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科學院:以技術創新支撐 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2020-09-05 國家電網報

作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研體系的核心骨幹,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圍繞大電網發展,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

 8月19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安全穩定導則和技術導則適應性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驗收。項目提出大電網安全穩定標準、新型控制措施和規範配置最新技術原則,在保障我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方面具有指導意義。

  多年來,中國電科院充分發揮科研綜合優勢,研發新技術、取得新突破、獲得新成果,以技術創新支撐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升大電網運行保障水平。

  打破外國壟斷 自主研發仿真技術

  8月29日,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工程投運。此前,中國電科院攻關團隊應用最新電力系統全電磁暫態仿真軟體,開展工程送電功率測試計算任務。



  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公司規劃建設的特高壓交流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將張家口地區富足清潔電能輸送至雄安新區負荷中心。但是張北地區部分電網網架結構薄弱,在大規模風電匯集接入後送出,電網電壓隨風電出力波動較大,難以控制。大規模風電匯集接入送出後的準確仿真等重大難題亟待解決。

  電力系統全電磁暫態仿真軟體就是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仿不準」問題的鑰匙。軟體仿真步長達到50微秒,仿真精細程度提升了200倍,具備1萬個三相節點、24個換流站仿真規模。在送電功率分析計算中,全電磁暫態仿真軟體詳細計算出了多種不同功率水平下系統暫態過程和安全穩定性,為後續工程實際運行提供了定量的重要分析數據。

  以前,我國電網實時仿真技術長期被外國壟斷、嚴重製約電網規劃發展和安全運行。1973年,中國電科院設計開發電力系統潮流、短路、穩定三大計算仿真程序,滿足了當時電力系統分析的迫切需求。1985年,中國電科院的仿真軟體包榮獲首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中國電科院技術團隊解決了核心算法、直流控制系統等仿真關鍵技術問題,實現數萬節點級電網的數字實時仿真,全面建成新一代仿真平臺,計算效率提升了3000倍,同時實現了異地聯合網絡平臺化仿真計算。

  全網統一分析決策 安全協同防控

  8月21日,寧夏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自動化處施佳鋒查看寧夏電網運行風險預警信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信息是上海分析決策中心在線計算所得。這也是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分析決策功能的首次亮相。

  分析決策功能是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最顯著的功能之一。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基於雲理念構建,可以實現「雲端」全局分析、全局防控和全局決策。此前,國內外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都是按調度機構獨立建設和運行,難以及時獲取管轄區域外的電網信息,全網範圍精益化的調控決策能力有待提升。

  「大型交直流混聯電網的特性從客觀上要求各級調度自動化系統一體化。目前,各調控中心獨立配置調度自動化系統,軟硬體配置、信息採集、分析決策等工作均局限在單個調控中心內部,全網信息的綜合應用、電網全局態勢感知受限,更無法實現全網快速精確分析和統一控制決策,難以應對調控業務的新挑戰。」結合電網發展實際,中國電科院電力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楊勝春解釋。

  2009年,在公司首批堅強智能電網試點項目中,中國電科院積累了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研發經驗。2017年,中國電科院聯合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單位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電網智能調度與安全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集中力量突破大型交直流混聯電網一體化智能調度與安全預警關鍵技術,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建設「物理分布、邏輯統一」的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

  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融合「大雲物移智鏈」等先進技術,可以實現大電網全業務信息感知、全系統協同控制、全過程在線決策、全時空優化平衡、全方位負荷調度,計算規模達到20000節點以上、可覆蓋直流輸電線路10條以上。目前,該系統已在寧夏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華東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部署應用。

  交直流協調控制保障工程穩定運行

  今年6月29日,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竣工投產。但在2016年,中國電科院交直流協調控制技術團隊便發現了張北柔直系統存在的過流過壓隱患。

  「該隱患主要是由於張北柔直電網本體的盈餘功率沒有消納通道,送端系統的盈餘功率無法送出造成的。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交直流協調控制技術的研究。」團隊技術負責人王姍姍分析技術方案。

  交直流協調控制技術基於實時響應信息,可通過智能協調區域間各種可控資源,實現跨大區交直流混聯電網的柔性協調控制,解決傳統預案式控制模式存在的失配風險,避免造成大停電事故。

  2011年,中國電科院依託國家和公司重點科技項目,組織18家單位攻克交直流協調控制的技術難題,開始研發跨區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4年後,系統順利通過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組織的12大項現場試驗測試,相繼在天中直流、酒湖直流投入運行,至今已安全運行52個月。2016年,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榮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目前,交直流協調控制團隊計劃於9月對張北柔直電網進行交直流協調控制樣機功能測試,系統有望在2020年年底投入使用。

