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過年那麼晚?-過年,春節,農曆,閏月, ——快科技(驅動之...

2020-11-25 驅動之家

每年元旦過後,大部分人就開始期待農曆春節——全家團聚的好日子,以及一個七天的假期。歸心似箭或者身心疲憊的你有沒有覺得今年等得分外久一些?要知道,去年的今天(2012年1月23日)已經是大年初一了!

正因為每年過年的時間都不一樣,春節的具體日期,在很多人的眼裡都像是足球比賽結果一樣,不可預知,但是果殼自然控告訴我們,其實春節並沒有那麼捉摸不定,一切還得從曆法說起。

公曆和農曆

公曆(格里高利曆)和農曆(夏曆)是中國目前通用的兩套曆法系統,平時多用公曆,因為它比較精確,但在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附近時,用農曆就顯得更為方便了。

這兩種曆法都來自於對大自然的觀察。農曆是一種陰陽合一歷,曆法的核心是根據月球的盈虧周期確定「月」。這樣的月十分精確,但是沒有辦法得到我們習慣的「年」。所謂年,指的是地球上的一個寒暑周期,即「回歸年」。回歸年的長度不是農曆月的整數倍,為此,農曆採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得自己的「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

決定寒暑變化的是太陽的高度,從天文學上看,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在農曆中,另有一個獨立於「月」之外的概念與黃經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節氣。現代意義上的節氣,是指太陽經過黃道上某個位置的瞬間,比如,春分時太陽黃經為0度,立秋時是135度。24節氣能精確刻畫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節氣是「回歸年」的非常客觀的參照系。

而公曆則是一種純粹的太陽曆,制定的主要依據就是太陽的運行。因為採取的是相同的參照系,所以節氣與公曆日期的對應非常精確,就像「節氣歌」中說的,「最多相差一兩天」。

了解了這些背景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定義「早晚」這個概念。不難發現,今年的春節在一個回歸年之內的位置的確更靠後了:去年的大年初一在1月23日,大寒之後的第二天,而今年的大年初一在2月10日,立春之後的第六天,二者相差18天,一個多節氣,可見大家「過年晚」的直覺是非常有道理的。

春節在哪一天是怎麼定的?

春節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名稱,如元日、正日、元旦等,直到近代才正式定名為「春節」。無論叫什麼名字,其含義都是一年的第一天。那麼,這一天是如何定出的呢?

首先它必須是一個月的第一天.農曆確定月初很簡單,取朔日即可。在這一天中的某一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度數相等,因此完全看不到月亮。

朔日是無法人為選擇的,如何選擇「正月」,則帶有更大的人為性。在歷史上,正月的選擇有過幾種方案,傳說夏商周三代分別「建寅為正」、「建醜為正」、「建子為正」。這裡的「建」就是「鬥建」,即黃昏時刻北鬥鬥柄所指的方向。現行農曆之所以叫「夏曆」,是因為它用的是夏正,即以寅月為正月。

冬至是確定一年長度的一個重要節氣,它所在之月稱為子月。冬至之後的第二個月為寅月,寅月的初一是春節——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於是就這樣被確定了。嚴格來說,存在冬至所在月之後第三個月才為寅月的情況,即這兩個月之間出現了閏月(閏月是不另分配幹支的),當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說到鬥建,一個鬥建周期的時長是一個恆星年,只是1恆星年≈1.00003878回歸年,差別非常小,所以在幾百年內,可以將二者視為等同,因此雖然不精確,春節的平均日期也算是與回歸年掛上了鉤

春節對應的日期有周期嗎?

