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天7萬餘海裡,中國首次雙龍探極凱旋!外國人:祝賀!中國好棒

2020-12-03 1號哨所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對世界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從極地到雪山,到處都有中國人的身影,中國的腳印正在不斷地向更遠的地方探索。近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成功完成了考察任務,順利凱旋。自去年10月先後出發駛向南極,經歷了198天,兩船共7萬多海裡航程,完成了62項既定任務,可以說歷經風霜,也為中國更加深入的探索南極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網友也紛紛祝賀功臣歸來:厲害了,「雙龍」!

圖為雪龍號

據環球時報4月24日報導,「雪龍」號、「雪龍2」號已經於23日順利返回上海,這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此次南極考察隊共有394人組成,歷時198天,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順利完成62項考察任務,6次成功穿越魔鬼西風帶…一路上歷經重重困難,多次遭遇困境但是考察團隊還是順利的完成了此次考察任務。

圖為雪龍2

在這次任務當中,各種嚴酷的環境不僅考察了「雪龍2」號的性能實力,更給「雪龍2」號帶去了嚴酷的挑戰。在這次南極考察中,「雪龍2」號第一次參加中國南極考察的。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夏立民表示,這次是對「雪龍2」號破冰能力的一次檢驗。「雪龍2」號在這次考察中,不僅展現出驚人的破冰能力,它的機動性也讓考察隊員們驚喜不已

圖為雪龍號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夏立民表示:「『雪龍2』號到達中山站外的陸緣冰之後立即開始破冰。經過實際驗證和專家團隊對海冰物理性能的分析、驗證、換算,最後認為『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能夠在1.5米冰厚的情況下,破冰航速達到2.6節,完全滿足設計要求。『雪龍2』號一直破冰到離中山站10公裡的地方,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因為上次我們的卸貨距離是44公裡。」也就是說,這次「雪龍2」號幾乎比之前的破冰船足足前進了三十多公裡,如此好的成績也為直升機吊運物資大大縮減了距離。而更讓領隊驚喜的,還有「雪龍2」號的超強機動性。

圖為雪龍2

「雪龍2」號要應對各種大風浪、能見度不良、冰區航行等嚴酷挑戰。考察期間它成功6次穿越魔鬼西風帶,在氣象條件惡化、躲避氣旋的過程中,開展走航觀測。而且「雪龍2」號在比較堅硬的冰區掉頭時,只要十分鐘,比「雪龍」號快了十多個小時,如此優秀的性能也為科考團隊的工作減輕了負擔。從極地到雪山,從亞洲到南極,中國在探索世界路上的腳步正在越走越遠。該新聞消息引發外國網友熱議,有網友:祝賀!中國好棒呀!厲害了,「雙龍」!(渡川)

