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高效!曙光守護電力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穩定運行

2020-12-06 中科曙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業都圍繞信息化、數位化轉型升級。在電力領域,智能電網、能源大數據、智能化運維、智能工業仿真、數值模擬等等都為電力發展提供了支撐。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成為了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的核心訴求。

電力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是電力研究的重要技術支撐之一,基於系統可進行風能預測等氣象服務。與此同時,完成上述系統的運行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完善機房環境,以支撐數值天氣預報中心計算集群業務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則尤為必要。

打破傳統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守護電科院1000㎡機房空間

在中國電科院新能源樓數值天氣預報運行中心機房項目中,曙光針對此項目建築面積500平米,主機房300平米、展示及會商分析室200平米的空間,以CloudBASE GreenRow機櫃排級微模塊-C1000系列成功部署,並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該方案中,曙光CloudBASE GreenRow機櫃排級微模塊-C1000系列集機櫃、配電、製冷、布線和監控系統於一體,由機櫃系統、配電系統、製冷系統、布線系統、監控管理系統共五大系統組成,方案整體具有高度集成、快速部署、節能高效、安全可靠、智能管理等優勢。

相對於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GreenRow機櫃排級微模塊採用全封閉設計,該解決方案的部署方式更加靈活、迅速,氣流組織顯著優化,換熱效率大大提升,空間佔用明顯縮小,建設周期大幅縮短。單機櫃功率密度最大可達30kW,有效解決了中、高密度數據中心IT設備散熱問題,與此同時,還可降低數據中心的PUE值,大幅減小數據中心的能耗,使年平均PUE值保持在1.4-1.6之間,滿足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需求。

節能數據中心設計,滿足電力用戶個性化需求

除曙光CloudBASE GreenRow機櫃排級微模塊-C1000系列產品外,包括機櫃級、機櫃池級、貨櫃級微模塊,以及液冷伺服器配套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等在內的數據中心產品均可根據客戶業務發展情況,滿足電力仿真等相關個性化需求。

目前,在電力仿真領域,曙光已形成了適應行業案例,通過領先的數據中心產品解決方案,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耗電量每年節約30%以上,提升系統整體運算效率;圍繞光伏發電節能數據中心,採用節能數據中心設計,大幅降低用電成本,實現端到端一站式服務,受益於原廠服務能力,從而降低項目成本,助力合作夥伴建設全國首個光伏「領跑者」信息平臺、實證平臺。

電力系統轉型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領域,不管是能源的轉型,還是電力的升級,都與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曙光將繼續發揮自身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的領先優勢,並且不斷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打造更加完善、高效、節能的電力仿真一體化解決方案,以滿足個性化業務發展需求。

