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警方日前正式宣布,此前發生朝鮮男子遇襲事件出現進展,該男子死亡原因與死者身上發現的化學武器成分VX神經毒劑的毒理作用高度一致。正是由於毒物的高致命性,該男子接觸的高劑量VX神經毒劑後很快擴散並影響到心肺以及全身,從醫療介入到朝鮮男子死亡可能只有15到20分鐘。
事實上,少量的VX神經毒劑就能致人死亡,更何況接觸的高濃度毒劑通過皮膚被吸收,一般的解毒劑很難發揮作用。這一類化學武器的恐怖殺傷效果令人不寒而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人類就開啟了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從那時起的一百多年來,化學武器就作為與生物武器、核武器相併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殺傷性強、持續時間長,早已被國際條約所禁止。可是近年來,化學恐怖主義和改頭換面的新型化學武器屢見不鮮,全面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將這一「戰爭惡魔」早日繩之以法是應有之意。
1915年4月22日下午17時左右,一種黃綠色煙霧如同幽靈般出現在守衛伊普爾的協約國軍隊面前,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像是寒夜籠罩在水草地上」的煙霧隨風飄入英法聯軍陣地,霎時間人們覺得眼睛、鼻子和喉嚨如同被酸性物質燒灼一般,紛紛倒地或四散奔逃。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次在戰場上施放具有現代意義的化學武器,劇毒的氯氣直接造成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至少5000人死亡。
作為現代化學武器的「始作俑者」,德國軍隊雖然還沒有完全弄清氯氣的性質和毒理,卻在顯著的作戰威力面前頻繁將其用於戰場。到一戰的最後一年,德軍炮彈的一半以上都充有毒氣。由施放氯氣伊始的化學戰,很快就發展成人間毒氣大戰。一時間,光氣、雙光氣和芥子氣等毒氣相繼在奪取戰爭勝利的野心催化下粉墨登場。從1917年開始,幾乎每一次戰役都離不開化學武器出場,化學戰已經事實上成為一戰各戰場上的主角。英、法、俄、美等國也以牙還牙,大量使用刺激性、窒息性、糜爛性毒劑等化學武器,甚至率先使用了路易氏毒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化學武器的陰霾愈發濃重。由於不需要大規模資金和技術投入就可快速組建可觀的殺傷武器庫,化學武器被作為「窮國原子彈」得到大量生產和裝備,並在戰爭中頻繁使用。冷戰期間,僅美國和蘇聯掌握的龐大化學武庫,數量多達幾萬噸,足以將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和動物毀滅。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就對伊朗採取過塔崩、沙林等毒氣攻擊200餘次,直接造成約10萬人中毒。
據統計,在因大規模使用現代化學武器而被稱為「毒氣大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共動用毒劑54種,總釋放量高達12.15萬噸,直接導致127萬餘人中毒,超過9萬人死亡,戰爭的倖存者也遭受到身心上的巨大創傷。隨著軍事需求的快速推動,目前化學武器已經形成了包括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和全身中毒性毒劑6類70餘種規模的龐大毒庫,犯下了戕害人民的種種罪行。
神經性毒劑包括沙林、梭曼、VX等,主要可引起中毒者神經功能紊亂,並出現瞳孔縮小、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肌肉震顫等症狀,嚴重時可迅速致死。糜爛性毒劑包括芥子氣、路易氏毒氣和氮芥等,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和眼睛侵入人體,可破壞肌體組織細胞,造成呼吸道黏膜壞死、皮膚糜爛、畏光甚至失明等症狀。窒息性毒劑包括光氣、氯氣等,主要會損害呼吸器官並造成窒息死亡。此外,刺激性毒劑主要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失能性毒劑主要讓人暫時性失能,並出現頭暈眼花、思維混亂、運動遲緩等症狀;全身中毒性毒劑主要引起急性缺氧,會產生胸悶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化學武器具有毒性作用強、中毒途徑多、持續時間長、殺傷範圍廣等突出特點。統計數據表明,化學武器的殺傷率是傳統彈藥殺傷效果的2.3倍,近代化學武器的毒性比一戰時更是高出數百倍,一滴針尖大小的VX毒劑通過皮膚吸收後就可以殺死身強力壯的青年人。化學武器使用後,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接觸、水和食物傳播等多種途徑使人體中毒。彈丸爆破後的化學毒劑可隨風擴散,可直接作用於大範圍地域,並對該區域內的所有生物目標產生巨大的毒害作用。
事實上,自化學武器誕生之日起,人們就對化學武器的使用恨之入骨。1992年11月30日,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得到通過,並於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公約》對世界範圍內化學武器的銷毀進行核查並且確保化學武器及其製作中所用的有毒化學品不再擴散。截至2016年4月,禁化武組織在86個締約國進行了6194次視察,在全世界宣布的72,525公噸庫存化武戰劑中,98%已經銷毀並得到核實。
然而,徹底向戰爭惡魔告別,還有不小的難度。從20世紀後半葉開始,化學武器「搖身一變」,開始向非致死性的失能武器轉變。「失能性」化學毒劑被某些國家列為「非致命劑」而不予裁減。美國於1962年研製的毒劑畢茲,可直接促使人體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失去作戰能力。游離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中間地帶的「生物調節劑」,可使作用對象處於昏睡、紊亂等狀態,同樣可以作為武器應用於作戰。這些新型「失能性」毒劑雖然最終沒有殺人,然而直接受害者依舊是一線士兵和無辜平民。
此外,近年來化學恐怖主義愈演愈烈。由於製備有毒的工業化學品極容易獲得,恐怖分子可利用化學武器實施恐怖襲擊。「伊斯蘭國」曾經在戰場上數次使用化學武器,並且擁有製造少量氯氣和芥子氣等化武的能力。對於戰爭狂魔而言,化學武器大大降低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門檻」,可以更容易、更高效地用於戰爭殺戮,一旦化學武器失控,甚至可將整個人類帶入滅絕的災難深淵。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軍網 作者:張乃千)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