相關焦點

  • 歷時198天「雙龍探極」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凱旋
    4月23日,「雪龍」號、「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了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總結匯報活動,傳達了自然資源部領導重要指示,標誌著中國笫36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任務,主要圍繞「雙龍探極」、南大洋業務化觀監測、考察站基本建設、「綠色考察」四項重點任務
  • 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
    (記者王立彬、張建松)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歷時198天,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行程共7萬餘海裡。
  •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央廣網上海4月23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和「雪龍2」號船已經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4月23日,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 南信大畢業生拍視頻,記錄南極198天科考之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屆畢業生郭安博宇,作為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助理工程師,在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4月23日之間,跟隨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在這198天裡,他不僅運用專業知識,為南極科考提供精準的氣象參考,還拍了超酷的視頻,受到眾多「後浪」點讚。
  • 自拍視頻記錄198天南極科考之旅
    作為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助理工程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屆畢業生郭安博宇,在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4月23日之間,跟隨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上海出發,參加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在這198天裡,他不僅運用專業知識,為南極科考提供精準的氣象參考,還拍攝了南極之行的各種見聞,受到眾多「後浪」點讚。
  • 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遠望5號船自太平洋凱旋
    遠望5號船凱旋  央廣網8月10日消息 (記者楊宸琇 高超 王煦之 王璐瑤 安善福)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
  • 中國「雙龍科考」即將在南大洋展開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24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4日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進行綜合科考,同一天「雪龍」號前往阿蒙森海開展綜合科考,這意味著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即將在南大洋展開「雙龍科考」。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是中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全年任務圓滿收官 遠望7號船凱旋
    今天(17日)上午9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人頭攢動、彩旗飄飄、鑼鼓喧天,熱烈迎接圓滿完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器任務的遠望7號船凱旋。遠望7號船輪機系統機工 潘學義:我們雖然身處機艙深處,但想到能參試首次火星探測器任務,感到很幸運,值班巡視都感覺信心滿滿。現在,看到熱烈迎接我們凱旋的親人們,內心很激動,感到特別自豪。截止到今天,遠望7號船已在海上度過了51天,安全航行15778海裡。
  • 為「雪龍探極」開「冰路」
    2011年,趙傑臣作為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前往南極中山站執行越冬考察任務,主要負責氣象和海冰的觀測預報。  「每隔7天觀測1次冰雪的厚度,當時,站上用的還是手控的鑽冰裝備,冬季最冷的時候鑽一次冰需要4個小時左右,非常辛苦。」趙傑臣回憶,每當「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抵達普裡滋灣陸緣冰時,都要派人冒險測冰,尋找合適的破冰和卸貨路線。
  • 我國迎來雙龍探極模式,雪龍2號已經起航,核動力破冰船也不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任務當中,雪龍2號也不會是孤軍奮戰,因為它還會有我國「雪龍」號的陪伴,兩者將一同開啟「雙龍探極」模式,而這兩艘科考船的搭配,也將大幅度提升我國極地科考的實力。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在極地實現360度自由轉動,當遇到十分堅固的冰脊之時,這種能力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另外,除了破冰能力強,雪龍2號的續航能力也比較優秀,其最大續航力可達2萬海裡,自持力可達60天,能夠為我國的極地考察工作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總的來看,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確實是有著更優秀的能力。
  • ...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4月21日,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新冠患者體內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可與病毒最長可共存50天;此外,即使不產生特異性抗體,患者憑藉自身的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論文指出,通過 AI 分析 800 多萬份臨床數據後發現,腹瀉是最值得關注的早期症狀之一。在測試 4-7 天前,絕大多數患者會同時出現咳嗽和腹瀉症狀,伴隨著味覺或嗅覺喪失和大量出汗。這些綜合起來組成了新冠肺炎最早期的症狀清單。
  • 學術頭條:吉利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迄今最精確...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 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4月21日,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新冠患者體內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可與病毒最長可共存50天;此外,即使不產生特異性抗體論文指出,通過 AI 分析 800 多萬份臨床數據後發現,腹瀉是最值得關注的早期症狀之一。在測試 4-7 天前,絕大多數患者會同時出現咳嗽和腹瀉症狀,伴隨著味覺或嗅覺喪失和大量出汗。這些綜合起來組成了新冠肺炎最早期的症狀清單。
  • 高考熱點|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有哪些新亮點?以往高考怎麼考?
    據媒體報導,4月23日,「雪龍」號和「雪龍2」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雙龍探極」新模式。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冰區航行4900海裡,順利完成各項考察任務。
  • 關於申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院士專家科普系列報告活動項目的公告
    現將有關申報事宜通知如下:一、項目信息(一)項目內容2020年9-12月,圍繞全海深萬米載人潛水器、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取樣返回、北鬥衛星組網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等10大領域11個科技大事件(詳見附件1),邀請相關領域院士專家組成「科學家天團」,並組織「科學家天團」成員圍繞各自科技領域,結合科技事件發生地、重點設備實驗室、科技裝置所在地和科技館等帶有科技元素的實景場地,以揭秘的形式開展11場科普報告,同時將活動全程錄製編輯為易於傳播的長短視頻,依託央視頻、抖音、B站等融媒體平臺進行推廣,讓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在了解我國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聆聽科技事件背後的故事
  • 「海洋地質九號」船滿「周歲」 馳騁2.5萬餘海裡
    新華社青島12月9日電(記者張旭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屬的「海洋地質九號」調查船,近日完成入列首年以來的所有調查任務,返回青島。一年來,「海洋地質九號」安全航行258天、累計航程2.5萬餘海裡,圓滿完成多個航次調查任務。
  • 外國人對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看法
    國家航天局表示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China, stay united and stay strong祝賀祝賀!離登陸火星又近了一步。中國科學家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