我們知道農曆的平均歷月是一朔望月,等於一個月相周期,29.5306日.要讓農曆的平均歷年是一回歸年,等於一個寒暑周期,365.2422日,則平均一年需要有365.2422÷29.5306≈12.3683個月。年與月之間的非整除關係只能用閏月來調整:即平年有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平均每年有0.3683個閏月。用連分數逼近法,我們可以得到置閏的周期。

逐級截取,得到這樣一個近似數列:1/2、1/3、3/8、4/11、7/19、116/315……

在其中可以看到置閏的近似規律:2年1閏、3年1閏、8年3閏……越往後面越精確,但也越複雜。在生活中,人們常用的是「19年7閏」,即每19年中有7個閏月。(應該強調的是,現行農曆不再使用固定的置閏周期,而是用定氣法,根據日月的實時位置來設置閏月。)

這個近似有多大誤差?在19年中,共19×12+7=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天,而19個回歸年共有19×365.2422=6939.6018天,兩者僅相差約0.0892天,即2小時8分鐘。由此可見,雖然閏周只有近似的意義,但「19年7閏」的規律在幾百年之內還是有效的,所以很多曆法現象都是以19年為周期或近似周期,春節就是一個例子。

也就是說,每隔19的倍數年,春節的公曆日期會在一天的誤差內重現。

春節的日子有簡單的計算方法嗎?

我們列出2006-2025這20年的春節公曆日期:


表中序列號是指本年在「19年周期」中的序號。2025年屬下一周期,將其列入是為便於首尾銜接。


橫軸是在一個周期中的序號,比如2013年是第8號。縱軸是公曆日期,分布在立春兩側。藍點是該年的春節日期。

春節分布在大寒(1月20日左右)至雨水(2月19日左右)之間,其平均日期恰好是立春日,所以稱其為「春節」是名副其實的。如果你在折線圖上還沒有看出什麼規律的話,也不用太著急,下面的「春節鍾」會更加直觀。

春節的具體日期,可用「鐘面算數」去計算。在鐘面上,用12小時計時法,數字之和超過12的要減去12,差為負值時要加上12。比如7點之前9個小時,為7-9+12=10點。公曆平年365天,農曆平年有353、354、355三種天數,取中間值,則在無閏月的情況下,每年春節比上一年提前365-354=11天。但當推算出的日期超出了大寒至雨水的範圍時,就要加上或減去30天,這個時間是由閏月貢獻的。

不過,由於歷年的不確定性,這樣得到的日期可能有一天左右的誤差。2012年春節是1月23日,減去11天是1月12日,早於大寒,所以再加上30天,得到2月11日,而2013年春節是2月10日,誤差一天。

如果對照圖中的「春節鍾」的話就更方便了。要知道下一年的春節,無需考慮加減30天的問題,只要把「時針」逆時針撥11天就可以了!所以,2014年的春節應該是……

 

