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植物蛋白市場增長迅速 藻類蛋白或迎發展良機

2020-11-30 食品夥伴網
  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可分為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兩大類。動物蛋白更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也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但其不足之處是含有的飽和脂肪酸會對心腦血管造成影響,過多攝入可能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在提高,但蛋白質生產缺口仍然較大,因此人們開始追求不同來源的蛋白質——植物蛋白。據專業機構預計,植物蛋白市場將在未來10年迅速增長。到2030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46億美元飆升至850億美元。藻類食品的營養成分豐富以及其他有利健康相關的因素,都在推動其全球市場的發展,藻類蛋白將是未來蛋白食物的重要原料。


  研究發現,可食用的藻類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而且組成合理,並對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可以說,藻類是優良的蛋白質源。與大豆、乳清、豌豆等傳統來源類似,藻類蛋白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而在營養食品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獨具特色 優勢盡顯


  微藻積累蛋白質的能力在藻類裡是最強的,某些小球藻和螺旋藻的蛋白含量能達到乾重的70%,乾燥的藻粉幾乎相當於濃縮蛋白粉,去除脂肪和纖維素,即可達到分離蛋白的標準。這個優勢是陸生植物無法比擬的。除了蛋白含量高,主要有以下四個優勢:


  可調控性 微藻作為單細胞或多細胞藻類,其生長特性和產物組成具有很高的可調控性,這是由於其數十億年的進化所致。改變培養基中的營養元素,即可對微藻細胞中的蛋白質、油脂和某些高價值的次生代謝產物進行誘導調控,以達到最大效率獲得目標產物的目的。


  工業化生產 植物蛋白的產業鏈結構是「農業+工業」,而藻類蛋白是純工業生產,從藻種培育到蛋白產出,是生物工程和化學工程的結合,擺脫了農業的食物原料生產方式。這也決定了其高度可控性,包括食品安全、品質、價格都是可控的。


  單位土地產量極高 以跑道池培養螺旋藻為例,其每畝年產螺旋藻粉(蛋白含量按60%計)達到900多公斤,比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高出兩個數量級。其生產集約化程度高,產地布局靈活。


  環境友好,低碳甚至負碳生產 微藻生產不涉及化肥、農藥,水資源也可以循環利用,基本沒有廢物排放。尤其是採用光自養—異養的混合培養方式,其碳排放比植物蛋白生產顯著降低。


  在應用途徑上,藻類蛋白市場可細分為膳食補充劑、食品飲料、動物飼料、化妝品等。


  全球市場穩步增長 螺旋藻備受關注


  據估計,未來全球藻類蛋白市場規模將以6.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全球藻類蛋白規模將達到12億美元,其中,螺旋藻的市場份額將佔主要地位。


  藻類蛋白的來源可分為海藻和淡水藻兩大類。其中淡水藻類(例如螺旋藻和小球藻)在2018年佔整個行業收入的近69%,以螺旋藻為主。許多公司都在池塘和光生物反應器中培育藻類,主要是使用淡水。小球藻是一種單細胞微藻,主要生長在淡水中,它含有50%—60%的蛋白質、20%的脂肪、20%的碳水化合物、5%的纖維和10%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另一種藻類——螺旋藻乾重的蛋白質含量約有50%—70%。與其他微生物相比,螺旋藻的核酸含量低、維生素和礦物質濃度高、細胞壁易消化等特點吸引了眾多食品生產商。根據有關報導,全球螺旋藻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開始以9.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達到6.296億美元。從數量上看,從2019年開始,這個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3.6%,到2025年將達到68025.2噸。


  螺旋藻已成為食品界備受關注的蛋白質來源,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生產單細胞蛋白質的藻類。目前我國共有螺旋藻工廠近70家,年產量超過9000噸,佔全球市場的60%以上,是螺旋藻生產大國。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製造商們正在開發小球藻和浮遊植物作為藻類蛋白工業的重要菌株的潛力。根據有關報告,在全球海藻蛋白市場中,北美佔據了主要的收入份額,其次是歐洲,這兩大市場預計將持續溫和增長。而亞太市場對天然食品添加劑和膳食補充劑的需求增加將是最快的。


  經過近30年的蓬勃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微藻生產國家,國民的消費量也在增加。《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指出,到2030年,全國居民膳食中要減少50%的動物蛋白攝入量,減少的動物蛋白以植物蛋白替代,藻類蛋白是重要的替代選擇之一。


