤勇挑戰男尊女卑的社會規則,衝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印,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心胸,又經過多少不被理解的無奈。

令人欣慰的是,這朵硬鋼「三綱五常」的堅韌玫瑰,終於在25歲那年等到了人生的摯愛。

25歲,王貞儀離開南京,嫁往故鄉安徽。

丈夫詹枚,家境雖不富有,但他尊重妻子,理解王貞儀的抱負。

婚後二人經常一起研究文學,詹枚多次鼓勵王貞儀把詩稿刊刻出版。

即便夫妻和睦,王貞儀也沒能躲過婚後「自從洗手作羹湯,無意馳名翰墨場」的尷尬境地,學問研究漸漸少了。

王貞儀生來體弱,再加上多年漫遊奔波、苦讀、著述,消耗巨大,婚後不久便纏綿病榻。

染病期間,她和丈夫共同整理了平生的詩稿、著述,並囑咐丈夫刊印出來。

婚後第四年,王貞儀病情惡化,和丈夫做最後的告別:

「夫君家境薄弱,如果我再這樣研究下去,印刷、出版著作,恐怕力不能及了,所以,現在我離去,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讀來令人唏噓。

王貞儀去世時年僅29歲,沒有子嗣。她的丈夫將妻子著作結集成書,幾年後也隨妻子而去。

這個倔強的姑娘迎著世俗的偏見,用短暫的一生活出了自己的傳奇。


06

如今距離王貞儀離開已經有200多年了,屠呦呦等傑出女科學家輩出,但社會對女人的偏見依舊存在。

比如,總有人勸打拳的張偉麗,女孩子不要「打打殺殺」,「趁著年輕趕緊嫁了才是正經事兒」。

比如,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斯坦尼康攝影師的鄧璐,當初在劇組做助理幫機器順線,跟機員和她說:「放下,這不是你娘們動的東西。」

......

不難想像,200年前鑽研數學,打破禁忌仰望星辰的王貞儀遭受過多少非議和嘲笑,但她硬是活成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如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初那些嘲笑她的人早已在歷史風塵中煙消雲散,數百年來,王貞儀卻用她的一束光,照耀著,鼓勵著無數女人,愛己所愛,無問東西。

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位中國奇女子,在國外數百年時間備受推崇,國內卻鮮有人知.....

