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究竟有多毒?看瞬間致死的vx神經毒劑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馬來西亞警方日前正式宣布,此前發生朝鮮男子遇襲事件出現進展,該男子死亡原因與死者身上發現的化學武器成分VX神經毒劑的毒理作用高度一致。正是由於毒物的高致命性,該男子接觸的高劑量VX神經毒劑後很快擴散並影響到心肺以及全身,從醫療介入到朝鮮男子死亡可能只有15到20分鐘。

    事實上,少量的VX神經毒劑就能致人死亡,更何況接觸的高濃度毒劑通過皮膚被吸收,一般的解毒劑很難發揮作用。這一類化學武器的恐怖殺傷效果令人不寒而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人類就開啟了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從那時起的一百多年來,化學武器就作為與生物武器、核武器相併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殺傷性強、持續時間長,早已被國際條約所禁止。可是近年來,化學恐怖主義和改頭換面的新型化學武器屢見不鮮,全面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將這一「戰爭惡魔」早日繩之以法是應有之意。

    1915年4月22日下午17時左右,一種黃綠色煙霧如同幽靈般出現在守衛伊普爾的協約國軍隊面前,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像是寒夜籠罩在水草地上」的煙霧隨風飄入英法聯軍陣地,霎時間人們覺得眼睛、鼻子和喉嚨如同被酸性物質燒灼一般,紛紛倒地或四散奔逃。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次在戰場上施放具有現代意義的化學武器,劇毒的氯氣直接造成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至少5000人死亡。

    作為現代化學武器的「始作俑者」,德國軍隊雖然還沒有完全弄清氯氣的性質和毒理,卻在顯著的作戰威力面前頻繁將其用於戰場。到一戰的最後一年,德軍炮彈的一半以上都充有毒氣。由施放氯氣伊始的化學戰,很快就發展成人間毒氣大戰。一時間,光氣、雙光氣和芥子氣等毒氣相繼在奪取戰爭勝利的野心催化下粉墨登場。從1917年開始,幾乎每一次戰役都離不開化學武器出場,化學戰已經事實上成為一戰各戰場上的主角。英、法、俄、美等國也以牙還牙,大量使用刺激性、窒息性、糜爛性毒劑等化學武器,甚至率先使用了路易氏毒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化學武器的陰霾愈發濃重。由於不需要大規模資金和技術投入就可快速組建可觀的殺傷武器庫,化學武器被作為「窮國原子彈」得到大量生產和裝備,並在戰爭中頻繁使用。冷戰期間,僅美國和蘇聯掌握的龐大化學武庫,數量多達幾萬噸,足以將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和動物毀滅。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就對伊朗採取過塔崩、沙林等毒氣攻擊200餘次,直接造成約10萬人中毒。

    據統計,在因大規模使用現代化學武器而被稱為「毒氣大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共動用毒劑54種,總釋放量高達12.15萬噸,直接導致127萬餘人中毒,超過9萬人死亡,戰爭的倖存者也遭受到身心上的巨大創傷。隨著軍事需求的快速推動,目前化學武器已經形成了包括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和全身中毒性毒劑6類70餘種規模的龐大毒庫,犯下了戕害人民的種種罪行。

    神經性毒劑包括沙林、梭曼、VX等,主要可引起中毒者神經功能紊亂,並出現瞳孔縮小、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肌肉震顫等症狀,嚴重時可迅速致死。糜爛性毒劑包括芥子氣、路易氏毒氣和氮芥等,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和眼睛侵入人體,可破壞肌體組織細胞,造成呼吸道黏膜壞死、皮膚糜爛、畏光甚至失明等症狀。窒息性毒劑包括光氣、氯氣等,主要會損害呼吸器官並造成窒息死亡。此外,刺激性毒劑主要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失能性毒劑主要讓人暫時性失能,並出現頭暈眼花、思維混亂、運動遲緩等症狀;全身中毒性毒劑主要引起急性缺氧,會產生胸悶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化學武器具有毒性作用強、中毒途徑多、持續時間長、殺傷範圍廣等突出特點。統計數據表明,化學武器的殺傷率是傳統彈藥殺傷效果的2.3倍,近代化學武器的毒性比一戰時更是高出數百倍,一滴針尖大小的VX毒劑通過皮膚吸收後就可以殺死身強力壯的青年人。化學武器使用後,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接觸、水和食物傳播等多種途徑使人體中毒。彈丸爆破後的化學毒劑可隨風擴散,可直接作用於大範圍地域,並對該區域內的所有生物目標產生巨大的毒害作用。

