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離世的12位中國院士,他們的偉大事跡,讓人感動和淚崩

2021-01-10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距離2020結束,沒幾天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是艱難的一年,大部分人過得並不輕鬆。

面對疫情的考驗,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等科研專家和醫護團隊,迎難而上,護一方安穩。

有一群可愛的人,帶給我們太多感動,他們就是:中國院士。

可以說,院士在抗疫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除了醫療領域,在很多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都有很多厲害的院士,為我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的院士們,是一群高知識分子、高科技人才,值得我們欽佩和敬仰。

他們,是國家的脊梁。

但不幸的是,今年已經有30幾位院士去世。

由於篇幅有限,我就選了12位院士,給大家介紹一下。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研究和奉獻,甚至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

01李冠興

(1940年1月14日-2020年12月1日)

核材料專家

李冠興出生在上海,是家裡的老大。他從小就很聰明,學習也好。

16歲的他便考上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是年級裡最小的學生。

他在清華就讀十年時間,研究生畢業。

隨後,他被包頭的二0二軍工廠招過去,做了技術員,研究方向是核材料。

李冠興在廠工作的時候,各種大小的報告都做過。

張沛霖認為,李冠興已經達到院士水平,就投了他一票。

當了院士以後,部裡又要提拔他當廠長,可是院士當廠長是從來沒有過的。他也拒絕了,部裡來的人也回去了,說再考慮考慮。

部裡再來人,就直接宣布了李冠興做了二0二廠的廠長。

他經常告訴身邊人: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一輩子有機會,做幾個大課題是不容易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

李冠興院士2020年12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

02侯鋒

(1928年2月3日-2020年11月7日)

蔬菜育種專家

侯鋒出生在山東,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26歲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天津從事蔬菜研究,重點研究蔬菜是黃瓜。

那時候,黃瓜在種植過程中特別愛得病,產量極少,甚至絕收。

侯鋒院士就下定決心研究黃瓜,沒想到一諾就是一輩子。

他帶領著團隊,研究抗病育種,使黃瓜的畝產量提升到80%以上。

曾經吃不起的黃瓜,成為和白菜一樣的家常菜。侯鋒便有了「黃瓜王」的稱號。

侯鋒院士於2020年11月7日離開了,享年93歲。

03張俐娜

(194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7日)

高分子物理化學家

張俐娜,出生在福建光澤。

初中畢業的時候,趕上國家對師範生的擴招,張俐娜原本要上師範的,老師覺得她是科學家的好苗子,就讓她改了志願。

張俐娜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是武大唯一女院士。

當她在日本學習一年多的時間,導師建議她留下來,或者介紹到美國去,可是她都拒絕了。

她出國學習的信念就是,為報效祖國而出去,學好知識再回報祖國。

張俐娜年過七旬依然堅持在講臺上,直到2019年6月才退休。

她的退休生活才剛剛開始,便永遠的離開了。2020年10月17日,張俐娜院士享年80歲。

04陳定昌

(1937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出生於上海,26歲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

此後一直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在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上,取得多項重大技術成果,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

陳定昌非常自謙,從不標榜自己, 他說自己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做了一些工作。

他在遺囑中交代自己的後事:「所有喪葬事宜一切從簡,喪葬費用自理,對組織沒有任何要求。」

這讓所有聽聞者,無不動容。

陳定昌院士,於2020年9月7日病逝,享年83歲。

05曹楚南

(193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7日)

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

曹楚南有5個兄弟,他和二哥最為要好,一直跟隨二哥讀書。

當家鄉被攻佔的時候,他和二哥進私塾學習,後又轉入梁豐中學學習,直至高中畢業。

1948年,高考之際,曹楚南得了急性闌尾炎。

手術之後的曹楚南,身體虛弱,打算放棄高考。

可是兩位同學極力勸說,他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曹楚南忍者病痛參加統考,最後被同濟大學化學系錄取,成了新中國第一批本科生。

在1996年的《院士自述》中,曹楚南寫道:

「其實,治學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對於這個道理,是通過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較晚才切身領悟到的。」

曹楚南就是在一點一點的摸索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曹楚南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

06鄭守仁

(1940年1月30日~2020年7月24日)

水利水電工程專家

鄭守仁出生在安徽省潁上縣淮河邊的小鎮。

鄭守仁童年的時候,淮河時有發洪水,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華東水利學院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畢業後,鄭守仁分配到長江委工作,並擔任了三峽工程的總工程師。

鄭守仁一生從事水利工程設計,榮獲國際壩工界的最高獎項——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2015年,鄭守仁不幸身患癌症。

他這麼多年,一直帶癌工作,堅守在工地一線,做好技術把關。

2019年10月,鄭守仁再次病倒入院。

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

07肖碧蓮

(1923年10月31日-2020年6月30日)

