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一戰東線上同樣使用了早期的化學武器,大批為沙皇陛下效忠的俄軍士兵被放倒,相比具備更高防護能力和醫療水平的西線英美法軍隊,化學武器給俄軍士兵造成的傷害更大,效果也更為顯著。
一戰結束後,蘇聯也開始研發自己的化學武器,不過,蘇聯在化學武器研發上跟日本有些類似,儘管其都開發出了可以實戰的化學炮彈、化學航空炸彈,但其水平較低,基本停留在一戰水平上,不同的是,在二戰結束前,蘇聯並不像日本一樣將化學武器大規模應用在實戰中,理由很簡單:蘇聯的對手德國,擁有技術水平更高、致死率更強的化學武器。
在沙林攻擊中倖存的庫德人
蘇聯在二戰中,並未開發出類似芥子氣、塔崩、沙林和梭曼這樣的高性能化學武器,但在戰勝納粹德國後,蘇聯也獲得了大批納粹科學家和納粹在化學武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儘管其收穫相比歐美要小得多。很快,蘇聯在化學武器上有了巨大進步,開始大量裝備化學武器,當時,蘇軍裝備的戰術彈道飛彈和戰術火箭中,大約有4%裝備化學彈頭,一旦熱戰爆發,遇到難以攻克但必須經過的北約防禦據點,蘇軍就會使用這些配備化學彈頭的戰術彈道飛彈和火箭,如果無效,則會進一步動用戰術核武器,戰時蘇軍會將戰術核武器的使用權下放到師一級。
蘇聯在入侵阿富汗戰爭中使用了化學武器,所有抵抗組織集中的地區,都遭到了化學武器的攻擊,根據解密的CIA報告,僅在1979到1982年,在阿富汗就發生了43起化學武器攻擊事件,超過3000人死亡,蘇軍對阿富汗平民採取的無差別化學武器攻擊,也是對付遊擊戰的手段之一。
冷戰期間,蘇聯是化學武器最多、化學戰能力最強的國家,化學毒劑儲量高達35萬噸,其中包括20萬噸神經毒劑,蘇軍共裝備有超過60種化學彈藥,其中,裝填有沙林毒劑的有10種,裝填有梭曼的有6種,裝填有塔崩的有4種,裝填有芥子氣的有22種,裝填有氫氰酸的有10種,裝填有路易氏氣的有2種,一個BM-27遠程火箭炮營,一分鐘就能布毒11噸。
蘇聯研發的最先進化學毒劑,當屬時下最熱的「諾維喬克」,毒性超過了被稱為神經毒劑之王的VX(2017,馬來西亞),這種在七八十年代研發的神經毒劑屬於新型的二元化學武器,即彈體內並不直接儲存毒劑,而是將兩種化學物分別裝在兩個容器內,一旦使用,其會混合在一起,迅速發生化學反應成為神經毒劑,具備儲存安全性高的優勢。
VX神經毒劑,有沒有想到《勇闖奪命島》?
「諾維喬克」的毒性是VX的5-8倍,以至於其研發者宣稱其致死率高達100%,雖然近年來的多起「諾維喬克」殺人案,證實先進的醫學技術已經在降低其致死率,但很明顯,「諾維喬克」具備極強的發展潛力,目前已知的其衍生物就多達幾百種,其毒性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近日,俄羅斯最知名的軍用毒劑研究員列昂尼德林克博士(也是「諾維喬克」的主要研發者,近年在「諾維喬克」事件中頻頻發聲為俄羅斯政府辯護)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時候,宣稱蘇聯當初研發「諾維喬克」,是為了應對當時即將服役的美軍二元化學武器,「這項工作始於1970年代。在此之前,蘇聯認為不需要研究每種單獨成分都無害的二元化武。要知道,我們有分布於全國廣袤領土的足夠多武庫來儲存危險的單體物質。但在1970年代末,美國的第一批二元化武入役。於是上面決定研究這個課題。我被選中了。」
列昂尼德林克博士稱,研究團隊一開始不大,只有7個人知道關於「諾維喬克」毒劑的所有信息,他們參加過該毒劑在軍事試驗場的測試和研製它的博士論文答辯。「過了兩年,我們就研製好了毒劑,被稱為『諾維喬克』,並開始在試驗場測試。」而在測試中,他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減少其使用時的限制條件,「要知道,混合物在結合時不能燃燒、爆炸、凍結,但必須有效,最好在使用後儘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