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聞名世界200多年

2021-01-15 朕聽歷史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都會想到誰呢?居裡夫人、海蒂拉瑪、珍妮·古道爾,還有顏寧、屠呦呦?實際上,我們中國在清朝時期已經誕生過一位聞名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叫王貞儀。



雖然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卻書寫了燦爛而傳奇的一生。



01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


雖然江寧王家不是什麼富庶之家,但也是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在朝當官,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官吏,卻十分喜歡研究星象和算術。父親亦是如此,對文學和醫學頗有涉獵。


祖母和母親也是文化造詣極深的名門閨秀,詩書棋畫樣樣精通。正是家庭環境如此開明,註定了王貞儀不必當個三步不出閨門的嬌小姐。




王貞儀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在家人身邊學習基礎的數學、醫學、詩詞歌賦,還有天文地理知識。不僅涉獵廣泛,還「成績」優秀,哪門科目都沒落下。


在她11歲時,祖父被貶到北方為官,不久後卻突然去世,舉家奔喪遷到塞北,一住就是5年。祖父留下了很多藏書,在那五年裡,王貞儀竟將近75櫃藏書一覽而盡。


然而,身居塞北的王貞儀也沒有每天呆在家裡當書蟲,而是有空就到蒼茫的草原上騎馬射箭。


有位蒙古將軍的夫人非常擅長騎射,王貞儀便向她請教學習箭術和馬術。或許是天資聰穎,王貞儀很快就達到了「發必中的,齊射如飛」的水平。


在那個時代,如果王貞儀是個男生,必定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16歲時,王貞儀和家人回到南京定居,但是安穩日子沒過多久,父親就帶上她到處遊學行醫。浙江、安徽、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幾乎大半個中國都遍布了父女倆的足跡。


而這豐富的閱歷,更使王貞儀的眼界和格局,超越了大多數的同齡女子。





王貞儀非常具有批判精神。時人封建迷信,篤信風水,王貞儀卻大膽站出來提出風水是無稽之談,後人的貧富貴賤,與先祖墓葬根本毫無關係。


有人說那是古代先賢所倡導,她讀那麼多聖賢書,為何卻不聽聖賢之言。而王貞儀則反駁道,儘管先賢也不是完人,不是完人就有缺點,我們應該以批判的態度去向古人學習。



王貞儀的性格就是如此直率,有不對的地方,就坦白地說出來,不僅對待外人如此,對待朋友也不會毫無底線地縱容。


王貞儀有位好友方夫人,平日裡常吃齋念佛,某年鬧饑荒,方夫人則打算刊印一部修訂精美的《心經》,請王貞儀作序。


王貞儀絲毫不留情面就拒絕了,她向方夫人直言,如果真心行善,不如將修書的銀錢捐給災民,總比做些表面工夫來得強。


也是因著這樣的性格,以及聰明的頭腦,王貞儀總是顯得不那麼合群。可她並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探索真知。



02


從小就跟著祖父學習數學,王貞儀認為,數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科目,應該普及大眾。王貞儀看過不少數學家的理論著作,但覺得過於繁雜,不適合直接給大眾科普。


於是,王貞儀就將這些複雜深奧的數學原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所描述出來,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看懂。她作了《速算簡存》、《籌算易知》等著作,將勾股定理、三角函數等理論都歸納其中,為老百姓們打開數學世界的大門。


康乾盛世,西學東漸之風甚盛,王貞儀除了學習不少中國的學術,對西方學術也兼容並包。例如天文學,王貞儀便有很深的造詣。



王貞儀經常夜觀天象,畫下了行星軌跡圖,準確推導出五大行星的運行方向。她還寫了《地圓說》,指出前人「天圓地方」理論的錯誤,並證明了地球的確是個球體。


當然,研究天文需要有精密的設備,但王貞儀卻連基礎設備也沒有,於是她自己動手做了一套簡陋的設備。


她曾經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在屋梁上懸掛一盞燈以作太陽,以圓桌為地球,再拿一面鏡子模擬月亮,通過不斷改變三者之間的距離和位置,為其他人解釋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理。