生殖內分泌專家

肖碧蓮祖籍中山,在上海長大,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

她一生都致力於女性生育健康的研究,把避孕藥物的劑量降低到最低,最大限度的降低藥物給女性身體帶來的傷害,造福億萬女性。

這項成果比西方國家早了7-8年。

她又將「緊急避孕」的概念引進國內,為女性的自主生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6月30日,肖碧蓮因病醫治無效,在京去世,享年97歲。

08張乾二

(1928年8月15日-2020年5月3日)

理論化學家

張乾二出生在福建惠安一個書香門第。

上中學的他,趕上了抗戰爆發,學校就遷至安溪文廟。

為了繼續學業,年僅12歲的張乾二每次花三天時間去上課。

張乾二考取了廈門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學任教。

成為科學家的張乾二說:

「不囿於傳統,勇於挑戰現實和人生,是一個科學家應該具備的條件。而事實上,正是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會給你帶來生活的樂趣。」

他曾經寫下願望:如果有來生,我還當老師!

2020年5月3日20時33分,張乾二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3歲。

09鬱銘芳

(1927年10月3日-2020年4月12日)

化纖專家

鬱銘芳出生在上海,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想當科學家。

鬱銘芳在上海私立東吳大學化學系畢業後,投身化工行業,建立實驗室,出國考察學習,帶領團隊紡出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解決了中國人穿衣難問題。

食有袁隆平,衣有鬱銘芳。

每次談起這些成績,鬱老還會謙卑的說:「是我運道好。」

低調的鬱銘芳院士,於2020年4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享年93歲。

10盧世璧

(1930年7月8日-2020年3月28日)

骨科專家

盧世璧出生在北京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醫生,三兄弟及其愛人也都是醫生。

他從小耳濡目染,就感受到了醫生的崇高,並立志成為醫生。

高中畢業,他如願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

成為一名醫生後,他更感覺任重道遠:「醫生不單純是治病,而是治病人,要慈悲為懷,要關懷病人。」

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骨科科研,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11沙慶林

(1930年5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公路工程專家

沙慶林是江蘇宜興人。從小家庭生活困難,兄妹六人中,父親只能供學習好的孩子讀書。

高二的沙慶林,對學習突然開了竅,也希望明年能考中大學。

他開始主動學習,摸索方法,如願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成為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批新生。

同學們覺得公路沒什麼好研究,而沙慶林就選擇公路專業。

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公路事業,只要是他設計的公路,他都會親自去走一遍,檢查工程質量。

沙慶林被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第一人。

2020年2月23日,沙慶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12池志強

(1924年11月16日-2020年1月7日)

神經藥理學家

池志強是浙江黃巖人,在家排行老三。

父母對他寄予厚望,起名志強。父母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池志強多才多藝,性格良好,與人為善。

因為家庭生活拮据,池志強高中畢業後,就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當他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考取了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公費生,後又轉入藥學系學習。

輾轉多年,直到1953年,池志強全身心投入要藥理學的研究,攻克一個又一個醫學難題。

只是誰也無法阻擋歲月。2020年1月7日,池志強醫治無效,於上海東華醫院逝世,享年95歲。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這些院士、科學家們,陸續離開我們,舉國悲痛。

他們勤勉一生,用匠人精神,在各自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國奉獻,造福百姓。

用一句話形容這些功勳卓著的院士: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斯人已去,精神不朽,永遠銘記。

作者:青苔上

-End.

