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活了29年,卻聞名世界200多年,有顆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2021-01-22 魚羊秘史

說到女科學家,大家都會想到誰呢?居裡夫人、海蒂拉瑪、珍妮·古道爾,還有顏寧、屠呦呦?實際上,我們中國在清朝時期已經誕生過一位聞名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叫王貞儀。

雖然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卻書寫了燦爛而傳奇的一生。

01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

雖然江寧王家不是什麼富庶之家,但也是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在朝當官,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官吏,卻十分喜歡研究星象和算術。父親亦是如此,對文學和醫學頗有涉獵。

祖母和母親也是文化造詣極深的名門閨秀,詩書棋畫樣樣精通。正是家庭環境如此開明,註定了王貞儀不必當個三步不出閨門的嬌小姐。

王貞儀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在家人身邊學習基礎的數學、醫學、詩詞歌賦,還有天文地理知識。不僅涉獵廣泛,還「成績」優秀,哪門科目都沒落下。

在她11歲時,祖父被貶到北方為官,不久後卻突然去世,舉家奔喪遷到塞北,一住就是5年。祖父留下了很多藏書,在那五年裡,王貞儀竟將近75櫃藏書一覽而盡。

然而,身居塞北的王貞儀也沒有每天呆在家裡當書蟲,而是有空就到蒼茫的草原上騎馬射箭。

有位蒙古將軍的夫人非常擅長騎射,王貞儀便向她請教學習箭術和馬術。或許是天資聰穎,王貞儀很快就達到了「發必中的,齊射如飛」的水平。

在那個時代,如果王貞儀是個男生,必定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16歲時,王貞儀和家人回到南京定居,但是安穩日子沒過多久,父親就帶上她到處遊學行醫。浙江、安徽、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幾乎大半個中國都遍布了父女倆的足跡。

而這豐富的閱歷,更使王貞儀的眼界和格局,超越了大多數的同齡女子。

王貞儀非常具有批判精神。時人封建迷信,篤信風水,王貞儀卻大膽站出來提出風水是無稽之談,後人的貧富貴賤,與先祖墓葬根本毫無關係。

有人說那是古代先賢所倡導,她讀那麼多聖賢書,為何卻不聽聖賢之言。而王貞儀則反駁道,儘管先賢也不是完人,不是完人就有缺點,我們應該以批判的態度去向古人學習。

王貞儀的性格就是如此直率,有不對的地方,就坦白地說出來,不僅對待外人如此,對待朋友也不會毫無底線地縱容。

王貞儀有位好友方夫人,平日裡常吃齋念佛,某年鬧饑荒,方夫人則打算刊印一部修訂精美的《心經》,請王貞儀作序。

王貞儀絲毫不留情面就拒絕了,她向方夫人直言,如果真心行善,不如將修書的銀錢捐給災民,總比做些表面工夫來得強。

也是因著這樣的性格,以及聰明的頭腦,王貞儀總是顯得不那麼合群。可她並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探索真知。

02

從小就跟著祖父學習數學,王貞儀認為,數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科目,應該普及大眾。王貞儀看過不少數學家的理論著作,但覺得過於繁雜,不適合直接給大眾科普。

於是,王貞儀就將這些複雜深奧的數學原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所描述出來,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看懂。她作了《速算簡存》、《籌算易知》等著作,將勾股定理、三角函數等理論都歸納其中,為老百姓們打開數學世界的大門。

康乾盛世,西學東漸之風甚盛,王貞儀除了學習不少中國的學術,對西方學術也兼容並包。例如天文學,王貞儀便有很深的造詣。

王貞儀經常夜觀天象,畫下了行星軌跡圖,準確推導出五大行星的運行方向。她還寫了《地圓說》,指出前人「天圓地方」理論的錯誤,並證明了地球的確是個球體。

當然,研究天文需要有精密的設備,但王貞儀卻連基礎設備也沒有,於是她自己動手做了一套簡陋的設備。

她曾經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在屋梁上懸掛一盞燈以作太陽,以圓桌為地球,再拿一面鏡子模擬月亮,通過不斷改變三者之間的距離和位置,為其他人解釋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理。

在天文學上,王貞儀也有不少成就,除了《地圓論》,還有《歲差日至辯疑》、《月食解》等著作。

憑著學習過的天文知識,王貞儀還當起了鄰居的天氣預測員。

沉迷學術研究,王貞儀直到二十多歲都仍未出嫁。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裡,女子一般到了十七八歲的光景就該出嫁了,可王貞儀的眼中只有科學研究。

