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2020-11-22 文墨逐筆

《十朝新語外編》:「嘉定錢大昕重其學,以為班昭以後一人而已。」

我國古代女性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賢良的妻子,在那個傳統的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鮮少有女子在學術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然而仍有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才女,比如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亦或者才貌雙絕的謝道韞等。出名的知識女性屬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女子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姓名,大多與自身容貌有關,比如四大美女,小喬飛燕等。

而在一張國外的明信片上,刻畫著一個女人拿著望遠鏡在遙望星空的畫面。這個被外國人銘記的女人,則是一名來自於清朝的女科學家,儘管她只活了29歲,但是卻足足驚豔了世界200多年。這位清朝的女科學家叫做王貞儀,她的家鄉在江蘇省江寧市。王貞儀的家族,在當時也屬名門望族之列,她的祖父曾經擔任過知府,官名上佳,精通數學,她的父親儘管仕途不佳,醫術卻非常的精湛。

如此家庭環境,對王貞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她從小勤敏好學,熟讀各種文史書籍,並且對於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之心,使得她後來有了巨大的成就。身處清朝時期,王貞儀本應學習的是持家之道,但是她卻與一般女子不同,專心於天文珠算之類的知識。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經常跟隨著家人四處流浪,甚至到過內蒙古,正是在那段時間,她學會了難度非常大的騎射技巧。

也正是在內蒙古旅居的這段日子中,她不僅學習了騎射,還對各類問題都有著自己的思考,尤其是關於男女平等問題更是深思熟慮,她認為男女之間的分工不應該局限於性別,而應該依靠智力決定。然而讓人感覺到矛盾的是,儘管王貞儀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她卻又對於那些貞節烈女格外的稱讚,甚至專門寫書進行稱讚。

王貞儀作為生活在清朝的女性,儘管思想有著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同時也不免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她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但是讓人可惜的是並沒有在當時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家庭的優越環境,也使得王貞儀有條件去探索世界。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對天文有著極濃的興趣,有著家中的條件支持,王貞儀在沒有儀器的條件下,甚至自己親自動手製造。

她在一本古書之中了解到了古人對於月食原理的記載,覺得解釋的有相悖的地方,於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之後,她利用鏡子和燈籠做起了自己的實驗,通過調整吊燈的高度來測試照進鏡子中的投影以此來進行自己的驗證,最終把自己的實驗結果記載了下來,而她得出的結論,和我們如今人類探索出的結果相差無幾。

不僅如此,她還利用自己製造的儀器來探索星球的運行軌跡,並且她還能夠通過觀察天象的變化來預知天氣的變化,她當時通過觀察天象預測當地可能會發生水災,專門提醒了當地人,卻無人相信,不久之後當地就下起了大暴雨。當時數學的重要程度被排在了六學之末,但是因為受自己祖父的影響,王貞儀對於數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深刻鑽研之下也有著很大的成就,成為了當時安徽數學學派少見的女性成員。

並且王貞儀跟隨父親學醫,自身的醫術也是非常的高超,經常的治病救人,有著「女華佗」的美譽稱號。當時西方文化已經漸漸在清朝傳播,但是當時大部分人對於西方文化都是一味的抵制,而王貞儀卻仍然保持著自己清醒的頭腦,告誡人們不要一味的抵制或者崇拜,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王貞儀因為忙著研究所以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仍然沒有嫁人,在當時二十歲沒嫁出去就被人稱為老姑娘的時代,王貞儀二十多歲還沒嫁出去的事情無疑成為了人們的飯後笑談。

然而她的父母卻給了王貞儀非常輕鬆的研究環境,並沒有給予她太大的壓力。後來王貞儀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嫁給了丈夫詹枚,兩人婚後也是非常的恩愛。而在她二十九歲的時候,因為長期的研究鑽研,使得她積勞成疾,最終臥病在床不幸早逝。臨終之後,她的丈夫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將她的手稿燒掉,反而是一一整理出來。

在她死後多年之後,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她,但是她卻始終被國外的科學家們所紀念,更是用她的名字來命名行星,以此來表達對她的紀念。

參考資料:

