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報導)最近坐飛機出門的朋友們,可能有不少遇到了因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民航有三大災害氣象天氣,除了雷暴、低能見度,還有一種災害天氣「風切變」。這個詞,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風切變,很有可能飛機會被拍在跑道上,造成安全事故。那麼,如何應對這個無形的機場殺手呢?一起來了解一個航天神器。
發生在2009年廣州飛成田機場的貨機意外,造成正副駕駛當場罹難。據新聞報導,當時飛機遭遇了來自側面的風切變,偏離航道失去了控制。風切變是指短時間內空中發生的風速和風向的急劇變化。
遭遇風切變,如果駕駛員處置不當,將直接威脅到旅客生命安全。科研人員利用航天雷達技術發展了測風雷達技術,用來研究機場風切變。如何來捕捉看不到的風的信息呢?
地球表面被太陽照射冷熱不均,形成空氣流動叫大氣湍流,通過雷達監測湍流的運動軌跡,就能測算出風的信息。
記者張文杰:從我旁邊這個風廓線雷達就可以,在150米到6公裡範圍內,對湍流進行實時監控。
風廓線雷達是追蹤大氣湍流進行探測的遙感設備,航天科研人員通過它對重點氣象數據的採集,對風切變進行監測。
中航科工集團二院二十三所工程師趙昊:這個系統主要是依靠(風廓線雷達的)集成模塊,發出指令,通過接收器接收到我們想要的參數,形成了氣象數據。
工作人員說,系統顯示屏上英文F字樣的圖形,代表了各個高度空氣湍流的變化,包括風速、風向、溼度、溫度等重要指標。在這個系統,除了能監測風的變化,還能提供更多的氣象信息,比如在一公裡以上的高空有沒有雨量,都顯示得非常清楚。比如,當天雨量變化情況在顯示屏上一目了然,並且能傳送到手機氣象APP上。
中航科工集團二院二十三所工程師趙昊:可以看到從早上六點開始下雨,一直下到下午五點才停止,而高度越高雨量越小。
領先的航天技術不僅能非常精準地捕風捉影,還能參與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我國重大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在開幕式彩排中,-15℃的低溫曾經直接凍懵了觀眾。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奧項目,尤其是室外舉辦的雪上運動項目,本身受氣象條件影響更大,風速風力、氣溫雪溫等甚至直接考驗著運動員的技術發揮。而在未來的北京冬奧會上,也將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期待未來還會有更多航天「神器」出世,讓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更加方便!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發展從落後到領先,從弱小到強大,不禁要為祖國點讚:厲害了我的國!
黃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氣象事業部主任:2008北京奧運會以及2015年九三閱兵時候我們進行了氣象安保,未來我們還要保障北京的冬奧會。
(本文編輯:武新陽)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