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81號小行星獲名「姚貝娜」 揭秘小行星命名由來

2020-12-05 環球網

1月16日,姚貝娜因患乳腺癌不治去世,據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這顆小行星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那麼,小行星命名規則及由來又是怎樣的呢?據悉,一般來說,小行星的命名是根據意願者進行提名,國際組織公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

美國宇航局網站上這樣介紹姚貝娜:「姚貝娜(1981-2015),一位才華橫溢又充滿勇氣的中國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樂方面的造詣屢獲獎項。她有一 首歌叫做《心火》,講述她與癌症抗爭的故事。不幸離世後,她捐獻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小行星命名由來

據悉,小行星是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一部分是一個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權現在一般屬於發現者。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一般根據發現者的提議而進行命名。

目前已有的香港名人小行星有:

邵逸夫星、蒙民偉星、曾憲梓星、方潤華星、蔡繼有星、田家炳星及呂志和星

小行星特殊命名:

部分與華人有關的著名小行星 小行星命名原則 獲小行星命名的人物名單

第一顆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小行星:139 九華星(Juewa)(發現者J.C. Watson)

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1125/3789 中華(China) (發現者張鈺哲,後1125更改為3789)

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張衡(Zhang Heng)(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 北京(Peking)(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縣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 大埔(Dabu)(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臺灣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 蔡(Tsai)(蔡章獻)(發現者哈佛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神舟(Shenzhou)(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為表揚香港中學生陳易希在發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 陳易希星(Chanyikhei)(發現者LINEAR小組)

為紀念北京奧運會而命名的:2008北京奧運星

相關焦點

  • 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 肉眼不可見
    原標題: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 肉眼不可見   據深圳晚報微博2015年1月16日報導,當日下午,著名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去世,年僅33歲。圖為2014年3月27日,鎮江市旅遊推介會現場,華語樂壇歌手姚貝娜正式籤約形象代言人。
  • 第41981號小行星被命名姚貝娜 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命名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命名者是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先生。姚貝娜  美國宇航局網站上這樣介紹姚貝娜:「姚貝娜(1981-2015),一位才華橫溢又充滿勇氣的中國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樂方面的造詣屢獲獎項。
  • 第41981號小行星被命名"姚貝娜" NASA贊其事跡
    人民網4月10日訊 據NASA網站消息,第41981號小行星被以日前逝去的中國新生代女歌手姚貝娜的名字命名 (Yaobeina)。 NASA介紹稱80後歌手姚貝娜是「一位才華橫溢又充滿勇氣的中國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樂方面的造詣屢獲獎項」。NASA提及其曲《心火》,並講述其與癌症抗爭以及捐獻眼角膜的事跡。
  • 第41981號小行星被命名姚貝娜 化療時獻唱《甄嬛傳》
    原標題:第41981號小行星被命名姚貝娜 化療時獻唱《甄嬛傳》   據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命名者是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先生。
  • 天上有顆「姚貝娜星」 小行星命名權屬於發現者
    原標題:天上有顆「姚貝娜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這顆小行星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據一位科技界專家表示,小行星的命名權屬於發現者。
  • 第31230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
    根據國際天文聯會小行星中心12月25日出版的第96939-97570號公報,第31230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屠呦呦(Tuyouyou經過國際天文委員會所屬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15年12月25日發布第97568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3123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從此,在宇宙蒼穹間,有了一顆遨遊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 劉德華、張國榮被命名小行星,原來林青霞、金庸也是小行星名
    最近,在7月出版的《小行星通告》中,不僅新增了45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還有4顆小行星是以中國明星的名字命名的。這四位明星分別是劉德華、古天樂、張國榮和梅豔芳。他不僅在10年間捐建了上百所學校,捐助金額也超過3千萬,甚至,他曾在一年內捐建了17所學校,有如此善行的古天樂,被命名為小行星的名字,也非常有意義。而張國榮和梅豔芳,作為殿堂級的歌星、影星,雖然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無疑是粉絲懷念他們最好的方式。其實,對小行星的命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贏得小行星命名權,聽起來很酷,隔壁家土豪王太也想要
    小行星的發現和命名是個漫長而謹慎的過程。獲得命名權也不是那麼簡單,花錢是不可能買到小行星命名權的,不管你跑到哪裡去買都買不到,從臨時編號、暫定編號、永久編號到極少部分擁有正式命名,其過程動輒數年之久。原來在2009年,三個天文愛好者合作發現了小行星,剛開始這個小行星,只是一個臨時編號,後來在2010年獲得一個永久編號,但是因為發現者都是周杰倫的粉絲,所以他們想這個小行星以周杰倫的名字命名。於是他們提案上報,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最後通過了,這也算粉絲追星的最高境界了。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最亮恆星系命名CR7 科學家:C羅給了靈感
    CR7將被用來給恆星系命名對此,負責本想研究、來自葡萄牙裡斯本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將以C羅的名字CR7來命名這個恆星系。  研究人員索布拉爾認為凱克天文臺的精準光譜儀能夠確認這個光源是否來自早起宇宙,其中就包括這顆最明亮的CR7,它的紅移值達到了7(CosmosRedshift),因而這個英文縮寫也是CR7。研究人員們表示,他們命名的靈感正是來源於C羅世界巨星的地位。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為了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8月31日)是中科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記者了解到,吳汝康星處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是紫金山天文臺在2010年8月7日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新浪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0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此外,他還獲得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全國衛生系統優秀科普作品獎。吳汝康是我國最重要的中國古人類學家。他從人類體質入手研究人類的進化過程,增加了人對自身的認識。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8 月 31 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 317452 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浩瀚太空再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為銘記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世界「今人類學」開創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吳偉仁星」小行星獲命名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
    Read in English 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首次公布「南仁東星」國際命名公報,正式將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郝晉新在宣讀「南仁東星」國際命名公報、命名證書時,詳細介紹了選取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的寓意。並由FAST工程經理嚴俊向南仁東先生家屬代表頒授了小行星命名公報、證書及軌道運行圖。
  • 小行星是怎麼命名的呢?談談小行星起名的事
    對於一些天體星球,我們總會聽到一些很複雜的名字,不懂的人看起來就像是一串亂碼,如:Kepler-425,257248號小行星等等。還有一些用人名或者組織地區來名命的小行星,如:周杰倫星,中國科學院星,北京星等等。那麼這些小行星的名字到底是怎麼確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行星是怎麼命名的。
  • 石油高等教育開創者楊光華獲小行星命名:曾參與創建中石大
    石油高等教育開創者楊光華獲小行星命名:曾參與創建中石大 李珍梅/齊魯晚報 2018-10-10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