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的100種動植物,會飛的蛇,會飛的青蛙

2020-10-03 自然奇聞


加裡曼丹島

婆羅洲,其實指的是加裡曼丹島。該島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管轄,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

加裡曼丹島屬熱帶雨林帶,全年高溫,明顯分為雨季和旱季。該地熱帶雨林的面積,僅次於亞馬遜熱帶雨林。但要說到原始雨林的悠久歷史,就連亞馬遜都望塵莫及。故有「人間伊甸園」「雲中之島」「南洋亞馬遜」等美稱。

婆羅洲一角


婆羅洲熱帶雨林有著超過1.3億年的原始熱帶雨林,雨林裡充滿無數未知的奇特生物。研究專家每個月甚至每一天都能在該地發現新的物種。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婆羅洲北部腹地一直處於全封閉的原始狀態。即使到今天,婆羅洲深處的秘密始終也未能全部揭開。

婆羅洲雨林


婆羅洲和亞馬遜既然同樣擁有著原始熱帶雨林,二者相似之處自然也不少。比如熱帶雨林獨有的紅樹林、棕櫚樹、無花果樹以及一些灌木、喬木、蕨類、苔蘚等植物。還擁著同樣多樣化的節肢動物,比如巨蜈蚣、馬陸、蚰蜒、蚊子、蜘蛛等。

土著人


此外,與世隔絕的婆羅洲和亞馬遜都有著各自的原住民(當地土著)。他們擁有著古老的國度,古老的文化,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的風俗習慣。

儘管兩地生活著多種相同的動植物,但由於二者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河域,它們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區別更明顯。

上一篇文章小編向大家介紹了生活在亞馬遜的60多種新奇動植物,那今天咱們就一起揭開婆羅洲的神秘面紗吧。

網紋蟒


1.網紋蟒。又稱「霸王蟒」,是世界上最長,也是絞殺力最強的蟒蛇。一般長8~9米,最長可達12米以上。網紋蟒兇猛殘暴,國外曾發生多起網紋蟒絞殺成年人的真實案件,是當之無愧的食人蟒。

八線小頭蛇


2.八線小頭蛇。蛇身上有八條顏色各異的豎線,屬遊蛇科,無毒蛇類,一般棲於樹上。

獅尾獼猴


3.婆羅洲獼猴。包括豚尾獼猴、獅尾獼猴、食蟹獼猴等。豚尾獼猴的尾巴像豬尾巴,獅尾獼猴臉上有鬃毛,食蟹獼猴喜歡吃螃蟹。

馬來犀鳥


4.馬來犀鳥。因其嘴型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體長110~122釐米,翼展152釐米,雄鳥體重2.91千克,雌鳥體重2.36千克。以天然形成的樹洞為巢,捕食昆蟲、小蜥蜴、蛇、果實等。

赤鼯鼠


5.赤鼯鼠。又稱「大飛鼠」,會滑翔的松鼠。它身上有一層薄薄的皮膜,四肢張開時,皮膜繃緊,藉此滑翔。赤鼯鼠是雜食性動物,中國也有亞種分布。

斑鼯猴


6.斑鼯猴。又稱貓猴。屬皮翼目,是世界上最大的滑翔哺乳動物。體長60~70釐米,體重1~2千克,尾長22~27釐米。白天倒掛在樹上,晚上沿著一條固定路線向下滑翔。滑翔能力很強,每次滑翔136米遠僅下降10~12米。

婆羅洲角蟾


7.婆羅洲角蟾。善於偽裝成樹葉,捕食螃蟹、昆蟲、小蜥蜴以及其它蛙類。

雲豹


8.雲豹。體長約70-110釐米,尾長約70-90釐米,體重約16-40千克。雲豹一般夜間活動,善爬樹,常從樹上躍下捕食猴、鳥、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

婆羅洲侏儒象


9.婆羅洲侏儒象。馬來半島的珍稀物種之一。侏儒象體型很小,耳朵大,尾巴很長。現有數量不足1500頭。

蘋果豬籠草


10.婆羅洲豬籠草。分為蘋果豬籠草、奇異豬籠草、虎克豬籠草、馬來王豬籠草、白環豬籠草以及萊佛士豬籠草等幾類。婆羅洲食蟲植物,它有一個捕蟲籠,內部盛有分泌的液體,它會用分泌的香味引誘昆蟲掉入捕蟲籠內淹死,進而分解吸食昆蟲。

