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軟體指導解決電網覆冰問題

2021-01-09 TechWeb

  自主軟體指導解決電網覆冰問題

  日前,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侯鐳針對電網線路覆冰脫落跳躍等現象進行了計算分析,對冰雪天氣下電力設施的狀態做出了積極的研究。

  本報記者 朱冰報導  

  今年一月份以來,發生在我國南方的大面積冰雪災害對電力設施及電網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據統計,截至2月16日,全國範圍內電網因災停運電力線路計39033條,停運變電站計2037座,110-500kV線路因災倒塔計8123基。針對因冰雪災害對電網造成的巨大損失,總結事故原因,深化對覆冰問題的研究,重新審視目前線路設計中的方法、規程、標準等對覆冰問題考慮的不足之處,並加以解決,避免此類重大災害性事故的再次發生,成為災害過後亟待開展的工作。

  線路設計存在漏洞

  日前,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侯鐳,針對電網線路覆冰脫落跳躍等現象進行了計算分析,對冰雪天氣下電力設施的狀態做出了積極的研究。其發表在2008年第6期《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的論文《特高壓線路覆冰脫落跳躍的動力計算》對該問題做了深入的研究。

  侯鐳介紹,架空輸電線路在適宜的溫度、溼度、風速條件下,導線上會形成覆冰。覆冰對輸電線路會造成電氣性危害和機械性危害。破壞作用更為嚴重的機械性危害主要包括:導線杆塔機械過負載,覆冰導線舞動,不均勻覆冰和不同期脫冰事故等。其中導線覆冰舞動、脫冰跳躍等問題在我國現行的線路設計規程中,還尚未做深入研究和明確規定。

  覆冰導線在合適的溫度和風作用下會發生融冰脫冰現象。一方面,導線脫冰引起導線跳躍上下擺動,導致導線檔中空氣間隙的減小,以致相間閃絡、短路,此現象所引發的問題就是跳閘、停電等。另一方面,導線脫冰還會對絕緣子串、金具及鐵塔產生較大的動態拉力,在覆冰較厚、檔距較大的情況下這種作用更為明顯,會對絕緣子串、金具、鐵塔造成破壞作用。

  分析電網覆冰事故的原因,侯鐳所在的研究小組認為,事故區的電網在線路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由於異常的氣象條件大大超出了設計標準,設計的覆冰厚度是10mm,而實際覆冰厚度超過50mm甚至達到100mm;另外,在設計規程中,對於線路覆冰舞動和不同期脫冰跳躍等動態機械載荷未做考慮和明確規定。在電網的線路運行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線路安全預警機制,缺乏線路有效除冰手段(目前依靠人工除冰)。

  自主軟體指導特高壓電網

  據了解,清華大學電機系的研究小組已經對架空輸電線路的機械特性做了長期的研究。在該項專題研究中,研究組採用自主開發的具有領先水平的計算模型和計算程序,對特高壓線路導線脫冰問題中的導線、絕緣子、檔距組合、脫冰方式等因素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

  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檔距組合對脫冰跳躍的重要影響,並指出相應對策;還首次提出導線不同脫冰方式的顯著影響作用等。該研究無論從選題還是研究深度,在相關領域都達到領先水平。

  目前,我國正著力發展最高電壓等級電網,其電壓更高,輸送容量更大,承擔著我國未來電網主幹的角色。一般而言,特高壓輸電線路導線截面較大,覆冰重量也會較大,脫冰時更容易引起大幅度跳躍,導線脫冰問題更應慎重考慮。

  侯鐳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對於確定特高壓電網導線的布置方式、杆塔選型、檔距配置等都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研究成果直接反映為一系列提高線路抗覆冰、脫冰能力的措施。如:在重冰區,根據具體驗算可適當加大導線相間距離,以避免因脫冰跳躍引起的相間短路;考慮脫冰跳躍過程中的動態過程,以最大動態機械載荷為依據,適當增加杆塔強度;重冰區,適當減小檔距,減小導線耐張段內連續直線檔數,合理的增多耐張塔的設置等等。

