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曼丹島
婆羅洲,其實指的是加裡曼丹島。該島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管轄,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
加裡曼丹島屬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明顯分為雨季和旱季。該地熱帶雨林的面積,僅次於亞馬遜熱帶雨林。但要說到原始雨林的悠久歷史,就連亞馬遜都望塵莫及。故有「人間伊甸園」「雲中之島」「南洋亞馬遜」等美稱。
婆羅洲一角
婆羅洲熱帶雨林有著超過1.3億年的原始熱帶雨林,雨林裡充滿無數未知的奇特生物。研究專家每個月甚至每一天都能在該地發現新的物種。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婆羅洲北部腹地一直處於全封閉的原始狀態。即使到今天,婆羅洲深處的秘密始終也未能全部揭開。
婆羅洲雨林
婆羅洲和亞馬遜既然同樣擁有著原始熱帶雨林,二者相似之處自然也不少。比如熱帶雨林獨有的紅樹林、棕櫚樹、無花果樹以及一些灌木、喬木、蕨類、苔蘚等植物。還擁著同樣多樣化的節肢動物,比如巨蜈蚣、馬陸、蚰蜒、蚊子、蜘蛛等。
土著人
此外,與世隔絕的婆羅洲和亞馬遜都有著各自的原住民(當地土著)。他們擁有著古老的國度,古老的文化,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的風俗習慣。
儘管兩地生活著多種相同的動植物,但由於二者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河域,它們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區別更明顯。
上一篇文章小編向大家介紹了生活在亞馬遜的60多種新奇動植物,那今天咱們就一起揭開婆羅洲的神秘面紗吧。
網紋蟒
1.網紋蟒。又稱「霸王蟒」,是世界上最長,也是絞殺力最強的蟒蛇。一般長8~9米,最長可達12米以上。網紋蟒兇猛殘暴,國外曾發生多起網紋蟒絞殺成年人的真實案件,是當之無愧的食人蟒。
八線小頭蛇
2.八線小頭蛇。蛇身上有八條顏色各異的豎線,屬遊蛇科,無毒蛇類,一般棲於樹上。
獅尾獼猴
3.婆羅洲獼猴。包括豚尾獼猴、獅尾獼猴、食蟹獼猴等。豚尾獼猴的尾巴像豬尾巴,獅尾獼猴臉上有鬃毛,食蟹獼猴喜歡吃螃蟹。
馬來犀鳥
4.馬來犀鳥。因其嘴型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體長110~122釐米,翼展152釐米,雄鳥體重2.91千克,雌鳥體重2.36千克。以天然形成的樹洞為巢,捕食昆蟲、小蜥蜴、蛇、果實等。
赤鼯鼠
5.赤鼯鼠。又稱「大飛鼠」,會滑翔的松鼠。它身上有一層薄薄的皮膜,四肢張開時,皮膜繃緊,藉此滑翔。赤鼯鼠是雜食性動物,中國也有亞種分布。
斑鼯猴
6.斑鼯猴。又稱貓猴。屬皮翼目,是世界上最大的滑翔哺乳動物。體長60~70釐米,體重1~2千克,尾長22~27釐米。白天倒掛在樹上,晚上沿著一條固定路線向下滑翔。滑翔能力很強,每次滑翔136米遠僅下降10~12米。
婆羅洲角蟾
7.婆羅洲角蟾。善於偽裝成樹葉,捕食螃蟹、昆蟲、小蜥蜴以及其它蛙類。
雲豹
8.雲豹。體長約70-110釐米,尾長約70-90釐米,體重約16-40千克。雲豹一般夜間活動,善爬樹,常從樹上躍下捕食猴、鳥、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
婆羅洲侏儒象
9.婆羅洲侏儒象。馬來半島的珍稀物種之一。侏儒象體型很小,耳朵大,尾巴很長。現有數量不足1500頭。
蘋果豬籠草
