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雷達設備需要如何維護?工作人員需要再「冷熱兩重天」裡穿梭

2020-12-04 廈門網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 王東城 通訊員 曾文慧 圖/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新一代雙偏振雷達「天語舟」、3D可視型雷射雷達等,為氣象人員提供了越來越翔實可靠的數據支撐。炎炎夏日,這些設備的故障率也會比平時高,為了保障它們的正常運行,技術人員要冒著酷暑,在「冷熱兩重天」裡穿梭……日前,記者走近市氣象局裝備保障科技術人員,了解盛夏裡氣象雷達設備維護的故事。

  【現場】

  天熱雷達更容易出故障,每周都要爬上頂樓維護

  廈門是目前國內少有的有兩部都卜勒氣象雷達同時運行的城市,這意味著維護工作也是雙倍的。其中,狐尾山海上明珠塔呈花瓶狀,共19層,是我市第一座投入使用的鋼結構建築。塔頂的白色雷達天線罩,遠遠望去猶如一顆珍珠。「天語舟」則坐落在海滄蔡尖尾山上,整棟雷達樓的造型既像一艘船,又像一個別致的湯勺。最頂端的白色雷達天線罩,看起來也像一顆珍珠。

  「在盛夏時節,因為太陽照射強烈和高溫持續,雷達設備比平時更容易發生故障,技術人員就要加大對這些設備的維修頻次。」市氣象局裝備保障科技術人員陳賽說,除了遇到設備故障隨叫隨到外,現在,技術人員每周還至少要爬到這兩部雷達內部維護一次。如果遇到颱風朝著我省而來,就要臨時緊急維護。「前陣子,雙颱風朝著華東方向而來,我一天之內做了海上明珠雷達和天語舟雷達的維護工作」。

  天線罩內溫度高達45℃,每次維護一幹就是半天

  陳賽說,雷達在運行中,其匯流環會出現炭粉,炭粉多了,就影響雷達的正常運行,這時就需要對雷達進行清洗。

  海上明珠塔雷達頂端海拔高度195米,塔頂的白色雷達天線罩是玻璃纖維複合材料,遠看像一顆珍珠,近看像一個巨大的足球,進去後則猶如進入了一個蒸籠。室外氣溫30℃時,天線罩裡面的溫度可達45℃左右。在猶如桑拿房的天線罩裡作業,陳賽給雷達「洗澡」的同時,自己渾身也溼透了,就像是自己也洗了一個澡,衣服都能擰出水。

  雖然雷達天線罩看起來很大,但裡面的檢修艙很狹小,人只能蹲著工作。維護時,陳賽先用吸塵器把大塊的炭粉吸掉,之後用脫脂棉花包裹好鑷子,然後蘸上酒精,順時針一遍遍擦拭,直到把細小的炭粉擦拭乾淨。

  「棉花包裹也有技巧,多了擦不乾淨,少了鑷子會對器件造成損傷。」陳賽說,「一般一幹就是半天,大約30分鐘出來透透氣,不然無法堅持下去。」

  ▲陳賽正在高高的風塔上工作。

  雷達主機喜歡吹空調,技術人員頻繁經歷冰火兩重天

  先爬上五層樓高,然後再爬一段梯子,來到位於頂層的雷達機房。機房裡有一個炮筒狀的發射器與電腦連接,陳賽操作啟動後,「炮筒」緩緩升出天窗,從立式掃描轉為水平掃描。掃描時,「炮筒」發射一束綠光之後,電腦屏幕上顯示出5公裡左右範圍內的大氣汙染狀況圖譜。這個「炮筒」及電腦等組件,就是2016年底我市新安裝的3D可視型雷射雷達。

  陳賽說,3D可視型雷射雷達可連續監測大氣,實時分析PM10、PM2.5的濃度分布,是空氣品質的「守衛者」。他每周都要來給它做一次「體檢」,同時幫助「炮筒」到天窗外活動一下,查看它的運行狀況。

  在炎熱的盛夏,給3D可視型雷射雷達做維護時,陳賽要頻繁進出26℃的機房。「而室外是35℃以上,冷熱切換,如果身體素質一般,就很容易中暑。」陳賽說。

  陳賽解釋說,因為雷達的主機等設備需要在低溫環境下運行,所以主機都待在24小時空調製冷的機房裡。「海上明珠」「天語舟」雷達主機房的溫度要求更低,為18℃。

  【背景】

  我市氣象設備頻添生力軍

  CFL-06 L波段低對流層風廓線雷達

  這種雷達是以大氣湍流為探測目標的晴空探測脈衝都卜勒雷達,能以高時空解析度,連續提供150米——6000米探測高度範圍內的大氣水平風場、垂直氣流、大氣折射率結構常數等氣象要素隨高度的分布;連續獲取探測地域的大氣折射結構波動和湍流起伏等氣象信息。