在天文學上,王貞儀也有不少成就,除了《地圓論》,還有《歲差日至辯疑》、《月食解》等著作。


憑著學習過的天文知識,王貞儀還當起了鄰居的天氣預測員。


沉迷學術研究,王貞儀直到二十多歲都仍未出嫁。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裡,女子一般到了十七八歲的光景就該出嫁了,可王貞儀的眼中只有科學研究。


本來到了年齡不出嫁已經「奇葩」,女子做科學研究,更是為時代觀念所不容。




幸運的是,王貞儀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子,她毫不畏懼風言風語,堅持自己的熱愛。而家人也對王貞儀表示支持,做其強大的後盾。





而且,在王貞儀的觀念裡,除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社會裡幾乎充滿了婦女的壓迫,但王貞儀卻敢於打破束縛。


王貞儀曾用一句話形容自己:「足行萬裡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她認為,男人和女人,除了性別不同以外,不存在其他差異,並不是男人就比女人優越,男人也不比女人聰明。關鍵是在於女人沒有接受到教育,如果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上學、讀書、汲取知識,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可以。



03


王貞儀儘管沒有在女人「該出嫁」的年紀嫁作人婦,也並不代表她是獨身主義者。在25歲那年,她還是遇到了自己的知己愛人。


王貞儀嫁給了宣城一位叫詹枚的男子,雖然家境不是特別殷實,但也頗有才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非常理解和包容王貞儀的抱負,以及對學術科研的執著。


嫁給詹枚以後,王貞儀就隨夫君回到宣城生活,日子過得安貧樂道。王貞儀和普通人家的妻子一樣,將家裡家外照料妥當,但也繼續著對學術的研究。



而丈夫則在心理和行動上,都支持著王貞儀,在王貞儀做研究時,為她打打下手,噹噹助理。


社會風氣提倡男女大防,但王貞儀卻從不遮掩,大方地和其他男性來往,甚至收了一位男學生。儘管街坊四鄰都有閒言碎語,可是王貞儀和詹枚都充耳不聞,因為王貞儀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夫妻恩愛,本應攜手白頭,沒想到卻好景不長,成親四年後,王貞儀就不幸身染重疾,開始纏綿病榻。


王貞儀在病中也不忘自己的畢生所成,她和丈夫一起整理自己的手稿,取名為《德風亭初集》。詹枚將王貞儀的手稿好好保管,將其中一部分出版刊行,還有一部分交給了王貞儀的好友蒯夫人。


可惜的是,王貞儀的學術著作、詩文手稿都未能在國內廣泛傳播。然而,機緣巧合之下,卻傳到了國外,在西方世界大放異彩,王貞儀的大名才逐漸為人所知。



在西方世界裡,王貞儀被譽為「中國18世紀的非凡女性」,還成為了唯一一位金星隕石坑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國女科學家。


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也將她的形象作為全世界女科學家的代表,在不少書籍中,她作為中國女科學家,和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齊名。


這位在西方人眼中無比璀璨的科學巨星,在國內竟鮮為人知,究其原因,不過於她是一位女性。


然而就是一位女性,可以集天文學家、數學界、地理學家、醫學家、詩人、女性主義者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王貞儀無疑是女性世界裡的傳奇,更是中國女性中的翹楚。


她不該被世人遺忘,更不該被國人遺忘。我們應該記得,在她的時代裡,雖然她的聲音微弱,但她卻用盡力量,默默地推動歷史的發展。


王貞儀只活了29年,但她的這一生,過得比誰都漫長。因為她以自己的熱愛和堅持,努力和智慧,走出了短暫卻又厚重的一生。



——好書推薦——

哈佛大學班傑明教授曾說:越是到了高等教育的階段,人們就越重視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尤其是精英階層。無論是梁啓超、胡適、林語堂這些文學大師,還是縱橫商界的馬雲、任正非等都是歷史愛好者。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歷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既系統、嚴謹,又好讀、易懂。作者傑弗裡•瓦夫羅是耶魯大學的教授,深耕世界史領域數十年,耗費了三年心血,從宇宙形成到21世紀初,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商貿民俗……所有現代人想知道、應該知道的人類歷史時刻,在此一覽無遺。


它還是一本可以聽的歷史書。由國內專業配音團隊朗讀,邊聽邊看,閱讀體驗真是前所未有的完美!它足足有900多頁!優惠價才一百出頭,性價比真的很高!


