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

2020-11-25 金羊網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

金羊網  作者:陳亮  2020-10-12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讀者「解密」黑洞。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亮

圖/受訪者提供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為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與德國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

物理學獎系諾貝爾獎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獲獎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學界和社會關注。今年的獲獎者分別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黑洞。與黑洞相關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的興趣所在。為此,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讀者「解密」黑洞。

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項目組公布了人類歷史上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A、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首次被發現

羊城晚報: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的主要成就是什麼?他們研究、探索的過程是怎樣的?

王爽:彭羅斯獲得了一半的獎金。他提出了著名的「奇點定理」,從數學上嚴格地證明,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質量足夠大的恆星一定會塌縮成黑洞。而在黑洞的中心,則會有一個集中了黑洞全部質量、密度無窮大的奇點。

根澤爾和蓋茲平分了另一半的獎金。他們首次發現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他們通過研究一些特別靠近銀河系中心的天體的運動情況,證明了在銀河系中心,隱藏著一個質量比太陽大400多萬倍的龐然大物。從理論上講,這只能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羊城晚報:黑洞是什麼?它有哪些種類?

王爽:通俗地說,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連光也逃不出去的「監獄」。一個物體要想逃離地球,必須達到地球的逃逸速度,即11.2km/s。同理,一個物體要想逃離黑洞,就必須達到黑洞的逃逸速度。但由於特别致密,黑洞的逃逸速度比光速還快,如此就沒有任何物體能逃離黑洞。像這種逃逸速度超過光速、讓所有物體都逃不出去的緻密天體,就是黑洞。

按照物理特性,黑洞可以分為四類:1.史瓦西黑洞,也就是無自轉、不帶電的黑洞。2.賴斯納-諾德斯通黑洞,也就是無自轉、帶電的黑洞。3.克爾黑洞,也就是有自轉、不帶電的黑洞。4.克爾-紐曼黑洞,也就是有自轉、帶電的黑洞。

此外,目前已經發現的黑洞,還可以按照質量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恆星級的黑洞,其質量介於3倍太陽質量到100倍太陽質量之間。第二類是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幾十萬倍,甚至是上百億倍。第三類是中等質量黑洞,質量介於前兩類黑洞之間。

B、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離我們最近

羊城晚報:銀河系正中心的天體被命名為人馬座A*,它與地球相距26000光年之遠,科學家是如何探知、研究它的?

王爽:最早發現人馬座A*的人,是美國天文學家布魯斯·貝裡克和羅伯特·布朗。他們通過觀測銀河系中心發出的無線電波,一舉確定了人馬座A*的準確位置。然後,就是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根澤爾和蓋茲。他們通過分析一些特別靠近人馬座A*的天體的運動情況,測出了人馬座A*的質量能達到太陽質量的400多萬倍。這個人馬座A*,也是宇宙中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

羊城晚報:研究並確定黑洞的存在,對於全世界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王爽:單純從科學上講,研究黑洞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意義:1.黑洞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實驗室,能用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否正確。2.黑洞也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平臺,能讓理論物理學家鑽研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方法。3.能讓天文學家深入研究與黑洞有關的各種天體物理過程(包括吸積、噴流和併合),也能讓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與演化。

地球位於銀河系郊區,與銀河系中心相距26000光年。由於銀河系中心黑洞與地球相距甚遠,所以它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實質的影響。

C、黑洞是如何被科學家們發現的?

羊城晚報:在此之前,人類對黑洞的探索、認識都有哪些重要階段和成果?

王爽:早在18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約翰·米歇爾和法國大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就意識到,宇宙中可能存在逃逸速度超過光速的天體。這是黑洞最早的雛形認識。但米歇爾和拉普拉斯的理論,很快就被世人淡忘了。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一年後,德國大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算出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精確解,稱為史瓦西解。這個史瓦西解描述的,就是一個無自轉、無電荷的黑洞。

由於愛因斯坦和英國大天文學家愛丁頓的強烈反對,很長一段時間,學術界一直把黑洞視為異端邪說。但是,錢德拉塞卡、巴德、茲威基和奧本海默等人在20世紀30年代所做的工作,都揭示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有可能會塌縮成黑洞。

20世紀60年代初,紐西蘭物理學家羅伊·克爾找到了廣義相對論的另一個精確解,叫克爾解。克爾解描述的,是一個有自轉、無電荷的黑洞。

1967年,英國天文學家喬瑟琳·貝爾發現了緻密程度僅次於黑洞的中子星的存在。這讓人們開始認真思考黑洞存在的可能性。

同樣是在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首次提出了「黑洞」這個名詞。從那以後,黑洞就成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熱點。

羊城晚報:還有哪些科學家對黑洞的發現以及探索作出了較為重大的貢獻?

