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人灰暗一年已過,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哪些進展?

2021-01-08 養豬界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感染家豬和野豬引起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還有可能引起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也是我國重點防範的一類動物疫情。ASF已初步呈現出全球流行趨勢,2018年8月進入中國。中國是世界養豬最多的國家,ASF成為了我國養豬業的重大威脅。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大的、複雜的虹形病毒,該病毒基因組包括一個線性的雙鏈DNA分子,根據病毒株的不同,其大小約為170~190kb,整個DNA序列兩條鏈包含約151到167個開放閱讀框。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的多樣性,且遺傳信息數量巨大,具有複雜多樣的免疫逃逸機制,可以不受宿主免疫細胞的作用,即使疫苗產生一定水平的抗體,仍不具備殺死或者抑制非洲豬瘟病毒的能力。使得科學家不得不多角度開展疫苗的研製工作,包括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活載體疫苗和弱毒疫苗等。

本文概述了各種疫苗的最新研究進展:

一、滅活疫苗

ASF滅活疫苗是最先開始嘗試研究的,包括病毒接種肺泡巨噬細胞以及感染脾組織後勻漿,經加熱、複方碘溶液、甲苯、福馬林、結晶紫、β-丙內酯、乙醯氮丙啶和縮水甘油醛等物理、化學處理的ASFV滅活疫苗,雖部分能刺激豬產生抗體,仍無法抵禦ASFV的攻擊。Blome 等於2014年利用最新的佐劑PolygenTM/Emulsigen-D和製備技術對ASF滅活疫苗進行了重新評估,免疫的豬只模擬自然感染採用了較高的攻毒劑量(109 TCID50/mL),用強毒攻擊後可產生ASFV特異性抗體,但很快出現了急性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病,幾乎無效。鑑於現有研究結果,採用傳統方法研製有效的ASF滅活疫苗困難很大。

二、亞單位疫苗

ASF亞單位疫苗只包含特定的病毒抗原,需通過合適抗原傳遞系統免疫動物。選擇具有保護作用的抗原基因 (p72、p54、p30、CD2v),利用杆狀病毒系統進行表達。使用p54和p30共同免疫豬只,可以提供部分的保護作用。然而當使用p72、p54、p30共同免疫時卻不能提供保護作用。利用杆狀病毒表達的CD2v可以誘導針對ASFV強毒株的部分保護。說明僅僅依靠上述抗原刺激產生的中和抗體很難獲得理想的免疫保護效果。在另一組研究中,Lopera-Madrid等分別以人源293(HEK)細胞表達的ASFV B646L (p72)、E183L (p54)和O61R (p12)亞單位抗原,或者痘苗病毒載體疫苗進行首免和加強免疫,獲得較好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因此,還需要研究鑑定更多的ASFV保護性抗原、開發新型免疫佐劑,以及採用DNA首免蛋白質加強免疫策略,以提高ASF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的免疫效力。

三、核酸疫苗(DNA疫苗)

通過將編碼病毒主要抗原的基因克隆入真核表達載體後,直接導入機體內,在宿主細胞內完成轉錄翻譯後產生抗原蛋白,從而同時激活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最新研究表明,根據一個或兩個ASFV抗原構建的DNA疫苗並不能誘導較高免疫保護,而免疫ASFV基因組DNA質粒表達文庫能夠提供60%的保護力,說明有待於發掘更多保護性抗原,以提高核酸疫苗的保護水平

四、病毒活載體疫苗

目前集中在誘導免疫應答方面,通過選用痘病毒、腺病毒、偽狂犬病病毒等載體,表達ASFV保護性抗原基因(p72、p54、p30、CD2v、p12、EP153R),使用「雞尾酒」式混合免疫或者加強免疫策略,結果發現,免疫豬只可以產生特異性抗體和CTL(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反應。2016年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舊譯為「德州農工大學」)獸醫病理學系研究人員,將非洲豬瘟病毒抗原基因重組入複製缺陷型腺病毒載體,通過混合免疫後能夠誘導體液免疫反應和細胞免疫應答,但仍需通過攻毒保護試驗,進一步驗證其可行性。

五、減毒活疫苗

目前有三種減毒形式:傳代致弱毒株、天然致弱毒株、人工基因缺失致弱毒株。

1、傳代致弱毒株

ASFV可經過豬骨髓來源細胞、Vero和COS-1等細胞系傳代致弱。傳代過程中,ASFV致病力逐漸下降,同時病毒免疫原性和穩定性也隨之下降。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使用傳代致弱毒株免疫動物後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免疫動物呈現出肺炎、流產和死亡等副作用,在田間多次感染和異源強毒株存在的條件下,許多免疫動物呈現ASF慢性感染臨床症狀。因此,傳代致弱毒株的致病性導致此類疫苗的開發一度受阻。Krug等利用分離株ASFV-G在Vero細胞中進行傳代培養,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加,ASFV-G在Vero細胞中的複製能力增強,同時在豬原代巨噬細胞中的複製能力下降,病毒毒力逐漸衰減,在傳至第110代時完全喪失。家豬接種完全致弱的ASFV-G毒株後並未獲得相應保護力,不能抵抗母本病毒的攻擊,表明傳代致弱的ASFV安全性較差且很難提供較好免疫保護。

