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姚貝娜因患乳腺癌不治去世,據NASA公布的消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Yaobeina),這顆小行星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那麼,小行星命名規則及由來又是怎樣的呢?據悉,一般來說,小行星的命名是根據意願者進行提名,國際組織公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
美國宇航局網站上這樣介紹姚貝娜:「姚貝娜(1981-2015),一位才華橫溢又充滿勇氣的中國女歌手,曾因在流行音樂方面的造詣屢獲獎項。她有一 首歌叫做《心火》,講述她與癌症抗爭的故事。不幸離世後,她捐獻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小行星命名由來
據悉,小行星是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一部分是一個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權現在一般屬於發現者。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一般根據發現者的提議而進行命名。
目前已有的香港名人小行星有:
邵逸夫星、蒙民偉星、曾憲梓星、方潤華星、蔡繼有星、田家炳星及呂志和星
小行星特殊命名:
部分與華人有關的著名小行星 小行星命名原則 獲小行星命名的人物名單
第一顆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小行星:139 九華星(Juewa)(發現者J.C. Watson)
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1125/3789 中華(China) (發現者張鈺哲,後1125更改為3789)
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張衡(Zhang Heng)(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 北京(Peking)(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縣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 大埔(Dabu)(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第一顆以臺灣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 蔡(Tsai)(蔡章獻)(發現者哈佛天文臺)
第一顆以中國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神舟(Shenzhou)(發現者紫金山天文臺)
為表揚香港中學生陳易希在發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 陳易希星(Chanyikhei)(發現者LINEAR小組)
為紀念北京奧運會而命名的:2008北京奧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