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 + 衛星,最佳天氣預報伴侶?

2020-09-03 雷達說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在應對惡劣天氣時,通過利用先進的地球同步衛星和傳統的氣象雷達,科學家們目前已經找到了一種可以更早預報、更加準確的極端天氣預警方法。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系的助理教授Yunji Zhang表示:「一般而言,衛星對於預報的及時性具備它的優勢,而雷達對於雲層位置和雷暴的移動方向把握性則更大,我們發現如果將這兩種觀測結果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從而更好的對極端天氣進行預報。」

為了更準確的描述當前的天氣狀況,研究團隊選擇了數據同化這種統計方法,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氣中即使是很小的變化,也會導致預測上的巨大差異。

在《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journal Monthly Weather Review》的一份報告上,該團隊對2017年襲擊了美國懷俄明州和內布拉斯州的風暴進行了衛星和雷達數據的分析,最終的結果顯示,利用衛星的紅外觀測與雷達的徑向風速可以得到最佳的預測結果。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衛星還是雷達,都提供了關於風暴的不同信息,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在更多的案例中對這種方法進行評估,但是這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相信沿著這條道路,我們可以向公眾提供更準確和即使的天氣信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系的系主任David Stensrud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

之前,該團隊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了美國的環境監測衛星GOES-16的數據,對嚴重的雷暴天氣進行了全天候的檢測。

這種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先進數據同化和預測研究中心提出的全天候方法,可以獲取所有氣候條件下的氣象數據,包括了多雲和暴雨天氣等。而過去的觀測由於雲層物理運動過程的複雜性,往往依賴于晴空觀測。

利用GOES-16衛星上的儀器可以在風暴形成之初就可以捕捉到,這比傳統的都卜勒氣象雷達要快幾十分鐘。除此之外,還能觀測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比如大氣中水蒸氣的變化等。

但是利用衛星進行觀測也存在局限性,因為紅外觀測設備只能對雲層的頂部進行觀測,會遺漏掉雲層下方的細節。利用都卜勒氣象雷達對雲層的3D掃描,可以獲得關於風暴結構的準確信息,有效的減少誤報。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表示可以將預警時間提前40分鐘,而目前龍捲風的預警時間平均為14分鐘。

