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歡迎來到本期話題!今天小編要發揮自己的洪荒之力來和大家聊一聊天上的事。
大家都知道,運動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一般的研究學者都會讓太陽作為參考系來研究天文,也就是地球一直繞著太陽運動的原理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球是一直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而它公轉一周的時間便是我們經歷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那麼,有沒有好奇的同學想知道如果太陽繞著銀河系運動一周會耗費多長時間呢?它和地球公轉一周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會不會也出現四季呢?本期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緊握科學的鑰匙打開科學的大門吧!
首先讓我們來到遠古的恐龍時代,地質學上習慣將其分為三個時期:三疊紀時期,侏羅紀時期,白堊紀時期。這個時期是爬行和爬蟲類動物統治地球的繁盛時期,其中的代表動物恐龍出現於三疊紀後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而恐龍時代結束於大約2.5億年前,那麼恐龍時代的結束和太陽星座繞著銀河系運動有什麼聯繫嗎?
銀河系主要分為人馬座懸臂,獵戶座懸臂,英仙座懸臂,天鵝座懸臂,而太陽系位於獵戶臂上,那裡恆星的數量很少,而且他們的密度也很小,離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26000光年,與太陽系距離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我們也有42200光年,這樣遙遠的距離的確很難對地球上的生物,溫度,氣候等產生影響。太陽每秒以240千米的速度公轉,如果繞著銀河系運動一圈也需要25000億年的時間,況且天體運動的速度特點不穩定,有快有慢。
如果太陽運動到銀河系的懸臂的附近,那裡的天體非常的密集,而太陽的運動軌跡很容易受到那裡強大的引力的影響,這種強大的引力很有可能改變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從而改變地球生物的生存環境,最終引發生物大災難甚至滅絕。小編覺得在數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可能發生了一場大分裂,導致恐龍從此消失滅絕。
另一方面,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目前在銀河系中存在著很多不相同的,不明確的黑暗物質區,這些黑暗物質質量很大不會發光,也不與電磁波等發生作用,至今科學家仍在不懈努力地研究它們!小編相信在如今強大的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我們的科學家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發現和成就!小編也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化石博物館參觀那些曾經的榮耀光輝!
好了,本期關於科學的話題小編就和大家先聊到這裡啦,我們下期再嘮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