婆羅洲大王花


11.婆羅洲大王花。大王花是肉質寄生植物的統稱,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又稱「食人花」,但它並不會吃人。大王花以花朵巨大而氣味惡臭著稱,有「世界花王」的美譽,是一種腐生植物,最大的大王花直徑可達1米以上。

長鼻猴


12.長鼻猴。屬靈長目,因鼻子大而出名,僅出現於婆羅洲。長鼻猴體重7~24千克,體長60~72釐米。它們的鼻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大,最長可達7~8釐米,以致於它們在吃東西時,需要先把鼻子歪到一邊。

紅毛猩猩


13.紅毛猩猩。也叫人猿,森林之人,屬靈長目,但沒有尾巴。紅猩猩與人類十分相近,可以用手或腳拿東西,平均身高170~180釐米,壽命約30~40年。

爆炸螞蟻


14.爆炸螞蟻。學名為桑氏平頭蟻。當它們與其它螞蟻鬥爭勝利無望時,便會選擇自爆,將具有腐蝕性和化學刺激性的分泌物噴濺出來,對敵方造成傷害,只分布於東南亞熱帶雨林。

婆羅洲長臂猿


15.婆羅洲長臂猿。有灰長臂猿、黑掌長臂猿等。具有極長的手臂和手指,沒有尾巴,喜歡在樹林中遊蕩擺動。以熱帶果實、花、樹葉等為食。

蘇門答臘犀牛


16.蘇門答臘犀牛。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它是瀕危動物,全球僅存200餘頭。

大目魚


17.大眼鯛。又稱大目魚,棲息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區,大部分為肉食性,且於夜間活動。

馬來熊


18.馬來熊。又稱太陽熊,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釐米,體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馬來熊是雜食性動物,在中國也有亞種分布。

紅戰狗鬥魚


19.婆羅洲鬥魚,包括紅戰狗鬥魚,藍戰狗鬥魚,火焰熊貓鬥魚,盧提蘭斯原鬥魚,熊貓鬥魚,印尼鬥魚等多種。它們都是非常漂亮的鬥魚類。

黑斑巖蛙


20.黑斑巖蛙。只有人的指尖大小,又稱「忍者蛙」,會輕功水上漂的青蛙,平時貼在布滿苔蘚的巖石上,很難發現。在與同類交流時,會伸出後腿,展開藍色腳趾。

婆羅洲狹口蛙


21.婆羅洲狹口蛙。森林中最小的青蛙,比硬幣還要小。

無肺青蛙


22.無肺青蛙。名為布桑加巴蛙,扁頭蛙。是一種行蹤難測、數量稀少的青蛙,生活在婆羅洲熱帶雨林。

眼鏡猴


23.眼鏡猴。頭大而圓,眼睛特大,善於夜間捕食。體長8.5~27釐米,重80~165克。屬靈長目,捕食鳥類、昆蟲、小蜥蜴等。

犀牛甲蟲


24.犀牛甲蟲。以樹液為食,包括尖角在內的體長可達到15釐米,而且力量驚人,它們的外殼可承受相當於自身體重850倍的重量。

錘頭扁蟲


25.錘頭扁蟲。又稱笄蛭渦蟲,是蚯蚓殺手。形似錘頭的扁平蠕蟲,是一種有毒性的食肉動物。可再生,無食物時會吃掉自己再生。

藍環竹節蟲


26.婆羅洲竹節蟲。多種多樣的竹節蟲,圖為藍環竹節蟲。另外,世界上最長昆蟲正是在婆羅洲發現的竹節蟲,體長可達30~33釐米。

鬍鬚豬


27.須野豬。婆羅洲雨林中長有鬍鬚的野豬,它們貪吃,卻不挑食。常常逛到海邊,狂吃一頓海鮮。此外,它們還是出色的播種者。

麝香貓


28.麝香貓。又稱大靈貓,體長65-100釐米,尾長30-48釐米,體重6-11千克。其外表像貓,鼻子有點尖長。它吃下咖啡果實消化後產生的咖啡豆,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靈貓香還是是貴重的香料,也可入藥。

巫魯水坑


29.巫魯水坑。石灰巖洞穴,天然形成的塌陷巨坑,隱藏在婆羅洲山脈中。它有100米高,2000米長,其中隱藏著300多萬隻蝙蝠。每到傍晚,它們會集體出動捕食昆蟲,宛如一條黑色巨龍衝向天際。