  「補充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後,我們再次模擬張北柔直電網送受端故障,可以看到穩控切機與直流控保配合,160毫秒快速切機,最終,送受端直流閉鎖和短路故障系統均無過流過壓問題。」王姍姍說,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為柔直電網故障防禦提供了系統級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正是依託於這些改革成就,我們能夠在遭受新冠疫情危機時,利用好市場化手段,保障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上升的情況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技術讓電網安全穩定更有保障除了以上市場手段引導電力生產和消費之外,還需要很多電力技術手段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1.
  • 「勵磁」技術成電網安全支點 國產化不斷加快
    撬動電力安全的「勵磁」支點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馮義軍  「通過分析2003年美加大停電、2011年巴西大停電、2012年印度大停電等多起電力系統事故,我們看出,電網的大面積停電事故都與勵磁系統息息相關,如果當時電廠的勵磁系統能夠正確發揮網源協調電壓支撐作用
  • 福建:雷達組網監測山火 力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清明前夕,由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監測林火系統」正式運行,監測結果應用於同時啟用的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電網山火預警監測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都卜勒天氣雷達組網對輸電線路附近山火的實時探測和自動報警,試運行5天成功探測到20餘起線路火災隱患,有效保障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 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堅強智能電網有什麼關係
    電力系統需承擔社會責任 「電力系統是能源鏈的核心環節,但並非全部,在大規模清潔替代及電能替代的情況下,智能電網必須融入智慧能源,因此將電力系統孤立研究的思維方法已不再可行,不能忽視參與者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指出,「如除電力外,燃氣、交通等對城市安全也很重要。」
  • 電網特性呈現新特點 穩定運行將依賴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
    近年來,特高壓直流快速發展,電網特性呈現出諸多新特點。為保障電力設備安全,防止、限制大面積停電,需要不斷加強繼電保護管理,實現自動化措施和設備,做好電網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
  • 曙光守護電力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穩定運行
    在電力領域,智能電網、能源大數據、智能化運維、智能工業仿真、數值模擬等等都為電力發展提供了支撐。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成為了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的核心訴求。電力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是電力研究的重要技術支撐之一,基於系統可進行風能預測等氣象服務。
  • 國家電網迎戰雨雪天氣 保障電網可靠運行
    山西  加強供電線路巡視與維護 近日,山西省迎來持續大風降溫天氣,受此影響,山西電網負荷屢創新高。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全力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讓廣大人民群眾取暖用電無憂。 本次寒潮造成山西全省各地日最高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平均降溫8~15攝氏度。
  • 國內首套柔性電壓偏移調節裝置穩定運行見實效
    「我們這個柔性電壓偏移調節裝置是國內首套,目前已經平穩運行7個月了,預計每年能節約電網投資以及降低損耗可以達到300萬元。」國網通遼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創新研發團隊負責人李赫介紹道。
  •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謝永勝:傳承創新基因 激發...
    受南北疆自然環境、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新疆能源開發「北強南弱」、電網發展「北密南疏」、負荷消費「北集南散」特點鮮明。隨著新疆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北疆能源基地加快建設、南疆提振經濟和兵團向南發展,支撐新能源發展能力不足、能源基地送出能力受限、南疆光伏資源開發利用困難、電網運行風險增大等挑戰更加凸顯。
  • 今冬以來,重慶電網負荷12次創新高,保障電力供應他們這樣做……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供圖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電力短缺的情況。但在重慶,電網依然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可靠供應。在這期間,重慶電網冬季負荷12次創新高,在這期間電力部門作出了哪些努力?
  • 國網浙江電力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未來能源論壇發布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實踐與願景
    國網浙江電力在未來能源論壇上,發布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探索實踐與未來願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龔克,溫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汪馳,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勇出席論壇並致辭。
  • 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及對策
    一、我國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我國風力資源的富集地區,電網均比較薄弱,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網調度、電能質量和電網安全穩定性等方面。1.1對電網調度的影響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口稀少、負荷量小、電網結構薄弱等特點,風電功率的輸入必然要改變電網的潮流分布,對局部電網的節點電壓也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 西電東送,南方電網超高壓鑄就深圳特區電力動脈
    多年來,立足國家工作大局,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緊抓發展機遇,與特區同成長、共奮進,以電力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特區建設,奏響了先行示範的電力強音。由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所負責建設運維的西電東送兩大直流工程——貴廣二回直流工程、滇西北直流工程直接落點深圳,為特區建設源源不斷注入強勁的綠色動能,打通了深圳特區的電力動脈。
  • 平價時代,光伏發電如何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
    當光伏電站併網點與遠端主幹電網之間的等效電網阻抗較小時,光伏電站在額定功率運行時電站併網點的電壓幅值及相位均接近於遠端主幹電網,這時光伏電站處於穩定運行狀態;當光伏電站併網點與遠端主幹電網之間的等效電網阻抗較大時,就會帶來電壓不穩定、頻率不穩定、次同步振蕩和諧波諧振等多種問題,嚴重時會導致光伏電站脫網及電網設備的故障,甚至危害局域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電力系統規劃、設計、調度、運行等各個環節均需要全面轉型和革新。  傳統電力系統面臨的主要挑戰  傳統電力系統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安全保障需要。從應對傳統電力安全挑戰來看,我國電力系統長期以來堅持「三道防線」安全準則,較好地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目前,我國多區域交直流混聯的大電網結構日趨複雜。
  •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西北電網有限公司創新發展紀實(組圖)
    電力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西北電網有限公司作為擔負西北電網規劃建設和安全穩定運行的國有大型企業,始終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加快電網建設,保證電力可靠供應,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
  • 智能電網、電子式互感器、電力一次設備三者在線監測
    1.2 中國智能電網的研發2009年5月21日舉行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表示,積極發展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電力發展的新趨勢,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 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堅持「傳承+創新」 精心打造「優質電網...
    江門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只是該局堅持「傳承+創新」,精心打造「優質電網工程」的縮影。近年來,江門供電局緊緊圍繞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目標,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江門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力支撐。
  • 關注加州電力危機 推動中國特色電改不斷前進
    其三,是聯邦層面調度體系分散,難以組織有效的電網統一調度管理,推高了電網運行安全風險。美國不同州或地區調度相對獨立運行,聯邦層面缺乏有效的電網統一調度管理。日常情況下,對加州調度區的最大輸送能力,其他地區僅是加州臨近地區輸送能力的39%。加州電力危機發生時,受不同調度主體間協同效率、調度指令執行力等因素制約,其他非高溫地區短時間內難以提供有效支援。
  •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 電力系統直面併網挑戰
    同時,隨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電力系統需要在隨機波動的負荷需求與隨機波動的電源之間實現供需平衡,其結構形態、運行控制方式和規劃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形成新一代電力系統及新能源電力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近日在中電聯舉辦的「2020年中國電力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