    事實上,自化學武器誕生之日起,人們就對化學武器的使用恨之入骨。1992年11月30日,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得到通過,並於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公約》對世界範圍內化學武器的銷毀進行核查並且確保化學武器及其製作中所用的有毒化學品不再擴散。截至2016年4月,禁化武組織在86個締約國進行了6194次視察,在全世界宣布的72,525公噸庫存化武戰劑中,98%已經銷毀並得到核實。

    然而,徹底向戰爭惡魔告別,還有不小的難度。從20世紀後半葉開始,化學武器「搖身一變」,開始向非致死性的失能武器轉變。「失能性」化學毒劑被某些國家列為「非致命劑」而不予裁減。美國於1962年研製的毒劑畢茲,可直接促使人體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失去作戰能力。游離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中間地帶的「生物調節劑」,可使作用對象處於昏睡、紊亂等狀態,同樣可以作為武器應用於作戰。這些新型「失能性」毒劑雖然最終沒有殺人,然而直接受害者依舊是一線士兵和無辜平民。

    此外,近年來化學恐怖主義愈演愈烈。由於製備有毒的工業化學品極容易獲得,恐怖分子可利用化學武器實施恐怖襲擊。「伊斯蘭國」曾經在戰場上數次使用化學武器,並且擁有製造少量氯氣和芥子氣等化武的能力。對於戰爭狂魔而言,化學武器大大降低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門檻」,可以更容易、更高效地用於戰爭殺戮,一旦化學武器失控,甚至可將整個人類帶入滅絕的災難深淵。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軍網 作者:張乃千)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殺死金正男的「VX毒素」是什麼?有多毒?
    有多毒? VX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毒劑,唯一的用途就是作為化學武器。這個東西是一種無味、琥珀色的液體,揮發其實比較慢,更多是皮膚接觸(看來之前吸入蒸汽的思路確實不對……)據CDC的說法,任何肉眼可見量的皮膚接觸都是可以致命的……
  • VX毒素與神經毒劑家族 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短暫接觸就迅速致死的毒劑,通常只出現在影視作品裡。最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遇襲身亡的朝鮮男子的屍檢報告稱,死亡原因與死者身上發現的化學武器成分VX神經毒劑的毒理作用高度一致。從醫療介入到朝鮮男子死亡只有15到20分鐘,VX神經毒劑毒性之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VX神經毒劑及其解藥
    (資料圖)VX毒劑由英國人在1952年首先發現,是目前毒性最強的神經毒劑,10毫克的VX即可致人死亡,殺傷作用可持續幾小時至幾天。近些年來,科學家發現人血清中的丁醯膽鹼酯酶就是這種有機磷毒劑的特效解藥,只不過這種解藥在人體中存量極少,微乎其微。
  • VX神經毒劑為何如此兇險
    「VX神經毒劑確實做不到秒殺,它的發作需要時間,根據接觸途徑及個體吸收情況的不同,通常需要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如果慢的話也可能十幾小時以上才出現典型的症狀。」中國科學院一位從事神經毒理學研究的專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VX神經毒劑不致命。相反VX神經毒劑是一種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經性毒劑,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
  • VX神經毒劑現身 化學戰疑雲再起
