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利用氣象雷達「巡山捕火」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湯珺琳 通訊員 翁文靜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如今,「綠色生態」已然成為「清新福建」的一張亮麗名片。

  又是一年風乾物燥季,林火防治成為眼下八閩大地的頭等大事,運用氣象雷達探測林火,成為福建林業部門防火的新「法寶」。

  大森林裡藏「小神球」:探測林火 氣象雷達有新招

  「大王叫我來巡山,抓住林火小妖精……」這首改編的歌曲,唱的是被譽為「小神球」的龍巖市紅尖山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新使命」——探測森林火災。

  龍巖市是福建省三大林區之一,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59.3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83.7%,是森林火災多發區和易發區。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至2010年龍巖全市發生森林火災數以千計,其中重大森林火災22起,因撲救森林火災致死10人,森林火災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目前森林火災監測的主要手段有衛星監測、遠程視頻監控、輔助高山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局限性。「衛星每天在每萬平方公裡探測17次,每次探測時間不到15分鐘。而森林火災發生初期或火線連續長度小於60米的火災是很難通過衛星監測到的。」龍巖市林業局防火辦主任陳光明告訴記者,「此外,遠程視頻全市累計可監控面積僅佔總林區面積的五分之一,且常受到能見度等條件的限制。人工瞭望和地面巡邏檢查等其他監測手段,也只能起到有限的輔助作用。」

  如何有效監測森林火災,成為當前福建生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發射功率大、接收機靈敏度高,可以探測到很弱的回波。基於此,福建省氣象局意識到,如果能準確識別、科學判斷雷達探測到森林火災升騰起來煙塵的反射回波,再加上6分鐘一次的雷達回波產品,其在森林火災監測方面的優勢將遠遠大於衛星等其他手段。

  2011年,省氣象局著手在龍巖市探索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監測和預警森林火災技術研發及業務應用。如今,通過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省氣象局已實現24小時全天候、全覆蓋、全時段連續監測森林火災,解決了衛星監測森林火險雲遮擋、人工觀測視野窄的難題;監測連續性好,可全面掌握森林火災動態,精準定位著火點,準確研判火場發展態勢,對火災撲救的組織決策提供實時信息支撐,提高了決策指揮的針對性;能較好反演火點的風向演變,提升森林火災撲救效率,保障了撲火人員安全;能還原林火發生發展過程,為重大森林火災調查提供科學數據。

  天氣雷達的這一創新應用,受到專家一致好評。省林業廳副廳長譚論在實地調研時,充分肯定了雷達監測林火技術的科學性和優勢,指出林火天氣雷達自動監測預警技術將推動森林火災撲救指揮水平走上新臺階。國家林業局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專家到福建省調研天氣雷達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工作時稱,此舉為「業務應用全國首創」,並提議將此成果在江西吉安、廣東梅州等地進行試點推廣。

  「小神球」蘊含大智慧:挖掘數據 積極拓展新領域

  看得到,還要看得快、看得準。省氣象局組織科研人員運用大數據挖掘方法,統計分析2002年到2013年的龍巖市森林火災雷達探測個例數據,總結出森林火災呈現在雷達回波圖中的特點。

  龍巖市氣象局紅尖山雷達站站長張深壽向記者介紹,通過監測森林火災回波變化情況,可以推斷出森林火災的著火點、起火時間、火勢情況等,並初步估計過火面積。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進一步剖析林火雷達回波數據特點與規律,建立數據研究模型,探索出雷達監測森林火災自動定位、過火面積估算、火勢蔓延趨勢等技術方法,並開發出實時跟蹤監測、自動預警等業務系統。

  2014年下半年,省氣象局利用雷達資料三維處理算法、圖形圖像識別處理算法、GIS等技術,開發了「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監測和預警森林火災軟體平臺」,實現林火回波自動識別,並通過多種方式發出預警,大大提高了森林火災監測和撲救效率。這一科研成果,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同年11月,龍巖市防火辦與市氣象局籤訂協議,依託「森林火災天氣雷達自動識別預警業務平臺」開展新一代天氣雷達監測森林火災業務試點。2015年,相關項目在省科技廳立項。

  在兩年多的實際應用中,雷達探測森林火災項目逐步走向了成熟,不僅實現林火探測準確率達90%以上,還將科研成果延伸應用於城市火災或突發爆炸的監測當中。2015年4月6日,福建省漳州市古雷PX項目發生大爆炸,省氣象局根據雷電回波特徵清楚地判斷出其中較大規模爆炸發生的次數,獲得中國氣象局領導的肯定。