10.婆羅洲豬籠草。分為蘋果豬籠草、奇異豬籠草、虎克豬籠草、馬來王豬籠草、白環豬籠草以及萊佛士豬籠草等幾類。婆羅洲食蟲植物,它有一個捕蟲籠,內部盛有分泌的液體,它會用分泌的香味引誘昆蟲掉入捕蟲籠內淹死,進而分解吸食昆蟲。
婆羅洲大王花
11.婆羅洲大王花。大王花是肉質寄生植物的統稱,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又稱「食人花」,但它並不會吃人。大王花以花朵巨大而氣味惡臭著稱,有「世界花王」的美譽,是一種腐生植物,最大的大王花直徑可達1米以上。
長鼻猴
12.長鼻猴。屬靈長目,因鼻子大而出名,僅出現於婆羅洲。長鼻猴體重7~24千克,體長60~72釐米。它們的鼻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大,最長可達7~8釐米,以致於它們在吃東西時,需要先把鼻子歪到一邊。
紅毛猩猩
13.紅毛猩猩。也叫人猿,森林之人,屬靈長目,但沒有尾巴。紅猩猩與人類十分相近,可以用手或腳拿東西,平均身高170~180釐米,壽命約30~40年。
爆炸螞蟻
14.爆炸螞蟻。學名為桑氏平頭蟻。當它們與其它螞蟻鬥爭勝利無望時,便會選擇自爆,將具有腐蝕性和化學刺激性的分泌物噴濺出來,對敵方造成傷害,只分布於東南亞熱帶雨林。
婆羅洲長臂猿
15.婆羅洲長臂猿。有灰長臂猿、黑掌長臂猿等。具有極長的手臂和手指,沒有尾巴,喜歡在樹林中遊蕩擺動。以熱帶果實、花、樹葉等為食。
蘇門答臘犀牛
16.蘇門答臘犀牛。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它是瀕危動物,全球僅存200餘頭。
大目魚
17.大眼鯛。又稱大目魚,棲息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區,大部分為肉食性,且於夜間活動。
馬來熊
18.馬來熊。又稱太陽熊,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釐米,體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馬來熊是雜食性動物,在中國也有亞種分布。
紅戰狗鬥魚
19.婆羅洲鬥魚,包括紅戰狗鬥魚,藍戰狗鬥魚,火焰熊貓鬥魚,盧提蘭斯原鬥魚,熊貓鬥魚,印尼鬥魚等多種。它們都是非常漂亮的鬥魚類。
黑斑巖蛙
20.黑斑巖蛙。只有人的指尖大小,又稱「忍者蛙」,會輕功水上漂的青蛙,平時貼在布滿苔蘚的巖石上,很難發現。在與同類交流時,會伸出後腿,展開藍色腳趾。
婆羅洲狹口蛙
21.婆羅洲狹口蛙。森林中最小的青蛙,比硬幣還要小。
無肺青蛙
22.無肺青蛙。名為布桑加巴蛙,扁頭蛙。是一種行蹤難測、數量稀少的青蛙,生活在婆羅洲熱帶雨林。
眼鏡猴
23.眼鏡猴。頭大而圓,眼睛特大,善於夜間捕食。體長8.5~27釐米,重80~165克。屬靈長目,捕食鳥類、昆蟲、小蜥蜴等。
犀牛甲蟲
24.犀牛甲蟲。以樹液為食,包括尖角在內的體長可達到15釐米,而且力量驚人,它們的外殼可承受相當於自身體重850倍的重量。
錘頭扁蟲
25.錘頭扁蟲。又稱笄蛭渦蟲,是蚯蚓殺手。形似錘頭的扁平蠕蟲,是一種有毒性的食肉動物。可再生,無食物時會吃掉自己再生。
藍環竹節蟲
26.婆羅洲竹節蟲。多種多樣的竹節蟲,圖為藍環竹節蟲。另外,世界上最長昆蟲正是在婆羅洲發現的竹節蟲,體長可達30~33釐米。
鬍鬚豬
27.須野豬。婆羅洲雨林中長有鬍鬚的野豬,它們貪吃,卻不挑食。常常逛到海邊,狂吃一頓海鮮。此外,它們還是出色的播種者。
麝香貓
28.麝香貓。又稱大靈貓,體長65-100釐米,尾長30-48釐米,體重6-11千克。其外表像貓,鼻子有點尖長。它吃下咖啡果實消化後產生的咖啡豆,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靈貓香還是是貴重的香料,也可入藥。