黑眉禁蛇


30.黑眉禁蛇。一種躲在陰暗的洞穴以蝙蝠為食物的蛇。

黑網烏梢蛇


31.黑網烏梢蛇。體型較大的無毒蛇,體長可達2.5米。

變色蛇


32.變色蛇。卡普阿斯泥蛇的一種,近幾年來發現的首例新蛇種。它是一種毒蛇,生活在印尼婆羅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全長可達一米以上。

婆羅洲無耳蜥


33.婆羅洲無耳蜥。體長約40~45cm,軀體扁平,像西方傳說中的龍。分布於婆羅洲北部的沙撈越。

六刺天狗螽


34.龍頭螽斯,又稱六刺天狗螽。最長可達8釐米,頭部巨大,威武霸氣。

赤道噴毒眼鏡蛇


35.赤道噴毒眼鏡蛇。又稱蘇門答臘眼鏡蛇,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婆羅洲分布的為土黃色。

織葉蟻


36.織葉蟻。織葉蟻用它們幼蟲的「絲」將樹葉綁在一起,形成巢,以保護它們的蟻卵。具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和侵略性。

巨型紅水蛭


37.巨型紅水蛭。根據BBC的一段紀錄片上顯示,這種巨型紅水蛭,不去吸血,而是直接生吞,70多釐米長的蚯蚓,眨眼就進了水蛭肚子。

哥曼東洞穴


38.哥曼東洞穴。已有數千年歷史,內中隱藏著約200萬隻蝙蝠。該洞穴是由黑白兩個洞穴交錯而成的。幾個世紀以來,哥曼東因出產可食用夜窩而得名。

蜂猴


39.蜂猴。體型較小較低等的猴類,它是一種唯一的有毒靈長類動物,毒腺位於手肘部。

紅樹林招潮蟹


40.紅樹林招潮蟹。雄蟹具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擺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它會做出舞動大螯的動作,這個被稱為「招潮」的動作。分布於馬來西亞、沙撈越等地。

鎧甲蝮蛇


41.鎧甲蝮蛇。體長80~120釐米,通體為綠色或花綠色。

豹紋鯊


42.豹紋鯊。又稱大尾虎鮫,雄成魚長147-183釐米,雌成魚長169-171釐米。肉食性,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為食,也捕食小魚。

榴槤果


43.榴槤果。果實球形,表面有很多硬刺,果肉味美,為熱帶著名果品之一。榴槤原產地是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

紅頸鳥翼鳳蝶


44.紅頸鳥翼鳳蝶。馬來西亞國蝶,脖子上有一圈紅色的絨毛,蝶翅上遍布金綠色鱗片,在陽光照射下十分美麗。

西谷椰子樹


45.西谷椰子樹。產「西米」的樹,西米營養豐富,在醫學上也有多種功效。西谷椰子樹屬棕櫚科植物,它與棕櫚、檳榔以及椰子等是同科兄弟姐妹。它的樹幹挺直,葉子很長,約有3-6米,終年常綠。一生中只開一次花,而且開花後不到幾個月就枯死了。壽命只有10~20年。

灣鱷


46.灣鱷。又稱食人鱷,鹹水鱷,馬來鱷等。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成體一般長3~5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最大者體重超過1600千克。