    就此,輿論猜測,死者遭有毒物質襲擊,但沒人想到兇手會使用VX神經毒劑。    VX(維埃克斯)是比沙林更危險的化學物質,被《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列入管制範疇。通過口服、吸入或皮膚接觸該物質後,中毒者會在一兩分鐘內出現瞳孔收縮,10分鐘左右因神經系統紊亂發生抽搐、麻痺與痙攣,15~20分鐘內就會因呼吸和心臟衰竭死亡。從死者遇襲後的情況看,其表現基本與VX中毒的特徵吻合。
  • 金正男死於VX神經毒劑 盤點五種最致命化學武器
    原標題:盤點五種最致命化學武器:VX毒劑微量即可致命  據參考消息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7月17日報導]題:戰爭中最致命的五種化學武器(作者國際戰略研究所防止核擴散與裁軍項目副研究員迪娜·埃斯凡迪亞裡)  現代化學武器是一戰期間被引進戰爭的,目的是打破塹壕戰的僵局,但化學武器受制於地形和天氣條件。
  • 大馬警方公布金正男屍檢報告:面部測出VX神經毒劑
    VX神經毒劑介紹通過對眼黏膜和臉部樣本的分析發現,認定毒物為一種劇毒的有機磷酸酯,常見名為:VX(神經毒劑),其在《化學武器公約2005》中被列為化學武器。VX毒劑,學名S-(2-二異丙基氨乙基)- 甲基硫代磷酸乙酯,是一種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經性毒劑,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人體皮膚與之接觸或吸入就會導致中毒,頭痛噁心是感染這種毒氣的主要症狀。VX毒氣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呼吸停止,最終導致死亡。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報告指出,VX神經毒劑是清澈琥珀色的油性液體,也是最穩定的神經性毒劑,可與水混溶以及溶於所有的溶劑。
  • 致死性遠超VX,蘇聯為何要研發「諾維喬克」?研發者給出解釋
    一戰結束後,蘇聯也開始研發自己的化學武器,不過,蘇聯在化學武器研發上跟日本有些類似,儘管其都開發出了可以實戰的化學炮彈、化學航空炸彈,但其水平較低,基本停留在一戰水平上,不同的是,在二戰結束前,蘇聯並不像日本一樣將化學武器大規模應用在實戰中,理由很簡單:蘇聯的對手德國,擁有技術水平更高、致死率更強的化學武器。
  • VX神經毒劑為何如此兇險—新聞—科學網
    「VX神經毒劑確實做不到秒殺,它的發作需要時間,根據接觸途徑及個體吸收情況的不同,通常需要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如果慢的話也可能十幾小時以上才出現典型的症狀。」中國科學院一位從事神經毒理學研究的專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VX神經毒劑不致命。相反VX神經毒劑是一種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經性毒劑,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
  • 美國提供VX毒劑參與金正男謀殺案?
    是vx神經毒劑?此案可謂一波三折,現在死者是誰還沒有確定。而死因先是心肌梗塞,後是篦麻或河豚毒素中毒,又二次解剖,至到23日還說尚不確定死因。24日早晨,馬來西亞全國總警長卡立阿布巴卡證實,馬來西亞機場日前死亡的朝鮮金姓男子系被VX神經毒劑毒死。
  • 最致命5種化學武器:VX神經毒劑最強 微小劑量即可致命
    ­  據參考消息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7月17日報導】題:戰爭中最致命的五種化學武器(作者國際戰略研究所防止核擴散與裁軍項目副研究員迪娜·埃斯凡迪亞裡)­  現代化學武器是一戰期間被引進戰爭的,目的是打破塹壕戰的僵局,但化學武器受制於地形和天氣條件。隨著武器的日益精準,化學武器的戰術優勢正在下降。
  • 由"金正男遇害案",看史上十大致命化學武器