2、天然致弱毒株

從軟蜱及慢性感染豬只體內分離到了一些天然弱毒株OURT88/3或NH/P68免疫動物後,能誘導產生對同源強毒株的攻毒保護,由於免疫途徑、免疫劑量、攻毒株的不同,保護率介於66%~100%。研究表明,病毒特異性抗體以及CD8+T細胞在免疫保護中均起重要作用,且OURT88/3毒株產生的免疫保護與病毒特異性IFN-γ產生細胞呈正相關性。

採用NH/P68免疫後,豬對高毒力ASFV/L60感染抵抗力增強。以OURT88/3免疫並用致病性OURT88/1毒株進行加強免疫後,可誘導機體產生針對ASFV I型不同分離毒株的交叉保護,表明研製具有交叉保護的ASFV疫苗是可能的。然而,天然致弱毒株免疫動物後可造成諸多副反應,包括肺炎、流產、死亡等,免疫NH/P68毒株後25%~47%的豬呈現慢性感染;免疫OURT88/3後可導致發熱、關節腫脹等症狀。總之,天然致弱毒株導致的諸多副反應,以及存在散毒的可能性等生物安全隱患,限制了其在實際生產中的進一步應用。

3、基因缺失疫苗

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敲除ASFV強毒株或者弱毒株的病毒功能基因、病毒毒力基因或者免疫抑制基因,可降低病毒毒力或增加機體對病毒的免疫應答,研製比傳統弱毒疫苗安全性更好且效力更高的基因工程減毒活疫苗。一些ASFV毒株在缺失單個或多個毒力基因或免疫抑制基因後,如TK(K196R)、9GL(B119L)、CD2v(EP402R)、DP148R、NL(DP71L)、UK(DP96R)和多基因家族360和505(MGF 360/505),缺失毒株接種宿主毒力減弱且可誘導產生針對同源母本毒株或異源毒株的特異性免疫保護,大部分基因缺失疫苗的保護率可高達100%,免疫後可以抵抗親本毒株的攻擊,具有同源保護作用;

有的可以抵抗異源毒株的攻擊,即具有異源保護作用,但也有一些候選株保護效力下降,甚至無保護作用。BA71毒株缺失CD2v基因後對基因Ⅰ型和Ⅱ型ASFV均能提供完全保護,具有交叉保護作用,未來開發前景較大。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提供完全保護,但卻存在殘餘毒力,免疫後可引起亞臨床症狀和病毒血症等問題,阻礙了其商業化進程,是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目前的ASF疫苗都不盡人意,滅活苗幾乎無效;而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活載體疫苗的保護效力偏低,需要對ASFV的免疫應答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瓶頸是不清楚可誘導完全保護的病毒抗原(蛋白),鑑定保護性抗原基因,解析ASFV免疫保護的分子機制,同時需要研發高效的抗原遞送系統,以誘導產生高水平的ASFV特異性抗體,提高疫苗的保護率。ASF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減毒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非洲豬瘟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提供完全保護,是短期內最有希望的疫苗,其安全性可以通過進一步缺失毒力或免疫抑制相關基因來解決。

目前全球至少8個國家15個研究機構正致力於非洲豬瘟疫苗研發,2017年底,歐盟發起了針對非洲豬瘟疫苗的創新行動。2018年3月底,西班牙的科學家在Vaccine雜誌上發表研究他們以毒株NH/P68為骨架,研製了缺失某些特定基因的弱毒活疫苗,能夠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病毒感染,下一步將研究如何提高該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8年10月15日,美國農業研究局將授予Zoetis(碩騰)有限責任公司獨家使用「基於MGF基因缺失的減毒非洲豬瘟疫苗」的專利。2019年3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非洲豬瘟專業實驗室發表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員利用2018年9月3日黑龍江省佳木斯疫情發病豬樣品,接種豬原代肺泡巨噬細胞,成功分離出Pig/HLJ/18。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繼而開展病原學關於感染性、致病力和傳播能力等生物學特性研究和動物病例研究,並建立了動物感染模型,去年12月初實驗已經完成。