相關焦點

  • 別刷明星了,2020 年中國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知道嗎?
    歲月更迭,時光無情,2020年確實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別的不說,截止今年9月份,我們已經送別了26位院士!我想大家可能對這些院士都沒什麼特別印象,甚至今年去世的這些院士加一塊也沒有一個明星網紅在網絡上的影響大,但他們都是國之棟梁,國之股肱,每一位的故去都是中國的重大損失。
  • 別刷明星了,2020 年中國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知道嗎?
    歲月更迭,時光無情,2020年確實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別的不說,截止今年9月份,我們已經送別了26位院士!我想大家可能對這些院士都沒什麼特別印象,甚至今年去世的這些院士加一塊也沒有一個明星網紅在網絡上的影響大,但他們都是國之棟梁,國之股肱,每一位的故去都是中國的重大損失。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25名兩院院士今年離世事實上,光在今年上半年,共和國就送別了18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在1月份逝世的中國工程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
  • 2020年以來我國14位院士離世,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0日訊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隨著鬱銘芳院士的離去,2020年以來,我們已相繼痛失14位兩院院士。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據光明日報報導:就在9月7日的這天,又一沉痛消息襲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一名偉大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於9月7日在北京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3歲。
  • 餐送到後老人卻不幸離世 外賣小哥淚崩:怪我來得太晚了
    近日廣州一位外賣小哥按照訂餐地址把餐送上門卻發現屋內老人出了意外在120急救人員趕到後確認老人已不幸離世小哥瞬間淚崩...物業工作人員說,這位外賣小哥相當熱心,當時眼淚都出來了,一直責怪自己來太晚了,找人找得太晚了。報警求助以後,小哥跑到樓下指引救護車過來。不幸的是,消防人員到場破門以後證實,暈倒在屋內的婆婆已經不幸離世。事後,老人的家人表示,這份外賣是他們幫老人點的。
  • 他寫下最後一個篇章猝然離世,生前靠微薄稿費生活,死後名動一時
    前不久高以翔猝死的新聞轟動網絡,甚至引發對明星職業的大討論,更有釋小龍、張雨綺、袁弘等明星倡議持續工作不超過12小時,重返片場之間不少於12小時,拒絕疲勞工作。一時之間,全網熱議,無數人在一遍又一遍的捕捉這起事件中的細節,批評,反思紛雜而來。
  • 中國工程院院士鬱銘芳不幸離世!痛心,近期多位大師離我們遠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鬱銘芳,因病於2020年4月12日在上海逝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盧世璧,因病於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同惠先生不幸逝世,周先生主要從事藥物分析與中草藥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礎研究,開展藥物代謝及代謝產物的鑑定與分析方法的研究。
  • 黃大年先進事跡感動中國海外學子
    (原標題:黃大年先進事跡感動中國海外學子)
  • 5天3位院士離世……
    又有3位院士離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逝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亦元,因病於2020年2月24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蔣亦元,192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回顧一生經歷時他說:「一個人若能夠把自己的一生看做一個整體,就能夠激發出自身潛在的勇氣和能力,就能夠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正確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延伸閱讀: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 近2天3位大師離世大師遠行。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盧永根:七十載黨齡的院士情懷永不褪色的堅定...
    蘇權科、鍾南山、費英英、彭彬、盧永根(黨林夕代講)、甘學德、孫建國7名報告團成員深情分享個人事跡、心路歷程,金羊網記者為您逐一整理了7位先進人物的基本情況和演講稿,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故事吧!先後獲得「南粵傑出教師」特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南粵楷模、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盧永根出生在香港,1949年從香港來到嶺南大學農學院,從此紮根廣州。他有著70年黨齡,一生節儉樸素,被譽為「布衣院士」。家中至今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電視、舊鐵架床。
  • 大國明星│2019年離世的院士
    2019,痛別32位院士 2019年逝世的科學家似乎格外多 截至目前,我們已送別32位院士!
  • 噩耗傳出,又一位「共和國巨星」隕落,已是今年離世的第15位院士
    就在5月3日20時33分,突然傳出一個噩耗,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物理化學家張乾二離世,這意味著又一個共和國「巨星」隕落,成為今年來離世的第15位國寶院士。張乾二院士出生於1928年8月15日,福建惠安人,從其出生的年代可以發現,他的同年成長歲月正趕上了國家戰火不斷、內外交困的時期,但即便如此,張乾二依然堅持上學尤其偏愛化學;1947年,成功考上廈門大學化學系;1951年,又考上廈門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截圖四十年前,你說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後,你說有些事必須做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超越港島的遠見,不讓鬚眉的擔當在中國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並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先後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榮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中國「友誼獎」、「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2019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
  • 主人將愛犬骨灰,做成琉璃手串,其中一顆「珠子」,讓她當場淚崩
    一名飼主早前送別飼養14年的雪橇,並將它的骨灰融入琉璃珠之中。當她收到成品一刻,赫然發現愛犬留給她的最後心意,眼淚潸然而下。飼主蔣小姐飼養雪橇犬「少爺」多年,後者於6月不敵病魔離世,從此天人永隔。為了紀念愛犬,蔣小姐將少爺的骨灰製成琉璃珠,而琉璃手串的一顆珠子讓她當場淚崩。少爺自幼體弱多病,但依然努力陪伴了蔣小姐整整14年,最後因年邁及失智症而安祥離世。
  • 人民老師連續10年入選《感動中國》,細數這些動人事跡,致敬感恩
    《感動中國》是央視打造的精神品牌欄目,每年都會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回顧最近十年《感動中國》,教師這一身份從未缺席過頒獎臺。為什麼老師最容易感動中國?因為他們對學生,愛得深沉。
  •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2017年12月01日 16:41:45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蘭小草」王珏生前無聲堅持、默默奉獻的隱善故事在溫州大地乃至全國迅速傳開,感動了溫州,感動了中國,也因此入圍了「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讀《感動一個國家的人物》:他們為什麼感動中國
    自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走過60餘年輝煌歲月, 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璀璨奇蹟。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等聯合推出的《感動一個國家的人物》叢書,回答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成就了這段歷史」這一重大問題——該叢書收錄了新中國成立至2010年,我國湧現出來的主要先進人物和英雄事跡,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
  • 黃大年、盧永根、盧麗安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三位優秀教師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愛國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學識能力和深厚的仁愛之心,書寫了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精神史詩,展示了傑出教師楷模的光輝風採。  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