  3D可視型雷射雷達

  這種雷達採用波長為532nm線偏振雷射,主要用於連續監測大氣氣溶膠的水平和立體分布,分析氣溶膠的組成結構和時空演變,能夠實時給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PM10、PM2.5的濃度分布,對灰霾、沙塵暴、降雨等天氣過程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可調焦攝像裝置實時拍照記錄,能更準確地監測定點工業煙塵的排放、城市上空環境汙染物的擴散、捕獲汙染源位置。

  S波段雙偏振都卜勒氣象雷達

  蔡尖尾山上的「天語舟」就是這種雷達,其對暴雨監測、降水估測精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它生成的豐富氣象產品可完全滿足短時臨近預報、降水估測、強天氣識別和分析、風場分析和切變識別等業務和服務的需要。

  微波輻射計

  目前我市裝備的是當今最先進、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微波輻射計。它採用獨有的多通道並行測量技術,性能穩定、測量精確、高度自動化,軟體功能卓越,能實時和連續檢測大氣邊界層和對流層的溫度、溼度、液態水廓線和總量信息。可以多地域適應、全天候和全天時觀測。時空覆蓋率比探空氣球大,近地層觀測精度比衛星高,晴空觀測比天氣雷達優越。

  -陳賽在操作3D可視型雷射雷達。

  【花絮】

  避免被液氮凍傷

  上演「冰火之舞」

  聊到溫差大給工作帶來的挑戰時,陳賽還講了一件事。前陣子,他到翔安區氣象局為微波輻射計添加液氮。陳賽說,添加液氮平常只要三瓶液氮就可以搞定,那天因為風力大液氮揮發太快,最後又臨時讓廠家送了三瓶,才完成作業。