但是要進行疫苗商品化還需進行:種毒毒力基因鑑定模型,找到ASF疫苗生產細胞系,確定在細胞或豬體內遺傳穩定,區別野毒感染與疫苗免疫的鑑別診斷方法,在ABSL3以上實驗室進行疫苗評價相關試驗等工作。鑑於以上原因,非洲豬瘟在短期內仍然不會有商品化疫苗出現,因此生物安全仍然是控制該病的最優措施。(作者:馬世良)

相關焦點

  • 非洲豬瘟疫苗市面流傳「混亂」養豬人經歷灰暗一年
    非洲豬瘟疫苗來了?農業農村部闢謠:假的!養豬人這一年到底有多難?非洲豬瘟疫苗來了?近日,一批所謂「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走私苗」在市場上流通,被不少養殖戶當作特殊時期的救命稻草。它們長這樣:而網絡上也有傳言這部分疫苗「已在國內部分地區養殖場戶投入使用」,引起了生豬產業廣大從業人員的高度關注。
  • 非洲豬瘟能治癒嗎?疫苗還要多久才能出來?
    非洲豬溫疫苗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來看,距離商用疫苗上市還有很長時間。自從非洲豬瘟爆發之後,我國加強了疫苗研究工作。去年,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已經成功分離出我國第一個非洲豬瘟病毒毒株,為以後的疫苗研發奠定了基礎。目前,多家科研機構在疫苗研究方面已經有所進展,有時間時已經開始在動物身上做實驗,初步結果還可以。一般來說,一款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 豬農哭訴:只有經歷過非洲豬瘟的養豬人,才知道它的可怕!
    非洲豬瘟四個字徹底得在養豬人中火了,現在誰都能聊兩句非洲豬瘟,可是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共發生了75起非洲豬瘟家豬疫情和1起野豬疫情。看起來牽扯到的範圍還不是很廣,一些養豬朋友雖然知道該病,但是並不知道該病的可怕之處,有豬農哭訴:只有經歷過才知道非洲豬瘟的可怕。
  • 據說它能預防非洲豬瘟?養豬人想知道:是真還是假?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省份又爆發了一些非洲豬瘟疫情。非瘟的厲害很多養豬人都經歷過了,目前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物,養豬人聽到疫情的消息肯定是膽戰心驚的。不過,隨著國內對於非瘟的認識逐步加深,不少科研學者發現了一些可以預防非瘟的藥物。那麼,這些藥物可信嗎?
  • 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與方向
    最近,中國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證明了通過刪除MGF360/530和CD2v毒力基因而獲得的重組LAVs疫苗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力,其它重組減毒活病毒(LAVs)疫苗研究情況可見表1。LAVs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疫苗需要滿足幾個條件:1、安全性。LAVs不僅要證明對接種疫苗的豬、接觸的動物和環境都是安全的,而且是有效的。
  • 非洲豬瘟症狀有哪些?豬感染後潛伏期多久?
    時下,非洲豬瘟疫情仍在我國蔓延,「該病對養豬業威脅巨大,是世界範圍內危害養豬業的頭號殺手。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性很高的豬病,其特徵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極高!服務全國養豬人,歌頌養豬人偉大精神!  一、非洲豬瘟症狀有哪些?  非洲豬瘟前期3-4天豬無食慾,顯出極度脆弱,躺在舍角,強迫趕起要它走動,則顯示出極度累弱,脈搏動快,咳嗽,呼吸快約三分之一且呼吸困難,漿液或粘液膿性結膜炎,有些毒株會引起帶血之下痢,嘔吐等。
  • 非洲豬瘟和豬瘟如何區分?養豬人快來學學,本文有好辦法
    非洲豬瘟和豬瘟對養豬業的危害大不相同,前者是毀滅性的打擊,後者雖然打擊也很大但是還有很多拯救的機會。但是,非洲豬瘟和豬瘟不是很好區分,都有發燒、身體發紅髮紫等症狀,導致不少養殖戶判斷失誤,從而採取了錯誤的措施,造成了更大的損害。本文,我們就教養豬人幾個區分非瘟和豬瘟的方法。
  • 樊福好再談非洲豬瘟疫苗:它不應該成為「政治苗」
    樊福好稱,我並不是反對研究疫苗,我反對的是設立時間表,強行推出疫苗,這不科學。    文/圖 農牧前沿 劉程 羅丹    如果說在當下養豬業哪個話題最火,恐怕非洲豬瘟疫苗莫屬。5月24日人民日報報導哈獸所篩選出2種候選非洲豬瘟疫苗株時就在行業掀起第一波熱潮,而這兩天「今珠多糖」事件,更能從側面反映出養豬行業對非洲豬瘟疫苗需求的迫切之心。    毋庸置疑,每一位養豬人都在企盼非洲豬瘟疫苗能早日研發成功,但近期一篇題為《使用弱毒疫苗將給非洲豬瘟防控帶來第二次災難》的文章卻給疫苗研發潑了一盆冷水。
  • 關於非洲豬瘟,很多養豬人都有這個疑問,你有嗎?
    非洲豬瘟在中國肆虐,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了,非洲豬瘟給中國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據說,國內養豬業的生豬養殖量,下滑的幅度可能接近甚至超過一半。2019年以來雖然豬價行情連連上漲,很多養豬人卻因為非洲豬瘟的威脅而不敢養豬。
  • 大參考:國辦發文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 概念股受關注
    國辦: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 概念股受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統籌做好非洲豬瘟以及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加強疫病防控技術培訓和分類指導,提升養豬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加快實施分區防控,建立健全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非洲豬瘟是最大的攔路虎,2019年9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非洲豬瘟防控與生豬復養技術推介會,在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發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現階段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獸藥GMP條件下的中間產品製備和檢驗,近期已經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
