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植物蛋白肉原料企業進入終端市場

2020-12-05 中食報大健康產業

日前,雙塔食品發布《關於召開植物蛋白肉新品發布會的公告》,推出九款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預示著這家全球規模最大的植物蛋白肉原料企業,正式切入植物蛋白肉終端市場,標誌著公司將由豌豆蛋白原料供應商向植物蛋白肉品牌商邁進,開啟植物蛋白肉市場的新藍海。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新產品主要為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包括Q彈蛋白牛肉丸、Q彈繽紛蛋白丸、醇香蛋白牛肉餅、馥鬱濃香蛋白豬肉餅、香酥蛋白雞塊、黃金蛋白雞排、香嫩蛋白裡脊、鮮香蛋白火腿、鮮香蛋白香腸等系列豌豆蛋白植物肉產品。

公告稱,本次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是由公司自主研發、自主生產,新產品的推出,標誌著公司將由豌豆蛋白原料供應商向植物蛋白肉品牌商發展,將進一步延伸公司下遊產業鏈,豐富和優化產品結構,為公司未來在豌豆蛋白、豌豆蛋白肉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在豌豆蛋白、植物蛋白肉領域核心競爭力,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原動力。

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參照植物牛奶與動物牛奶消費的比例關係(13%),如果植物肉在動物肉消費中的佔比也達到13%,那麼植物肉潛在的市場規模可達到350億美元,而這僅是美國市場。全球的肉類市場規模是14000億美元,按照13%的比例計算,全球潛在的植物肉市場規模可達到1820億美元。

從健康、環保、安全的角度,未來植物蛋白肉是一個發展大趨勢。豌豆蛋白作為植物蛋白肉的原料具有天然優勢,與大豆蛋白等其它植物蛋白項目,豌豆蛋白具有非轉基因、無過敏原、零膽固醇、低脂肪、零抗生素、鹼性蛋白等明顯優勢,生產出的植物蛋白肉產品口感嫩滑Q彈、營養健康、美味可口。

植物蛋白肉,熱量更低,非常適合追求健康、追求美味、追求減肥的人群。植物蛋白肉的營養比真正的肉類還要豐富,通過採用先進技術進行營養提取,可以做大程度上保證它的新鮮和口感,天然有營養。

雙塔食品曾表示,公司已經聘請了專業品牌營銷團隊來運作,同時成立專門子公司來開展植物蛋白肉業務,在植物蛋白肉銷售上公司將嫁接現有的商超、餐飲等渠道,同時將結合網上直播帶貨等線上渠道,加大與大客戶合作力度,發力植物蛋白肉市場。

