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朝鮮最近的中國城市:僅一江之隔,站在江邊就能看到對面朝鮮

2021-01-21 維咀旅遊

我國是超級大國,人口和經濟不僅在世界上領先,陸地面積也很大,960多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三位,陸上國境線長2.2萬公裡,在延長的陸上國境線上,與世界14個國家和因為我國也有很多變更城市,這些邊疆城市地理位置較遠,我們沒有去過的都感到陌生,其次是中國著名的邊疆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風景最美的邊疆城市,是朝鮮與江河之間「東北蘇杭」的聲譽。

比較有知名度的長春和大連對丹東比較陌生,事實上丹東市是亞洲唯一一個邊境港口、機場高速鐵路、港口、有高速公路的城市,交通十分發達,丹東市擁有3個區域,即元寶區、振興區、鎮安區,兩個縣級市、東港市和奉城市,同時丹東也是中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的北端起點。

丹東以沒有遼寧省的大連市而聞名,存在感很低,看起來很陌生,但是丹東不僅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在中國周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同時,也是中國對朝鮮的重要貿易港口,距離朝鮮首都平壤220公裡,距離韓國首都首爾只有420公裡,隔著朝鮮和江站在鴨綠江邊,就可以看到鄰居們在田裡工作的樣子。

丹東市一定會有鴨綠江、鴨綠江對丹東市民的感情,以及長江對全國人民的感情那麼深厚,在其他省份,如果說是單向的話,其他省份的人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說鴨綠江和抗美援朝的話,幾乎所有國民都知道,丹東人對鴨綠江的感情比較深,整個城市都是沿著鴨綠江建設的,鴨綠江的知名度遠高於丹東,成為丹東的地標。

丹東市是中國宜居的城市,屬於海洋性季風氣候,與日本海十分接近,冬天最冷的時候是零下十幾度,夏天最熱的時候是30度左右,時間短,只有2周左右,冬天不冷,東北部不冷,與此最不相似的城市,中國的秦嶺化河北城市丹東是年降雨量最多的城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三面環山,臨海臨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在氣候條件下,丹東建設了一個適合人類生活的城市,被稱為「東北燒酒港」。

丹東不僅生活節奏慢,空氣環境好,生活壓力小,是一個宜居的城市,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丹東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文旅遊景點,不得不提到鴨綠江斷橋,這座被美軍炸毀的橋不僅是當時我國抗美援朝的歷史證明,也是中國和朝鮮人民的友好橋梁,丹東著名的旅遊景點以「長城第一山」險峻而聞名,而且,登上中國最東邊的長城、虎山長城、長城,就可以看到對面朝鮮人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相關焦點