  「其實,在大風天這種操作很危險。」陳賽說,在常壓下,液氮的溫度僅有-196℃,人體皮膚如果直接接觸到液氮,只要超過兩秒就會凍傷,而且是不可逆的。那天風大,而且風向不定,陳賽他們冒著酷暑天,小心翼翼,跳著避開風吹操作,上演了「冰火之舞」。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民豐縣氣象局開展雷達維護工作
    為保障汛期期間雷達正常運行,及時準確的提供數據,2020年4月1日,民豐縣氣象局業務人員開展雷達的維護工作,為汛期保障服務提供充分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捕捉風雲變幻的氣象「千裡眼」,氣象雷達對氣象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做好氣象雷達維護至關重要。
  • 風廓線雷達:捕風捉影的「氣象預報神器」
    民航有三大災害氣象天氣,除了雷暴、低能見度,還有一種災害天氣「風切變」。這個詞,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風切變,很有可能飛機會被拍在跑道上,造成安全事故。那麼,如何應對這個無形的機場殺手呢?一起來了解一個航天神器。發生在2009年廣州飛成田機場的貨機意外,造成正副駕駛當場罹難。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冷庫搬運工穿梭在冰火兩重天,一年四季在零下18 ℃的冰庫裡工作
    雖然早已立秋,但近來天氣仍是酷熱難耐,讓不少人發出「恨不鑽進冰箱裡」的感慨。在阜陽有這麼一群人,一年四季在-18 ℃的冰庫裡工作。即使到了酷熱天,他們仍要穿著棉衣棉褲,體驗「冰火兩重天」。爽!隨著厚重的大門打開,冷庫裡一股刺骨寒氣伴隨著制冷機的轟鳴聲撲面而來。仗著身體還算壯實,記者試著不穿棉衣、棉褲走進冷庫,立即一股冰爽勁從腳底直透頭頂——爽!瞬間,全身汗水幹了,毛孔倒立,不由自主地抱緊了雙肩。記者不敢再「逞強」,趕緊跟著搬運工施健走出冷庫,換上臃腫的棉衣、棉褲。
  • 國際氣象防災減災裡的「中國貢獻」
    內蒙古自治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檢修維護蒙古國南戈壁省雷達設備。圖/中國氣象報內蒙古記者站但這項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時間緊、任務重、語言不通是巡檢過程中令王慶友印象最深的事。一般情況下,巡檢需要8天,去掉離、抵境兩天和來往南戈壁省兩天時間,留給實際巡檢的時間只有短短4天。
  • 內蒙古對氣象探測設備進行現場巡檢校準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3月27日, 內蒙古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分批次、由近及遠啟動了2020年全區地面氣象探測設備現場校準、天氣雷達巡檢標定、探空系統自巡查遠程技術指導工作。巡檢校準工作包括檢查各臺站探測設備運行環境及維護情況、備件管理情況,對蒸發傳感器、自動站採集器、降水天氣現象儀進行現場核查,對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進行測試、定標、維護、維修,對L波段探空雷達、應急接收系統、水電解制氫設備進行標定、維護、維修,與臺站保障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流。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建立了完備的氣象雷達保障體系雷達保障體系的建設以美國天氣雷達網最具代表性,由雷達運行中心、設備維修中心和裝備供應保障支持中心共同支撐起雷達的運行監控、遠程技術支持、維護維修、備件供應與壽命跟蹤技術及軟硬體技術升級改造的雷達綜合保障工作。
  • 鐵嶺縣氣象局開展冬季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巡查維護工作
    冬季來臨,鐵嶺縣氣象局裝備保障人員於近期對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巡查維護,確保各類氣象儀器正常運轉、氣象數據採集傳輸穩定。此次巡查維護包括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和觀測站觀測設施兩大部分。裝備保障人員對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各類參數、報警設置、通訊指示燈狀態、軟體運行版本進行了基礎檢查,並校對時間,確保實時數據及時上傳,監控軟體和備份自動氣象站正常運行。其次對觀測場溫溼度、氣壓、風向風速傳感器運行情況,各分採狀態指示燈和主採集器箱體密封情況,以及觀測場四周探測環境進行了檢查,並對降水現象儀進行維護,確保觀測設備正常運行,氣象監測數據精準有效,為氣象服務工作提供第一手可靠數據依據。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順利組織完成氣象人員執照定期註冊考核工作
    4月25日,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順利組織並完成了氣象人員各專業執照定期註冊考核工作。 根據《民用航空氣象人員執照管理辦法》要求及民航北京安全監督管理局統一部署,於4月25日在民航北京安全監督管理局順利完成了2019年度航空氣象人員執照定期註冊考核工作。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天氣預報的誕生:雨水與人類的邂逅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 用雷達流量計去對河流流量測量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河面上是否有橋知道了河寬和河深,就會大體知道要利用什麼設備去測量,需要幾臺設備去測量。河面上是否有橋,可以預設安裝預算。要儘量在有橋的地方進行施工,比較節省成本。2.最低水位最低流速是多少以便於選擇用什麼設備更合適,我們有兩種流量計,一種是雷達流量計,一種是都卜勒超聲波流量計3.兩岸是人工修整的河道,還是天然的河道?
  • 談氣象雷達使用
    現代飛行,特別是雲中和夜間飛行,全憑氣象雷達判別前方雲團系何性質?有無危險?是直接穿越還是規避繞飛?能給飛行員以直觀的引導依據。氣象雷達是通過探測降雨水滴的大小和數量來判定前方天氣的。水滴越大、越密集,在雷達上的反射回波也就越強。
  • 河南空管分局完成都卜勒天氣雷達中期檢修工作
    為了更好地應對冬季複雜天氣,確保春運期間設備平穩運行,近日,河南空管分局氣象設備管理室對都卜勒天氣雷達展開中期檢修維護工作。針對本次雷達中修任務,設備管理室以「提高實踐能力為抓手,解決重點問題為目標」的工作導向,認真籌備,精心部署。
  • 汽車免維護蓄電池真的不需要維護嗎?
    免維護蓄電池,實際上只是免去了頻繁添加電解液也就是蒸餾水的工作。理論上來講,免維護蓄電池的壽命一般在2-3年,如果使用和維護得當的話,使用4年以上也是沒有問題的。一、如何自行檢查免維護蓄電池?免維護蓄電池一部分具備觀察孔,可以直觀的反映出蓄電池的當前狀況。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線講述】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23所矢志以航天技術服務國計民生,把氣象產業做大做強。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 福建:利用氣象雷達「巡山捕火」
    大森林裡藏「小神球」:探測林火 氣象雷達有新招  「大王叫我來巡山,抓住林火小妖精……」這首改編的歌曲,唱的是被譽為「小神球」的龍巖市紅尖山新一代天氣雷達的「新使命」——探測森林火災。  如何有效監測森林火災,成為當前福建生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發射功率大、接收機靈敏度高,可以探測到很弱的回波。
  • 成都航空選用霍尼韋爾三維氣象雷達
    作為四川省省會,成都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然而其獨特的地形造就了多變的氣象條件。例如,其典型的多雲、雷雨等天氣給成都航空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包括航班延誤,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和乘客的出行成本。憑藉霍尼韋爾 IntuVue 三維氣象雷達 ,成都航空能夠優化航線調整決策,幫助航班在成都以及周邊地區安全飛行。
  • 洪澤湖畔的雷達衛士
    許波2004年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縣局和市氣象服務中心等多個崗位任職,2014年12月任現職。用他的話來說,他還是一名「裝備新兵」。  淮安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位於洪澤湖畔,雷達塔樓距離市氣象局有60多公裡。由於洪澤湖的湖底高出裡下河地區8米至10米,是名副其實的「懸湖」,都卜勒天氣雷達的建成,對洪澤湖區域的氣象防災減災發揮了巨大的預警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