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重慶的天氣預報更準了?背後有智慧氣象系統的「功勞」

2020-12-08 騰訊網

來源:創新重慶;由「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整理髮布

天氣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特別是近段時間,重慶天氣變化大

準確的天氣預報

不僅讓市民有準備

也對水利、電力、民航、運輸等

防備起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重慶市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預報技術,依靠集約化的智慧氣象系統,晴雨預報的準確率達到80%以上,強對流天氣的短臨預警命中率超過90%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

精準預報天氣的背後

都有哪些技術助力吧!

預報網格化

天氣預報更精細

要報準重慶8.24萬平方公裡的天氣

並不容易

重慶的複雜地形

曾為精準預報帶來不少困難

而隨著氣象預報的發展

2018年,網格預報這一概念

被引進到我市精細化預報業務中

什麼是網格氣象預報呢?據了解,這就像地球上的經緯網一樣,把重慶所在的區域分解成許多個2.5公裡×2.5公裡的網格,而公眾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個的網格中。每個網格的天氣情況各異,網格化預報就是針對每一個網格,以格點為單位給出預報意見,以實現最大限度的精細化

目前,重慶市正在發展0-10天無縫隙的智能網格預報。網格預報將重慶區域分割為約兩萬個格點,在每個格點上實現時空解析度為逐10分鐘、1公裡×1公裡的0-2小時臨近預報,時空解析度為逐小時、2.5公裡×2.5公裡的2-24小時短時預報,時空解析度為逐3小時、2.5公裡×2.5公裡1-10天的中短期預報。

據介紹,這樣高時空解析度的網格預報意味著氣象預報更加精細,更為準確、更為方便。通過智能網格預報,市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20分鐘後會下小雨、50分鐘後雨會停」。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

為精細化預報加「一把火」

說起來輕鬆

但智能網格預報的技術攻關並不容易

在觀測方面,氣象部門顯然不可能以格點為單位布設觀測站。網格預報的基礎來自於多源數據的綜合處理分析,這些資料的來源可謂千頭萬緒。

為了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業務中的應用,市氣象局提出「跳出小氣象、做實大氣象」發展智慧氣象的思路,其主要內容就是建設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天資·智能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御天·智慧防災系統

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天樞。我市智慧氣象的「第一顆星」就是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其對接了9顆觀測衛星、自建了4部都卜勒雷達和2000多個地面觀測站,與周邊省份氣象部門共享了10部都卜勒雷達和近萬個地面觀測站的數據,由此得以匯聚起海量數據。

據介紹,基於海量的氣象數據,結合豐富的預報經驗,再加上人工智慧的科學算法,天氣預報的精準度就越來越高。市科技局聯合百度智能雲建立的「天資·智能天氣預報系統—災害天氣智能預警平臺」,自2019年2月投入業務試運行,在去年幾次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預警過程中有較好表現。

2019年6月21日至22日凌晨,石柱縣迎來了一場強降雨天氣,造成十餘個鄉鎮嚴重受災,氣象部門提前預報預警,受災最重的馬武鎮及時轉移群眾220人,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加快災害預警

讓「智慧天氣」用之於民

為了實時進行災害監測

精準快速發布預警信息

市氣象局與百度智能雲共同研發

推出御天·智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通過建設預警大數據,御天·智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為上層多災種災害監測平臺、多專業協同研判平臺、多渠道信息發布平臺、多部門聯動響應平臺、多類別災情收集平臺等5個核心功能平臺業和數據分析提供全面統一的數據支撐。

與此同時,重慶市已經基本建立「市-區縣-鄉鎮-村-組-戶」的六級預警發布體系和3539個預警終端、160餘萬簡訊用戶、4.5萬預警微信用戶、2600餘塊電子顯示屏、700萬電視機頂盒在內的15類發布渠道,每次災害性天氣過程來臨前均會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防災避險

此外,市氣象局利用百度智能雲簡訊平臺,較大提高預警簡訊的發布速率。以前預警簡訊發布速率是每秒160條,現在提升到了每秒3000條;以前把預警信息發送給160萬預警責任人需要兩個多小時,現在縮短到了9分鐘。

據介紹,目前,人工智慧等技術主要應用在災害性天氣短臨預報預警上,已經實現了雷達回波、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智能預報,大大提升了強對流天氣預報的提前量,為預報員留出了更多的分析研判、應急處置時間。下一步,市氣象局還將繼續改進人工智慧模型,提高天資·智能天氣預報系統—災害天氣智能預警平臺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