  侯鐳表示,隨著對覆冰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進而修訂和完善現行的線路設計規程、標準,必然能夠提高電網的防冰害水平,保證電網供電的安全可靠性。

相關焦點

  • 北鬥系統將首次被南方電網用於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電纜網訊】據悉,南方電網將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地區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 過去覆冰監測終端通過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而容易覆冰的輸電線路區段大部分位於大山深處,經常因信號問題導致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應用北鬥通訊模塊的定位功能後,檢修人員可以對覆冰監測終端進行定位,有效提高運維效率。 引入北鬥系統後,監控數據可通過北鬥系統傳送到電網生產指揮中心,解析後的數據將傳送至覆冰預警系統,實時為防冰抗冰提供有效指導。
  • 首次引入北鬥系統 南方電網將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新華社貴陽12月3日電】 南方電網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有序部署防冰抗冰,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
  • 南方電網將首次用北鬥系統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新華社貴陽12月3日電(記者齊健)南方電網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有序部署防冰抗冰,全力保障凝凍天氣下電網運行安全穩定。
  • 怎樣有效防止電網的覆冰災害?用擴徑導線替代分裂導線
    輸電線路覆冰對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具有嚴重威脅,目前已有多種防冰除冰方法,但每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對於一些微氣象、微地形重覆冰地區尚未有較好的解決方法。與鋼芯鋁絞線相比,在傳輸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擴徑導線具有更好的抗冰效果。
  • 科學網—南方電網將首次用北鬥系統實施凝凍天氣覆冰監測
    據新華社電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在今冬明春凝凍天氣多發的地區,將首次引入北鬥系統進行覆冰監測終端的通訊與定位,有效避免過去大山深處監測終端掉線及信號傳輸受阻等問題
  • 國家電網迎戰雨雪天氣 保障電網可靠運行
    12月8日21時,500千伏鳳巖5832線導線覆冰現象比較嚴重。21時35分,浙江電力檢修公司採用固定式融冰裝置對500千伏鳳巖線開展直流融冰。12月10日凌晨1時59分,融冰操作結束,線路恢復送電。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不斷提高冰情監測技術水平,充分應用在線冰情監測、直流融冰等先進防冰技術;完成6回主網線路防冰改造,線路抗冰能力進一步增強;累計在易覆冰區段線路安裝2400餘套微氣象監測裝置,自主研發覆冰預測模型,實現72小時內線路冰情預測,並加裝遠程冰情在線監測裝置660餘套;建成4座固定式融冰裝置、購置9輛移動融冰車輛,融冰範圍覆蓋全省易覆冰線路。
  • 那些年,電網用過的「除冰神器」,竹竿?鐵錘?機器人?無人機?
    電網遭受寒潮,極容易在輸電線路和鐵塔形成冰凍災害。冰災是電力系統最嚴重的威脅之一,與其他事故相比,冰災給電網造成的損失往往更為嚴重,輕則發生冰閃,重則造成倒塔杆、斷線,甚至使電網癱瘓。電網除冰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上一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電網的黑科技「融冰裝置」,其實電網用過的「除冰神器」還有很多,下面筆者就一一為您道來。
  • 南方電網各單位積極應對冰雪災害,全力保障電力供應 抗冰雪 保民生
    當天,梅花山區域內的110千伏花開線、水梅線、水猴線,以及10千伏梅花山線等10餘條輸電線路覆冰嚴重。在開展融冰的同時,更要及時開展覆冰檢測,檢查杆塔基礎是否牢,及時發現隱患後立即解決,這樣才能保證不出故障。特別是10千伏梅花山線,每年都是梅花山上最早結冰的供電線路,這條供電線路是景區和千餘戶居民用電的「生命線」,因此,這裡每年都是巡視檢查的重點線路。
  • 雲貴粵桂四省區遭遇近年來最嚴重覆冰之後......
    南方電網廣東清遠供電局工作人員前往10千伏羅漢線和10千伏石螺線開展線路覆冰特殊巡視 受本輪寒潮影響,雲南昭通,廣東韶關、清遠等多個地區錄得零下3-9攝氏度低溫,輸電線路出現不同程度覆冰。氣象預報11日夜間到12日白天,雲南省昭通市鎮雄、威信、彝良、大關及永善南部海拔1000米以上區域,昭陽、魯甸、巧家海拔1600米以上區域將出現嚴重道路結冰和輸電線路覆冰;截至1月8日12時,廣東監測到輕度覆冰線路15條;截至當日17時,貴州電網所轄10千伏及以上線路覆冰達842條(同比1月7日增加
  • 線路覆冰看「移動配變交流融冰」
    寒潮天氣來襲,大方縣近幾日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5攝氏度,並伴有雨雪、凝凍,導致轄區內多條線路出現嚴重覆冰。1月9日,貴州電網公司畢節大方供電局通過對線路覆冰情況的數據採集和觀測後,對覆冰嚴重的10千伏小箐溝支線實施車載移動配變交流融冰。
