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in English
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首次公布「南仁東星」國際命名公報,正式將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
記者從「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落成暨「南仁東星」命名儀式在貴州省平塘縣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現場獲悉。
南仁東是著名天文學家,被譽為「中國天眼」之父。他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又稱「中國天眼」的發起者和奠基人。2017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2017年11月,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落成暨「南仁東星」命名儀式由中宣部、中科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等有關單位及貴州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儀式上,與會領導共同為南仁東先生的塑像揭幕,這也是繼2018年9月30日在中科院落成之後的第二座南仁東塑像,該塑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完成,著重表現了南仁東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探討科學問題的瞬間。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為吳為山頒發了塑像捐贈證書。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郝晉新在宣讀「南仁東星」國際命名公報、命名證書時,詳細介紹了選取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的寓意。並由FAST工程經理嚴俊向南仁東先生家屬代表頒授了小行星命名公報、證書及軌道運行圖。
郝晉新介紹,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1998年9月25日發現的國際統一暫定編號1998SZ62小行星,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具有發現權和命名權。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國家天文臺在具有發現權和命名權的小行星中,選取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有三層寓意:其一是小行星發現日期為1998年9月25日,在18年後的同一天2016年9月25日,FAST正式落成啟用;其二,國際永久編號「79694」中的「94」代表從1994年選址及預研開始,直至2016年FAST落成啟用,作為FAST團隊的帶頭人南仁東先生堅持了22年,終於建成了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最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這顆小行星的日期為2018年9月25日,是FAST落成啟用2周年,也是這顆小行星發現20周年的日子。
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表示,在南仁東的不懈努力和直接推動下,FAST項目得以落戶貴州,對貴州省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天文旅遊新興產業發展、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擴大開放交流合作等產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南仁東留下的不只是一座世界領先水平的天文望遠鏡平臺,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重要精神財富。」慕德貴說。 (記者 李婧 實習生 陳雲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