馬來穿山甲


47.馬來穿山甲。因善於鑽山打洞而得名,瀕臨滅絕。

天堂飛蛇


48.天堂飛蛇。又稱金花蛇,樹棲蛇,身體呈淡綠色,有輕微毒性,飛蛇搖動肋骨產生動力,能在樹林間向低處跳躍。

德拉古飛蜥


49.德拉古飛蜥。婆羅洲七種會飛蜥蜴中最漂亮的一種,靠翼膜滑翔的蜥蜴,飛行高手。

荷氏飛壁虎


50.荷氏飛壁虎。靠腹部的皮膜滑翔。

華萊士飛蛙


51.華萊士飛蛙。婆羅洲飛蛙之一,也是婆羅洲的最稀有的飛蛙,它腳上的肉蹼非常大,能夠滑翔超過十米遠。

大鼷鹿


52.大鼷鹿。屬鼷鹿科蹄類動物,既不是鹿,也不是鼠。大鼷鹿是夜行動物,在林中來回穿梭。

金絲燕


53.金絲燕。一種鳥類,是已知的鳥類中能像蝙蝠那樣用回聲定位法在黑暗的洞穴中找路的。分布於婆羅洲等地。

鹿洞


54.鹿洞。世界上第二大洞穴通道,全長2公裡,寬度超過90米。因為是鹿喜歡的棲息之處而得名。內中奇巖異石觀賞價值極高,傍晚也會出現蝙蝠齊飛的場景。

三彩松鼠


55.三彩松鼠。身長約20cm,尾長約15cm,主要以植物為食。

赤腹黑松鼠


56.赤腹黑松鼠。腹部為淡紅色,背部為黑藍色,尾巴較長。

馬來慄鳶


57.馬來慄鳶。中型猛禽,體長36-51釐米。背部為褐色或紅褐色,腹部和頭部為白色。

龍腦香樹


58.龍腦香樹。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其樹脂可產出珍貴的龍腦香。婆羅洲有的龍腦香科常綠喬木甚至高達70~90米,真可謂高聳入雲,這也間接為滑翔動物提供了便利條件。據專家研究,正是因為婆羅洲龍腦香樹的高大挺拔,才有幾十種滑翔動物願意久居婆羅洲。

碧玉林蛇


59.婆羅洲林蛇。屬遊蛇科,包括碧玉林蛇、黃環靈蛇聯斑亞種、白點林蛇等。林蛇的瞳孔似貓眼,又稱貓蛇,部分種類體長可達兩米以上。

婆羅洲貓守宮


60.婆羅洲貓守宮。也被稱為條背貓守宮。主要分布在婆羅洲(島嶼)的個體群,與大陸地區的個體區別不大,主要是花紋和眼睛顏色有區別。

長顎彩蛛


61.長顎彩蛛。五彩絢麗的身體,非常漂亮,在婆羅洲馬廖盆地被發現。

小提琴甲蟲


62.小提琴甲蟲。體形長而微扁,鞘翅通常有明顯的條痕。多數種類屬於夜行的獵手,少數種類伴隨著能聽得到的爆裂聲,從腹部末端排出一股熱而有腐蝕性的物質。

雄性冕鷓鴣


63.冕鷓鴣。屬雞形目,體長26釐米左右,雄性體重240-300克左右,雌性體重約225-275克。雄性頭上長著紅色羽毛。

巨型阿拉特斯蛾


64.巨型阿拉特斯蛾。又稱烏柏大蠶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翼展可達25~30釐米。

巨牙跳蛛


65.巨牙跳蛛。它們擁有巨大的牙齒,還會跳躍,是一種此前未被描述的跳蛛,2012年被外國科考隊在婆羅洲基納巴盧山公園發現。

血龍木


66.血龍木。眾樹之王,森林至尊,又稱帝王木、國王木。婆羅洲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婆羅洲貝殼杉」。其樹幹含有豐富的樹脂,即為珍貴的血龍木。本學名最早發表於1900年德國萊比錫出版的著作《亞洲熱帶季風區的植被》。

銀葉猴


67.銀葉猴。頭髮、鬢毛呈現銀白色,頭頂毛髮直立。成年雄性平均體重約為6.6公斤,雌猴約為5.7公斤。

彈塗魚


68.彈塗魚。又名跳跳魚,是兩棲魚類,可以用胸鰭和尾柄在海灘或河邊爬行跳躍。

最小的魚


69.Paedocypris progenetica。世界上最小的魚,在婆羅洲的高酸泥碳沼澤中有發現記錄。它個頭小到科學家要用顯微鏡來測量其大小。

藍腹雷龍魚


70.藍腹雷龍魚。又稱黑魔神雷龍魚,主要分布於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等地。

忘不了魚吃風車果


71.忘不了魚。號稱河魚之王,魚中極品。原產婆羅洲沙撈越的一種淡水魚,這種魚肉色潔白、肉質細嫩,香味濃鬱。它們喜歡吃一種名為風車果的森林野果,因此魚肉中也帶有一種野果的芳香。在當地餐廳,一斤忘不了魚的價格高達1500~2000元人民幣。

婆羅洲金貓


72.婆羅洲金貓。瀕臨滅絕的金貓,此前一直無活體被發現。1992年,婆羅洲的獵人偶然捕獲到了一隻成年雌性婆羅洲金貓。被送到當地的博物館時,它已瀕臨死亡。1998年12月,BBC野生動植物雜誌首次公布了婆羅洲金貓的活體照片。