本來到了年齡不出嫁已經「奇葩」,女子做科學研究,更是為時代觀念所不容。

幸運的是,王貞儀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子,她毫不畏懼風言風語,堅持自己的熱愛。而家人也對王貞儀表示支持,做其強大的後盾。

而且,在王貞儀的觀念裡,除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社會裡幾乎充滿了婦女的壓迫,但王貞儀卻敢於打破束縛。

王貞儀曾用一句話形容自己:「足行萬裡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她認為,男人和女人,除了性別不同以外,不存在其他差異,並不是男人就比女人優越,男人也不比女人聰明。關鍵是在於女人沒有接受到教育,如果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上學、讀書、汲取知識,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可以。

03

王貞儀儘管沒有在女人「該出嫁」的年紀嫁作人婦,也並不代表她是獨身主義者。在25歲那年,她還是遇到了自己的知己愛人。

王貞儀嫁給了宣城一位叫詹枚的男子,雖然家境不是特別殷實,但也頗有才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非常理解和包容王貞儀的抱負,以及對學術科研的執著。

嫁給詹枚以後,王貞儀就隨夫君回到宣城生活,日子過得安貧樂道。王貞儀和普通人家的妻子一樣,將家裡家外照料妥當,但也繼續著對學術的研究。

而丈夫則在心理和行動上,都支持著王貞儀,在王貞儀做研究時,為她打打下手,噹噹助理。

社會風氣提倡男女大防,但王貞儀卻從不遮掩,大方地和其他男性來往,甚至收了一位男學生。儘管街坊四鄰都有閒言碎語,可是王貞儀和詹枚都充耳不聞,因為王貞儀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夫妻恩愛,本應攜手白頭,沒想到卻好景不長,成親四年後,王貞儀就不幸身染重疾,開始纏綿病榻。

王貞儀在病中也不忘自己的畢生所成,她和丈夫一起整理自己的手稿,取名為《德風亭初集》。詹枚將王貞儀的手稿好好保管,將其中一部分出版刊行,還有一部分交給了王貞儀的好友蒯夫人。

可惜的是,王貞儀的學術著作、詩文手稿都未能在國內廣泛傳播。然而,機緣巧合之下,卻傳到了國外,在西方世界大放異彩,王貞儀的大名才逐漸為人所知。

在西方世界裡,王貞儀被譽為「中國18世紀的非凡女性」,還成為了唯一一位金星隕石坑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國女科學家。

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也將她的形象作為全世界女科學家的代表,在不少書籍中,她作為中國女科學家,和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齊名。

這位在西方人眼中無比璀璨的科學巨星,在國內竟鮮為人知,究其原因,不過於她是一位女性。

然而就是一位女性,可以集天文學家、數學界、地理學家、醫學家、詩人、女性主義者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王貞儀無疑是女性世界裡的傳奇,更是中國女性中的翹楚。

