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
近年來,福建省氣象局創新利用都卜勒天氣雷達對森林火災實時探測,每6分鐘給「青山綠水」做一次全方位「體檢」。
「每隔6分鐘,對半徑200多千米、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進行一次掃描探測,藉助雷達的火災回波可以更準、更早地發現林火,比目前其他探測手段早了30分鐘至兩小時,提高了森林火災撲救的效率。」龍巖市氣象局紅尖山雷達站站長張深壽說。
福建森林覆蓋率65.95%,長期保持全國第一。自2011年起,福建省氣象局本著「守護八閩大地綠水青山」的森林資源保護理念,開始在龍巖市開展雷達監測森林火災的研發工作。
2014年,通過反覆查看歷史林火過程對應的雷達回波資料,統計分析煙塵雷達回波的特徵,實地考察林火現場等,省氣象局分析出林火煙塵回波具有「小、矮、弱、不動、擴散」的特徵,並根據這些特徵制定了一套詳細的人工識別流程,於2014年到2015年在高火險天氣時通過人工識別煙塵的雷達回波,對林業部門進行通報,效果明顯。
2016年6月,省氣象局開發了「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監測林火回波系統V1.0」軟體,利用回波塊跟蹤分析法,自動識別林火回波並簡訊報警,生成回波隨時間變化圖和要素變化曲線圖,成功實現了從人工識別到自動監測的跨越。2016年到2017年,龍巖雷達進行了一年的業務試運行,監測林火回波88起,準確率達80%以上。
為更好地服務於森林資源保護,提升森林防火預警監測能力,2017年下半年,福建省氣象局雷達應用創新團隊引入了並行多線程、機器學習、自動雜波篩選等方法,改進識別追蹤測算方法。2018年3月新的軟體系統「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監測煙塵回波」正式上線試運行,將福建全省8部雷達和廣東汕頭、梅州兩部雷達應用於組網監測業務,並於3月21日至4月7日期間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在晴熱天氣時,要核實的火點比例相當高,達到81.6%。
福建省森林防火辦公室副主任翁武達表示,天氣雷達能實現24小時全天候、全覆蓋、全時段連續監測煙塵回波,做到判斷準確、提早預警、實時跟蹤,是現有手段的重要補充,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