巫魯水坑
29.巫魯水坑。石灰巖洞穴,天然形成的塌陷巨坑,隱藏在婆羅洲山脈中。它有100米高,2000米長,其中隱藏著300多萬隻蝙蝠。每到傍晚,它們會集體出動捕食昆蟲,宛如一條黑色巨龍衝向天際。
黑眉禁蛇
30.黑眉禁蛇。一種躲在陰暗的洞穴以蝙蝠為食物的蛇。
黑網烏梢蛇
31.黑網烏梢蛇。體型較大的無毒蛇,體長可達2.5米。
變色蛇
32.變色蛇。卡普阿斯泥蛇的一種,近幾年來發現的首例新蛇種。它是一種毒蛇,生活在印尼婆羅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全長可達一米以上。
婆羅洲無耳蜥
33.婆羅洲無耳蜥。體長約40~45cm,軀體扁平,像西方傳說中的龍。分布於婆羅洲北部的沙撈越。
六刺天狗螽
34.龍頭螽斯,又稱六刺天狗螽。最長可達8釐米,頭部巨大,威武霸氣。
赤道噴毒眼鏡蛇
35.赤道噴毒眼鏡蛇。又稱蘇門答臘眼鏡蛇,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婆羅洲分布的為土黃色。
織葉蟻
36.織葉蟻。織葉蟻用它們幼蟲的「絲」將樹葉綁在一起,形成巢,以保護它們的蟻卵。具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和侵略性。
巨型紅水蛭
37.巨型紅水蛭。根據BBC的一段紀錄片上顯示,這種巨型紅水蛭,不去吸血,而是直接生吞,70多釐米長的蚯蚓,眨眼就進了水蛭肚子。
哥曼東洞穴
38.哥曼東洞穴。已有數千年歷史,內中隱藏著約200萬隻蝙蝠。該洞穴是由黑白兩個洞穴交錯而成的。幾個世紀以來,哥曼東因出產可食用夜窩而得名。
蜂猴
39.蜂猴。體型較小較低等的猴類,它是一種唯一的有毒靈長類動物,毒腺位於手肘部。
紅樹林招潮蟹
40.紅樹林招潮蟹。雄蟹具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擺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它會做出舞動大螯的動作,這個被稱為「招潮」的動作。分布於馬來西亞、沙撈越等地。
鎧甲蝮蛇
41.鎧甲蝮蛇。體長80~120釐米,通體為綠色或花綠色。
豹紋鯊
42.豹紋鯊。又稱大尾虎鮫,雄成魚長147-183釐米,雌成魚長169-171釐米。肉食性,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為食,也捕食小魚。
榴槤果
43.榴槤果。果實球形,表面有很多硬刺,果肉味美,為熱帶著名果品之一。榴槤原產地是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
紅頸鳥翼鳳蝶
44.紅頸鳥翼鳳蝶。馬來西亞國蝶,脖子上有一圈紅色的絨毛,蝶翅上遍布金綠色鱗片,在陽光照射下十分美麗。
西谷椰子樹
45.西谷椰子樹。產「西米」的樹,西米營養豐富,在醫學上也有多種功效。西谷椰子樹屬棕櫚科植物,它與棕櫚、檳榔以及椰子等是同科兄弟姐妹。它的樹幹挺直,葉子很長,約有3-6米,終年常綠。一生中只開一次花,而且開花後不到幾個月就枯死了。壽命只有10~20年。
灣鱷
46.灣鱷。又稱食人鱷,鹹水鱷,馬來鱷等。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成體一般長3~5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最大者體重超過1600千克。
馬來穿山甲
47.馬來穿山甲。因善於鑽山打洞而得名,瀕臨滅絕。
天堂飛蛇
48.天堂飛蛇。又稱金花蛇,樹棲蛇,身體呈淡綠色,有輕微毒性,飛蛇搖動肋骨產生動力,能在樹林間向低處跳躍。
德拉古飛蜥
