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所第三代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通過驗收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11月10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研製的第三代測汙雷射雷達「AML-3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在北京通過驗收並交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使用。

  「AML-3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是一臺可移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能夠監測大氣邊界層氣溶膠,O3、SO2和NO2的時空變化,系統配備的地面大氣參數測量分系統能夠同時測量近地面O3、SO2、NO2、溫溼度、大氣壓力和風速風向等大氣成分和氣象參數。

  在項目合作方北京國科世紀雷射技術有限公司的參與下,驗收專家組對雷射雷達系統進行了現場測試,測試顯示系統各項指標均符合研製合同要求,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驗收會上,用戶對系統的研製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與研製方達成共識——AML-3大氣環境雷射雷達監測系統的圓滿交付是開展合作的良好開端,此舉將為雙方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領域進行更廣泛深入的合作交流打開局面。  

  驗收會會場

  可移動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驗收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我國首套極區中低層大氣雷射雷達探測系統,通過技術暨業務試運行驗收。該系統與目前正在研發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相結合,首次在南極地區利用雷射雷達系統實現極區大氣準全高程地基同步觀測,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資料,為我國開展極區大氣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與裝備。
  • 劉文清院士談雷射雷達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訪中科院安徽光學...
    與以上傳統點式監測方法相比,雷射雷達等光學遙感監測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演繹方法,為大氣環境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手段,克服了傳統大氣環境研究中的諸多局限性,實現了大空間、長時間、多尺度、多參數的遙感遙測。此類技術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尤其在業務化應用方面,我們已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現階段的需求進行了深入的研發,這是國外進口設備所不能做到的。
  • 走進863:安光所國產空氣自動監測設備異軍突起
    安光所憑藉在光、機、電、自動控制及光譜分析方面具有的優勢,研究開發的城市空氣品質監測子站系統在質量和功能上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而價格僅為進口儀器設備的50%至60%。「這樣的價格對於我國大部分還不富裕地區廣泛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劉文清說,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為全國環保監測部門提供了城市空氣品質監測子站整套產品,並替代了進口產品。
  • 為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研製「千裡眼」
    9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承研的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高精度偏振掃描儀通過交付驗收評審。未來,兩臺精密儀器將安裝在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上,成為監測大氣環境質量的「千裡眼」。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科研衛星,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科院安光所:打造國產FTIR設備的品牌效應
    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安光所)環境光學中心研究員高閩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十多年來,在劉文清院士和劉建國研究員的帶領下,安光所環境光學中心率先將先進光譜技術應用於環境監測。針對環境大氣立體化監測需求,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技術可以組建包括固定汙染源排放監測、無組織排放監測和排放通量監測的立體化監測體系。
  • 「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通過驗收 推動實現雷達監測全覆蓋
    6月中旬,西藏自治區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通過業務驗收,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建成並投入組網業務運行。這套X波段雷達系統有效探測半徑達75公裡到100公裡,具有探測精度高、掃描模式靈活、發射功率小、架設簡單靈活、可遠程控制等特點,還能滿足24小時連續運轉、無人值守等要求,可與拉薩現有C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進行組網監測。
  • 中國環境光學儀器正在崛起——訪中科院安徽光機所所長劉文清研究員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積極開展環境監測技術新原理、新方法和環境監測儀器技術集成等環境高新技術研究,先後自主研發「機動車尾氣遙測車」、「城市空氣品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煙氣排放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氣溶膠雷射雷達」等系列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已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大有逐步替代同類進口儀器之趨勢;以「城市空氣品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為例,截至目前,累計在全國