相關焦點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各地積極推進的智慧氣象系統,不僅成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務。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長期致力於超算應用技術研究,牽頭開發的重慶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為地方減災救災提供重要決策支持。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被降溫」的天氣預報?_網易探索
    預報員「商量」氣溫數字:40℃屬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報 郊外百葉箱裡的溫度計,測量的是當時當地的氣溫,在氣溫預報中,它只是參照的數據之一。除此之外,氣象學者做天氣預報主要依據還有天氣圖、數值天氣預報、衛星雲圖、雷達回波等等。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機會運算出一個參考數值,但是氣象學者並不會直接引用。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重慶未來9天天氣預報
    重慶未來9天天氣預報 2020-09-29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
    圖為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閉幕會現場。劉曉林 攝 劉曉林 攝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1月15日,第二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圓滿結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王守榮、中華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常毅民在競賽閉幕式上致辭,並為獲獎選手和代表隊頒獎。國家氣象中心馬學款獲個人全能一等獎。
  • 天氣預報丨納尼,重慶未來40天39天都有雨?
    這個問題,在重慶人的朋友圈刷了屏。有網友曬出「天氣通」40天預報:「預計接下來會遇到36個雨天」;還有網友曬出「中國天氣」重慶40天天氣預報:未來39天都下雨!△「天氣通」天氣預報截圖雨,真的會一直下嗎?重慶市氣象臺預計:未來五天多陰雨天氣。
  • 天氣預報背後的高科技
    下面,就來聽聽專家介紹那些助力天氣預報準確率提升的「高科技」吧,正是它們在極端天氣到來前,為公眾通風報信,保駕護航。颱風是夏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現象,它雖能緩解高溫伏旱,補充淡水資源,但與之相伴的巨大風力、猛烈暴雨以及風暴潮,也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近幾年,藉助集合天氣預報模式及衛星觀測等技術的進步,我國颱風預測路徑誤差正在不斷縮小。
  • 當AI撞上天氣預報,會成為傳統氣象行業的末日嗎?
    深度學習助力天氣預報隨著人造衛星和氣象模型的強大化,面臨海量的數據,全球氣象人員開始尋求AI助力於數據處理,以能夠從數據中挖掘出更新鮮且遊泳的氣候模式,幫助更好地進行氣候預測。目前已經有研究人員致力於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和技術來處理氣候問題。
  • 天氣預報更名「新晴天氣」,品牌升級助力智慧生活
    天氣預報更名新晴天氣「智慧氣象」助力「智慧生活」如今氣象行業產品繁多,其中以墨跡天氣最被為人熟知。不過近日擁有三億用戶量的天氣預報對外宣布品牌和服務全新升級,正式啟用「新晴天氣」為新的品牌名稱,並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
  • 發展智慧天氣預報 給企業降下「黃金雨」
    準備旅遊,還未出門就收到目的地的天氣預報;要滑雪,可隨時了解風向、積雪深度等各種天氣指數;騎上共享單車,從APP裡就能輕鬆獲知沿途天氣情況……相信很多人都對這種精準的氣象服務充滿期待。   近日,《智慧氣象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出臺。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突然,屏幕上走出個小夥子,指著背後的一幅日本地圖認真講解,屋裡的日本人一下全都不說話了,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屏幕,幾分鐘後講解結束,大家才繼續喝酒聊天。這景象讓王世平吃驚不已,日方代表說,這就是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這些氣象信息由國家提供,由公司加工製作成電視節目,再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
  • 古人是如何進行天氣預報的?8個預測天氣的方法告訴古人有多智慧
    據說,從遙遠的夏商周開始,人們漸漸地學會了農業生產,但由於沒有水利工程條件,就必須要靠天吃飯,於是「天氣預報」便成為剛需之事。那麼,古人如何了解天氣變化呢?其實,首先應該是結合節氣——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再根據自己天氣變化的一些經驗,然後總結起來一定的天氣變化規律。比如:「疙瘩雲,曬死人」、「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等,一些就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諺語。
  •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高速公路天氣預報
    全國交通天氣預報:11月28日高速路況最新實時查詢 天氣網訊 近來南北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雪天氣,尤其新疆、西藏、甘肅、川西等地有雨夾雪,局部有大雪,這對交通出行非常不利,大家出行前要及時了解路況。
  •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到這裡就會有人問了,都有這麼厲害的計算機了,為什麼天氣預報還是不準確呢?這個就要說到天氣的本質了。它的運算對象就是氣壓、氣溫、風速、風向、溼度,這些指標都是怎麼流動的,這些微分方程描述的對象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對輸入值極為敏感,比如說有很多參數要輸入進去,其中的一個參數是1.0001,把這個當做初始值輸入進去,可能最終算出的結果就是後天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