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利用氣象雷達監測林火受央視等媒體關注

2021-01-20 福建氣象


「福建利用氣象雷達探測林火工作上央視了!」12月26日上午,一條《龍巖:在全國率先應用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監測林火》的視頻新聞在中央電視臺的「朝聞天下」中播出,介紹了福建省龍巖市率先應用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監測森林火災,並報導了其優勢和準確率。

據了解,12月24日龍巖市電視臺記者實地採訪了紅尖山雷達站、龍巖市氣象局和林業局等有關人員,深入了解新一代天氣雷達林火自動監測系統。本次採訪的視頻新聞還在東南衛視的「福建衛視新聞」中播出。


 


此前,該項工作已引起多家主流媒體關注,新華網、福建日報和中國氣象報等紛紛予以報導。

  

 

 

 


【近期天氣趨勢】

今天,全省逐漸轉多雲天氣。

28日,全省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

29日,全省天氣晴到多雲。

受強冷空氣影響,今天起氣溫明顯下降,28日北部地區的部分縣市和中部的局部將達到寒潮標準。最低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北部地區達10~12℃,局部超過13℃;中部地區8~10℃;南部地區6~8℃。28~29日極端最低氣溫西部、北部地區部分可達-1~4℃,北部高海拔山區可達-1~-3℃;中南部縣市8~10℃;其餘地區4~8℃。28~31日早晨氣溫較低,北部地區大部和中部地區的局部有霜或霜凍,北部的高海拔山區有結冰。

27日,東北風繼續增強,北部沿海6-7級陣風8-9級,中南部沿海7-8級陣風9-10級,臺灣海峽8-9級陣風10-11級。

28日白天,東北風短暫減弱,北部沿海6-7級陣風8級,中南部沿海7-8級陣風9級轉6-7級陣風8級,臺灣海峽減弱至6-7級陣風8-9級。28日夜間到29日,東北風重新增強,北部沿海6-7級陣風8級,中南部沿海轉7-8級陣風9級,臺灣海峽轉7-8級陣風9-10級。