  大智慧肩負新使命:部門聯動 林火防治新法寶

  2015年1月23日中午,福建省龍巖市武平中堡和上杭珊瑚交界發生森林大火。氣象工作人員通過龍巖天氣雷達12時48分監測到該處林火回波後,當即向市防火辦通報。市防火辦立即部署滅火工作,市氣象局派出雷達監測林火服務專家跟隨市防火辦主任到林火現場,進行現場氣象服務。經過作業,林火於24日早晨被徹底撲滅。

  「雷達監測林火發現時間早,而且能連續不斷提供實時火情信息,使我們及時掌握林火情況,提前進行信息傳達和滅火撲救部署,在此次滅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光明感慨道。

  氣象雷達實時探測預警有效監測到了絕大部分的森林火情。張深壽告訴記者,僅今年2月8日、2月9日和2月29日三天,龍巖市共發生林火29起,除了長汀縣塗坊鎮一起由於距離較遠、雷達有擋角未監測到外,氣象雷達對其餘的28起全部做到提早預警和全程實時監測,預警時間比其他手段早了30分鐘至2小時。

  這些雷達實時監測的信息,在森林滅火中起到關鍵作用。2014年11月19日下午,龍巖連城朋口發生森林火災,氣象部門於14時30分提供火災監測信息,之後每個小時給防火辦發送一次火災跟蹤信息,包括過火面積估算、災情發展趨勢預測等關鍵性內容,為撲救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

  林火探測,打開了新一代天氣雷達業務應用創新的全新領域。雷達森林火災探測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開始在保障能源和社會安全生產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今年,龍巖市氣象局與市電業局深化合作,保證輸電線路在受森林火災威脅時及時主動採取斷電等措施。