《十朝新語外編》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外國明信片上印刻著的這位中國女人,國人對其卻毫無印象,還是有心人尋覓才得知此女名為王貞儀,是清朝極少見的女科學家。她生前曾著書64卷,詩句上佳,且擅長騎馬射箭,破除禮教,終生致力於科研,為男女享受同等教育而奔走。她的一生,僅活了短短29年。
  • 清朝奇女科學家王貞儀: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多年
    ,她僅僅活不到三十歲,卻讓世界驚豔了兩百年,2016年,她入選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王貞儀自幼讀書,八歲開始學詩,十一二歲的時候跟隨祖母董氏和父親前往吉林陪伴祖父,歷時數年,到十五歲時跟隨祖母與父親回到江南,後來又遊歷了山東、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和安徽等地,十八歲回到家鄉安徽,二十四歲和宣城詹枚結婚,二十九歲不幸溘然長逝。
  • 神秘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只活了29歲,卻聞名世界200多年
    在那個時代,如果王貞儀是個男生,必定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社會風氣提倡男女大防,但王貞儀卻從不遮掩,大方地和其他男性來往,甚至收了一位男學生。儘管街坊四鄰都有閒言碎語,可是王貞儀和詹枚都充耳不聞,因為王貞儀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夫妻恩愛,本應攜手白頭,沒想到卻好景不長,成親四年後,王貞儀就不幸身染重疾,開始纏綿病榻。
  •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死後卻被外國人愛了200年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最近在國外網站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張畫像。她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歷算簡存》,力求用簡單的語言講解乘除法及勾股定理等,給更多人打開一扇數學科學的窗戶。王貞儀卻憑藉多年的觀察得出了結論: 地面無比廣袤 人所觀察的範圍極小,所以雖然地球是圓的,但從人的角度來看卻是平的。
  • 她只活了29年,卻聞名世界200多年,有顆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實際上,我們中國在清朝時期已經誕生過一位聞名世界的女科學家,她叫王貞儀。雖然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卻書寫了燦爛而傳奇的一生。01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寧上元(今南京)的一戶人家裡,一個女嬰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貞儀。
  • 只活了29歲,卻驚豔世界200年的清朝第一才女——王貞儀
    16歲起,隨著父親遊歷山河,足跡遍布大江南北;17歲,跟著蒙古人學騎馬射箭;18歲,發表文章,結交名士,寫了十三卷詩和散文。見識了世界和遠方的女孩子,再不願囿於一方,胸中有萬千抱負:「足行萬裡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 中國古代最傑出女科學家 僅活29歲 死後203年名字被一小行星命名
    但我們畢竟有5000年文明,自古至今還是有不少彪炳史冊的科學奇才的,比如祖衝之、張衡、畢昇等,他們在所處的時代,也是名震世界的。然而有一個現象不能不承認,就是在古代,儘管中國有不少世界級科學家,但基本都是男性,女性科學家極為罕見。 據中國現存古籍記載,中國古代數千年間與科技有關的女性不過數十人。由杜石然主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中,提到的女科學家僅有一位。
  • 清朝第一才女:29歲早逝,被命名小行星,她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國內很少人知曉她,一開始認識她的人是從一張歐洲老明信片開始:一襲清代衣裳,高高的髻發端坐草叢中,一手執書,一手高舉望遠鏡,抬頭仰望星空。不過班昭學習天文學是因為幫事業未竟就撒手人寰的兄長班固完成著作,這些著作是班固多年的心血,班昭替兄長覺得可惜,於是自告奮勇完成了。而王貞儀確實全憑個人好奇心,也為了科普天文學。當時王貞儀在封建社會,她的行為是不被理解的,因為作為一個閨中少女,無論是她對世界的看法抑或是耗費心血的研究,別人都會無視她,因為她是女人。可是,王貞儀卻不在乎這些看法。
  • 《紅星照耀中國》 通過「第三隻眼」讀懂中國
    至於為何選擇「第三隻眼」看這段歷史,王冀邢認為斯諾當年的《西行漫記》出版後,在美國一經發布就成為暢銷書,讓世界讀者第一次了解了真實的「紅色中國」,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投奔延安。80多年來,《紅星照耀中國》經過多次再版和修訂,如今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以往的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多從自身回望歷史,從『第三隻眼』看歷史,更顯真實客觀。」