她不該被世人遺忘,更不該被國人遺忘。我們應該記得,在她的時代裡,雖然她的聲音微弱,但她卻用盡力量,默默地推動歷史的發展。

王貞儀只活了29年,但她的這一生,過得比誰都漫長。因為她以自己的熱愛和堅持,努力和智慧,走出了短暫卻又厚重的一生。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聞名世界200多年
    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關鍵是在於女人沒有接受到教育,如果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上學、讀書、汲取知識,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可以。03王貞儀儘管沒有在女人「該出嫁」的年紀嫁作人婦,也並不代表她是獨身主義者。在25歲那年,她還是遇到了自己的知己愛人。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她生前曾著書64卷,詩句上佳,且擅長騎馬射箭,破除禮教,終生致力於科研,為男女享受同等教育而奔走。她的一生,僅活了短短29年。或許,有些人生來便帶著自己的使命,要用絢爛短暫的一生為世界留下些微痕跡。即使有相當才能,也局限於單一領域。200多年前,王貞儀用自己的一生,走出了這兩種選擇。在女性受壓迫的年代裡,她既能寫詩作賦,會騎馬射箭,痛斥封建迷信,對天文、算數、醫學各類學科無所不精。乾隆三十年,她生於南京一戶家境殷實的人家,家人為她取名貞儀,字德卿。
  • 清朝第一才女:29歲早逝,被命名小行星,她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不過班昭學習天文學是因為幫事業未竟就撒手人寰的兄長班固完成著作,這些著作是班固多年的心血,班昭替兄長覺得可惜,於是自告奮勇完成了。而王貞儀確實全憑個人好奇心,也為了科普天文學。當時王貞儀在封建社會,她的行為是不被理解的,因為作為一個閨中少女,無論是她對世界的看法抑或是耗費心血的研究,別人都會無視她,因為她是女人。可是,王貞儀卻不在乎這些看法。
  •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死後卻被外國人愛了200年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最近在國外網站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張畫像。說來難以置信,這個國人十分陌生的名字,在國外卻享有很高知名度。世界權威的科學學術期刊《自然》將她評為:「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
  • 四顆小行星以名字命名,網友:當我見到天上星星,我會想起你們
    你知道有錢人能有多土豪嗎?在地球上已經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直接進入了太空,買星星去了,真正印證了那就,要天上的星星我也能給你買下來,而在最近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邊,我們看到新增樂五十四顆的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的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藝人的名字而命名的。
  •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我國古代女性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賢良的妻子,在那個傳統的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鮮少有女子在學術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然而仍有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才女,比如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亦或者才貌雙絕的謝道韞等。出名的知識女性屬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女子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姓名,大多與自身容貌有關,比如四大美女,小喬飛燕等。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據香港天文學會報導,2018年7月11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45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命名規則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2、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 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有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有一年春節,還是小丫頭的王貞儀告訴祖父,她不想再要紅包了。祖父很疑惑,不要壓歲錢那要什麼?王貞儀說,她想要看祖父書房裡的書。王老先生當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便打趣孫女說:&34;。結果王貞儀二話不說,邁著小短腿就拉著祖父去書房數:&34;就這樣,小小的王貞儀,踩著不少尋常男子都沒有的前人的肩膀,踏上了她的求學之路。王家作為書香名門,尤其是家中的女子也是才華橫溢,一家人對於王貞儀的教育便毫不封閉。王老先生時常帶著王貞儀前去探訪名山大川。
  • 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發現1顆行星,於百年後以她的名字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張衡是我國第一位名字被用來命名小行星的科學家。但是事實上,中國古代還有一位科學家,在國內鮮為人知,名字卻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被用來命名小行星。她就是清代奇女子,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她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著作有《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等。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宇宙宏觀與微觀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這個概念的。她還寫了《月食解》,裡面清楚地記載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在2008年,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於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把這顆小行星命名為Wangzhenyi。
  • 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有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後來她會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就離不開自小祖父的"縱容"和教導。有一年春節,還是小丫頭的王貞儀告訴祖父,她不想再要紅包了。祖父很疑惑,不要壓歲錢那要什麼?王貞儀說,她想要看祖父書房裡的書。王老先生當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便打趣孫女說:"你若是能數清書房裡有多少書櫥,我就同意"。結果王貞儀二話不說,邁著小短腿就拉著祖父去書房數:"七十五。"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國際天文協會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行星,西方推崇至極的中國才女
    在她短暫又耀眼的29年中,她走了別人一生都不會走的路,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女天文學家。在她去世200餘年後,世界科學界仍然沒有遺忘她。2000年2月8號,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用了她的名字為之命名
  • 天空中的這顆小行星,以復旦老校長的名字命名
    今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在復旦大學舉行。這顆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詳見↓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記者胡喆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 肉眼不可見
    中新社發 李霈韻 攝   本報記者李琦   武漢晚報記者昨天獲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2015年4月4日出版的MPC93071小行星公告裡,將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這顆小行星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周杰倫星」就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因為這四位行星發現者恰好都是音樂人周杰倫的鐵桿粉絲,便決定用周杰倫的名字命名。怎樣才能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 清代女子英年早逝,而解釋出月食現象,後世用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
    作為"祖上闊綽"的古中國,到了清朝前期依然站在世界之巔,可自從乾隆一朝開始,就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一步步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乾隆時期全國只剩下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在西方國家完成科技、工業革命之時,清朝依然沉迷在東方大國的自我滿足之中;因此清朝的科學技術與綜合國力,也正是在此時與西方國家拉開距離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其實在此之前,楊光宇已經送出了幾個小行星命名給浙江籍的人士,比如紹興籍香港律師胡鴻烈、寧波籍香港商人施永青等,都是他送出的小行星命名。而到目前為止,他一共命名了39顆小行星。  而浙江省內最近的小行星命名,是「浙江大學」星和「竺可楨」星的命名,它倆都是由浙大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2008屆校友鄭存懷提出的。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第41981號小行星獲名「姚貝娜」 揭秘小行星命名由來
    1月16日,姚貝娜因患乳腺癌不治去世,據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這顆小行星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那麼,小行星命名規則及由來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