相關焦點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人造肉市場的企業之一,深圳市文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接受了央視專訪,在報導中就旗下人造肉產品及相關技術發展做了相關介紹。>「庖丁造肉」進行深入布局 美國市場調查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 全球植物蛋白市場增長迅速 藻類蛋白或迎發展良機
    據專業機構預計,植物蛋白市場將在未來10年迅速增長。到2030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46億美元飆升至850億美元。藻類食品的營養成分豐富以及其他有利健康相關的因素,都在推動其全球市場的發展,藻類蛋白將是未來蛋白食物的重要原料。
  • 市場前景大 植物肉「香」嗎
    新華社上海11月25日電(記者有之炘)以植物為原料,卻媲美動物肉的口味,並富含蛋白質營養,植物肉開始走上百姓餐桌,受到「想大口吃肉又怕胖」的年輕人以及環保人士的歡迎。誘人的色澤、多汁的口感……日前,全球植物性肉類品牌別樣肉客在中國市場首發植物豬肉,並在上海5家人氣餐廳推出定製菜餚,供人們嘗鮮。
  • 源森生物:關於植物肉在中國發展的一些思考
    植物肉在國內銷售已一年有餘,這一年的市場嘈雜熱鬧,有初創企業融資成功,有二級市場的概念炒作,有消費端的各種聯名,更有國外大品牌在國內的生產落地。    三、為什麼做到好吃是當前植物肉行業面臨的難題     1.國人對植物肉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   植物肉的主要原料是植物蛋白,確切來說包括油籽蛋白、穀物蛋白和堅果蛋白在內的非動物來源蛋白。但在中國生產的植物肉,基本上是以大豆蛋白和小麥麵筋蛋白為主。
  • 乘風破浪的植物蛋白,誰將是替代大豆、豌豆蛋白的新生代原料?
    」 文:Vicky chen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FutureBridge最新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市場正在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
  • a1零食研究所與上海雪榕生物成立合資公司,打造休閒零食類植物肉產品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中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在食品行業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健康」、「環保」等元素愈發成為重要的消費驅動力,人造肉的市場潛力毋庸置疑。據MarketResearchFuture在"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 (2018-2023) 報告"中預計,到2023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將達到61億美元。然而在此之前,這個行業裡的參與者必須先拿出能打動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 Beyond Meat中國市場再推新品 熱度不減人造肉如何跨過高價門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8日訊 植世代漢堡、植系牛肉、未來牛肉……從2019年開始,一股「人造肉」風潮開始出現。儘管還是新鮮事物,但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食用植物蛋白類食品的悠久習慣,已經足夠有吸引力。
  • 分化的市場、火熱的蛋白、銀髮經濟…CEO們如何解讀中國食品業未來...
    也因此,在整個疫情期間,全球及中國對蛋白質產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長,包括傳統的動物蛋白和各種植物蛋白。食芯資本何瑞怡接著嘉吉劉軍的話題發問:未來中國蛋白質的供應是否充足和可持續?對蛋白質品類的大火,企業應該持樂觀還是謹慎的布局態度?中國是否已經到了需要為未來蛋白的供應可能有的缺口,而提前開發更多的替代蛋白、植物蛋白產品,以此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者需求呢?
  • 「人造肉」頭部企業盤點:11家公司融資總額12.8億美元,多數為植物...
    「人造肉」公司業務概覽:數據來源:相關公司官網,公開資料從原材料看,植物蛋白肉類公司基本是以各種豆類為蛋白質來源,包括黃豌豆、大豆,少部分會選擇穀物、小麥為原料,細胞培育肉則是從活體細胞直接取材,然後在實驗室或培養基培育。兩種不同原材料的「人造肉」面向不同人群,前者適用所有人群,後者對素食主義者來說等同於「真肉」,不會進入其食譜。
  • 一文讀懂人造肉的分類、行業衝擊、市場價值鏈重構和2030年食品...
    而在消費品領域,中國企業和消費群體引導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更為全球商業注入了新的思路。我們相信,隨著人造肉技術的成熟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新秀加入這一角逐,湧現出更多的消費品類與場景,這對於所有的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企業,將是一場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盛宴。哪些產品最有可能顛覆傳統肉類市場?肉類市場價值鏈將如何轉變?
  • 近年來國內植物肉企業數量迅速增加 產品類型日益豐富
    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麥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為原料,採用化學分離的方式,從原材料中提取人體所需的植物蛋白,還要經過加熱、擠壓、冷卻、定型等一系列步驟,使其具備動物肉製品的質地和口感。「利用植物蛋白製作植物肉生產技術難度不大,難就難在如何讓其擁有與真肉相似的口感風味及營養成分,將植物肉做成仿真肉,需要將植物蛋白分子結構重新構成肉類纖維狀分子結構,再通過交聯酶、風味蛋白酶的改進讓植物肉具有動物肉的質感、咀嚼感和香味。」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豆製品研究院院長瞿亮說。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4月27日,肯德基邀請了一批KOL提前品嘗「植培黃金雞塊」——這是一種採用植物蛋白為原料、不含雞肉卻保留了雞肉風味的產品,也是肯德基首次在中國推出植物肉的概念。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表示,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將穩步增長,將從2018年的4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4億美元,這片藍海市場吸引了眾多品牌加入。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
  • 全球疫情打擊進口肉類供應~~五類!植物蛋白可供優選
    新冠病毒流行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打擊。為了最大程度地遏制病毒傳播,目前,全球主要的貿易運輸渠道也已近乎停止。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到 2050 年,肉製品市場需求缺口將達到 3800 萬噸,植物肉、細胞培育肉與傳統肉製品之間是協同合作,而非競爭的方式存在;而替代蛋白創新是符合未來消費者對食物的需求的,消費者對各種替代蛋白,尤其是肉類替代品的興趣將空前高漲。
  • 植物基行走中國市場:技術難點待突破 消費者溝通警惕陷入錯誤方向
    另一款在盤中盛放的獨立包裝凍乾冰淇淋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據悉,該款冰淇淋是以椰子、豌豆為主要原料,採用真空乾燥技術,無需冷凍儲存。上述零食的共同特點在於,原料均來自於植物蛋白,主打低脂、健康和營養。據悉上述產品為概念性產品,尚未推向市場,現場也吸引了包括星巴克、光明、祖名、旺旺在內的多家食品企業。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在人造肉的產品中,還包括利用動物幹細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以及結合兩者的「雙蛋白肉」,但目前上述這兩類均不是市場的主流。植物肉的主要成分包括大豆蛋白、豌豆蛋白、椰子油等。據Markets and Markets市場研究諮詢機構預測,全球植物肉市場以每年15%的複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5年規模將達279億美元。
  • 鷹嘴豆是植物蛋白的未來之星
    鷹嘴豆蛋白還具有穩定的乳化特性和發泡性,可作為素食蛋奶的原料;煮後的水作為蛋清替代品,可打發作為植物奶霜。最近市場上出現的鷹嘴豆澱粉就有很好的凝膠和增稠特性。鷹嘴豆蛋白本身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還有黏合作用。其蛋白提取物中同時含有纖維、蛋白質和澱粉,因此只使用鷹嘴豆蛋白提取物即可模擬植物肉的質構,並滿足清潔標籤的需求。
  • 人造肉:食物科技的創新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福布斯》雜誌也曾預測,到2022年左右,人造肉將大量進入市場。  什麼是人造肉?  人造肉是指未採用養殖動物獲取動物蛋白的方式,而是採用植物蛋白改性或細胞培養等方式生產出的,質地接近動物肌肉的一類蛋白製品。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同時根據36kr報導,星期零的原材料來自於素食大公司鴻昶生物(系中國臺灣地區老牌的素食原料供應商松珍的大陸公司),而此前也有相關報導表明鴻昶將入股星期零。背靠產業幾乎成為國內人造肉企業標配,除了星期零外,珍肉的人造肉月餅也是由國內豌豆蛋白企業雙塔食品提供植物蛋白原料(此前雙塔也發布公告將和珍肉戰略合作)。
  • 煙臺雙塔食品發展新戰略 植物蛋白肉新品發布
    11月26日,雙塔食品在北京召開植物蛋白肉新產品發布會,重磅推出黃金蛋白雞排、植物蛋白牛肉餅、植物蛋白香腸等九大系列豌豆蛋白植物肉產品。同時,提出全新未來發展戰略,定位全豆生態戰略。公司從2012年開始進入豌豆蛋白市場,從最初的跟隨者到領跑者,再到植物蛋白肉的全新推出,雙塔食品正式開啟了從2B原料供應商走向2C品牌商的新起點。據了解,雙塔食品佔據全球豌豆蛋白總產能的40%左右,是全球最大的植物蛋白肉原料生產企業,與世界五百強企業美國杜邦、美國瑪氏、瑞士雀巢、日本雙日、Beyond Meat、嘉吉建立了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