  微藻作為食物資源在20世紀60年代曾大規模推廣,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對微藻的研究不足,其生產形勢只限於粗放式的養殖,品質差,也沒有深加工,導致其並沒有成為可靠的食物資源。從微藻到食品原料還需要很多產業鏈的整合和技術突破,目前階段,成本高仍然是制約微藻生物能源的瓶頸。


  如今,微藻已經成功應用於功能食品原料生產,對微藻培養特性和代謝機理研究都有了長足進步。此外,人們對微藻也有了全新認知。微藻在新食物資源,尤其是蛋白資源的開發成為食品科技的熱點。


  不過,微藻蛋白要形成產業,還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包括:以蛋白為目標物的藻種優選、培養優化和蛋白綠色分離技術;微藻蛋白的加工性能測試與改性優化;微藻蛋白產品示範應用。


  就目前大熱的人造肉行業來看,微藻的高蛋白質含量及其含有的功能物質,如多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可以使人造肉等替代食品升級為有益健康的「功能肉」,同時提高其安全性。或可預見,微藻能成為工業化製造的、安全的「人造肉」食品原料,在未來食品創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關焦點

  • 植物蛋白市場快速增長,四種「下一代」蛋白質被關注!
    這家研究公司表示,儘管植物蛋白市場正在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但該行業也出現了一些複雜的問題,比如原料來源的可持續性。 該公司認為,製造商需要開始將目光投向小麥、大豆和豌豆蛋白之外,轉向更多樣化的農作物。
  • 2020植物基爆發年,植物蛋白市場分析與應用趨勢
    縱觀全球,植物蛋白市場情況如何?植物蛋白發展有哪些推動力?2020年,植物蛋白未來的應用趨勢是什麼?1. 全球植物蛋白市場情況據Markets and Markets, 2019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預計價值185億美元,預計從2019年開始以14.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達到406億美元。
  • 2020植物基爆發年,植物蛋白市場分析與應用趨勢
    Innova Market Insights也將「植物基革命」列為2020年第二大趨勢;同時,尼爾森報告也顯示,在去年植物基食品銷售額超過33 億美元的基礎上,到2020 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50 億大關。 植物基主要由各類植物蛋白支持。縱觀全球,植物蛋白市場情況如何?植物蛋白發展有哪些推動力?2020年,植物蛋白未來的應用趨勢是什麼?請隨小編一探究竟。
  • 中國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植物蛋白肉原料企業進入終端市場
    日前,雙塔食品發布《關於召開植物蛋白肉新品發布會的公告》,推出九款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預示著這家全球規模最大的植物蛋白肉原料企業,正式切入植物蛋白肉終端市場,標誌著公司將由豌豆蛋白原料供應商向植物蛋白肉品牌商邁進,開啟植物蛋白肉市場的新藍海。
  • 藻藍蛋白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發展(圖文版)
    經過三十多億年的進化,植物產生了兩大太陽能「捕光天線」:一是以高等植物為主的葉綠素蛋白體系;二是以藍藻和紅藻為主的藻膽體體系。藻膽體是一種由不同種類的藻膽蛋白和連接蛋白構成的捕光蛋白複合體。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許多公司已開始生產藻藍蛋白。2019年全球藻藍蛋白市場總值達到了2.9億元,藻藍蛋白在食品工業可作為天然著色劑和功能性原料開發;在化妝品行業作為添加劑開發;在農業作為農作物肥料添加劑開發;在製藥工業也具有巨大潛力待挖掘開發。
  • 乘風破浪的植物蛋白,誰將是替代大豆、豌豆蛋白的新生代原料?
    」 文:Vicky chen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FutureBridge最新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市場正在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
  • 鷹嘴豆是植物蛋白的未來之星
    鷹嘴豆蛋白還具有穩定的乳化特性和發泡性,可作為素食蛋奶的原料;煮後的水作為蛋清替代品,可打發作為植物奶霜。最近市場上出現的鷹嘴豆澱粉就有很好的凝膠和增稠特性。鷹嘴豆蛋白本身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還有黏合作用。其蛋白提取物中同時含有纖維、蛋白質和澱粉,因此只使用鷹嘴豆蛋白提取物即可模擬植物肉的質構,並滿足清潔標籤的需求。
  • 全球疫情打擊進口肉類供應~~五類!植物蛋白可供優選
    高級肉類採購公司USource的總部位於北京,其創始人威廉 凱林斯(William Kerins)對《南華早報》說:「我們已經看到阿根廷和巴西的屠宰場被迫關閉……我的猜測是,到下周,全球一半的屠宰場將被關閉,另一半將減少產量只供應本地市場」。 會影響我們國人的生活嗎?
  • 分化的市場、火熱的蛋白、銀髮經濟…CEO們如何解讀中國食品業未來...
    也因此,在整個疫情期間,全球及中國對蛋白質產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長,包括傳統的動物蛋白和各種植物蛋白。食芯資本何瑞怡接著嘉吉劉軍的話題發問:未來中國蛋白質的供應是否充足和可持續?對蛋白質品類的大火,企業應該持樂觀還是謹慎的布局態度?中國是否已經到了需要為未來蛋白的供應可能有的缺口,而提前開發更多的替代蛋白、植物蛋白產品,以此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者需求呢?
  • 我國科學家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
