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子英年早逝,而解釋出月食現象,後世用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

2021-01-18 小軒說歷史

作為"祖上闊綽"的古中國,到了清朝前期依然站在世界之巔,可自從乾隆一朝開始,就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一步步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乾隆時期全國只剩下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在西方國家完成科技、工業革命之時,清朝依然沉迷在東方大國的自我滿足之中;因此清朝的科學技術與綜合國力,也正是在此時與西方國家拉開距離,最後釀成了近代史中,那些屈辱的惡果。

雖然晚清中國愚昧無知,但還是有一些能認清局勢的能人,例如民族英雄林則徐;此外還有一名奇女子,她用自己的試驗與理論,完美解釋出了日食、月食現象,在後世看來她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天文學家;此奇女子名叫王貞儀,出生於南京一個醫生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王貞儀的祖父王者輔,還做過宣化知府。

王者輔在工作之餘,還有著閱讀與研究天文歷算的愛好,據說他家中藏有75櫥的書,為天文學也親自著作過許多書籍;年幼的王貞儀時常待在祖父的書房中閱讀,在其祖父的影響之下,王貞儀心中的天文興趣火苗,也開始步步燃燒起來;在王貞儀十一歲時,一直教導、傳授她知識的祖父,於吉林溘然長逝,王貞儀跟隨祖母遠赴吉林奔喪。

隨後王貞儀在吉林生活了五年,在這期間她閱盡其祖父的天文著作,將心中的天文知識基礎,打得更加牢固;接著王貞儀還隨父親至北京、廣東、陝西、湖北等地遊覽,增長了眼光見識,與心中的知識融會貫通,眼光與先進思想也領先於清代一般女性;在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清朝,王貞儀認為男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有同樣的權利與能力;她曾拜蒙古人為師學習騎射,為此還受到了一些人的鄙夷與歧視;特立獨行的王貞儀,在29歲時才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詹枚,他對王貞儀的作風十分欣賞,隨後二人火速成婚,而且詹枚對王貞儀的天文愛好研究也是十分鼓勵;可惜好景不長,這位思想先進的奇女子的生命,也因病定格在了這一年;其後人整理出了王貞儀的大量著作,現代學者對此研究後,發現王貞儀在數學上也有著極高的造詣,畢竟天文數學不分家。

她不僅為清朝人科普了,本國與西方的數學酬算之法,還打破了"天圓地方論",大膽告知世人居住的地方,乃是一個大球體;有人會問如果住在球體上,人不會掉落下去嗎?王貞儀雖然沒有發現"萬有引力",但她解釋說在空間之中,沒有絕對的方向概念,此說法雖然不算十分正確,但在清朝的確是十分新奇先進的解釋;此外王貞儀還通過做實驗,解釋出了日食、月食現象,將封建迷信的說法徹底打破。

王貞儀用一個水晶燈,掛在房梁上充當太陽,再用一個圓桌代替地球,她自己則手持反光鏡模擬月亮;經過刻苦的鑽研試驗,她成功布局出太陽、月亮與地球的位置關係,也因此成功解釋出日食、月食的現象,寫下經典著作《月食解》;書中用十分通俗的語言,科普解釋了天文現象,還配有插圖使人一目了然。

王貞儀雖然英年早逝,但她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了愚昧黑暗的清朝天空;為了紀念她的卓越成就,2002年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最後與國際天文協會一同將其命名為"王貞儀星",以另一種方式紀念,並將王貞儀永遠鐫刻在星空之上。