    24日,馬來西亞警察總長哈立德在吉隆坡發表聲明,證實在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遇襲死亡的朝鮮男子死於VX神經毒劑,證實從「金哲」眼睛及嘴巴採集到的樣本中檢驗出VX神經毒氣成分,普通的化學試劑為何能成為殺人武器?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盤點一下那些殺人於無形的十大致命化學武器及其檢測方法。
  • 金正男死因確定:接觸VX神經毒劑 15分鐘後死在救護車上
    (原標題:金正男死因確定:接觸VX神經毒劑 15分鐘後死在救護車上)  海外網2月26日電 據外媒消息,2月26日,馬來西亞衛生部部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朝鮮籍死者的屍檢報告已經基本完成將隨時公布。目前已經確認死者死於VX神經毒劑,目前對於他們最大的挑戰仍是等待死者家屬提供DNA樣本確認死者身份。
  • 馬衛生部長:金正男確認死於VX神經毒劑
    目前已經確認死者死於VX神經毒劑,目前對於他們最大的挑戰仍是等待死者家屬提供DNA樣本確認死者身份。衛生部長還表示該男子是在接觸毒劑15分鐘之後,死在了開往醫院的救護車上。  延伸閱讀  殺死「金正男」的VX有多毒?1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
  • 神經毒劑之王"VX":曾因意外洩露毒死6000隻羊
    資料圖:美軍防化部隊模擬演練化學武器有多毒令人膽寒的神經毒劑之王「化學武器不需要多大的量,很容易讓一支沒有防護裝備的軍隊喪失戰鬥力。」宋忠平談到,像沙林、塔崩、稜曼、VX等神經性的毒劑更是殺傷力巨大。按照化學毒劑的毒害作用,可以將化學武器分為六類,分別是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和窒息性毒劑。
  • 馬警方:死亡朝鮮男子面部測出VX神經毒劑,系最致命化武
    馬警方:死亡朝鮮男子面部測出VX神經毒劑,系最致命化武 據新華社英文大廣播 2月24日報導,當天早間馬來西亞警方正式公布了對此前在吉隆坡第二機場死亡的朝鮮男子屍體的屍檢結果。
  • 英俄雙面間諜中的神經毒劑究竟什麼來頭?
    那麼我們有多了解這些軍用級別的神經毒劑呢?Novichok在俄語中意為「新來者」。蘇聯在1970和1980年代開發的一批高級神經毒劑都以此命名。這些神經毒劑屬於第四代化學武器,是蘇聯代號為「Foliant」的實驗研發產品。1999年,美國國防官員前往烏茲別克斯坦,幫助該國拆除前蘇聯最大的化學武器測試設施,並消除化學汙染。
  • 馬稱金正男死於最強神經毒劑VX:一嫌犯也出現中毒反應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導法新社2月24日報導稱,馬來西亞警方24日說,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哥哥被人用致命神經毒劑暗殺。這種毒劑用於化學戰,並被聯合國列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警方公布了關於金正男在吉隆坡機場被暗殺的初步毒理學報告。警方說,用於殺害金正男的是無色無味且毒性極強的VX神經毒劑。在對死者眼睛和面部擦拭樣本的分析中發現了VX毒劑。
  • 神經毒劑:誰掌控著世界上最毒的化學物質?
    在收集了用於謝爾蓋·斯克裡帕爾(Sergei Skripal)和他的女兒尤利婭(Yulia)身上的毒劑樣本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的一個團隊將對其進行試驗,預計至少需要兩周的時間。   英國政府表示,所用的物質是神經毒劑諾維喬克(Novichok),它被俄羅斯"大量存儲",這對於此次襲擊"難辭其咎"。
  • 從《勇闖奪命島》看電影裡的VX毒劑是什麼樣
    從《勇闖奪命島》看電影裡的VX毒劑是什麼樣周明摘要:2月24日,馬來西亞警方宣布在吉隆坡機場遇害的朝鮮籍金姓男子進行了屍檢,發現死者面部和眼部均含有VX神經性毒劑。似乎死因已經塵埃落定,但如果對VX毒劑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其中依然疑雲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