  • 安光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VOCs監測體系打破國外壟斷
    安光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VOCs監測體系打破國外壟斷北極星VOCs在線訊:近日,安徽光機所環境光學中心雷射與紅外光譜研究室的「基於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的VOCs監測體系」,在2017年全國VOCs監測與治理創新成果評審中斬獲「優秀創新技術」大獎。本屆從申報的近百個項目中共評選出優秀創新技術7項。
  • 北科院環境中心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原型系統項目通過驗收
    5月15日,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組織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航天世紀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的專家,對北京市計算中心承擔建設的北科院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原型系統項目進行驗收。
  • 雷射雷達大氣遙感研究進展
    雷射雷達大氣遙感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大氣遙感新分支,在原理、方法和技術上還處在不斷發展更新之中,研究課題幾乎遍及大氣遙感領域的所有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近年來雷射雷達大氣遙感研究進展,側重介紹雷射探測臭氧、雲高和能見度、大氣邊界層的風場和平流層氣溶膠以及雷射多次散射和雷射空間遙感研究。
  • 國內首個基於FTIR技術的立體化、網絡化、全覆蓋式VOCs監測網絡建成
    北極星VOCs在線訊:當前,環境大氣汙染物逐漸呈現種類多、差異大、排放複雜等特點,這些汙染物排放特徵為環境大氣監測、源解析等帶來了新的挑戰。「亟需能夠進行多組分同時測量,檢測靈敏度高,可以進行點源、面源、區域等多種方式的全自動在線測量裝置。」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安光所)環境光學中心研究員高閩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安光所與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月9日,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籤署了環境光學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的籤署標誌著該學科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將掀開新的合作篇章。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和北京師範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我國唯一從事遙感科學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 黔東南: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項目順利驗收
    為如期完成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和驗收工作,3月20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省輻射環境監理站與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組成驗收組一行在凱裡市對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項目開展現場整體驗收工作。
  • 監利:新一代雙偏振天氣雷達順利通過業務試運行驗收
    12月23日,監利市氣象局召開了新一代雙偏振天氣雷達試運行驗收會,順利通過中國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荊州市氣象局組成的專家組驗收。經過為期三天的現場勘查和雷達考機測試,驗收專家組實地查看了雷達配套基礎設施、雷達運行環境和探測環境等,經現場測試和專家質詢討論,一致同意監利X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通過試運行驗收,進入業務準入階段。
  • 大氣環境監測下一個可能的熱點市場之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種汙染物被重視,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會出現各種監測技術,從而實現多時間、多空間尺度的監測,在大氣臭氧監測領域,目前有四種主要的方法,一種是逐漸被淘汰但仍有所應用的長光程吸收光譜儀,一種是常規空氣站安裝的紫外吸收原理的臭氧分析儀,一種是成為市場新寵的微型空氣站中安裝的臭氧傳感器,一種是近兩年新發展起來的高大上儀器臭氧雷射雷達。
  • 俄羅斯普通物理所教授Igor Veselovsky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俄羅斯普通物理所物理儀器研究中心副主任Igor Veselovsky到安光所交流訪問。  訪問期間,Igor Veselovsky參觀了大氣光學中心雷射雷達探測技術實驗室,與科研人員展開交流,並作了題為Potential of multiwavelength Raman lidar measurement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properties的學術報告。
  • 日照上空這條「綠色雷射」!原來是做雷射雷達走航監測
    這條綠色「雷射」大有用處!它就是最前沿的治汙神器——雷射雷達走航監測是不是非常好奇這條綠色「雷射」如何治汙呢?精準掌握汙染源分布這輛環境監測走航車,外觀上與常規監測車沒多大區別,車頂部安裝有形狀不一樣的「耳朵」和「眼睛」,那是空氣監測雷達及攝像機等,車內裝著它的「大腦」,設備眾多,還有顯示屏,工作人員在車裡可即時了解當下監測數據和進行分析報告。
  • 雷射雷達技術應用的詳細分析
    雷射技術與雷達技術相結合便是雷射雷達,絕對的「高」科技產品。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與雷達非常相近,由雷射器發射出的脈衝雷射由空中入射到地面上,打到樹木上、道路上、橋梁上、房子上、引起散射,一部分光波會經過反射返回到雷射雷達的接收器中,接收器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記錄下來,同時通過計時器記錄同一個脈衝光信號由發射到被接收的時間。
  • 超級「雷射筆」求解大氣神秘因子
    呂達仁說,「與此同時,在垂直方向上對全大氣層的主要要素獲取較高時間和空間解析度的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對更清晰地認識氣候、環境變化所依託的大氣機理至關重要。」APSOS項目正是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步獲取全大氣層多成分和多要素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