【參考資料:《仰望星空的古代女科學家——王貞儀》,《王貞儀著作研究》】

相關焦點

  • 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發現1顆行星,於百年後以她的名字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張衡是我國第一位名字被用來命名小行星的科學家。但是事實上,中國古代還有一位科學家,在國內鮮為人知,名字卻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被用來命名小行星。她就是清代奇女子,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的傳奇人生。王貞儀,字德卿,生於江寧府上元縣,籍貫安徽天長。她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著作有《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等。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宇宙宏觀與微觀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這個概念的。她還寫了《月食解》,裡面清楚地記載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 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有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這位在國外存在感滿滿的女性科學家,便是清代才女王貞儀。她還曾寫作《月食解》,不僅從更加科學的角度解釋了月食的發生,還提出&34;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中國人還相信&34;的時候,王貞儀就已經通過較為科學的手段推定出了地圓說。
  • 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有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這位在國外存在感滿滿的女性科學家,便是清代才女王貞儀。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乾隆三十三年(1768)出生於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此時的王家,絕對算是書香門第:王貞儀的祖父官至知府,精通算數,學識淵博;她的父親精通醫術,是當時的知名學者;她的祖母和母親皆是書香名門之後,精通詩詞。這樣一大家子學霸,在對年幼的王貞儀的教育上,體現出那個時代少見的開明。
  • 國際天文協會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行星,西方推崇至極的中國才女
    2000年2月8號,北京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用了她的名字為之命名思想超前的女性,一生堅持學習著書那個年代不允許女子進學堂,因此王貞儀全憑自學、也全靠自己&34;思辨天文問題。據說,王貞儀在房間內,用掛起水晶燈充當太陽,用圓桌當地球,圓鏡作月亮,控制吊燈高低的變化,改變圓鏡與圓桌的距離,解釋出了月食的成因,並用通俗的語言著寫了《月食解》。
  • 清朝第一才女:29歲早逝,被命名小行星,她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一開始認識她的人是從一張歐洲老明信片開始:一襲清代衣裳,高高的髻發端坐草叢中,一手執書,一手高舉望遠鏡,抬頭仰望星空。而她卻獨闢蹊徑偏偏要鑽研天文學,而且她研究出的成就,可以說是相當於頂尖全球的科學家了,她提出的地圓說,和日月食的解釋比西方提出的解釋,更具有說服力。
  • 通俗解釋地圓說和日月食 她是清朝安徽女科學家
    她很神秘,留下了很多傳說性的研究,卻都幾無可考;她是天生的學霸,能夠留存後世的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數學,而且都是在她18~24歲完成;她是一位可以頂尖全球的科學家,她提出的《地圓說》和「日月食」的解釋比西方更有說服力;……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在國內卻鮮為人知。
  • 清代一女子曾登上外國雜誌,被譽為世界頂級科學家,她有何本事?
    在當前的科學領域,大多是男科學家,女子的足跡很少,而在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行列當中,女子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就曾經有一名女子登上外國雜誌,還被譽為世界頂級科學家,她到底有何本事呢?她的名字叫王貞儀,1968年出生,祖父是知府,精通算術;父親是著名學者,精通醫術;祖母和母親都是大家閨秀,來自書香門第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行星和衛星有以神話中的神靈命名的傳統,於是當時的天文學家就商定,小行星的命名也沿用這個傳統,並且應該是女性神靈,同時規定命名權歸發現者。在此之後,這一發現者和發現者所屬機構持有命名權的小行星命名法則就被後世保留並繼承至今。」李競說。   到了19世紀下半葉,天文照相方法興起,小行星觀測的效率大增,到19~20世紀之交,已發現的小行星總數已達500個。
  • 清朝奇女子僅活了29年,卻科學解釋了日食月食,擁有自己的星星
    閉關鎖國除了跟世界交流斷絕,最嚴重的是自然科學及武器的嚴重落後,因此清朝中後期實際上在科學上發展較少,但是如果說有一個女子精闢地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你會相信嗎?雖然難以置信,但是這個人確實存在,她就是王貞儀。
  • 她只活了29年,卻聞名世界200多年,有顆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王貞儀經常夜觀天象,畫下了行星軌跡圖,準確推導出五大行星的運行方向。她還寫了《地圓說》,指出前人「天圓地方」理論的錯誤,並證明了地球的確是個球體。當然,研究天文需要有精密的設備,但王貞儀卻連基礎設備也沒有,於是她自己動手做了一套簡陋的設備。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記者胡喆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其中四顆小行星以香港著名藝人命名,它們分別是: 編號55381 Lautakwah,劉德華小行星;編號55382 Kootinlok,古天樂小行星;編號55383 Cheungkwokwing,張國榮小行星;編號 55384 Muiyimfong,梅豔芳小行星。
  • 聽說,可以用老婆的名字命名一顆星星?
    好吧,編號當成商業機密大家可以理解,但你向IAU申請命名,你不給關鍵信息,你讓人家怎麼找?就算你不給出赤經赤緯坐標,起碼告知在那一片天區吧?向IAU遞交的申請書,就算想用中文,但起碼也得中英文對照吧?吉利的宣傳中,還提到「IAU近地小行星監測研究員姜萌,接收星球命名申請」。小夥伴們查了,IAU根本就沒有這個成員。
  • 古代女子怎麼起名字?太文藝了!-古代,女子,名字,姓名,文藝,歷史...
    階級出現之後,氏成為貴族男子的標誌,而女性由於不做官,大多數也沒有封地,所以只稱「姓」,她的氏則隨自己的婚姻關係而變化(也就是在家從父,出家從夫)。這也使得秦漢以前貴族女子的姓名多變而複雜。夏朝沒有文字記載,商朝史料中出現過的少數幾個女性名字,如著名的「妲己」,姓「己」,名「妲」(也有說法,妲的意思只是「美女」而已)。
  • 天文學家將四顆小行星命名為Kalafina組合成員名字
    來源:騰訊動漫前不久關於美國天文學家羅伊·A·塔克將自己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梶浦由記(Yukikajiura)」和「Kalafina」的消息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11月8日,羅伊·A·塔克再次更新推特表示將另外四顆小行星命名為Kalafina組合成員們的名字,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 最新命名小行星名單,國內娛樂圈4人獲此榮譽,張國榮劉德華在列
    經常上網看資訊的網友都應該知道,在天文界有這麼一條規矩,就是誰發現的小行星誰就有命名權,主要是激勵各大機構和個人為探索未知世界做一份貢獻,至於命名的小明星名單則是在匯集審核之後則對外公布,一般國內針對發現的小行星的命名規則則採取了針對一些對華人圈有突出貢獻的人的名字來命名
  •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2019-08-10 14:5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據外媒報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和NASA決定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類鳥類生物命名NASA OSRIS-REx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中國古代最傑出女科學家 僅活29歲 死後203年名字被一小行星命名
    她雖然只活了29歲,但卻因其突出的科學成就享譽世界,死後203年其姓名卻被一顆小行星命名,她還被印在外國的一張明信片上,堪稱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女科學家。那麼這位女子究竟是何方女神?有何杰出的科研成果?為何在中國不廣為人知?本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