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祖上闊綽"的古中國,到了清朝前期依然站在世界之巔,可自從乾隆一朝開始,就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一步步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乾隆時期全國只剩下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在西方國家完成科技、工業革命之時,清朝依然沉迷在東方大國的自我滿足之中;因此清朝的科學技術與綜合國力,也正是在此時與西方國家拉開距離,最後釀成了近代史中,那些屈辱的惡果。
雖然晚清中國愚昧無知,但還是有一些能認清局勢的能人,例如民族英雄林則徐;此外還有一名奇女子,她用自己的試驗與理論,完美解釋出了日食、月食現象,在後世看來她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天文學家;此奇女子名叫王貞儀,出生於南京一個醫生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王貞儀的祖父王者輔,還做過宣化知府。
王者輔在工作之餘,還有著閱讀與研究天文歷算的愛好,據說他家中藏有75櫥的書,為天文學也親自著作過許多書籍;年幼的王貞儀時常待在祖父的書房中閱讀,在其祖父的影響之下,王貞儀心中的天文興趣火苗,也開始步步燃燒起來;在王貞儀十一歲時,一直教導、傳授她知識的祖父,於吉林溘然長逝,王貞儀跟隨祖母遠赴吉林奔喪。
隨後王貞儀在吉林生活了五年,在這期間她閱盡其祖父的天文著作,將心中的天文知識基礎,打得更加牢固;接著王貞儀還隨父親至北京、廣東、陝西、湖北等地遊覽,增長了眼光見識,與心中的知識融會貫通,眼光與先進思想也領先於清代一般女性;在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清朝,王貞儀認為男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有同樣的權利與能力;她曾拜蒙古人為師學習騎射,為此還受到了一些人的鄙夷與歧視;特立獨行的王貞儀,在29歲時才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詹枚,他對王貞儀的作風十分欣賞,隨後二人火速成婚,而且詹枚對王貞儀的天文愛好研究也是十分鼓勵;可惜好景不長,這位思想先進的奇女子的生命,也因病定格在了這一年;其後人整理出了王貞儀的大量著作,現代學者對此研究後,發現王貞儀在數學上也有著極高的造詣,畢竟天文數學不分家。
她不僅為清朝人科普了,本國與西方的數學酬算之法,還打破了"天圓地方論",大膽告知世人居住的地方,乃是一個大球體;有人會問如果住在球體上,人不會掉落下去嗎?王貞儀雖然沒有發現"萬有引力",但她解釋說在空間之中,沒有絕對的方向概念,此說法雖然不算十分正確,但在清朝的確是十分新奇先進的解釋;此外王貞儀還通過做實驗,解釋出了日食、月食現象,將封建迷信的說法徹底打破。
王貞儀用一個水晶燈,掛在房梁上充當太陽,再用一個圓桌代替地球,她自己則手持反光鏡模擬月亮;經過刻苦的鑽研試驗,她成功布局出太陽、月亮與地球的位置關係,也因此成功解釋出日食、月食的現象,寫下經典著作《月食解》;書中用十分通俗的語言,科普解釋了天文現象,還配有插圖使人一目了然。
王貞儀雖然英年早逝,但她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了愚昧黑暗的清朝天空;為了紀念她的卓越成就,2002年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最後與國際天文協會一同將其命名為"王貞儀星",以另一種方式紀念,並將王貞儀永遠鐫刻在星空之上。
【參考資料:《仰望星空的古代女科學家——王貞儀》,《王貞儀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