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無線供電的傳輸功率會劇烈波動,新結構能有效抑制該問題

2021-01-14 電氣新科技

在實況下的動態無線供電過程中,電動汽車由於顛簸導致收發端產生耦合角度從而引起傳輸功率波動,因此需要對電磁耦合結構存在耦合角度的情形進行分析。

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市電工電能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薛明、楊慶新、王嘉浩、章鵬程,在2020年第20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提出了接收端採用三單元交叉式分布可減小耦合角度對系統能效的影響,並通過仿真和實驗對比分析了三單元交叉線圈與單線圈在不同擾動下的磁場強度空間分布特性,證實了該結構可在實際擾動工況下穩定輸出功率。

動態無線供電技術,即移動受電載體採用無線供電過程中電能發送端與接收端存在相對運動的情形,這種方式應用在電動汽車和有軌電車等城市交通領域能大幅度增加車輛的續航裡程,而無需使用電池。此外,電能完全由埋在地面下的無線供電網絡提供,可提高地面空間資源的利用率。

然而,在路面凹凸不平、存在障礙物等情況下,汽車顛簸不可避免地導致收發線圈之間產生耦合角度,從而影響受電品質。相關研究指出,由相對位置波動引起的功率和效率波動的本質原因是收發線圈的互感發生變化,但並未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採用多階梯型與相嵌式相結合的發射線圈結構,可用於提高接收線圈經過發射端連接處時互感下降的問題,但其設計方式過於繁瑣,使得操作複雜;T形抗偏移補償拓撲結構,可以平緩由於偏移距離變化而導致傳輸功率波動的問題,雖然此方法可以在寬偏移範圍內保持傳輸功率穩定,但收發端一旦產生耦合角度,此方法的有效性將大大降低;基於電磁定位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移動受電體的位置,使其運行在最佳耦合區,但同樣並未考慮收發端存在耦合角度這一情況。

綜上所述,針對動態無線供電過程中傳輸功率隨接收端位置變化而產生劇烈波動的問題,目前有效的辦法包括優化設計線圈結構,設計抗擾動補償拓撲電路以及通過安裝電磁定位傳感器對位置實時糾正等,但這些方法並未考慮收發線圈之間耦合角度所引起的系統能效波動問題。

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移動受電體動態供電中由於電動汽車顛簸造成收發線圈之間出現耦合角度,而影響受電體受電穩定性的現象展開研究。

圖1 磁耦合系統單元結構

首先,他們推導了雙發射-單接收動態耦合系統功率解析表達式,得到耦合係數是影響系統能效的關鍵參數;其次,對實際應用工況中存在的耦合角度與無耦合角度兩種狀態進行分析,得到收發線圈間傳輸距離h和耦合角度是影響耦合係數的兩個關鍵因素,並揭示了其影響機理;其後,提出接收側採用三單元交叉線圈結構,以減小收發線圈間耦合角度引起的系統能效波動;最後,通過與傳統式平面結構的磁場強度特性對比,證實接收側採用三單元交叉線圈結構可有效減小耦合角度對系統功率造成的影響。

圖2 磁場分布雲圖

研究人員對動態無線供電系統在實際工作情形下存在耦合角度的問題,進行了數學建模、仿真分析和實驗研究,其研究結果如下:

圖3 動態無線供電系統

1)應用互感耦合模型推導出耦合系統傳輸功率的解析表達式,並得到輸出功率僅與收發線圈間耦合係數有關的結論,推導出耦合係數與耦合角度和收發線圈間傳輸距離的表達式。

2)對存在耦合角度狀態下的耦合係數與功率進行分析,耦合角度在0°~90°範圍內遞增使得耦合係數下降,同時耦合係數會隨著傳輸距離h減小而增大。

3)針對收發線圈間存在耦合角度而引起的功率波動問題提出了三單元交叉結構,並通過仿真及實驗驗證了所提結構在穩定功率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人員指出,對實際工況下的動態無線供電系統展開研究,不僅能擴充無線供電技術的理論研究體系,而且能為該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依據,促進交通領域的發展,為後續進一步探究動態無線供電系統傳輸功率和傳輸效率的影響因素提供範例,具有深遠的意義。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20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動態無線供電系統收發端耦合角度對功率影響機理分析」,作者為薛明、楊慶新、王家豪等。