註:贈送聽書卡,掃描二維碼,即可用手機隨時收聽。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優惠價¥169 市場價¥298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外國明信片上印刻著的這位中國女人,國人對其卻毫無印象,還是有心人尋覓才得知此女名為王貞儀,是清朝極少見的女科學家。她生前曾著書64卷,詩句上佳,且擅長騎馬射箭,破除禮教,終生致力於科研,為男女享受同等教育而奔走。她的一生,僅活了短短29年。
  •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這個被外國人銘記的女人,則是一名來自於清朝的女科學家,儘管她只活了29歲,但是卻足足驚豔了世界200多年。這位清朝的女科學家叫做王貞儀,她的家鄉在江蘇省江寧市。王貞儀的家族,在當時也屬名門望族之列,她的祖父曾經擔任過知府,官名上佳,精通數學,她的父親儘管仕途不佳,醫術卻非常的精湛。如此家庭環境,對王貞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 她只活了29年,卻聞名世界200多年,有顆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都會想到誰呢?居裡夫人、海蒂拉瑪、珍妮·古道爾,還有顏寧、屠呦呦?實際上,我們中國在清朝時期已經誕生過一位聞名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叫王貞儀。雖然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卻書寫了燦爛而傳奇的一生。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
  • 清朝奇女科學家王貞儀: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說起清朝女子,人們腦海中大多會反映出清宮戲裡的各種人物形象,比如瓊瑤筆下那一動一靜,一位活潑伶俐的還珠格格,另一位楚楚可憐的紫薇格格;又比如歷史上那一前一後,輔助一代帝王康熙帝,成就霸業的孝莊太后,以及叱吒風雲半個世紀,一力主宰晚清的慈禧太后;亦或者是近年來影視作品上不絕如縷的清宮戲裡的各式美女們,當我們為影視作品裡的女主人公與阿哥們的故事牽動著心的時候,
  •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死後卻被外國人愛了200年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最近在國外網站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張畫像。後來得知,她叫王貞儀,是位清朝女科學家。問了身邊好幾個朋友,竟無一人聽說過她。2016年,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王貞儀第三位出場。......
  • 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年的清朝第一才女——王貞儀
    《STEM界的女超人》中,成了重點標註的「大事件」; 她在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 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位列前三;她在數學上的貢獻被美國數學教授Talithia Williams盛讚,將她的事跡寫進《數學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一書中;她被全球最權威科學期刊《Nature(自然)》評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科學家」;以她名字「Wang
  • 清朝第一才女:29歲早逝,被命名小行星,她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不過班昭學習天文學是因為幫事業未竟就撒手人寰的兄長班固完成著作,這些著作是班固多年的心血,班昭替兄長覺得可惜,於是自告奮勇完成了。而王貞儀確實全憑個人好奇心,也為了科普天文學。當時王貞儀在封建社會,她的行為是不被理解的,因為作為一個閨中少女,無論是她對世界的看法抑或是耗費心血的研究,別人都會無視她,因為她是女人。可是,王貞儀卻不在乎這些看法。
  • 29歲早逝清朝女科學家,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上,國內卻鮮為人知
    在央視最近出的"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我國偉大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因為在世界天文學上傑出的貢獻,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和雜誌封面上,甚至以她的名字來命名金星上的隕石,但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 王貞儀: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國內鮮為人知卻登上外國知名刊物
    曾經的吉林省狀元郎,深扎大山,在祖國西南的崇山峻岭間,打開了中國人追問宇宙的「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說起天文學,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現代才有的學科,其實這門學問淵源深厚,在清朝就有一位跨時代的女天文學家。200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個隕石坑。