49.德拉古飛蜥。婆羅洲七種會飛蜥蜴中最漂亮的一種,靠翼膜滑翔的蜥蜴,飛行高手。
荷氏飛壁虎
50.荷氏飛壁虎。靠腹部的皮膜滑翔。
華萊士飛蛙
51.華萊士飛蛙。婆羅洲飛蛙之一,也是婆羅洲的最稀有的飛蛙,它腳上的肉蹼非常大,能夠滑翔超過十米遠。
大鼷鹿
52.大鼷鹿。屬鼷鹿科蹄類動物,既不是鹿,也不是鼠。大鼷鹿是夜行動物,在林中來回穿梭。
金絲燕
53.金絲燕。一種鳥類,是已知的鳥類中能像蝙蝠那樣用回聲定位法在黑暗的洞穴中找路的。分布於婆羅洲等地。
鹿洞
54.鹿洞。世界上第二大洞穴通道,全長2公裡,寬度超過90米。因為是鹿喜歡的棲息之處而得名。內中奇巖異石觀賞價值極高,傍晚也會出現蝙蝠齊飛的場景。
三彩松鼠
55.三彩松鼠。身長約20cm,尾長約15cm,主要以植物為食。
赤腹黑松鼠
56.赤腹黑松鼠。腹部為淡紅色,背部為黑藍色,尾巴較長。
馬來慄鳶
57.馬來慄鳶。中型猛禽,體長36-51釐米。背部為褐色或紅褐色,腹部和頭部為白色。
龍腦香樹
58.龍腦香樹。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其樹脂可產出珍貴的龍腦香。婆羅洲有的龍腦香科常綠喬木甚至高達70~90米,真可謂高聳入雲,這也間接為滑翔動物提供了便利條件。據專家研究,正是因為婆羅洲龍腦香樹的高大挺拔,才有幾十種滑翔動物願意久居婆羅洲。
碧玉林蛇
59.婆羅洲林蛇。屬遊蛇科,包括碧玉林蛇、黃環靈蛇聯斑亞種、白點林蛇等。林蛇的瞳孔似貓眼,又稱貓蛇,部分種類體長可達兩米以上。
婆羅洲貓守宮
60.婆羅洲貓守宮。也被稱為條背貓守宮。主要分布在婆羅洲(島嶼)的個體群,與大陸地區的個體區別不大,主要是花紋和眼睛顏色有區別。
長顎彩蛛
61.長顎彩蛛。五彩絢麗的身體,非常漂亮,在婆羅洲馬廖盆地被發現。
小提琴甲蟲
62.小提琴甲蟲。體形長而微扁,鞘翅通常有明顯的條痕。多數種類屬於夜行的獵手,少數種類伴隨著能聽得到的爆裂聲,從腹部末端排出一股熱而有腐蝕性的物質。
雄性冕鷓鴣
63.冕鷓鴣。屬雞形目,體長26釐米左右,雄性體重240-300克左右,雌性體重約225-275克。雄性頭上長著紅色羽毛。
巨型阿拉特斯蛾
64.巨型阿拉特斯蛾。又稱烏柏大蠶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翼展可達25~30釐米。
巨牙跳蛛
65.巨牙跳蛛。它們擁有巨大的牙齒,還會跳躍,是一種此前未被描述的跳蛛,2012年被外國科考隊在婆羅洲基納巴盧山公園發現。
血龍木
66.血龍木。眾樹之王,森林至尊,又稱帝王木、國王木。婆羅洲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婆羅洲貝殼杉」。其樹幹含有豐富的樹脂,即為珍貴的血龍木。本學名最早發表於1900年德國萊比錫出版的著作《亞洲熱帶季風區的植被》。
銀葉猴
67.銀葉猴。頭髮、鬢毛呈現銀白色,頭頂毛髮直立。成年雄性平均體重約為6.6公斤,雌猴約為5.7公斤。
彈塗魚
68.彈塗魚。又名跳跳魚,是兩棲魚類,可以用胸鰭和尾柄在海灘或河邊爬行跳躍。
最小的魚
69.Paedocypris progenetica。世界上最小的魚,在婆羅洲的高酸泥碳沼澤中有發現記錄。它個頭小到科學家要用顯微鏡來測量其大小。
藍腹雷龍魚
70.藍腹雷龍魚。又稱黑魔神雷龍魚,主要分布於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等地。
忘不了魚吃風車果
71.忘不了魚。號稱河魚之王,魚中極品。原產婆羅洲沙撈越的一種淡水魚,這種魚肉色潔白、肉質細嫩,香味濃鬱。它們喜歡吃一種名為風車果的森林野果,因此魚肉中也帶有一種野果的芳香。在當地餐廳,一斤忘不了魚的價格高達1500~2000元人民幣。
婆羅洲金貓