婆羅洲河鯊


73.婆羅洲河鯊。嗜血食肉的兇險鯊魚,也是極度罕見的鯊魚,很少能捕捉到成體。在紀錄片《河中巨怪》中,經過研究專家們的不懈努力,終於發現了一隻。

籠形真菌


74.籠形真菌。婆羅洲雨林發現的不尋常真菌。

婆羅洲蟈蟈


75.婆羅洲蟈蟈。近幾年發現的新物種,雌性呈現玫紅色,雄性為綠色,生長於婆羅洲島北部。

沙巴蝮蛇


76.沙巴蝮蛇。又稱婆羅洲竹葉青。紅色眼睛,碧玉般的綠色身體。

巨型蟈蟈


77.巨型蟈蟈。婆羅洲雨林出現的最大昆蟲之一,長15釐米左右,體型十分驚人。

錘頭果蠅


78.錘頭果蠅。雄性用其誇張的眼柄引誘雌性,平時藏於枯葉或樹幹上,很難發現。

婆羅洲血蟒


79.婆羅洲血蟒。成年的婆羅洲血蟒能長達2.1米,身體沉重粗壯,尾巴短小,性情溫和,當地甚至有人將其當做寵物來飼養。

婆羅洲隼


80.婆羅洲隼。世界上最小的猛禽,體長15釐米,體重約35克。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

婆羅洲孔雀雉


81.婆羅洲孔雀雉。體長約50釐米,是灰孔雀雉屬中最稀有及所知最少的物種。

婆羅洲鳳頭鷹


82.婆羅洲鳳頭鷹。中型猛禽,體長41~49釐米。頭上有冠羽,捕食蛙、蜥蜴、小鳥等。

馬來大狐褔


83.馬來大狐蝠。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體長為20-25釐米,體重約為600-1100克,翼幅通常為150釐米。面部和狐狸相似,愛吃當地雨林中特產的一些果實。

鸛嘴翡翠


84.鸛嘴翡翠。體長33-37釐米,體重140-200克。腳為紅色,背部藍色,嘴部較大,捕食昆蟲、蜥蜴、鼠類、螞蚱等。

白腹海雕


85.白腹海雕。體長為70-85釐米;翼展178-218釐米,體重約3千克~5千克。主要捕食水生動物、鳥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

婆羅洲食蛛鳥


86.婆羅洲捕蛛鳥。長嘴細足,善於捕食蜘蛛和花粉。飛行速度快,夜行能力強。

懷特黑氏灰胸咬鵑


87.懷特黑氏灰胸咬鵑。婆羅洲特有品種。

慄頭噪鵑


88. 慄頭噪鵑。

灰頭魚雕


89.灰頭魚雕。

紫鷺


90.紫鷺。

馬來魚鴞


91.馬來魚鴞。

紫頂咬鵑


92.紫頂咬鵑。

黑腹蛇鵜


93.黑腹蛇鵜。

寡婦細長蟾蜍


94.寡婦細長蟾蜍。非常稀有的兩棲動物,全身黑色,只有雌性在婆羅洲的沙撈越被發現過,雄性至今未見。

婆羅洲豹貓


95.婆羅洲豹貓。又稱狸貓,體長45釐米,尾長20釐米,它的食物有漿果、蛇類、昆蟲、小鳥等。

華氏鹰鵰


95.華氏鹰鵰。一般身長51~58釐米,有明顯突出的冠。

毛紅丹


96.毛紅丹。大型熱帶果樹,有「果王」之稱,是一種常綠喬木,高10餘米。

奇異海蜘蛛


97.奇異海蜘蛛。無尾海蜘蛛,它擁有扁平的身體以及多刺的附屬肢。於2004年被印尼生物學家首次發現。

夢幻藍捕鳥蛛


98.夢幻藍色捕鳥蛛。婆羅洲除了大黑捕鳥蛛外,還有一種新加坡藍蜘蛛,一般長到6~7釐米,是稀有的捕鳥蛛之一。

黃頭紅尾環蛇


99.婆羅洲環蛇。出現在婆羅洲的環蛇,包括藍長腺珊瑚蛇、馬來環蛇、婆羅洲金環蛇、婆羅洲紅頭環蛇、黃頭紅尾環蛇等。

爪哇鹰鵰


100.爪哇鹰鵰。最稀有的猛禽之一,體長約60釐米,頭上有較長的冠羽,性兇猛而力強。捕食狐蝠、蜥蜴、鳥類等。主要分布於爪哇島、婆羅洲等地。

金梭魚群


婆羅洲珍禽異獸數不勝數,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該地相關旅遊景點早已開放,如果你真的熱愛旅遊、冒險、自然、動物,那麼一定要抽出時間去看看。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造化。

