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臺推出介紹雷射雷達網頁 推動氣象科普

2020-12-05 搜狐網
香港天文臺推出介紹雷射雷達網頁 推動氣象科普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22日17:00  新華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香港9月22日電 香港天文臺22日推出一個新網頁,讓人們在網上暢遊世界上第一臺探測風切變的雷射雷達。這是香港天文臺推動氣象及科普教育方面的一項工作。

  2002年,香港天文臺在香港國際機場裝置的雷射雷達,為世界上首臺用於機場風切變預警的雷射雷達。該雷達利用紅外光測量機場的風力分布情況,能十分有效地在晴空情況下探測風切變。而位於機場的都卜勒天氣雷達,則利用微波,在有雨的情況下探測風切變。雷射雷達可與之相輔相成。

  由於雷射雷達坐落於機場禁區內,普通市民較難接觸到。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鄭楚明博士說,現在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參觀這臺雷射雷達,不僅可看到其外貌,還可認識其運作原理,並通過實際的天氣個案了解其功能。











相關焦點

  •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共議航空氣象事業發展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莊白羽報導  4月19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岑智明和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劉心怡,雙方就推動氣象服務及航空氣象發展交換意見。
  • 香港天文臺推出全新分區天氣預報網頁
    人民網香港12月1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天文臺今日推出全新「香港自動分區天氣預報」網頁,提供香港特定地點的天氣預報。 網頁提供香港不同地點未來七天的氣溫、相對溼度、風向和風速的每小時預報,並利用圖像和動畫,顯示香港各地區的天氣資料。用戶可以選擇地點,查看該處各氣象要素每小時的時間序列圖表,以及每日香港的降雨概率。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二戰勝利後,香港天文臺於1948年加入國際氣象組織(IMO,即WMO的前身),從此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949年,香港天文臺開始利用無線電探空儀及雷達探空系統來測定高空氣象資料,並在國際氣象組織的幫助下,組建了一支以香港為基地的氣象探測船隊。
  • 香港天文臺預報員訪問國家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爽報導 3月7-8日,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博士和科學主任何宇恆先生訪問國家氣象中心。兩位香港預報員重點了解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業務,雷達合成圖在預報平臺的應用情況,隨後在天氣預報室和環境預報中心針對QPF、中期預報、地質災害等技術及環境預報業務流程和模式應用等進行了交流;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介紹了熱帶氣旋預報技術進展和海上氣象監測網絡建設情況,數值預報中心就GRAPES數值系統最新研究進展、國家級業務數值預報系統、雷達資料應用等技術進行了介紹,業務科技處就應急單位聯動機制與香港預報員進行交流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天文臺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打造服務亞洲乃至全球的「航空氣象中心」,打破西方的壟斷,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共享航空氣象信息。香港天文臺全天24小時對氣象、地震、輻射等多方面提供預報和監測,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一。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致力深度融合 服務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天文臺新任「掌門人...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美麗2020年2月,鄭楚明博士出任香港天文臺第十六任臺長,中國氣象報記者日前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記者:首先恭喜您履新香港天文臺臺長。鑑於內地朋友、氣象界同仁渴望對您有更多了解,您能介紹下個人情況嗎?鄭楚明:我於1989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物理系,取得博士學位,研究課題是量子力學,與現在從事的氣象工作很不一樣。
  •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10月28日,三方在京籤署合作協議,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代表三方在協議上簽字。民航局將作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建設和運行的主體單位,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將分別在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臺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技術支持中心和亞洲航空氣象中心備份中心。  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表示,航空氣象服務承擔著為民航飛行安全與正常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從1975年「北京-香港」的氣象電報電路開始,內地與香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逐漸密切。香港回歸20年來,雙方的溝通合作更加暢通,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為推動區域氣象合作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 香港天文臺推出新舉措 網站可查百年前天氣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天文臺昨日宣布,已推出了一項名為「天氣資料室」的網站新服務。  公眾人士如想知道過去某一個特別的日子的天氣﹕不論是兒子的生日﹑女兒結婚的日子等,只需在網頁上輸入當天的日子,有關的天氣即時在電腦螢光屏上出現。  天氣資料內容包括日照時間﹑雨量紀錄﹑當日最高及最低氣溫等。
