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15時13分,國家電網福建某市公司線路運維技術人員手機簡訊收到山火告警信息:「安溪縣,距離湖上鄉2.5公裡,東經117.9679度,北緯25.2406度,面積21.4平方公裡,初始時間15時01分,持續時間11分鐘。」他迅速登錄監控系統,發現某220千伏線路148號杆塔下方有山火後,立刻發出防火滅火通知,線路險情得以化解。
清明前夕,由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監測林火系統」正式運行,監測結果應用於同時啟用的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電網山火預警監測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都卜勒天氣雷達組網對輸電線路附近山火的實時探測和自動報警,試運行5天成功探測到20餘起線路火災隱患,有效保障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在福建,約70%的35千伏以上輸電線跨越山區林地,附近多灌木、荊棘、農田,掃墓祭祖時放鞭炮、焚燒紙錢、點蠟燭等行為極可能引發山火。若不及時控制,山火不僅會烤焦塔基、燒斷電線,形成的煙塵上升更會導致空氣絕緣降低,形成導電通道,引發線路跳閘停電。因此,清明期間,電力企業對山火告警需求更甚。
此前,我國森林火災監測主要手段是衛星、遠程視頻監控,輔以高山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但這些手段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難以滿足輸電線路監測的精細化需求。
圖1 FY-3B氣象衛星印度尼西亞火點與真彩色合成圖(2015年10月9日15時(北京時))
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人員舒勝文博士介紹,新的電網山火預警監測系統利用全省的都卜勒天氣雷達組網監測,每隔六分鐘對全省10多萬平方公裡區域進行一次掃描,並與衛星紅外遙感探測技術和電網GIS(GIS即地理信息系統)相融合,既能及早發現山火,還可以自動判斷臨近山火的輸電線路和杆塔信息、與山火距離,比單一的衛星紅外監測手段更及時、更智能、更高效。
2011年,福建省氣象局在龍巖市探索雷達自動監測和預警森林火災技術研究及業務應用,並於2014年開始業務試驗。雷達全天候監測解決了衛星監測森林火險雲遮擋、人工觀測視野窄的難題。
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主創人員、龍巖市氣象局雷達站站長張深壽介紹,當下新系統與以往相比有三方面的升級。
「首先,率先實現全省8部雷達的聯網觀測,通過互補和互相印證,觀測覆蓋度相較單點探測大幅提升。其次,煙塵回波自動識別算法得到極大改善,識別準確率大大提高,空報率不斷減少。第三,雷達觀測信息深度嵌入電力行業的GIS預警系統,實現電網山火的綜合監控和自動告警,降低了人為主觀影響。」
據悉,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將繼續在雷達覆蓋度、煙塵回波自動識別算法和監測準確率等方面深入攻關,推動氣象與行業更緊密融合,發揮更大效益。
隨著氣溫回升、萬物復甦,越來越多的市民朋友選擇走出家門,到公園或郊外遊玩。清明節馬上到了,祭祀點燃的明火和燃放鞭炮引發的火災隱患也是不少,再加上春季風多、風大、風乾,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加速蔓延。
下面收集了春季家居生活、踏青郊遊和祭掃中需要注意的防火小貼士,供大家參考。
清明掃墓時,燃放炮竹的人們需在燃放炮竹之前做好安全措施。一是在墳地周圍設置安全區域;二是把炮竹煙花放置安全區域內、空曠處點燃;三是隨手準備好樹枝或其他撲火工具,一旦發現火苗立即採取措施迅速撲滅。燃放煙火要考慮清楚煙花墜落時可能餘火會點燃周圍的易燃物,因此,燃放煙花時,墜落物必須安全著落到空曠處。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報社、百度等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 通訊員翁文靜報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張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