相關焦點

  • 有一類樹蛇不僅善於爬樹,還能在空中滑翔100多米,像會飛的蛇
    「飛蛇」,它們具有滑翔的本領,看起來像具有飛翔本領,其中天堂樹蛇更是唯一能在飛行途中變向的飛蛇。一、天堂樹蛇的種群    天堂樹蛇屬於遊蛇科一員,也是一種樹棲蛇類,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低地熱帶雨林的樹上,體長一般在1米-1.2米之間,主要以蜥蜴、小鳥、青蛙、蝙蝠等為食。
  •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新加坡出產會"飛"的蛇
    新加坡出產一種「會飛」的天堂樹蛇,這種蛇可以從一定高度上跳躍起來,通過擺動身體從而滑翔一定距離。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家傑克·索哈說,「這種獨特的扭動滑行的方式,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其它飛行物都從未有過。」
  • 會飛的天堂樹蛇
    有的,還,會,飛。*本段直觀演示了什麼叫畫蛇添足~傑克·索查(Jake Socha)是天堂樹蛇(Chrysopelea paradisi)的專家,該蛇生活在東南亞,眾所周知,它們可以從一根樹枝上飛旋滑翔到另一根。索查已經研究這些生物20多年,儘管他承認它們並不是按照一般人理解的那樣飛翔,但它們的行動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四肢的動物而言,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
  • 唯一會飛的蛇,可連續飛24米,它是第一個掌握空氣動力學的生物
    地球上唯一「會飛」的蛇在東南亞地區,存在著一種「會飛」的蛇,這種蛇的名字叫金花蛇,它也是地球上唯一「會飛」的蛇。金花蛇美麗又帶有毒素,它們的身上長滿了色彩相間的斑紋,而且還帶有不致命,但是會使人中毒的毒素,當然,這些都並不是金花蛇最主要的本領,「會飛」才是它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方。
  • 「會飛的樹蛇」專家解釋空氣動力學原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樹蛇或天堂金花蛇可以滑翔10米以上的距離。蛇在滑翔時與在地面運爬行時方式是不同的。美國科學家查明,蛇在飛行時使用了怎樣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對蛇獨特技能的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當時正研究蛇爬行的空氣動力學機理。之前進行的試驗表明,蛇在飛行前可以爬到樹枝上並倒掛在那裡。選好飛行方向後,蛇會用尾巴用力把身體「彈起來」彈到空中。在飛行時,蛇會將圓滾滾的身體彎曲成扁平狀,與樹幹主軸的橫切面呈三角型。研究了樹蛇的飛行技巧後,科學家得出結論:蛇改變身體後更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增加飛行距離和可以在空中機動。
  • 家門口的「活寶藏」——婆羅洲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不僅能平衡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減緩溫室效應,還能為眾多動植物提供棲身之所。那麼,在哪裡可以找到熱帶雨林呢?這些珍貴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谷地帶、非洲的剛果盆地和亞洲的馬來半島等區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就在家門口的婆羅洲熱帶雨林吧!
  • 為什麼蟑螂會朝人飛?
    答主:愛泡溫水的青蛙(100+ 贊同,中山大學外科學碩士)蟑螂會朝人飛,聽著就覺得恐怖。甚至可以腦補出 N 只蟑螂飛你身上爬來爬去的場景,瑟瑟發抖……其實不然,並非所有的蟑螂都能飛。比如,許多北方的小同學就沒見過會飛的蟑螂,而一到了南方,「woc,怎麼會有這麼大隻的蟑螂,還會飛,而且還貼我臉飛!!!」
  • 飛蛇病是什麼 飛蛇病都有哪些症狀
    飛蛇病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但是飛蛇病到底是什麼病你們知道嗎?小編給大家講講飛蛇病是什麼、飛蛇病什麼症狀以及飛蛇病治療偏方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隨小編了解一下吧。飛蛇病是什麼飛蛇病是一種民間稱謂,其本質是醫學上的帶狀皰疹,因皰疹常成串發生於軀幹,形如飛蛇,因而得名。