相關焦點

  •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電磁幹擾,會威脅人身安全,如何有效抑制?
    由於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在傳播過程中需要藉助磁耦合機構將發射側的電能轉化成高頻磁場,電磁場是WPT系統傳輸電能的介質,其帶來的電磁輻射問題將給公眾的人身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為了有效地抑制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電磁幹擾,使其滿足ICNIRP等電磁兼容導則,合理的電磁幹擾抑制措施逐漸成為國內外研究工作者的研究重點。
  • 一種強大而有效的無線功率傳輸系統
    當前的通過無線技術為電子設備充電的方法僅在將整個系統參數設置為匹配特定傳輸距離時才有效。結果,這些方法僅限於固定功率傳輸應用,這意味著接收功率的設備需要與提供功率的電源保持特定距離,以使功率傳輸成功。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技術,無論設備與電源之間的距離如何,它都可以實現更高效的無線電力傳輸。
  • 基於射頻無線電力傳輸供電的無電池資產跟蹤模塊的先進監控系統
    通過戰略性的硬體和固件協同設計,以及在最終應用中全面優化無線通信協議,可以實現低能耗和高能效。傳統電池供電系統並非總是最佳解決方案,因為電池會在成本、重量和尺寸方面帶來更多的問題,電池壽命和系統維護就更不用說了。此外,電池和超級電容的使用也給系統電源管理帶來問題[23,24]。
  •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發展趨勢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因其獨特的傳輸優勢成為當下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課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技術以其在近場區傳輸的自身優勢成為當前最為熱門的無線電能傳輸方式之一。
  • 51單片機的無線供電模塊設計
    1引言 無線供電是一種方便、安全的供電裝置,之間不需要任何物理連接,當發送端產生的振蕩磁場頻率和接收端的固有頻率相同時,接收端就產生共振,從而實現了能量的傳輸。現在已經用於一些小的家電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將用於室內供電和城市的供電,徹底代替電線,應用前景廣泛。本文主要闡述近距離無線供電,具有低功耗、安全等特點,通過單片機檢測[1]更好的增加了它的可靠性。 2系統方案設計 無線供電演示裝置的設計製作。該電路由電源發射電路、接收電路、檢測顯示電路三部分組成[2]。
  • 無線供電的過去與未來
    無線供電講到無線供電,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在最近幾年才被炒的火熱的詞彙,但是其實早在上上個世紀,偉大的發明家特斯拉(沒錯就是我們在高中物理課本上學習磁感應強度國際單位的那個特斯拉)就曾在哥倫比亞世博會上向世人展示了無線磷光照明燈。
  • 水下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
    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吳旭升、孫盼、楊深欽、何笠、蔡進,在2019年第8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為了解決海洋水下設備的能源供給問題,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正成為新型的水下電能傳輸方式,它具有傳統的電能補給方式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可有效提高水下設備的供電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和隱蔽性
  • 具有無線供電功能的火災報警系統
    該作品適用於倉庫的夜間防火,由於倉庫屬性,不方便布線,也不具備條件搭載其他能源系統,應用該設計時減少了布線成本,美觀方便,無源狀態下的實測無限供電距離為1.4 m,由於傳感器模塊功耗極低,備用電池單次充電後的有效工作時間至少為11個月。
  • 未來使用無線傳輸電能的可能性有多大?
    無線電源/能量傳輸真的有可能嗎?無線傳輸是可能的,但是隨著距離的增加,其效率會大大降低。即使是感應式電動牙刷,可以在幾微米的距離內無電線地傳輸電流,在傳輸過程中也會損失兩倍的電能。雖然已經取得了某些進步,可以在短距離內合理有效地傳輸電能,但是尚未能夠以與電線相同的效率水平跨長距離(千米)傳輸電力。
  • 無線充電的電力傳輸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
    3oOEETC-電子工程專輯無線能量傳輸的概念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確切地說,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特斯拉發明線圈的時候。無線能量傳輸的一個關鍵指標是效率:一個有效的系統,要能夠將大部分能量從發射器有效地傳輸到接收設備。用於近場無線傳輸的電感耦合方式有兩種,分別為標準電感耦合和諧振感應耦合。
