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鋼之鍊金術師》是一個極度優秀的故事,在無數點評或排行榜單上居於高位,被稱為「完美圓形」的神作,這個優秀的作品就是一個完整的圓形,故事的起點和終點,以及伏筆都非常完善,就如同鍊金術師們畫的圓形一樣,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愛德華兄弟從家出發,最後回到家中。
太多的分析聊夠了《鋼之鍊金術師》這個大圓裡完美的部分,然一部好的作品需要衝突,而衝突本身所帶來的矛盾對立便是一部作品精彩的地方。關於《鋼煉》這部作品,我想探討的有三個地方,每個衝突點都十足有深度,接下來請讓我為大家道來。
01人工和機械的矛盾
血肉的盔甲與生鏽的靈魂在科技高度發的今天,許多人工智慧產品的不斷湧現,人工和機械的矛盾便由此展開。機械冰冷理智保持高度的統一,人工則溫暖感性迸發嶄新的創造力。本作就將這樣的一種矛盾放置在了一個更為極端的情況下,用了更為極端的籌碼。用你的血肉煉化已逝之人的靈魂,你是否願意?在這樣的一組矛盾裡,表面是人與機械的矛盾,而裡面則是肉體與靈魂的矛盾。
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如今的人工智慧,也很難做到完全模擬人的情緒。正因為人的情緒複雜多變,更遑論人的靈魂這樣一個虛妄的名詞。作品中有許多這樣的矛盾結合體,比如人造人斯洛斯,是愛德華和阿爾馮斯人體煉成自己母親的產物,擁有和其母親完全不一樣的外貌。最後力竭而死。算上第一次的人體煉化失敗,愛德華曾親身屢次見到母親的離去。可以說是貫徹始終的悲劇,我們都知道除了真正死於流行病的母親。另外兩次都算不得真正的人,她只有母親血肉的盔甲和一顆生鏽的靈魂。但是當愛德華真正手刃這樣的一位人造人時,想必內心也是極度痛苦的。因為清醒而痛苦,因為痛苦而真實。虛幻的水中月,是在觸碰後的沉淪罷了。
02悲劇的漩渦與溺水的掙扎
可以說作品的節奏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悲劇連環組成。這就是筆者想要探討該作的第二個矛盾,在無限悲劇的漩渦裡,深陷泥沼的掙扎是否還有意義?悲劇作品中,如果作品主題只停留在刻畫悲劇本身或者是表現一些人物的對抗精神,這樣的作品本身是無法出挑的。因為對抗命運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對抗命運可能本身就是一種命運。筆者曾經讀到過一句話「生活就像一座神廟,即使荒蕪,仍然是祭壇。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在無限的宇宙裡,宇宙沒有邊際和盡頭。只是在這剎那的時間軸中,我有過屬於自己一秒的安息那便足夠。
筆者認為這就是該作一個很出彩的地方,它沒有過分強調結局的悲慘。而是在悲劇的漩渦裡,總能找到一些停頓駐足的地方。比如作品中,一生行走在刀鋒中的斯卡和陪伴在他身邊的同伴們,煤老闆,醫生,小梅等人,即便不由初衷,即便滿心遺憾,因為這一次最後的溫柔,讓人也會感嘆命運,不虛人間一遭。原來我們終將相逢,用離開的方式。
03前塵與今生,回到家的愛德華兄弟
在03版的故事中,阿爾馮斯被煉成了賢者之石,但此時愛德華已經被敵人殺死,為了拯救愛德華,阿爾選擇了自己的消失。而當哥哥愛德華復活後又用自己拯救了弟弟隨後穿越了門回到了現實世界。而阿爾在復活後卻也遺忘了他們煉成母親後的所有記憶。前塵隔海,今生不能再見。這是筆者認為最虐的片段。原來所有的拯救和付出,最終也只能換來這樣的一個結局。
比起FA圓滿的結局,筆者更喜歡03版的這樣的效果。因為成長,我們才會明白世事陰晴圓缺,往往不圓滿才是世間真正的圓滿。因為命運的給予與獲取公正的不講人情,你想要什麼就必須付出等量的代價。以前我認為這是一部畫給少年們的動畫,但現在長大後才發現,裡面暗含了太多成年人的規則。我們都曾經是熱血沸騰的少年,都曾經歷經山河破碎遍體鱗傷,但最後都會為了真正心中所想之事付出與犧牲。因為懂得,所以善良。因為善良,所以體諒。作品裡出現了太多生死離別,以至於筆者不再害怕告別。因為告別不代表我們在彼此心中消失,往往因為羈絆而在生命的終點再次相逢。也許在你不在的那個世界裡,我會幻化成風,清晨像你問好,傍晚陪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