72.婆羅洲金貓。瀕臨滅絕的金貓,此前一直無活體被發現。1992年,婆羅洲的獵人偶然捕獲到了一隻成年雌性婆羅洲金貓。被送到當地的博物館時,它已瀕臨死亡。1998年12月,BBC野生動植物雜誌首次公布了婆羅洲金貓的活體照片。
婆羅洲河鯊
73.婆羅洲河鯊。嗜血食肉的兇險鯊魚,也是極度罕見的鯊魚,很少能捕捉到成體。在紀錄片《河中巨怪》中,經過研究專家們的不懈努力,終於發現了一隻。
籠形真菌
74.籠形真菌。婆羅洲雨林發現的不尋常真菌。
婆羅洲蟈蟈
75.婆羅洲蟈蟈。近幾年發現的新物種,雌性呈現玫紅色,雄性為綠色,生長於婆羅洲島北部。
沙巴蝮蛇
76.沙巴蝮蛇。又稱婆羅洲竹葉青。紅色眼睛,碧玉般的綠色身體。
巨型蟈蟈
77.巨型蟈蟈。婆羅洲雨林出現的最大昆蟲之一,長15釐米左右,體型十分驚人。
錘頭果蠅
78.錘頭果蠅。雄性用其誇張的眼柄引誘雌性,平時藏於枯葉或樹幹上,很難發現。
婆羅洲血蟒
79.婆羅洲血蟒。成年的婆羅洲血蟒能長達2.1米,身體沉重粗壯,尾巴短小,性情溫和,當地甚至有人將其當做寵物來飼養。
婆羅洲隼
80.婆羅洲隼。世界上最小的猛禽,體長15釐米,體重約35克。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
婆羅洲孔雀雉
81.婆羅洲孔雀雉。體長約50釐米,是灰孔雀雉屬中最稀有及所知最少的物種。
婆羅洲鳳頭鷹
82.婆羅洲鳳頭鷹。中型猛禽,體長41~49釐米。頭上有冠羽,捕食蛙、蜥蜴、小鳥等。
馬來大狐褔
83.馬來大狐蝠。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體長為20-25釐米,體重約為600-1100克,翼幅通常為150釐米。面部和狐狸相似,愛吃當地雨林中特產的一些果實。
鸛嘴翡翠
84.鸛嘴翡翠。體長33-37釐米,體重140-200克。腳為紅色,背部藍色,嘴部較大,捕食昆蟲、蜥蜴、鼠類、螞蚱等。
白腹海雕
85.白腹海雕。體長為70-85釐米;翼展178-218釐米,體重約3千克~5千克。主要捕食水生動物、鳥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
婆羅洲食蛛鳥
86.婆羅洲捕蛛鳥。長嘴細足,善於捕食蜘蛛和花粉。飛行速度快,夜行能力強。
懷特黑氏灰胸咬鵑
87.懷特黑氏灰胸咬鵑。婆羅洲特有品種。
慄頭噪鵑
88. 慄頭噪鵑。
灰頭魚雕
89.灰頭魚雕。
紫鷺
90.紫鷺。
馬來魚鴞
91.馬來魚鴞。
紫頂咬鵑
92.紫頂咬鵑。
黑腹蛇鵜
93.黑腹蛇鵜。
寡婦細長蟾蜍
94.寡婦細長蟾蜍。非常稀有的兩棲動物,全身黑色,只有雌性在婆羅洲的沙撈越被發現過,雄性至今未見。
婆羅洲豹貓
95.婆羅洲豹貓。又稱狸貓,體長45釐米,尾長20釐米,它的食物有漿果、蛇類、昆蟲、小鳥等。
華氏鹰鵰
95.華氏鹰鵰。一般身長51~58釐米,有明顯突出的冠。
毛紅丹
96.毛紅丹。大型熱帶果樹,有「果王」之稱,是一種常綠喬木,高10餘米。
奇異海蜘蛛
97.奇異海蜘蛛。無尾海蜘蛛,它擁有扁平的身體以及多刺的附屬肢。於2004年被印尼生物學家首次發現。
夢幻藍捕鳥蛛
98.夢幻藍色捕鳥蛛。婆羅洲除了大黑捕鳥蛛外,還有一種新加坡藍蜘蛛,一般長到6~7釐米,是稀有的捕鳥蛛之一。
黃頭紅尾環蛇
99.婆羅洲環蛇。出現在婆羅洲的環蛇,包括藍長腺珊瑚蛇、馬來環蛇、婆羅洲金環蛇、婆羅洲紅頭環蛇、黃頭紅尾環蛇等。
爪哇鹰鵰
100.爪哇鹰鵰。最稀有的猛禽之一,體長約60釐米,頭上有較長的冠羽,性兇猛而力強。捕食狐蝠、蜥蜴、鳥類等。主要分布於爪哇島、婆羅洲等地。
金梭魚群
婆羅洲珍禽異獸數不勝數,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該地相關旅遊景點早已開放,如果你真的熱愛旅遊、冒險、自然、動物,那麼一定要抽出時間去看看。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