  • 非洲豬瘟疫苗要出來了,真的是王炸麼?
    毛豬價格  這兩天,供需雙方正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我正琢磨國家會不會又要放儲來平抑近期較快上升的豬價呢,今天關於非洲豬瘟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一下子傳播開來。放儲是能管幾天的價格。但是這個疫苗不一樣啊。這要是真成功了,所有建立在非洲豬瘟去產能基礎上的產業格局,幾乎就會推倒重來。
  • 中國研發出非洲豬瘟實驗性疫苗
    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 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出血性疾病,尚無特效藥或疫苗,受到感染的豬幾乎必死無疑,但對人類不會造成傷害。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病毒學家步志高說:「中國迫切需要能使國內生豬生產恢復的疫苗。」本月初,步志高與人合著的一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上1。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美國成功研製出非洲豬瘟疫苗了?中國的疫苗什麼時候能面市?
    近日,美國梅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宣稱已經開發出一種非常有希望的非洲豬瘟候選疫苗。看來美國這款非洲豬瘟疫苗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那麼中國的疫苗最近有什麼新的進展?事實上,今年我國非洲豬瘟疫苗研究也取得了5個重大成果。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為疫苗研發提供重要依據
    「非洲豬瘟」是不少養殖戶的一場噩夢,自去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疫情以來,已造成超千億元經濟損失。研發有效疫苗,迫在眉睫。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基因類型多,免疫逃逸機制複雜,可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清除,目前國內外均缺乏有效疫苗。自1921年在非洲肯亞首次發現至今,該病毒已有近百年歷史,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
  • 非洲豬瘟疫苗,我待你如初戀,你卻虐我千百遍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近期疫苗信息發布的時間脈絡。「非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新聞3月1日下午首發於《中國科學》微信公眾號,題為「最新進展!非洲豬瘟疫苗創製成功,向產業化應用邁出堅實一步」,時隔1小時,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官網緊接著也發布了《非洲豬瘟疫苗創製成功,向產業化應用邁出堅實一步》一文,這證明「非洲豬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消息得到了官方蓋章。
  • 非洲豬瘟疫苗再傳喜訊,有效性安全性表現良好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最新消息,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表現良好。非洲豬瘟疫苗創製實驗室研究和產業化中間試製工作相繼完成。其中一株基因缺失的疫苗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幫助疫豬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攻擊,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該疫苗株於2019年12月通過國家評審,批准開展環境釋放試驗;2020年3月獲農業農村部獸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批件,獲準於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在黑龍江、新疆和河南三個養殖基地開展臨床試驗,試驗豬共計約3000頭。
  • 養豬寶典|養豬人注意了,快來學習下豬場防治非洲豬瘟的實用經驗
    相信大家通過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已經了解到一些信息,非洲豬瘟的感染致死率高達100%,也因此在廣大養殖戶當中引起過一陣恐慌情緒。作為養豬人,我們除了要及時了解市場上生豬價格和豬瘟疫情的變化情況,還要具備一定的疾病疫情防範應對能力,下邊有一些個人的經驗總結,大家不妨借鑑參考一下。1.全面了解疫情始末,做到心中有數。非洲豬瘟是不會在人與豬之間傳染的,因此並不具備短時間內大規模疫情爆發的客觀條件。
  • 非洲豬瘟疫苗有戲?專家:淨化才是目前最好策略
    該微信號信息稱,論文研究團隊還證明,該疫苗株可在SPF豬原代骨髓細胞高效培養,一頭健康仔豬的原代細胞能製備出至少20萬頭份的疫苗,完全具備大規模生產條件。該疫苗是目前最具實現產業化應用前景的疫苗,將為我國及有關國家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該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重點專項和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的支持。