王爽:在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物理學家貝肯斯坦,以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一起建立了黑洞熱力學。貝肯斯坦最早指出,黑洞具有溫度和熵。霍金則發現,黑洞可以對外散發熱輻射,也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此外,在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項目組公布了人類歷史上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他們用一個有效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射電望遠鏡陣列,拍到了位於M87星系中心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這也是一個諾獎級的工作。

羊城晚報:您還做了哪些與黑洞相關的科普工作?

王爽:2019年4月10日,天文學家發布歷史上拍到的首張黑洞照片,成了轟動全世界的新聞熱點。為了更全面、系統地科普黑洞知識,我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關於黑洞的原創圖文系列。系列由4篇科普文章構成,分別從4個不同的角度,向讀者科普了一些核心黑洞知識。系列發布當天,就上了微博熱搜,到目前為止,總閱讀量已經超過1700萬。由於這篇廣泛傳播和大受好評的科普圖文系列,我受到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的邀請,做了一場關於黑洞的科普講座。相關內容也寫進了我的《宇宙奧德賽》系列科普叢書。這兩本書已經被引進到香港和臺灣地區,豆瓣評分分別達到9.1和9.2,已成為豆瓣評分最高的本土科普圖書之一。

人物簡介:

王爽(上圖),主要從事宇宙學研究,已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30多篇,總引用超過2000次。著有《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宇宙奧德賽:穿越銀河系》《給孩子講宇宙》《給孩子講相對論》等科普暢銷書,榮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第六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國家新聞出版署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中國出版協會2017年度中國30本好書」等獎項。

編輯: 正龍

相關焦點

  •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
    今年的獲獎者分別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黑洞。與黑洞相關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的興趣所在。為此,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讀者「解密」黑洞。
  •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今年的獲獎者分別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黑洞。與黑洞相關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的興趣所在。為此,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讀者「解密」黑洞。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科女諾獎得主來了!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確認,她將參加定於本月底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介紹她獲得諾獎的黑洞研究。目前,蓋茲正在準備她的報告材料,如果有關於黑洞的問題,請砸向小編,也許被新科諾獎得主cue到的就是你!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與此同時,在2016創交會上,瞄準未來世界的高端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未來科技論壇,將是2016創交會兩院院士最密集的智慧盛宴,從生命科學探索,傾聽宇宙聲音的引力波,再到新一代信息技術未來趨勢,這場解密未來科學「黑洞」的論壇,將成為2016創交會最「燒腦」的科學論壇。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羅傑·彭羅斯的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的獲獎理由則是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黑洞獎」頒獎詞暗藏玄機
    」這句話說得很嚴謹,如果是我們做科普的話,一般都會直接說發現了銀河系中心黑洞。其實,我看到羅傑·彭羅斯這個名字的時候,確實也有點兒興奮,終於又在諾獎名單上看到熟人了。我在以前的節目中沒少提到他,他是科普節目的常客,霍金在書裡沒少提到過他,他寫的最出名的書是《皇帝新腦》和《通向實在之路》,也可以算是一位科普作家。
  • 諾獎解讀|黑洞的發現源自好奇心,如今它又在驅使我們走出地球
    原標題: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黑洞的發現源自好奇心,如今它又在驅使我們走出地球剛才收看的短片按照時間的順序看各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一個分布情況。三位嘉賓讀出了什麼?,比如第一個發現X射線的倫琴,在X射線基礎上,電子、分子甚至生物的病菌、病毒、DNA等,得諾獎可能多達20多位學者;第二,有些實驗室群聚效應非常明顯,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學實驗室,到目前產生了近30位諾獎獲得者,另外是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英國多數獲獎者是在上世紀30、50年代。
  •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2020-10-08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但黑洞作為一個科學術語,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由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一個靜態球對稱星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前諾獎得主準確預測今年女性科學家和黑洞是重點關注領域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 蔡黃浩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獲獎者: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原因是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萊因哈德·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發現神奇的黑洞 3位得主分享760萬...
    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
  • 諾獎得主有話說
    其中,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和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也將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安德烈亞·蓋茲,因發現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得獎
    ,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 新京報專欄
    文 | 施鬱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天體物理再贏一次:三位物理學家因發現「黑洞」獲今年諾獎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最黑暗的秘密據諾獎官方介紹,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