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首次啟用天氣雷達拼圖平臺開展短臨預報

2020-11-2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黃蘭 楊超

  5月18日,牆上時鐘的時針已經指向了22點,窗外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江西省九江市氣象臺值班室燈火通明,預報員們在電腦前分析著雷達回波、雲圖、實況數據。

  與以往不同,預報員首次使用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開發的天氣雷達與風廓線雷達組網數據系統——「天氣雷達拼圖平臺」開展短臨預報。該平臺的時效性強、雷達數據完整性好、響應速度快,可使預報員更加準確、高效、快捷地作出預報。

  經過研究回波特徵、廓線時序,分層對比,剖面分析,預報員作出預報:「今晚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伴有雷電,雷雨來時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預報結論被實況監測數據驗證。5月18日8時至20日15時,全市平均雨量37.1毫米,64站超過50毫米,6站超過100毫米,其中九江市濱江路207.4毫米為最大,武寧橫路154.8毫米次之,同時,23站出現7級以上的雷雨大風,風速最大為瑞昌幸福水庫,達到27.1米每秒。

  面對狂風暴雨和可能引起的洪澇災害,九江市氣象局全力以赴做好監測預報預警,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顯示屏、手機簡訊、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各級黨委政府、防汛部門和社會公眾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本次天氣過程中,市氣象臺5次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3次發布雷電橙色預警信號,製作《氣象情況反映》3期,3次向市委市政府領導發送專題氣象服務簡訊,累計發送公眾氣象服務簡訊8000餘條。