  • 與中國最近距離2米:朝鮮試點開放城市,看看和你想的差別大嗎?
    那便是去對岸朝鮮的新義州當中看一看,這是兩國之前所開放的旅遊項目,中國遊客能夠非常方便的辦理前去新義州的一日遊活動,感受朝鮮的風土人情。新義州,是朝鮮試點開放城市,也是朝鮮的第四大城市。與我們中國的丹東隔江相望,站在鴨綠江大橋上,兩國人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對岸景色。作為一座邊境城市,中國遊客對它的好奇可是一點都不少。
  • 朝鮮遊客來中國旅遊,不缺錢直飛北京購物,遊客給看呆了!
    這些年很多人都喜歡來丹東旅遊,丹東在中國所有的旅遊城市中並沒有排名,它是一個小地方,沒有足夠出名的景點,同時丹東的經濟也不是很發達,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讓這個地方成為了一個旅遊大市呢?朝鮮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再加上朝鮮的發展方式比較迂腐不懂得改革,所以朝鮮的經濟和科技等各方面整體比較落後,很多中國遊客來到丹東這邊,其實都喜歡站在江邊,隔江比較中國和朝鮮,中國的丹東之前和朝鮮差不多貧窮落後,但是在近幾十年的 但是近幾十年來,丹東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城市。
  • 獨行圖們江:沿國防公路感受朝鮮
    幾經輾轉來到了圖們江邊,這時的圖們江已不是上遊那條流經地表一條淺淺的河流了,而名副其實是一條寬闊奔湧的大江。圖們口岸是我國對朝鮮的第二大陸路口岸,口岸對面是朝鮮南陽口岸。遊人可以花20元錢走上圖門大橋中界線我方一側遊覽,體驗一下臨界朝鮮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對於那些身居內地的人來說值得去體驗,對於我經常在邊境晃蕩就無所謂了。
  • 韓國記者眼中的朝鮮:立足本國 放眼世界
    原標題:韓國記者眼中的朝鮮:市場充斥中國商品韓國《中央日報》洛杉磯分社記者李元英10月3日至10日訪問了朝鮮的平壤和地方城市。此次訪朝採訪是2010年3月發生天安艦事件,韓國政府當年5月24日宣布「限制對朝交流措施」後,韓國媒體記者第一次訪朝。記者深切感受到金正恩體制下朝鮮所發生的變化。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其實二戰後,美國接管了日本,但為了在東亞地區遏制蘇聯遠東地區的發展,日本成為美軍滲透亞洲的前站。  所以在美日的勾結下,日本也派出掃雷部隊參與登陸作戰,這也是二戰後日本首次向國外派兵。聯合國軍第一任總司令麥克阿瑟扮演著反華急先鋒的人任務,他不希望看到自己會被弱小的中國阻止進攻的步伐。作為五星上將,自負的性格註定他會失敗。  杜魯門擔心中國出兵  ,甚至前往亞洲親見麥克阿瑟,想要他保證中國不出兵才能同意越過三八線。
  • 中國離朝鮮「最近」的一座城市,環境極佳,是你的家鄉嗎?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中國海岸線的起點,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黃海經濟圈的重要交匯處,是亞洲唯一一座擁有港口、機場、高速鐵路、河港、港口、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城市,位於東北亞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交界處,我國是最靠近朝鮮的城市。
  • 中國LED球燈泡風靡朝鮮
    據報導,近來越來越多的朝鮮民眾搶購中國製造LED球泡燈。儘管LED球泡燈價格昂貴,但是與傳統白熾燈相比,LED燈光效高、節能效果顯著,這對於一個電力嚴重匱乏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佳選擇。所以,一般朝鮮民眾都願意選擇價格高昂但能在低電壓下實現正常照明的LED球泡燈。
  • 對比:中國和朝鮮生活有何不同?看看朝鮮的「物價」,就知道了
    對比:中國和朝鮮生活有何不同?看看朝鮮的「物價」,就知道了   要知道朝鮮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朝鮮這個國家現在跟中國幾十年前一樣
  • 走進朝鮮,朝鮮民眾生活中的中國符號?
    特別是中國製造,在全球流行,幾乎任何國家都能見到中國製造,這值得我們中華兒女驕傲。朝鮮和我們相鄰,到朝鮮旅行,我最深的感受是,朝鮮民眾日常生活中,中國符號無處不在。那麼,朝鮮民眾的生活中,能見到哪些中國符號呢?首先從生活日用品來說,朝鮮輕工業不算發達,許多和民生相關的產品,都依賴進口。朝鮮的一些商店,中國製造很常見。中國製造的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食品飲料,非常受歡迎。