    光合作用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能量和氧氣,為利用不同環境下的光能,光合生物進化出了不同的色素分子和色素結合蛋白。硅藻是一種豐富和重要的水生光合真核生物,佔地球總原初生產力的20%。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膠束酪蛋白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前景趨勢預測...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膠束酪蛋白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膠束酪蛋白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膠束酪蛋白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膠束酪蛋白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膠束酪蛋白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膠束酪蛋白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膠束酪蛋白市場競爭格局及膠束酪蛋白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膠束酪蛋白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膠束酪蛋白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天然藥物市場迅速崛起 植物提取物需求將不斷增長
    植物提取物市場規模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植物提取物需求量的穩定增長大大刺激了本行業的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權威發布的《植物提取物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植物提取物銷售額達101.4億美元,2016年達到333.2億美元,年均市場發展速度約為12.63%。
  • 生物醫藥:重組蛋白等3領域最具潛力
    1999年-2009年十年間全球單抗藥物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62.88%,2009年全球單抗市場達到了400億美元的規模,同比增長38%。中國單抗行業:駛入藍色海洋目前我國單抗市場規模超過10億元,並且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庖丁造肉」進行深入布局 美國市場調查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 「濱州人才故事」楊曉泉:以植物蛋白「硬核」技術助力香馳控股拓展...
    積極協調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科創中心」助力實驗室成果直接轉化為企業產品,緊盯新的市場機遇大力研發植物肉及植物奶專用的大豆蛋白產品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讓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能夠直接在企業裡變成產品,實現從科研到成果的直接轉化?
  •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藻類生物燃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藻類生物燃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專門針對藻類生物燃料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藻類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谷霖食品:專注植物蛋白製品 用科技讓食物更健康
    秉承「用科技讓食物更健康」的理念,山東谷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植物蛋白」市場開闢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植物肉產品風靡全球 谷霖食品科技順勢而為「2019年Beyond Meat上市,帶起了全球植物肉的風潮,中國市場也反響熱烈,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我們利用之前在植物蛋白加工方面的技術積累,開始發力植物肉原料研發。」山東谷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天鵬說道。
  • 植物藥市場發展加速 全球市場容量巨大
    近幾年來,中草藥的使用在歐洲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中藥及其製劑已遍布歐洲市場。 據統計,目前歐洲植物藥市場規模約為70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的45%,平均年增長率為6%。而歐洲最大的市場仍然屬於老牌市場——德國,法國緊隨其後。根據數據來看,德國和法國佔整個歐洲植物藥市場份額的60%左右。
  • 2021年中國重組蛋白科研試劑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原標題:2021年中國重組蛋白科研試劑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近年來,中國從政策層面及科技研發支持方面,加大對生物醫藥的重視及投入,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在生物藥
  • 不止是Beyond Meat,替代蛋白後起之秀盤點
    」  2019年是西方替代蛋白初創企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隨著Beyond Meat 的上市,激勵了全球各地的替代蛋白創新百花齊放;在亞洲,替代蛋白行業作為傳統食品行業的創新處女地,必須要挑戰亞洲長久的豆腐素食文化,更是要顛覆食品與農業的傳統模式,2020年新冠疫情更激發人們對於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認識,中國境內疫情橫掃而去,市場靜極思動,以數倍的動能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