  • 香港天文臺預計今年有4至7個熱帶氣旋
    新華社香港3月23日電 香港天文臺23日表示,預測今年有4至7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裡範圍,數目大致正常,而受氣候變化影響,全年平均溫度偏高,並有機會出現暴雨。香港天文臺臺長鄭楚明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預計香港風季將於6月或之後開始,而全年總雨量預測為2000至2600毫米,屬於正常至偏少。鄭楚明表示,世界氣象組織已確認2019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第二最暖的年份,香港去年的平均氣溫為24.5攝氏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成效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莊白羽 通訊員張繼文報導 北京-廣州-香港視頻會商專線的建設和連通為香港天文臺更好地了解全國天氣形勢提供了有力支撐;香港天文臺與上海颱風研究所、華東區域氣象中心合作推動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項目的順利實施。
  • 香港天文臺「小渦旋」天氣預報系統獲獎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9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日,香港天文臺開發的「小渦旋」城市臨近預報系統,可對未來數小時的惡劣天氣變化作出預測,獲2019年香港信息及通訊科技獎「商業方案」大獎,以及「商業方案(商業及公營機構
  • 2020深圳天文臺氣象科普活動預約指南(個人預約)
    2020深圳天文臺氣象科普活動預約指南(個人預約) 一、個人預約條件 1、預約人要認真閱讀《深圳市氣象臺公眾開放日參觀須知》,並告知隨行人員(如有)。 詳細信息:深圳天文臺氣象科普活動個人預約條件 二、申請流程 1、申請 申請人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深圳市(入口見文末提示)提出申請,上傳電子材料。
  • 2020年深圳天文臺氣象科普活動團隊預約指引
    2020年深圳天文臺氣象科普活動團隊預約指引一、團體預約條件1、團體預約責任人要認真閱讀《深圳市氣象臺公眾開放日參觀須知》,並告知每位團隊成員。2、同一單位及同一申請人原則上每年申請團體參觀次數不得超過2次。3、為保證參觀質量,目前本單位謝絕8周歲以下兒童及小學一年級以下(含一年級)成員(團體或個人)參觀。
  • 香港天文臺引入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解決方案
    香港天文臺成功在其總部的數據中心安裝了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簡稱HPCC)。全新HPCC系統替代了原有系統,增強了香港天文臺的天氣預報系統,提供包括天氣、溫度、溼度、風向、風速及海平面氣壓等預測信息。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推動制定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規範,支持社會各界建設面向公眾的氣象災害防禦培訓演練和自救互救體驗館,推動社區、企事業單位、學校、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群眾性應急演練。大灣區各城市分別建設1-2個綜合遙感超級站,組合布設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雷射雷達、北鬥衛星水汽觀測站等設備。加強氣象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研究,發展極軌氣象衛星反演大氣溫溼廓線、晨昏軌道衛星垂直探測、靜止氣象衛星垂直探測等技術,提高衛星雲量、雲狀、氣溶膠、水汽、雲導風等觀測精度。持續運作香港飛行服務隊颱風偵測飛行,探索發展長巡時、高性能氣象無人機,形成遠海下投探空和機載遙感探測能力。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在廣州舉行
    陳建軍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 楊群娜 通訊員楊鳳報導 11月2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會議回顧了上一次高層會議以來的合作進展並商討未來合作重點。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以及中國民用航空局氣象中心、空管辦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 雷射雷達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
    什麼是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以雷射束為信息載體,利用相位、振幅、頻率等來搭載信息,並將輻射源頻率提高到光頻段,能夠探測極微小的目標。它是現代光學的前沿技術,涉及到物理學的多個學科領域,融合了傳統雷達和現代雷射的優點,是一種主動遙感的先進技術產物。  雷射雷達可以為人類生活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