【未來天氣展望】

30-31日,全省以多云為主,各地氣溫仍較低。

1月1-3日,我省各地天氣轉為多雲到陰,氣溫回升。

4日,我省以多雲到陰天氣為主,部分有小雨天氣。


【四、關注重點】

1.28-31日夜晨氣溫較低,北部地區大部和中部地區的局部有霜或霜凍,北部高海拔山區有結冰,請注意做好防寒保溫工作。

2.27日-元月1日沿海風力較大,出海船隻和海上作業人員注意安全。



ps:預知最新天氣信息,請下載 知天氣 手機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福建:利用氣象雷達「巡山捕火」
    中國氣象報記者 湯珺琳 通訊員 翁文靜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如今,「綠色生態」已然成為「清新福建」的一張亮麗名片。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其他監測手段,也只能起到有限的輔助作用。」  如何有效監測森林火災,成為當前福建生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發射功率大、接收機靈敏度高,可以探測到很弱的回波。
  • 福建:氣象雷達給青山綠水「體檢」
    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  近年來,福建省氣象局創新利用都卜勒天氣雷達對森林火災實時探測,每6分鐘給「青山綠水」做一次全方位「體檢」。  「每隔6分鐘,對半徑200多千米、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進行一次掃描探測,藉助雷達的火災回波可以更準、更早地發現林火,比目前其他探測手段早了30分鐘至兩小時,提高了森林火災撲救的效率。」龍巖市氣象局紅尖山雷達站站長張深壽說。  福建森林覆蓋率65.95%,長期保持全國第一。
  •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福建境內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冰雹、龍捲、颮線等強對流天氣發生。冬季有寒潮、大風、大浪,春季有暴雨、大霧,夏、秋季有熱帶氣旋(颱風)、風暴潮、大浪等,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平均5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使福建在我國颱風、強對流、暴雨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福建:用新一代氣象雷達探測林火
    中國氣象報記者 湯珺琳 通訊員 翁文靜  「大王叫我來巡山,抓住林火小妖精……」這首改編的歌詞,唱的是被譽為「小神球」的福建省龍巖市紅尖山新一代天氣雷達在監測強對流、颱風等災害性天氣外,又肩負的一項
  • 福建:雷達組網監測山火 力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清明前夕,由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監測林火系統」正式運行,監測結果應用於同時啟用的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電網山火預警監測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都卜勒天氣雷達組網對輸電線路附近山火的實時探測和自動報警,試運行5天成功探測到20餘起線路火災隱患,有效保障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 風廓線雷達:捕風捉影的「氣象預報神器」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報導)最近坐飛機出門的朋友們,可能有不少遇到了因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民航有三大災害氣象天氣,除了雷暴、低能見度,還有一種災害天氣「風切變」。科研人員利用航天雷達技術發展了測風雷達技術,用來研究機場風切變。如何來捕捉看不到的風的信息呢?地球表面被太陽照射冷熱不均,形成空氣流動叫大氣湍流,通過雷達監測湍流的運動軌跡,就能測算出風的信息。
  • 福建開展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
    近日,福建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聯合新華網無人機培訓學院於福建羅源氣象實訓基地開展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試驗過程中無人機飛行平穩、數據通信順暢,並實時傳回了溫溼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數據。毫米波測雲雷達則獲取了十分有價值的回波基數據。圖為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現場。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在這一個多月裡,23所的90多套氣象雷達在降雨覆蓋的四川、廣東、貴州、重慶等近10個省市24小時不間斷採集氣象數據,為氣象部門準確把握天氣發展趨勢提供數據服務。  作為氣象雷達的一種,天氣雷達是進行大氣、雲及降水物理研究和探測的主要手段,我們叫它「防災減災偵察兵」。目前23所正在研製的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是國內技術體制最先進的天氣雷達。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線講述】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23所矢志以航天技術服務國計民生,把氣象產業做大做強。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 抗禦強颱風「海棠」 福建新一代天氣雷達顯神威
    中新社福州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陳國明)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在這次抗禦「海棠」強颱風過程中,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大顯神威。  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位於福州長樂海拔六百五十米的石屏山上。自一九六五年建站以來,雷達設備已換裝四代,一直擔負著閩東北和臺海天氣監測任務。
  • 氣象部門持續利用衛星監測淮河蒙窪蓄洪區周邊水體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持續利用高分三號雷達衛星資料監測淮河流域蒙窪蓄洪區及附近水域,7月20日18時監測結果顯示:蒙窪蓄洪區及附近水體面積(圖1至圖4覆蓋區域)達510.6平方公裡,相比7月15日(圖3)增加261.5平方公裡,增大約105%(圖4)。
  • 為什麼氣象雷達能定量估測降水?
    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氣象學家還能利用一種叫做「天氣雷達」的氣象雷達來定量估測降水。氣象雷達發射出電磁波,電磁波遇到空氣中的雨滴、雲滴、冰晶、雪花等會發生散射,返回的電磁波被雷達天線所接收並顯示在屏幕上,氣象學家根據回波圖像可以得知大氣中降水的強度、分布、移動和演變情況,以此了解天氣系統的結構和特徵。
  • 福建:堅守一線 捕捉「白鹿」
    根據氣象預報信息,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等部門適時停運停航,沿海景區及涉島旅遊部門加強安全管理,各地強化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並組織人員轉移。  截至25日17時,福建全省共轉移人員11.96萬人次。
  • 各地各部門加強監測預報服務迎戰「蘇力」
    浙江:雷達拼圖緊密監測「蘇力」動向  近日,一張經過集成的涵蓋臺灣雷達數據的雷達拼圖新鮮出爐,如張開了千裡眼,監測颱風「蘇力」動向。  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組織「直擊天氣 與科學家聊『天』」活動 聚焦「蘇力」  加強媒體服務,加大科普宣傳力度,7月12日下午,組織舉辦了第三期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話題聚焦「蘇力」。颱風專家端義宏、錢傳海,衛星遙感專家方翔與記者面對面交流,揭秘此次颱風的最新動態和特點,介紹我國颱風監測預報水平,為公眾防禦提供建議。
  • ...司氣象觀測領域業務主要是為各地氣象部門提供多種氣象監測儀器...
    反覆通讀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其中第四章「發行人的主營業務情況」有涉及到: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由環境監測、交通管理、氣象觀測和軍工雷達部件四部分組成。環境監測和交通管理《招股說明書》都有大篇幅說明,軍工雷達部件屬涉密信息可不予披露。剩下氣象觀測領域尚不明了,在此請董秘向投資者再補充介紹?
  • 調研航空氣象服務需求 共謀提升服務品質
    2018年5月15日福建虹德航空氣象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加義等一行三人,來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交流調研了四強空管建設中,西北地區航空氣象服務的需求,並討論了關注焦點、合作意向。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由於新一代天氣雷達存在很多探測盲區,而X波段天氣雷達因為體積小、低成本、功能完善、性能穩定,可利用其方便移動的優勢布局在探測盲區或容易產生小尺度災害性天氣過程的地方,是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的良好補充。——多種氣象雷達實現了全天氣過程綜合探測利用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和雲、氣溶膠等大氣垂直廓線探測新型雷達,實現從晴空大氣到雲的微物理過程再到降水的全天氣過程綜合探測,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江蘇省氣象臺預報技術研發科劉安寧說,天氣預報簡單分為五個步驟:氣象觀測、數據收集、綜合分析、預報會商、預報產品發布。氣象觀測為天氣預報提供最基礎的數據,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結合的氣象立體觀測系統。劉安寧介紹,地基主要有地面人工觀測站、自動氣象站、L波段二次測風雷達等。在江蘇,每日同一時間,各地氣象站將地基設備觀測的溫、壓、溼、風等氣象信息傳到省氣象信息中心。
  • 安光所第三代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通過驗收
    11月10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研製的第三代測汙雷射雷達「AML-3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在北京通過驗收並交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