  • 蟑螂會飛嗎 蟑螂為什麼會飛
    但蟑螂究竟會飛嗎?  蟑螂會飛嗎  蟑螂會飛,也可以說是滑翔,但不善於飛行。一般蟑螂善於爬行,會遊泳,危機時也可飛行。 蟑螂產卵於卵鞘內,約有600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內,不同的蟑螂特徵也不同。
  • 《魔獸世界懷舊服》飛蛇鱗片怎麼獲得 獲得飛蛇...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怎麼獲得飛蛇鱗片?
  • 文山州驚現「飛蛇」
    2020年9月27日15時,文山市秀峰路一美容店內鑽進一條蛇,市森林警察大隊民警趕到現場,在2米多高的堆積物上將蛇捕獲。
  • 帶狀皰疹「飛蛇、飛蛇卵」,民間「抓蛇」真的有效嗎?
    第一期的文章應了婦產科美女楊醫師提醒,來一篇帶狀皰疹的科普文章,也就是我們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飛蛇、飛蛇卵」。往下幾期,還會有「生白帳、硬殼疵、水疥、沿甲邊可以貼指甲花嗎、魚鱗綴會傳染人嗎」等等。                                        「飛蛇」?
  • 伊甸園裡的蛇 (飛蛇與龍系列)
    摩西的撒拉弗蛇顯然有治癒的能力,這是飛蛇時時具備的屬性。在希伯來語中,seraph是個不尋常的詞,在《舊約》裡只出現過幾次。《以塞亞書》(The Book of Isaiah)提到過密奧夫撒拉弗(me ofef seraph),意即飛蛇。巴勒斯坦和南地自古以來就是蛇人(serpent people)的家園,大洪水後是其後代巨人的土地。
  • 鳥類在天上飛沒什麼奇怪的,這些動物在天上飛你覺得正常嗎?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女子被殺害時,飛蝠鱝跳進了船,她坐的地方正好被撞上,試想一下,你被一噸重的飛魚撞上結果會如何。飛行負鼠 飛行負鼠屬於澳洲負鼠亞科,它們在跳躍時可以「飛行」15至45米的距離,其可愛的模樣深受大家的喜愛。飛行狐猴 不管你信不信,飛行狐猴是最接近於靈長類動物,它的外形很像蝙蝠,是最適於飛行的哺乳動物之一。
  • 廣東不止蟑螂會飛,就連螞蟻也會飛,這又是什麼物種?
    導言:廣東不止蟑螂會飛,就連螞蟻也會飛,這又是什麼物種? 眾所周知,廣東的蟑螂是會飛的,即使是北方的1米9大漢,也能被它嚇到花容失色。
  • 楊張錦天:會飛的母雞
    「唉」,塔拉嘆了一口氣,心想:老是關在籠子裡太無聊了,我要是能飛出去看看面的世界就好了。我認為雞籠的生活是挺好的,雖然有吃有喝,可主人它們天天出去,外面的世界有雞籠裡好嗎?會不會有危險?可是這些我都不知道。她試探性地問明鳴:「明鳴,你去過外面嗎?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哼!」明鳴回答道:「我以前去過,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如雞籠裡,危險太多了!」「哦。」塔拉這次掃興了,就不想再說話了。
  • 科學家通過3D動力學模型解開「飛」蛇之謎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表的關於「飛」蛇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其滑行動作的一個關鍵點。研究人員利用動作捕捉技術和高速攝像機,創建了一個融合了空氣動力學和慣性效應的蛇類飛行三維數學模型。
  • 會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會飛~ 2020-06-2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即使在鳥類中,也有不會飛的,比如鴕鳥、企鵝,這些動物雖然都是鳥綱下的成員,但是它們的翅膀退化,已經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了。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
  • 《異星災變》:從蛇骨到飛蛇證明,地球人殖民異星是索爾神的陰謀
    再之後,女人造人離奇懷孕,並產下一條會飛的小蛇。正是這條飛蛇的誕生,才揭開了故事中隱藏的諸多謎團,原來地球毀滅人類殖民異星,都是「索爾神」的一個陰謀,他的目的正是為了復活飛蛇這個種族。線索已經很明顯。那位女人造人原本是一名喚靈者,雖然是地球上密特拉教派製造的戰鬥機器人,但其運作原理並未被掌握,原因是喚靈者的製造方法來自至高神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