  • 通俗解釋地圓說和日月食 她是清朝安徽女科學家
    她很神秘,留下了很多傳說性的研究,卻都幾無可考;她是天生的學霸,能夠留存後世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數學,而且都是在她18~24歲完成;她是一位可以頂尖全球的科學家,她提出的《地圓說》和「日月食」的解釋比西方更有說服力;……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在國內卻鮮為人知。
  • 人物| 大清第一女科學家:29歲的短暫人生,刷屏世界的驚人成就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火遍全球的大清第一女科學家,為何在國內無人知曉?1786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證明了「日心說」,克卜勒總結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歐洲大陸上充滿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一切新思潮都在暗處蠢蠢欲動。
  • 中國古代最傑出女科學家 僅活29歲 死後203年名字被一小行星命名
    然而有一個現象不能不承認,就是在古代,儘管中國有不少世界級科學家,但基本都是男性,女性科學家極為罕見。 據中國現存古籍記載,中國古代數千年間與科技有關的女性不過數十人。由杜石然主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中,提到的女科學家僅有一位。專門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也極少提及中國女科技人員。
  • 王貞儀——清朝女科學家,國內鮮為人知,卻是國外媒體的「常客」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一位來自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她的人生只有短短的29年,但是在這29年,她做出的成績卻驚豔了一個時代。家學淵源,天之嬌女1768年,王貞儀出生於清朝一個書香門第,醫學世家。王貞儀的祖父王者輔曾經擔任清朝的宣化太守,雖說官不是很大,但是家境也比平常人好太多了。
  • 她是清朝女科學家,國人幾乎不知道,外國人非常追捧
    科學家,女性,中國古代,三個詞語要是分開問我,我應該能講出很多,但是如果把這幾個詞關係在一起,似乎真的很難,畢竟在中國古代,能成為科學家的就不多,更何況是一位女性(華叔這裡並沒有看不起女性的意思)。在快速檢索我的所有歷史知識之後,我有了答案。她是一位清朝的女科學家、文學家、醫生、詩人。雖然頭銜很多,但是國人卻這個名字十分的陌生,在國外卻享有很高知名度。
  •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歷朝歷代,貌美有才的女子非常多,但文人墨客對她們著墨甚少,但對於蘇小小,讚頌她的詩人卻很多,有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現代的餘秋雨等等,她更被人稱讚為「中國版的茶花女。」
  • 科學家根本不信李清雲活了256歲,除了植物,極少有活到200歲以上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關於李清雲活了256的傳聞至今未有任何一位科學家做過正式的解釋,科學家根本就不相信李清雲活了256歲。生物界,除了植物外,極少有活到200歲以上的。
  • 美科學家證實生命輪迴 麥當娜自稱前世清朝女婢
    ,大多數科學家都對「來世」這一說法嗤之以鼻,但是日前有一名科學家則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了證實「人死但未消失」的證據。因此對於靈魂、轉世、乃至於死後世界的關注,世界上不少國家的科學家們都一直在不斷的研究,從不同的領域和方向都對生命的真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甚至有不少其他領域的世界名人,不但相信輪迴轉世,而且還有不同的體會,以下就是幾位世界名人關於輪迴轉世的報導:相信輪迴轉世理論的世界名人有很多,這裡面還包括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例如,畢達哥拉斯認為他前世是個牧人。
  • 82歲中國女科學家獲世界大獎,上臺領獎一張口,徵服全場……
    82歲的她,站上了世界最榮耀的領獎臺3月22日,法國巴黎。全世界最頂尖的5位女科學家,在此被頒發了一座頗具分量的大獎: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在這5位女科學家中,有一位面容慈祥、頭髮烏黑的中國女性。她微笑著上臺領獎並致辭。
  • 清朝女天文學家王貞儀,在國際上赫赫有名,國內卻鮮有人知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國際知名的《自然》(Nature)網站在關於2019年度「激勵科學與創新科學研究獎」提名的宣傳片中,登出了一位名為「王貞儀」的中國清朝女科學家,作為當前女性科學家的「前輩」代表。
  • 他娶自己的妹妹為妻,後來被眾人恥笑,生下一子卻世界聞名
    不過他們生下一個兒子卻世界聞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為了能擺脫貧窮,李殿華確實也努力過,只可惜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幾次都沒有考上。後來有點文墨的李殿華在家鄉開了一家私塾教育孩子讀書。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