希望她的故事給更多自我懷疑的姑娘一點信心,給更多勇敢追求的姑娘一些激勵。

相關焦點

  •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這個被外國人銘記的女人,則是一名來自於清朝的女科學家,儘管她只活了29歲,但是卻足足驚豔了世界200多年。這位清朝的女科學家叫做王貞儀,她的家鄉在江蘇省江寧市。王貞儀的家族,在當時也屬名門望族之列,她的祖父曾經擔任過知府,官名上佳,精通數學,她的父親儘管仕途不佳,醫術卻非常的精湛。如此家庭環境,對王貞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她生前曾著書64卷,詩句上佳,且擅長騎馬射箭,破除禮教,終生致力於科研,為男女享受同等教育而奔走。她的一生,僅活了短短29年。或許,有些人生來便帶著自己的使命,要用絢爛短暫的一生為世界留下些微痕跡。200多年前,王貞儀用自己的一生,走出了這兩種選擇。在女性受壓迫的年代裡,她既能寫詩作賦,會騎馬射箭,痛斥封建迷信,對天文、算數、醫學各類學科無所不精。乾隆三十年,她生於南京一戶家境殷實的人家,家人為她取名貞儀,字德卿。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聞名世界200多年
    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王貞儀非常具有批判精神。時人封建迷信,篤信風水,王貞儀卻大膽站出來提出風水是無稽之談,後人的貧富貴賤,與先祖墓葬根本毫無關係。有人說那是古代先賢所倡導,她讀那麼多聖賢書,為何卻不聽聖賢之言。
  • 她只活了29年,卻聞名世界200多年,有顆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實際上,我們中國在清朝時期已經誕生過一位聞名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叫王貞儀。雖然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卻書寫了燦爛而傳奇的一生。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
  • 人物| 大清第一女科學家:29歲的短暫人生,刷屏世界的驚人成就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火遍全球的大清第一女科學家,為何在國內無人知曉?1786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證明了「日心說」,克卜勒總結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歐洲大陸上充滿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一切新思潮都在暗處蠢蠢欲動。
  •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歷朝歷代,貌美有才的女子非常多,但文人墨客對她們著墨甚少,但對於蘇小小,讚頌她的詩人卻很多,有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現代的餘秋雨等等,她更被人稱讚為「中國版的茶花女。」
  • 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年的清朝第一才女——王貞儀
    愛讀書的大家閨秀1768年,在清朝的鼎盛時期,王貞儀出生於安徽天長的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家境殷實,父親是著名學者,祖父是朝廷大員。不同於其他閨門小姐,足不出戶,簡單學些《女誡》和《內訓》,十四五便相親嫁人,貞儀從小跟爺爺學習天文,跟奶奶學詩詞,跟爸爸學醫術,8歲就能作詩,11歲能寫一手好文章。
  • 清朝奇女科學家王貞儀: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說起清朝女子,人們腦海中大多會反映出清宮戲裡的各種人物形象,比如瓊瑤筆下那一動一靜,一位活潑伶俐的還珠格格,另一位楚楚可憐的紫薇格格;又比如歷史上那一前一後,輔助一代帝王康熙帝,成就霸業的孝莊太后,以及叱吒風雲半個世紀,一力主宰晚清的慈禧太后;亦或者是近年來影視作品上不絕如縷的清宮戲裡的各式美女們,當我們為影視作品裡的女主人公與阿哥們的故事牽動著心的時候,卻不知有一位清朝的女科學家,她僅僅活不到三十歲
  • 29歲早逝清朝女科學家,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上,國內卻鮮為人知
    在央視最近出的"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我國偉大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因為在世界天文學上傑出的貢獻,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和雜誌封面上,甚至以她的名字來命名金星上的隕石,但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 中國古代最傑出女科學家 僅活29歲 死後203年名字被一小行星命名
    她雖然只活了29歲,但卻因其突出的科學成就享譽世界,死後203年其姓名卻被一顆小行星命名,她還被印在外國的一張明信片上,堪稱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女科學家。那麼這位女子究竟是何方女神?有何杰出的科研成果?為何在中國不廣為人知?本期分解。
  • 因《鬥魚》記住了安以軒,如今40歲的她被老公獨寵著,活成真女神
    因《鬥魚》記住了安以軒,一如既往的清純形象獲得了觀眾的高度好評,實力圈粉。從讓人賞心悅目的偶像劇脫變到古裝劇,安以軒也有少女甜美派脫變到淑女一列,深得兩岸觀眾和粉絲的喜愛,她的演技天賦得到了充分發揮。如果說前兩部是安以軒在演藝圈的起點大氣之作,那麼接下來的這部劇便是安以軒的升華之作。
  • 這個女人只活了31歲,但她的細胞卻永生不死
    當二十年後她的女兒驚聞她還「活著」時,驚恐萬狀、哀痛欲絕:幾十年來科學家都把她關在地下室做實驗嗎?像《侏羅紀公園》裡那樣把她克隆了嗎?她的細胞在核實驗中被炸碎她會感到痛嗎? 1920年,海瑞塔·拉克斯出生於美國的一個非洲裔菸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她從小就開始做起了菸農生意。1950年,海瑞塔·拉克斯在生下了第五個孩子之後,她發現腹部有一個硬塊。
  •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10大動物,一個小蛤蜊活了500多年
    人們發現了一條生活了226年的錦鯉,學者為它取名為hanako。1760年,在英國出生了一頭十分滑稽的馬,它叫做billy,壽命是普通馬的兩倍,活到了60歲。Billy的一生可謂傳奇,不是在闖禍就是在闖禍的途中,但英國人還是愛死了他。
  • YouTube上的外國人,為什麼那麼愛李子柒?
    PingWest品玩 以下文章來源於矽星人 ,作者CJ中國人看到了李子柒的顏值和美食,老外更愛她的「無所不能」。圍繞著網紅李子柒的怪現狀,是中國網民的口水戰還沒有停止,YouTube外國粉已經一邊倒堅決捍衛她。
  • 外國人眼裡最美的中國女人,居然是年過50的她!
    在最新的一項調查裡,有人挑選出很多中國年輕女明星的照片讓外國人去評選,這些人裡不乏範冰冰、關曉彤這種年輕漂亮的女明星。結果外國人竟然選擇了她:沒錯,她就是:鞏俐!鞏俐小時候小學二年級時,小小的鞏俐因被學校推薦到濟南廣播電臺唱兒歌,而成為了當時濟南十二歲以下兒童中的
  • 此貴妃歷經五朝皇帝,活了93歲,一天只吃一餐,一個習慣堅持40年
    即便如此,古代依然有不少長壽之人,比如今天要講的這位北宋昭淑貴妃周氏,她就活到了93歲的高壽。 那麼,周氏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呢?她的長壽秘訣又是什麼呢?而且很遺憾的是,張貴妃31歲就去世了,活著時並沒能如願成為皇后,死後被仁宗追封為溫成皇后。
  • 惠特妮·休斯頓繼子在家中離世 年僅28歲
    而她的愛女波比·克裡斯蒂娜,三年後也被發現在浴缸昏迷,搶救無效過世。11月19日,惠特妮·休斯頓的繼子小鮑比·布朗,被發現在洛杉磯家中離世,年僅28歲,與家人命運有著令人唏噓的相似性,同樣活不過30歲。據悉,小鮑比·布朗是爸爸鮑比·布朗與前任女友生下的兒子,在他出生隔年後,鮑比·布朗正式娶惠特妮·休斯頓為妻,之後為他生了妹妹波比·克裡斯蒂娜,兄妹相差兩歲。
  • 全球「最醜女人」,出生時轟動世界,死後被製成標本展覽150年
    然而相貌是父母所給,自身也無法改變,有些醜女的遭遇就相當讓人同情了,比如上個世紀,就有一個世界聞名的醜女孩,原來她一出生臉上就帶著許多毛,這樣的她被稱作是「全球最醜女人」,出生時轟動全球,因為相貌上的醜陋,讓她的人生也遭遇了世人想像不到的坎坷,讓人無比唏噓。更讓人震驚的是她死後也不得安寧,死後被製成標本展覽150年。
  • 他當總統30年,活到了99歲,耍兩面派罵中國,晚年卻認為中國是朋友
    非洲人壽命也有長的,南非的曼德拉就活了95歲,還剛剛下臺辛巴威前總統穆加貝也已經93歲了。 這兩個人比起另一個國家前總統壽命還差點,非洲北部突尼西亞第一任總統布爾吉巴活到了99歲,可以說創造了非洲記錄
  • 「瓊瑤花旦」王玉玲,93年與男友雙雙墜入活火山海域,年僅29歲!
    其中金銘出演的電視劇《婉君》中的小婉君特別受歡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同樣出演電視劇《婉君》的王玉玲,她也是瓊瑤姑姑的御用女郎,但卻不幸葬身火海。1964年出生於王玉玲,從小就非常美麗美麗,長大後更是一位美人兒。後來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進入華視演員訓練班學習。上學時她非常認真地學習和琢磨演技,這也為她以後當演員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雖然剛出道時她也有兩部作品拍攝,但並未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