相關焦點

  • 曙光節能助力長江電力三峽工程建設
    讓小編驕傲的是,憑藉在數據中心領域的優勢,曙光的數據中心產品解決方案於2018年底成功部署於該工程,成為一顆「閃亮的星」。高質量取勝,曙光節能助力長江電力三峽工程建設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江電力」)作為世界水電行業的引領者,運營著全球最大的水電機組群。
  • 數值天氣預報(GRAPES)發展規劃
    隨著數值預報業務的深入發展和全面展開,計算機硬體資源嚴重不足,圖形圖像軟體、GRAPES系統版本管理、診斷分析工具等也不適應複雜、龐大的業務數值預報系統的開發和穩定、可靠、有效運行的需求。以《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圍繞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核心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於數值預報研發和業務運行體制機制,持續發展以GRAPES模式為核心的我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體系,發展符合東亞區域天氣氣候特徵的模式物理過程等模式關鍵技術和資料同化技術,努力實現GRAPES模式系統成為我國天氣業務中的主要數值預報模式系統。
  • 漲知識:這個「超級大腦」改變了中國的天氣預報!
    第一章  中期預報的艱難歲月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經成為國際天氣預報的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已經成為制約預報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建設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是一場面向世界頂尖科學的挑戰。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從零基礎到數值天氣預報專家  入職的第一周,孫啟龍便走上了數值天氣預報超算應用服務的道路。很快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孫啟龍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天氣預報背景知識匱乏。  閱讀大量天氣預報相關專業書籍、查閱數值天氣預報前沿文獻材料,孫啟龍在短時間內快速彌補自己的短板,對國內外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有了清晰的認識。
  • 國產超算×國產模式×國產數據 我們的天氣預報會更準嗎?
    預測天氣和氣候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問題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數值模式預報方法取得了成功。然而,60多年來,人們所需的氣象預報時空精度越來越高,數值模式已經從一個簡單的正解方程發展到世界上最複雜的軟體項目之一,海量數據和數百萬條代碼總能輕易佔滿計算設備的所有可用資源。
  •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發的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日前正式業務化運行。該預報系統歷時6年研發,以國際先進的數值模式NEMO為動力核心,耦合了海冰模式,水平網格解析度優於10公裡,垂直方向共75層。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以數據收集系統為根基、集合同化系統為主幹、預報系統為分支、產品製作系統為終端的綜合集成數值預報系統,形成了數據收集、資料同化、數值預報和產品分發四大子系統分布式鬆耦合的樹型運維架構。
  • 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後來,科學家創造出「數值求解」法,但由於未認識到大氣動力過程的多尺度性,無法區分天氣系統演變的主因,嘗試宣告失敗。時間一轉眼到了1950年,美國一位氣象學家使用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做出了第一張24小時天氣形勢預報圖——由此,「數值天氣預報」一詞正式使用。
  • 國產超算×國產模式×國產數據 天氣預報會更準嗎-中國氣象局政府...
    但很多人不了解,每天服務於我們生產生活的天氣預報對超算的需求多麼迫切和嚴苛。  預測天氣和氣候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問題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數值模式預報方法取得了成功。  對全球主要氣象機構來說,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則是在數值模式預報方法為主流的今天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他們對高性能計算機的需求與大多數普通人對手機的需求很是類似——架構更先進、計算能力更強、存儲容量更大、更加綠色節能,可有效支持海量數據的處理和眾多模式的運轉,幫助氣象部門更快地研究製作發布更加精準的天氣預報,惠及每一個普通公眾。
  • 中期數值天氣預報開啟新裡程
    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成為國際天氣預報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亟待開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系列發展計劃出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列入「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預報系統建設項目也通過了審批立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時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也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這是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理論基礎。1950年,在普林斯頓最早嘗試了使用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進行天氣預報(更準確的說是事後模擬預報);1954年在斯德哥爾摩則第一次進行了實時預報,但是距離日常所需的天氣預報仍有很大差距。
  • GRAPES: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的新平臺
    在中國氣象人的眼裡,GRAPES代表著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全球/區域多尺度通用同化與數值預報系統」。其中,GRAPES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系統,曾作為唯一的中國發展的預報系統,加入世界氣象組織北京2008年奧運會預報示範和研究示範計劃,為奧運會提供氣象服務。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今日氣象」十六大成就片——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也是利用數學方程對天氣變化的模式進行仿真運算的。  迄今為止,數值預報模式已達到上百種,用於業務預報的模式也達三十多種。但是大體上,數值預報可以分為地轉模式、平衡模式和原始方程模式三大類。為了儘量真實反映大氣狀況,模式所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任何一種模式的運算量都是非常大的,人工計算不可能及時地給出預報結果。於是,大型計算機承擔了這個龐大的運算任務。
  • 【科普】神馬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與經典的以天氣學方法作天氣預報不同,它是一種定量的和客觀的預報,正因為如此,數值天氣預報首先要求建立一個較好的反映預報時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數值預報模式和誤差較小、計算穩定並相對運算較快的計算方法。
  • 數值預報:有效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精度
    根據GRAPES的2020年至2040年發展計劃,全球同化預報系統模式水平解析度將高於5千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2025年目標是5千米),模式頂層將達到80千米或更高;區域水平解析度將高於1千米(2016年英國氣象局水平解析度達到1.5千米)。    要實現這一目標,數值預報模式所需要的觀測信息要同步發展。
  • 美國與歐洲數值天氣預報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
    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於1975年11月4日正式成立,1979年8月1日開始正式發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  ECMWF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超一流水準  面向實際應用的科技發展與基礎理論研究不同,需要系統地把握好應用中的每個具體環節,魯德先生一開始就特別強調這一點。  ECMWF的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在世界上眾多模式的角逐中處於超一流水準的位置,並非近期才發生的事。
  • 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有新突破
    本報北京12月6日訊(記者王學健)幾天後北京的天氣將是陽光明媚還是大雨傾盆?這是作為世界難題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需要回答的問題。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研發的「全球ATOVS資料三維變分同化系統」通過準業務化驗收,該技術將使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有效時效在北半球和中國區域延長12個小時左右,在南半球延長24個小時以上。
  • 中國氣象局自主研發全球預報系統今起正式業務化運行
    T639是在國外資料同化系統及全球模式的基礎上改進而成,所用資料較少,尤其是衛星資料佔比不超過30%。而GRAPE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的資料應用水平遠遠超過T639,衛星資料佔比達到70%。此外,GRAPE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在應用觀測資料的高質量同化技術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其同化觀測資料時,在質量控制和偏差訂正技術方面優勢明顯。
  • 科學網—美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緣何落伍
    他發問:美國在發展數值天氣預報進程中,為什麼科研開發與業務應用總是不能協調? 雖然表面上看是探討科研轉化的效率問題,但明眼人不難看出Mass批評的實質是美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的落伍。那麼,Mass如此揶揄美國的預報水平,是否有足夠依據呢?他給出了一個排名曲線圖,在美國之上的國家或機構確實不少,包括一枝獨秀的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以及英國和加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