  • 韓劇:潛入朝鮮的「特洛伊木馬」
    如今,他是一個「脫北者」團體的領導者,這個團體把肥皂劇和其他娛樂節目偷運到朝鮮。    據《紐約時報》報導,十幾年前開始,俗氣的韓國肥皂劇作為文化的「特洛伊木馬」,悄悄潛入朝鮮。韓劇吸引人的劇情和角色,成了朝鮮民眾的心頭好。最讓他們心動的,是韓國奢華舒適的資本主義生活。    首爾國立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過80%的「脫北者」在叛逃前接觸過韓國電影或歌曲。
  •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環境保護部官網 2016-09-12 09:47 來源:澎湃新聞
  • 「遊」秘境朝鮮,鹹鏡北道會寧、清津市之藍色碧波朝鮮海峽
    我們此行沒有去朝鮮第一大城市平壤,而是去個第三大城市清津。其實平壤已經是高樓林立了,與我們的很多城市一個樣子,看不到真正的朝鮮人的生活狀態。會寧和清津的旅程,真實的看到了朝鮮人民的工作生活的一面,親眼見證了與外界傳言並不相同。
  • 行者眼中的朝鮮:夜晚有燈光,並非漆黑一片
    我選擇火車,因為飛機直接就到平壤了,遠不及火車,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潘那白 文/攝)  去朝鮮,一般都是從丹東過境,在旅遊團報完名後,便在丹東住了一晚。  在這個邊境城市,閃亮的大橋連接了古老中國和神秘朝鮮,中國境內人聲鼎沸、 燈火輝煌,亮著亮著,就徑直深入到朝鮮空曠的黑夜裡。
  • 中國與日本,在甲午戰爭時期,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路易斯·黑利把朝鮮半島比喻為介於字母「」中間的那一條橫線。這條橫線總是在兩側縱線—中國的大陸勢力和日本的海洋勢力—之間左右搖擺。當這兩側勢力當中的某一方逐漸強盛,想要統治這個「H」的全部時,首先便會通過這條橫線,即朝鮮半島向外擴展。他認為這是一種歷史性的必然中日甲午戰爭便是大陸勢力和海洋勢力在朝鮮半島展開的一場衝突。
  • 《天線寶寶》或出口朝鮮 盤點朝鮮人能在電視上看到啥?
    ▲ 目前有三家電視臺:朝鮮中央電視臺、萬壽臺電視臺以及教育文化電視臺。中央電視臺跟咱們一樣講政治;萬壽臺電視臺人氣更高,因為它有更多的影視劇、體育比賽和國際新聞,該臺的收視範圍僅為平壤及其附近地區;教育文化電視臺負責普及科技文化和進行電視教育。
  • 朝鮮:繪畫作品有什麼特點,如何購買?
    >在朝鮮,繪畫是作為一門真實和高級的藝術而存在的,有著令人稱奇的美麗。今天,朝鮮美術館擁有900多幅繪畫作品,主要以朝鮮傳統繪畫為代表,還有油畫,版畫,雕塑和手工藝品為代表的當代藝術作品。五、朝鮮,傳統的繪畫藝術這幅朝鮮傳統繪畫,創作於1752年,名稱為「回到雨中」。
  • Google地圖上終於能看到朝鮮了
    由於很特殊的原因,Google地圖上的朝鮮境內一直都是一片空白,什麼都看不到,但是經過Google Map Maker社區人員的長期努力,可能還有Google董事長施密特近期訪朝的緣故,Google地圖上現在終於能夠看到朝鮮的情況了。
  • 三池淵、牡丹峰……朝鮮的藝術團有啥不一樣?
    朝鮮一個7人代表團21日進入韓國,在江陵和首爾兩地對平昌冬奧會之際朝鮮藝術團訪韓演出提前踩點。玄松月以三池淵管弦樂團團長身份率團訪韓。這也是韓國總統文在寅就職以來朝方人員首次訪問,自然成為最近一段時間朝鮮半島焦點。
  •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吞併朝鮮的過程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後,隨著國力的增強,日本統治階級制定了大陸政策,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吞併朝鮮是日本侵略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朝鮮從地理位置上看離日本最近,吞併朝鮮後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繼續侵略中國大陸。
  • 朝鮮抓扣中國漁船的另一面- 網易國際新聞策劃
    但過度開發也使中國的海洋資源頻臨枯竭的危險,捕撈量驟減,部分海域實行的「休漁期」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黃海海域,漁民的作業重心開始逐漸東移,往尚未完全開發的朝鮮海域靠近。在老漁民李明起的印象中,也不過就是最近一二十年,丹東的漁船數量開始暴增,成千上萬的漁民在有限的海洋上奮力搶食。僧多粥少,難免清湯寡水。「船太多了,俺們這邊基本上撈不到東西,都跑朝鮮那塊去了。」他顯得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