  • 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發現1顆行星,於百年後以她的名字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張衡是我國第一位名字被用來命名小行星的科學家。但是事實上,中國古代還有一位科學家,在國內鮮為人知,名字卻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被用來命名小行星。她就是清代奇女子,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的傳奇人生。王貞儀,字德卿,生於江寧府上元縣,籍貫安徽天長。她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著作有《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等。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宇宙宏觀與微觀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這個概念的。她還寫了《月食解》,裡面清楚地記載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只活了19歲,卻讓中國人追思愛慕了1500多年,你知道她是誰嗎?歷朝歷代,貌美有才的女子非常多,但文人墨客對她們著墨甚少,但對於蘇小小,讚頌她的詩人卻很多,有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現代的餘秋雨等等,她更被人稱讚為「中國版的茶花女。」
  • 為什麼人活80歲烏龜卻能活200歲?科學家發現它們長壽的關鍵
    為什麼人活80歲烏龜卻能活200歲?科學家發現它們長壽的關鍵人固有一死,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試圖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貪生怕死」是大多數人類的通病。但是,人的壽命就只有這麼短,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人活到80歲已經是非常高壽了,但是動物界中的烏龜卻可以活到200歲,同樣生活在地球上,生命的長短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科學家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 21歲癱瘓29歲腎病|文學巨匠史鐵生:用靈魂認真活的人,勇於自勝
    21歲的時候,史鐵生已經不止是腰疼了,連腿都開始疼起來,並且疼得不得不住院。 21歲生日,他因腿疼住院,之後便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他殘疾了,18歲淋的那場雨埋下了病根。 從18歲到21歲,無論是小夥子還是小姑娘,都是青春正好的年紀,史鐵生卻在這樣好的年紀,失去了行走能力。
  • 隱姓埋名30多年,我國這名女科學家,一生說過3次「我願意」
    而談到中國軍事實力,我國這名叫做王承書的女科學家,隱姓埋名30多年,跨學科參與到中國的原子彈研製以及高能物理學鋪墊中,一生說過3次「我願意」,卻都是為國為民,即便逝世前也未曾忘記將積蓄捐給「希望工程」,將剩下的全部都奉獻給科研事業,卻是尤其讓人欽佩的。
  • 中國西南現世界最大活蠑螈 長1.4米約200歲(圖)
    中國西南現目前體型及年齡均最大活蠑螈。中國西南現目前體型及年齡均最大活蠑螈  據報導,近日,世界上最大最老的活蠑螈在中國西南的洞穴中被漁民發現。這隻蠑螈體重約52公斤,身長超過1.4米。該蠑螈被被轉移至保護性研究機構。
  • 29歲早逝清朝女科學家,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上,國內卻鮮為人知
    在本應該結婚論嫁的年齡,她潛心學問,研究天文曆法,甚至被周圍的人說她腦子不太正常。在當時女孩在十四五歲就要結婚生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一直到25歲,才嫁給丈夫詹枚,無疑是"離經叛道"之舉。然而,如果沒有她的"離經叛道",也許就沒有後來的這位偉大女科學家。
  • 人物| 大清第一女科學家:29歲的短暫人生,刷屏世界的驚人成就
    她因晚婚被罵怪物、只活了29歲,火遍全球的大清第一女科學家,為何在國內無人知曉?1786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證明了「日心說」,克卜勒總結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歐洲大陸上充滿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一切新思潮都在暗處蠢蠢欲動。
  •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10大動物,一個小蛤蜊活了500多年
    1760年,在英國出生了一頭十分滑稽的馬,它叫做billy,壽命是普通馬的兩倍,活到了60歲。Billy的一生可謂傳奇,不是在闖禍就是在闖禍的途中,但英國人還是愛死了他。印象中,我們的寵物狗最多也只能陪伴我們十多年,很少能夠活到20多歲的。但一隻來自澳大利亞的寵物犬生活了29年零5個月,算是狗狗裡壽命最長的了。
  • 師從施一公,不是顏寧,今獲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網友:牛掰
    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一代的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2月11日,27歲的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一獎項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僅頒給
  • 活了400多年的睡鯊,從明朝活到現在,是真的嗎?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能活到100歲就長命百歲了,要是能活到100多歲,那更是壽星中的壽星。此前,日本錦鯉振興會資料介紹,在日本當地有一尾名叫「花子」的錦鯉魚,是從1751年出生到1977年死亡,這條錦鯉一共活了226歲,可以說是錦鯉中的「老壽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