Yunji Zhang表示:「在看足球或者參加大型活動的時候,如果你提前20-40分鐘得到了預報信息,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撤離,我們相信預報時間的增加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關焦點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在高空,氣象飛機和測風雷達組成的探測網也將對流層的變化信息傳遞過來,再加上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它們被電傳到各級氣象信息中心,作為天氣預報員製作預報的「原材料」。氣象觀測完畢,分析與預報趕著來「報到」。各級氣象臺的計算機將國家下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反映天氣實況的天氣圖等各類圖表,供預報員進行分析使用。天氣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對天氣形勢進行分析作出天氣形勢預報。
  • 空客「風神」衛星支持歐洲疫情期間天氣預報
    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與天氣相關的數據急劇減少之後,於2018年發射升空的空中巴士「風神」(Aeolus)衛星承擔起了為歐洲提供準確天氣預報所需數據的重任。全球大部分關於溫度、風速和風向的數據通常由商業客機裝備的傳感器採集並提供,疫情爆發以來,航班量的大幅減少造成了上述氣象輸入數據的缺失。
  • 全球天氣雷達(NOAA World Radar):專業的雷達和衛星雲圖服服務APP
  • 讀衛星雲圖,教你看天氣預報
    氣象衛星拍攝的天氣雲圖      目前,我國氣象站接收的衛星雲圖主要有可見光雲圖、紅外雲圖以及水汽圖等。天氣預報節目中通常使用的衛星雲圖主要是可見光雲圖,它是通過計算機處理並編輯而成的假彩色動態或靜態圖片,再通過天氣預報主持人的講解,人們就可以知道數天內的天氣變化情況。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並且,地面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高空探測站使用L 波段探空系統和國產GPS 探空系統,建成了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飛機氣象觀測和地基遙感探測系統發展迅速,全國雷電監測網初步建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正在優化調整,氣象應急移動觀測系統發展迅速,以及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得到大力推進。這個系統不僅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災害監測提供了觀測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持。
  • 穿越100年,天氣預報竟是這樣滴!
    為了支持跨大洋商業飛行,大西洋上13條船組成的網絡在戰後保留下來;太平洋船隻網絡也一直持續至上世紀70年代,才隨著衛星和自動浮標站出現而淘汰。二戰後,無線電探測和測距作為探測水汽關鍵工具的作用才被發現。戰後,多餘的雷達設備轉為民用成為可能。50年代中期,雷達已經在一些機構用於研究中尺度和對流尺度天氣系統。
  • 天氣預報衛星雲圖版
    天氣預報衛星雲圖版 生活工具 大小: 4.33M 版本: 3.0
  • 雷達衛星 - 雷達衛星——中國天氣網 最好最全面天氣預報信息資訊...
    氣象雷達是專門用來探測大氣中雲雨的分布和變化、降水強度、雲層的高度和厚度、不同大氣層裡的風向風速和其他氣象要素的雷達。主要有測雨雷達、測風雷達和測雲雷達。     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被目標物所散射而被雷達接收機接收到的那部分電磁波,在雷達顯示器上可顯示出反映雷達回波特徵的信號或圖像。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
    我們觀看或收聽了這麼多年的天氣預報,但你不一定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當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溼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閃電監測資料、大氣三維溫溼度探測資料和空間天氣監測資料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航空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提高短期臨近天氣預報的精度  據張志清介紹,目前氣象監測手段有地面探空站、雷達、空中觀測,以及衛星監測等。
  • 風雲四號衛星「落地」濟南,它給天氣預報帶來什麼變化?
    位於濟南平陰的百畝象山綜合觀測基地於今年9月建設完成,山東省唯一一座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接收站落戶該基地,新時報10月7日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那麼聽起來「高大上」的基地,將給濟南天氣預報帶來何種影響?今年9月份,L波段風廓線雷達、多通道微波輻射計、雨滴譜儀、Ka波段測雲儀等各種探測設備組成的垂直觀測網投入使用,近自然山體景觀與現代化氣象探測設備科技景觀交相輝映的百畝象山綜合觀測基地建設完成。
  • 預報天氣,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擅長?
    更快速、更高效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但隨著觀測衛星、雷達和傳感器網絡持續不斷地產生大量數據,如何處理海量的、多種多樣的氣象資料成為天氣預報的一個挑戰。而人工智慧出色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助力天氣進一步精準預報的重要工具。近日,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多日的暴雨天氣導致各地水位上漲,險情頻發,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受災。
  • 風雲四號衛星升空可監測霧霾 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風雲四號衛星效果示意圖。  新京報訊 昨日0時11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 為什麼衛星雲圖可用來預報天氣
    那麼,為什麼人造衛星拍攝的雲圖能夠預報天氣呢? 每天晚上,電視節目裡要播出由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一開始總要播出一幅全國性的雲圖。這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發送下來的衛星雲圖。 衛星雲圖已廣泛使用於天氣預報上,而且是十分理想的預報工具。
  • 觀測數據與天氣預報
    在這張圖上,記錄著北半球常規探空觀測站傳來的數據,包括風速、風向、位勢高度等基本氣象要素數據,「彎曲」的曲線中包含著各種天氣系統,其疏密程度反映了天氣系統的強弱。然而圖中西西伯利亞地區的數據卻出現了缺失。  陳博宇說,預報員可以通過這種天氣圖,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分析出當前大氣環流的形勢,為預報未來天氣做好前期準備。探空數據的缺失,就使得對天氣圖的分析出現偏差。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天氣預報還要分長短?
    於是,在該部門當中的「氣象員們」開始逐日記錄雨、雪、風、雷等天氣現象。慢慢地,數值天氣預報誕生了,於是乎,產生了如今的現代化天氣預報。中國人製作的第一張天氣圖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當然天氣預報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根據時效,大概可以分為以下5類。
  • 天氣預報為什麼越來越準?
    他建立的標準化預報流程更是人類的一大步。天氣預報的進步20世紀,突飛猛進的技術手段,讓人們在面對神秘莫測的天氣變化時,能打出更多的牌。第一張牌,是探空氣球。氣球升到高空,內部的儀器會記錄溫度、溼度等數據,並傳回地面,由此監測高海拔地區的天氣。如今,探空氣球仍是探測高空氣象的主要方式。第二張牌,是氣象雷達。它向天空發射無線電波,電波碰到雨或冰雹,就會反射回不同的信號,根據這些信號,人類由此可以判斷目標是多大程度的「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