  張深壽表示,由於雷達探測林火業務化使用,涉及氣象、防火、林業、森林武警等多個部門,今後將注重實際需求,加強部門聯動,做好業務化推行工作,讓氣象雷達助推「清新福建」,更好地造福社會。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6年12月14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福建:用新一代氣象雷達探測林火
    中國氣象報記者 湯珺琳 通訊員 翁文靜  「大王叫我來巡山,抓住林火小妖精……」這首改編的歌詞,唱的是被譽為「小神球」的福建省龍巖市紅尖山新一代天氣雷達在監測強對流、颱風等災害性天氣外,又肩負的一項
  • 福建:氣象雷達給青山綠水「體檢」
    中國氣象報記者湯珺琳  近年來,福建省氣象局創新利用都卜勒天氣雷達對森林火災實時探測,每6分鐘給「青山綠水」做一次全方位「體檢」。  「每隔6分鐘,對半徑200多千米、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進行一次掃描探測,藉助雷達的火災回波可以更準、更早地發現林火,比目前其他探測手段早了30分鐘至兩小時,提高了森林火災撲救的效率。」龍巖市氣象局紅尖山雷達站站長張深壽說。  福建森林覆蓋率65.95%,長期保持全國第一。
  • 福建:雷達組網監測山火 力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清明前夕,由福建氣象雷達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監測林火系統」正式運行,監測結果應用於同時啟用的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電網山火預警監測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都卜勒天氣雷達組網對輸電線路附近山火的實時探測和自動報警,試運行5天成功探測到20餘起線路火災隱患,有效保障了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 福建開展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
    近日,福建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聯合新華網無人機培訓學院於福建羅源氣象實訓基地開展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試驗過程中無人機飛行平穩、數據通信順暢,並實時傳回了溫溼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數據。毫米波測雲雷達則獲取了十分有價值的回波基數據。圖為無人機氣象觀測與雷達定標試驗現場。
  •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福建境內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冰雹、龍捲、颮線等強對流天氣發生。冬季有寒潮、大風、大浪,春季有暴雨、大霧,夏、秋季有熱帶氣旋(颱風)、風暴潮、大浪等,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平均5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使福建在我國颱風、強對流、暴雨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福建利用氣象雷達監測林火受央視等媒體關注
    「福建利用氣象雷達探測林火工作上央視了!」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線講述】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23所矢志以航天技術服務國計民生,把氣象產業做大做強。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 抗禦強颱風「海棠」 福建新一代天氣雷達顯神威
    中新社福州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陳國明)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在這次抗禦「海棠」強颱風過程中,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大顯神威。  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位於福州長樂海拔六百五十米的石屏山上。自一九六五年建站以來,雷達設備已換裝四代,一直擔負著閩東北和臺海天氣監測任務。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為什麼氣象雷達能定量估測降水?
    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氣象學家還能利用一種叫做「天氣雷達」的氣象雷達來定量估測降水。氣象雷達發射出電磁波,電磁波遇到空氣中的雨滴、雲滴、冰晶、雪花等會發生散射,返回的電磁波被雷達天線所接收並顯示在屏幕上,氣象學家根據回波圖像可以得知大氣中降水的強度、分布、移動和演變情況,以此了解天氣系統的結構和特徵。
  • 他抓了兩隻原雞 獲刑8個月和巡山護林588小時
    何名(中)跟隨護林員巡山護林   「在野外活動人流集中期間用擴音器進行護林宣傳,勸止野外用火,勸止亂捕濫獵,勸止亂挖濫採,監督松材線蟲除治,協助開展森林病蟲動態監測……」最近兩周,巫溪縣白鹿鎮香樹村林業專幹何振青在進行森林巡護時
  • 以勞 代償 他抓了兩隻原雞 獲刑8個月和巡山護林588小時
    何名(中)跟隨護林員巡山護林「在野外活動人流集中期間用擴音器進行護林宣傳,勸止野外用火,勸止亂捕濫獵,勸止亂挖濫採,監督松材線蟲除治,協助開展森林病蟲動態監測……」最近兩周,巫溪縣白鹿鎮香樹村林業專幹何振青在進行森林巡護時
  • 談氣象雷達使用
    現代飛行,特別是雲中和夜間飛行,全憑氣象雷達判別前方雲團系何性質?有無危險?是直接穿越還是規避繞飛?能給飛行員以直觀的引導依據。氣象雷達是通過探測降雨水滴的大小和數量來判定前方天氣的。水滴越大、越密集,在雷達上的反射回波也就越強。
  • 風廓線雷達:捕風捉影的「氣象預報神器」
    科研人員利用航天雷達技術發展了測風雷達技術,用來研究機場風切變。如何來捕捉看不到的風的信息呢?地球表面被太陽照射冷熱不均,形成空氣流動叫大氣湍流,通過雷達監測湍流的運動軌跡,就能測算出風的信息。記者張文杰:從我旁邊這個風廓線雷達就可以,在150米到6公裡範圍內,對湍流進行實時監控。風廓線雷達是追蹤大氣湍流進行探測的遙感設備,航天科研人員通過它對重點氣象數據的採集,對風切變進行監測。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江蘇省氣象臺預報技術研發科劉安寧說,天氣預報簡單分為五個步驟:氣象觀測、數據收集、綜合分析、預報會商、預報產品發布。氣象觀測為天氣預報提供最基礎的數據,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結合的氣象立體觀測系統。劉安寧介紹,地基主要有地面人工觀測站、自動氣象站、L波段二次測風雷達等。在江蘇,每日同一時間,各地氣象站將地基設備觀測的溫、壓、溼、風等氣象信息傳到省氣象信息中心。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由於新一代天氣雷達存在很多探測盲區,而X波段天氣雷達因為體積小、低成本、功能完善、性能穩定,可利用其方便移動的優勢布局在探測盲區或容易產生小尺度災害性天氣過程的地方,是新一代天氣雷達組網的良好補充。——多種氣象雷達實現了全天氣過程綜合探測利用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和雲、氣溶膠等大氣垂直廓線探測新型雷達,實現從晴空大氣到雲的微物理過程再到降水的全天氣過程綜合探測,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 香港天文臺推出介紹雷射雷達網頁 推動氣象科普
    香港天文臺推出介紹雷射雷達網頁 推動氣象科普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香港9月22日電 香港天文臺22日推出一個新網頁,讓人們在網上暢遊世界上第一臺探測風切變的雷射雷達
  • 成都航空選用霍尼韋爾三維氣象雷達
    作為四川省省會,成都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然而其獨特的地形造就了多變的氣象條件。例如,其典型的多雲、雷雨等天氣給成都航空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包括航班延誤,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和乘客的出行成本。憑藉霍尼韋爾 IntuVue 三維氣象雷達 ,成都航空能夠優化航線調整決策,幫助航班在成都以及周邊地區安全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