  多種服務方式為市委、市政府早作決策、早作布防、贏得防汛指揮主動權,為廣大市民安排生產生活,提供了參考依據。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提高了短時臨近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推動了雷達產品業務軟體的開發和應用天氣雷達的建設明顯改善了颱風、暴雨和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和預報準確性,其業務化應用使短時臨近預報的準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了3%-5%,時效提高几十分鐘至數小時,顯著提高了短臨預報的效益,極大減少了災害性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天氣雷達在人工影響天氣業務,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南京青奧會
  • 雷達 + 衛星,最佳天氣預報伴侶?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在應對惡劣天氣時,通過利用先進的地球同步衛星和傳統的氣象雷達,科學家們目前已經找到了一種可以更早預報、更加準確的極端天氣預警方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系的助理教授Yunji Zhang表示:「一般而言,衛星對於預報的及時性具備它的優勢,而雷達對於雲層位置和雷暴的移動方向把握性則更大,我們發現如果將這兩種觀測結果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從而更好的對極端天氣進行預報。」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在高空,氣象飛機和測風雷達組成的探測網也將對流層的變化信息傳遞過來,再加上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它們被電傳到各級氣象信息中心,作為天氣預報員製作預報的「原材料」。氣象觀測完畢,分析與預報趕著來「報到」。各級氣象臺的計算機將國家下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反映天氣實況的天氣圖等各類圖表,供預報員進行分析使用。天氣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對天氣形勢進行分析作出天氣形勢預報。
  • 感覺重慶的天氣預報更準了?背後有智慧氣象系統的「功勞」
    ,依靠集約化的智慧氣象系統,晴雨預報的準確率達到80%以上,強對流天氣的短臨預警命中率超過90%。我市智慧氣象的「第一顆星」就是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其對接了9顆觀測衛星、自建了4部都卜勒雷達和2000多個地面觀測站,與周邊省份氣象部門共享了10部都卜勒雷達和近萬個地面觀測站的數據,由此得以匯聚起海量數據。 據介紹,基於海量的氣象數據,結合豐富的預報經驗,再加上人工智慧的科學算法,天氣預報的精準度就越來越高。
  • 閩南建新天氣雷達系統 完善臺海南部天氣監測預警
    閩南建新天氣雷達系統 完善臺海南部天氣監測預警 2015-03-19 22:44:0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漳州3月19日電 (林麗君 李曉婷)福建漳州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
  • 天氣雷達觀測
    >根據國際氣象探測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氣象探測的實際需求,中國氣象局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第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網的建設,以1999年12月建立的合肥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站為標誌,到2008年初已經建成由130多部雷達組成的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網。
  •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圖1 福建的地理位置天氣雷達,是專門用於降水為主的探測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用於天氣系統的監測和警戒和預報,是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如颱風和暴雨雲系)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是天氣監測的重要手段,在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和警報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 砥礪奮進的五年(一)|新版天氣雷達和風廓線雷達三維組網產品推出
    以新版全網天氣雷達基數據三維拼圖產品為例,它最大化地滿足了預報分析、資料同化等不同需求。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由於該產品具有三維特點,在組網時間、空間結構等方面更具優勢,信息量也更為豐富;預報員通過它可以直觀了解雨帶位置、強降雨落區等監測實況,與舊版產品相比,更為方便、快捷、智能,提升了汛期天氣預報分析工作的「可視化」程度。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到2011 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國家級地面觀測站2419 個,高空觀測站120 個,新一代天氣雷達172 個,固定式風廓線雷達45部。並且,地面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高空探測站使用L 波段探空系統和國產GPS 探空系統,建成了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飛機氣象觀測和地基遙感探測系統發展迅速,全國雷電監測網初步建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正在優化調整,氣象應急移動觀測系統發展迅速,以及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得到大力推進。這個系統不僅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災害監測提供了觀測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持。
  • 別再吐槽天氣預報不準了!這次,AI將帶來氣象預測服務進階
    1月6日,深圳市氣象局正式宣布已與華為雲開展深度合作,計劃共同研創災害性天氣預測模型,推進「超大城市精準預報服務」,從而支持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與傳播。一位參與此項目的華為雲AI專家說:「在以前0~2個小時的短臨天氣預測中,常用的光流法往往只預測雲的移動趨勢,卻不預測雲團的生消(會合和分化),因此預測準確率不高。」「同時,多數短臨預測方法預測的『雷達回波圖』往往比較模糊,因此需要人工輔助,人工預報員很多時候也難以很好地判斷局部地區的天氣情況,因此天氣預測的準確率也會受影響。」
  • 「快、細、全」,全省首個天氣雷達網試運行,氣象預報更精準
    剛投用的X波段雷達網日前,全省首個地方政府投資的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網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據介紹,該X波段雷達網的3部雷達分別布設在晉安區七星坪、長樂區董奉山、閩侯縣葉洋村,可實現三維風場、降水雲層結構的反演和展示,將提升福州中心城區中小尺度天氣探測的時空解析度和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記者了解到,X波段雷達網由福州市政府投資建設,福州市氣象局組織實施。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天氣預報是預測科學,不可能100%準確。」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宗志平說,天氣預報的本質是根據已知的氣象條件,用超級計算器進行海量數據計算,但計算結果與真實天氣狀況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偏差。把天氣預報得更準確,就是一個不斷縮小計算結果與真實情況差距的過程,這是現實世界中的難題。  人工智慧提供了一種解決難題的新思路。
  • 預報天氣,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擅長?
    更快速、更高效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但隨著觀測衛星、雷達和傳感器網絡持續不斷地產生大量數據,如何處理海量的、多種多樣的氣象資料成為天氣預報的一個挑戰。而人工智慧出色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助力天氣進一步精準預報的重要工具。近日,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多日的暴雨天氣導致各地水位上漲,險情頻發,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受災。
  • 天氣實況、天氣預報、免費天氣接口、空氣品質各類天氣數據
    根據鄉鎮天氣id獲取鄉鎮實況、逐小時預報、周邊鄉鎮預報53.根據縣id獲取天氣網數據124. 根據當前縣天氣id獲取當前月份40天預報155.根據月份年份縣天氣id獲取40天預報186.獲取5分鐘雷達等值面數據2715. 獲取24風速等值面2816.
  • 強化數據分析,精準天氣預報,人工智慧賦能氣象研究 | 智周報告核心版
    儘管天氣事件無法避免,但提前的預警能挽救一部分經濟損失。而對突發事件的預測是傳統天氣預報模型的軟肋,因此藉助人工智慧進行預報是很有價值的嘗試。此外,在氣象數據過程,人工智慧的輔助能加快數據處理的速度,減輕判圖人員和預報人員的工作負擔。而在風能發電、農業、環境監測等不同行業,人工智慧也能因提高預測準確率而節省成本及增加管理效率。
  • 這套精準天氣預報系統有多厲害 預報網格細至500米 溫差不超2℃
    來源:北京日報原標題:為了實時天氣預報更精準曾經,國內只能進行1天至3天的大尺度天氣預報,精細化短時臨近客觀預報業務系統幾乎是空白。如今,隨著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短時的、身邊小環境的天氣預報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由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研發的睿圖系統,讓每10分鐘更新一次預報成為現實,並且成為臨近災害性天氣預警的重要參考。
  • 全球天氣雷達(NOAA World Radar):專業的雷達和衛星雲圖服服務APP
  • 美國最快的天氣預報超級計算機正式啟用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綜合本社駐華盛頓和駐洛杉磯記者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當地時間6日開始啟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7.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是目前美國功能最強的天氣預報用超級計算機,它能夠使該國氣象部門提前預報颶風路線的能力從以往的3天提高到5天。
  • AI加持的精準天氣預報將從深圳開始: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
    對於深圳市氣象局而言,利用新興技術,例人工智慧,實現「精準預報服務」是其發展目標之一。通俗一點解釋來說,如果將深圳市所在的區域分解成許多個 1 公裡×1 公裡的網格,而公眾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個的網格中,每個網格中的天氣情況也會有所差異。「精準預報服務」計劃就是針對這樣的每一個網格開展預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