  •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電磁兼容研究展望
    近十年,國內外學者已在無線電能傳輸(WPT)系統的電磁兼容領域取得了許多進展性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進步的空間。作者從機理分析、介質影響、自由無線電能傳輸技術(Ubiquitous IPT, U-IPT)系統和動態WPT系統的電磁兼容性的方面進行未來展望。
  • 名古屋大學天野教授等人成功開發無線輸電技術!功率提高三倍
    」功率轉換效率的技術,該技術用於使用無線對遠處設備進行充電。,可以從數米到數公裡以上的地方無線供電。新開發了兩種技術,大大提高了無線供電的輸電。★ 首先是整流電路的電路部和受電天線的一體化。使用微波的無線供電的特點是,通過從輸電天線發射微波,即使是遠距離也能供電。
  • 監控傳輸:無線及有線方式優缺點評解
    在安全性方面,WiMAX提供了加密機制,在介質訪問層(MAC)中定義了加密子層,通過使用數字證書的認證方式確保無線網絡內傳輸的信息得到安全保護。WiMAX是點對多點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採取了動態自適應調製、靈活的系統資源參數及多載波調製等一系列新技術,併兼具較高速率的傳輸能力(可達70Mbit/s?
  • POE供電模式在弱電安防中應用
    PoE (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現有的乙太網Cat.5布線基礎架構不作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在為一些基於IP的終端(如IP電話機、無線區域網接入點AP、網絡攝像機等)傳輸數據的同時,還能為此類設備提供直流供電的技術。PoE技術能在確保現有結構化布線安全的同時保證現有網絡的正常運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 學習筆記|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效率影響因素
    基本的線圈結構是行車方向上,前後排列的兩個平面線圈,而DDQ線圈,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在每個平面線圈內部垂直方向上增加一組線圈,構成「Q」字,具體形式如下圖所示。動態充電線圈,以預埋在路面下面的導軌的形式呈現,也可以分成兩種類型,集中供電導軌和分段供電導軌,區別只在導軌的設計形態。。如下圖所示集中供電導軌。
  • 應用於無人機無線充電的輕量化磁耦合結構
    目前,電力巡檢無人機大多採用鋰電池供電,由於巡檢輸電線路長,要求巡檢無人機續航能力越高越好,但是現在大多的無人機電池充電方案採取的是無人機在電量不足時返回充電機場,然後人工進行電池更換或電池充電,這就大大減小了無人機的巡檢範圍和效率,限制了無人機巡檢方案的大規模使用。因此,為了提高無人機充電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急需解決無人機的電池充電問題。
  • 電壓波動和閃變的常用檢測方法
    據統計,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工業用戶一般每年要遭受10~50次與電能質量問題有關的幹擾,其中因包括電壓波動和閃變在內的動態電壓質量問題造成的事故數約佔事故總數的83%[1]。電壓波動和閃變已成為威脅許多重要用戶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地監視與抑制。
  • 淺談低壓網的功率因數對供電企業的影響
    對廣大供電企業來說,用戶功率因數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電力網中的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關係到供電線路的電壓損失和電壓波動,而且關係到節約用電和整個供電區域的供電質量,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因此,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已成為電力工業中一個重要課題,而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首先就要提高各用戶的功率因數。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該公司主要研發無線輸電技術,已經與汽車製造商奧迪、寶馬、克萊斯勒、捷豹、日產和豐田合作。2009年,WiTricity公司的新技術由CEO Eric Giler在牛津舉辦的TED大會上展出。這次大會上,其展示了對一臺電視和三部手機進行同時無線供電。二、無線的傳輸之道無線供電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就來看看這個過程到底是怎麼完成的。
  • 無線能量傳輸,線圈作為主要構成
    很少能有普通用戶使用一塊電池板堅持一天,這是由於巨大的顯示屏,快速處理器以及高清圖像消耗大量的電量。公共無線充電基站則是這一問題的實用解決方案。 例如,用戶只要將智慧型手機放置於配置無線充電器的餐廳桌面上,就可輕鬆充電。為了達到成功的用戶體驗,充電器必須方便實用、快速高效,然而更重要的是其性能必須可與傳統的有線充電器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