相關焦點

  • 2020年1月份就過年了 今年春節為什麼來這麼早?
    再過三天就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了——春節,農曆的新年比陽曆的新年要晚一段時間,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2020年的春節1月底就來了,要比前幾年更早,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人民日報的解答。根據人民日報官微的解答,①傳統農曆以月亮圓缺變化周期為依據,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
  • 農曆閏月多出18天 辛丑春節來得稍晚點兒
    「為什麼牛年的春節會這麼晚?」翻看著新掛曆,不少人生出疑惑。知乎天文學領域答主、華南師範大學天文協會發起人溫濤稱,主要是因為農曆和公曆置閏的方式不同導致的。農曆庚子年有384天,比2020年(366天)要多出18天。春節作為農曆節日,自然也會在公曆的日期上順延18天。
  • 今年農曆6月只有29天,你知道為什麼嗎?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翻看日曆,有心人會發現今年的農曆6月只有二十九天,然後就直接進入到了農曆7月,這會讓一些人疑惑不已,一個月不是三十天的嗎?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從來都只關注公曆,而沒怎麼關注過農曆。不過沒關係,發明這些曆法的老祖宗不會連這個也沒想到,他們在此基礎上又引入了「閏月」及「閏年」的概念。說回到「閏月」,可能很多人都會記得最近的一次「閏月」出現在前年,也就是2017年,那一年多了一個「閏六月」,那麼你知道這是怎麼計算的嗎?這就要從我們的曆法說起了。
  •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春節又叫「年節」、「大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那麼2021年春節過年時候放假安排是如何?會放幾天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 今年過年暖和嗎?
    但是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根據氣象資料顯示,今年三九期間的溫度比二九期間要略高一點,並沒有二九那麼冷。就拿安徽合肥地區來說,今天的最高氣溫達到了18度,最低氣溫也是零上一度,一點都不像數九寒冬的樣子,感覺上也不冷,不像之前二九寒潮來襲的時候,一下子降到零下十幾度。那麼,三九快過完了,馬上就是四九天,會不會冷一些?今年過年是不是會比較暖和?接下來我們一起聊一聊。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新華社天津1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 中國過年的起源,你知道瘟疫為什麼發生在中國過年前後嗎?
    這樣過逾越節就變成了現在的過年。二:春節和逾越節的七點相似之處1、逾越節:以色列人逾越節起源於《聖經》出埃及記第十二章。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 是中國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孩子們通常會換上新衣、新帽、新鞋迎接新的一年。預示著舊年已過,萬象更新。羔羊的血塗在門上就能遮蓋以色列人,以及任何願意與以色列同享逾越節羔羊之埃及人的過犯。當埃及全地的長子被擊殺時,他們就能安然無恙。
  • 【焦點】農曆中的閏月是怎麼回事兒?
    農曆閏月涉及到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閏幾月則與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農曆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回歸年與農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 都說一年裡三九最冷,今年的三九是哪幾天,過年前還是過年後?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勞動人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人們就依靠節氣和自然現象來預測天氣,以此指導生產生活。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即使有了天氣預報,人們也還是很相信幾千年留下來的經驗傳統。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 ,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 今年農曆四月為什麼要閏月?
    今年的第一個農曆四月已經過完了!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二個農曆四月!
  • 數一數二|為了留你過年 大浙江也是「拼」了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春華 鄭璇真去年春節沒能回家過成,今年的春節是不是已經充滿了爸媽的招呼聲?不過,數數君想說的是,儘管我國目前疫情總體控制得很好,浙江也開始有序推進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緊急接種工作,但入冬以來,疫情還是有些起伏不定。
  • 「留深過年」標語火了!關於春節回家,最新通知來了
    思鄉情切,人之常情深圳是中國最大的移民之城,「回家過年」是大部分深漂們一年中最大的奔頭。「元旦跟媽媽視頻,她說我胖了,已經快認不出我了。」同事吐槽著媽媽的吐槽,卻不敢向家裡人透露今年可能回不了家過年的消息。她不知道如何定義「非必要」,回家探親到底是必要還是非必要呢?
  • 你知道農曆為什麼會多一個月的閏月嗎?
    那麼我們中國傳統的曆法——農曆是怎麼一個情況呢?為什麼農曆有時會多出一個閏月出來呢?農曆可按如下方式推斷: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成一直線的那天,為每個月的開始,稱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長的一天為夏至,日最短為冬至,根據這兩點將一年24等分,得到24節氣。通常,離立春最近的那個朔日(春節)所在的月,為正月。春節在公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間。
  • 今年中秋月繼續十六圓 閏月導致今年比去年晚19天
    今年中秋月繼續十六圓 閏月導致今年比去年晚19天 2015-09-27 01:29:42  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最近時有36萬多千米,最遠時有40多萬千米,由於萬有引力的關係,近時走得快一些,遠時走得慢一些。這樣,月亮最圓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農曆十四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曆十七的早上。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今年二個「立春」,俗語: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今年春節冷嗎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間12月份已經快過完,即將進入2019年,而距離農曆的春節也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外出打工的人們也是不遠萬裡紛紛從外地回到老家。農村的鄉親們也是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了,整個農村都洋溢著歡樂過大年的氣氛,由於快到過年了所以村裡的鄉親們田地裡也沒有農活,於是沒事的時候老人們就會聚在一起嘮嗑。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新華社天津1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25日,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
  • 2018年春節天氣怎麼樣會冷嗎?再是暖冬那也是冬天
    2018為什麼過年那麼晚 因為農曆雞年是個閏年,所以2017農曆雞年有384天。從2017年1月28日開始,至2018年2月15日結束。所以2018年除夕在2018年2月15日。 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