  • 雲南電網明確16方面防冰抗冰準備
    雲南電網明確16方面防冰抗冰準備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30
  • 魯能軟體公司蘇彪:智能電網幕後的建設者
    工作10年來,他一直堅守電力信息技術一線,從最初參與建設山東電力PMS1.0系統開始,到今天參與完成的25個移動應用研發實現全省推廣應用,有力支撐了山東電力移動信息化建設,成為智能電網幕後的建設者,他就是山東魯能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信息運檢技術蘇彪。
  • 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來康康國家電網怎樣保供電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加強電力設施運行維護和重點線路巡查消缺,多措並舉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國家電網廣大幹部員工堅守一線、有呼必應,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弘揚電網鐵軍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 中國華電:自主可控工控產品覆蓋火電水電風電電網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華電獲悉,近日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成功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5MW風電機組併網,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的示範應用,從根本上實現了風電行業的網絡安全防護。
  • 重慶電網冬季負荷連續12次創新高 最高負荷達1854萬千瓦
    ,截至本月8日,重慶電網最高負荷達1854萬千瓦,連續12次刷新冬季用電負荷歷史記錄。截至本月8日,重慶電網負荷達到1854萬千瓦,較冬季歷史最大負荷增長19.69%。   面對低溫和大負荷考驗,國網重慶電力提前發布了寒潮預警,優化發電計劃安排,精心做好負荷預測分析,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加大線路特巡、覆冰線路觀測和隱患排查,多舉措保障重慶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 今冬以來,重慶電網負荷12次創新高,保障電力供應他們這樣做……
    但在重慶,電網依然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可靠供應。在這期間,重慶電網冬季負荷12次創新高,在這期間電力部門作出了哪些努力?記者從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入冬以來,受寒潮及較強冷空氣影響,重慶電網用電負荷不斷攀升。至1月8日,重慶電網最高負荷達1854萬千瓦,連續12次刷新冬季用電負荷歷史記錄,國網重慶電力積極應對,多舉措保障重慶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 國家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多措並舉全力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加強電力設施運行維護和重點線路巡查消缺,多措並舉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國家電網廣大幹部員工堅守一線、有呼必應,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弘揚電網鐵軍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 湖北電網首次啟動長距離輸電線融冰作業
    2月16日中午,在湖北省孝昌縣筆架山區域,湖北電網首次啟動長距離輸電線融冰作業,以防止京廣高鐵供電不足。歷時6個半小時,完成了42.3公裡的輸電線路融冰。2月10日下午,湖北孝感市孝昌縣筆架山間一條高壓導線因為覆冰過厚而斷落,導致京廣高鐵相關區段電力不足,列車大量晚點。直到13日才搶修成功恢復送電。【線路42.3公裡 不停電增發熱量融冰】16日中午,湖北電網對該區段啟動融冰作業。
  • 中國電力科學院:以技術創新支撐 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研體系的核心骨幹,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圍繞大電網發展,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 8月19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安全穩定導則和技術導則適應性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驗收。
  • 我國實現水、火、風電和電網工控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據中國華電最新消息,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華電睿風」風機主控及監控系統,在華電寧東風電場1.5兆瓦風電機組成功併網;至此,我國實現覆蓋水、火、風電和電網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全系列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